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播期覆膜栽培对冬油菜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地膜覆盖条件下对冬油菜的产量、越冬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表明,冬油菜地膜覆盖有着明显的增温和保墒作用,覆膜较露地生育期提前3 d左右,且经济性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地膜覆盖晚播可提高冬油菜产量,较露地栽培增产35.3%。  相似文献   

2.
试验表明 :油菜地膜覆盖可以有效地解决晚茬迟播油菜晚茬不晚苗的矛盾 ,可增 (保 )温、保墒 ,改善油菜生长发育的外部环境条件 ,提高油菜秧苗素质和生长发育速度。试验表明 :直播盖膜和移栽盖膜分别较露地栽培 (CK)增产 8.0 4%和 8.9%。油菜覆膜栽培的主要技术是 :精细整地 ,施足基肥 ;及时破膜 ,精细管理 ;土壤足墒时移栽等  相似文献   

3.
2012年冬油菜播栽期间,西南地区持续阴雨、长江中下游大部地区降水较少.不利于油菜育苗和适时播栽.造成部分地区播栽期推迟,苗情长势较差。为此,要加强油菜冬前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实现壮苗越冬,为油菜高产打好基础。农业部油料专家指导组在认真分析当前苗情和秋冬天气趋势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油菜冬前田间管理意见.  相似文献   

4.
晚播覆膜麦,在揭膜前后麦株体内氮、磷、钾养分均高于相同栽培条件下的露地麦和适时麦,麦株体内糖的含量有两个高峰期,一个在越冬期,一个在揭膜后持续10 d左右,而露地麦只有一个,在越冬期。揭膜时,覆膜麦正值二棱期,有机物质充足,有利于形成更多的穗数。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冬油菜播栽期间,西南地区持续阴雨、长江中下游大部地区降水较少,不利于油菜育苗和适时播栽,造成部分地区播栽期推迟,苗情长势较差。为此,要加强油菜冬前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实现壮苗越冬,为油菜高产打好基础。农业部油料专家指导组在认真分析当前苗情和秋冬天气趋势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油菜冬前田间管理意见。  相似文献   

6.
<正>农作物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粮食增产的一个突破口。国内小麦地膜覆盖栽培研究始于1980年,以甘肃省、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等地为先,截至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甘肃省的“小麦覆膜栽培技术”、山东省的“旱地周年覆盖栽培技术”和山西省的“小麦地膜覆盖膜侧栽培技术”三大技术体系,以上覆膜技术均以节水增产为目标。河南省小麦地膜覆盖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本次试验示范是关于豫北晚播各小麦覆膜栽培对产量的影响机理与技术。  相似文献   

7.
2012年冬油菜播栽期间,西南地区持续阴雨、长江中下游大部地区降水较少,不利于油菜育苗和适时播栽,造成部分地区播栽期推迟,苗情长势较差。为此,要加强油菜冬前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实现壮苗越冬,为油菜高产打好基础。农业部油料专家指导组在认真分析当前苗情和秋冬天气趋势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油菜冬前田间管理意见。1时移栽或定苗,加快苗期生长10月是秋季温光资源比较好的时期,也是油菜最佳播栽期,各地要抓住时机,抢播、抢栽、抢管。促进油菜早出苗、快生长,培育壮苗,防止高脚苗、弱苗的发生,提高油菜越冬抗冻能力。  相似文献   

8.
花生地膜覆盖具有提高地温、保持水分等优点,达到早熟、优质、高产的目的。分析了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优点与操作误区,从播前准备、播种及覆膜、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地膜回收等方面总结了一套适合鲁南地区生产实际的春花生覆膜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油菜已成为甘肃省天水市的优势经济作物之一,并主要以冬油菜为主.其油菜种植主攻方向是抗寒抗旱高产冬油菜品种,以提高冬油菜越冬率为基础,采取高产栽培模式技术,加强综合田间管理措施,进一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米脂县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种植技术是一项针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是按照玉米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在传统地膜覆盖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全新的旱作栽培技术。该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陕西米脂县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种植技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选地整地、种子处理、划行起垄、覆膜播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西北寒旱区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规律,本研究以不覆膜平作穴播方式为对照,设置白膜微垄沟播、白膜平铺穴播、黑膜微垄沟播、黑膜平铺穴播4个处理,通过调查甘蓝型油菜生育期和产量性状,总结筛选出黑膜微垄沟播种植模式为适合本地甘蓝型油菜高产栽培的技术模式,为寒旱区甘蓝型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浅议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覆膜保墒技术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重要科技支撑。现代意义上的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在覆膜时间上包括秋覆膜和早春覆膜,在覆膜方式上包括半膜覆盖和全膜覆盖,在覆盖膜延期利用上包括留膜留茬越冬和一膜两年用。与传统地膜覆盖种植方式相比,现代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基本实现了“五改”:一是改作物播期覆膜为秋季或早春覆膜。二是改半膜覆盖为全膜覆盖,三是改一膜一年用为一膜两年用,四是改垄面平播为双垄沟播,五是改几乎全部种植玉米为因地制宜种植玉米、马铃薯、向日葵、西甜瓜、谷子等各种特色抗旱作物。  相似文献   

13.
1基本概况 油菜膜侧沟播技术是整地起垄后,垄上覆膜,垄两侧沟内播种油菜的栽培方式。它是在膜侧小麦栽培的基础上发展的新兴的地膜覆盖技术。该技术充分发挥了膜侧栽培集流、保墒、增温的效果,实现了雨水的有效叠加,  相似文献   

14.
唐莲莲 《农技服务》2012,29(2):136-137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现代旱作农业的一种新技术,其通过起大小双垄,实施全地面地膜覆盖,有效形成了抑制蒸发、集雨保墒、抗旱增温为一体的适宜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种植技术。从选地、施肥、覆膜、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就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阐述,为此项技术在旱作区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半干旱地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抗旱技术中的选地整地、选择覆膜时间及覆膜、覆膜后管理、打渗水孔、播种及栽培密度、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以17个甘蓝型冬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覆膜越冬处理和自然越冬处理的油菜生理特征及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自然越冬处理的各品种(系)油菜全部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品种(系)间冻害指数和越冬率差异显著,苗期SPAD值与冻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覆膜越冬处理可使油菜越冬期生长温度保持在7℃以上,比自然越冬处理提高5.1~11.6℃,油菜生育期缩短2~6 d。各品种(系)油菜越冬期覆膜增产效果显著,平均产量达3 647.71 kg/hm2,增产幅度为5.2%~112.1%,主要是通过提高单株角果数,尤其是分枝角果数实现增产。17个油菜品种(系)中,V2的抗寒性仅次于对照V17,产量也较高。此结果为黄淮区域甘蓝型冬油菜高产栽培和抗寒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菜蓝跳甲是张家川县冬油菜上的重要害虫。该虫每年发生 1代 ,多以卵越冬 ,也有少量成虫越冬 ,越冬卵的幼虫孵化期与油菜返青期一致 ,单株根部有幼虫 10头以上即可使油菜植株萎蔫枯死。采取以药剂拌种、适期晚播、冬前灌水、秋苗期喷药为主要内容的综防措施 ,可有效控制为害。  相似文献   

18.
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生产过程中的选地、整地、施肥、覆膜、选种及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技术要求。适用于海原县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玉米,同类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玉米也可参照使用。  相似文献   

19.
油菜茬复播油葵是一种用养结合,提高光、温、水、气、土等资源利用率及单位经济效益的一种可持续的种植模式。本文介绍了冬油菜收获后复播油葵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为复播油葵获得高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受去年秋季连续阴雨天气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油菜播栽期比常年推迟10天左右,越冬期又遭遇罕见冰雪低温,长江上游地区冬春季节性干旱略重于往年,主产区大部苗情长势偏弱。农业部油料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了以"促进春发、防病治虫、防灾减损"为重点的冬油菜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一是增施薹肥促春发。油菜秋冬季生长量普遍不足,促进春发是今年油菜苗情转化的关键,也是预防倒春寒和后期脱肥早衰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