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凉山州茧丝产业已成为发展当地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优势骨干产业。2007年,全州共生产蚕种80万张,蚕茧34.5万担(1担=50kg,下同),生丝900吨,蚕农收入3.93亿元。凉山水、土、光、热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具有生产优质茧丝的优势条件和产业基础。随着国际国内茧丝产业发展格局的重大调整以及国家“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茧丝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市场前景看好,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机遇难得。立足资源,抢抓机遇,实现凉山茧丝产业跨越式发展,把凉山建设成为全国最具竞争优势的国家级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已成为广大蚕业工作者的夙愿。  相似文献   

2.
<正> 武隆县长坝镇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蚕桑生产发展快,经济效益好。1993年发种888张,产茧525担,蚕农收入30.56万元,1994年发种1465张,产茧924担,蚕农收入53.83万元,1995年发种2344张,产茧1500担,蚕农收入80万元。1995年发种、产茧、蚕农收入分别比93年增长163.9%,185.7%和162.3%,保持了全区蚕桑生产增长第一的良好势头。特别是在市场疲软,丝绸行业困难,蚕农养蚕积极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1996年春发种比95年同期增长25%,蚕茧产量增长24.8%,蚕农增收23%,养蚕单产超30公斤,全镇蚕桑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3.
任恩发 《蚕学通讯》2003,23(2):46-50
1 渝北蚕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风景秀丽的渝北区 (原江北县 )地处长江北岸 ,是重庆北部正在崛起的城乡兼融、交通方便、物产丰富的重庆市近郊区 ,是重庆大都市的空港门户。蚕业生产是渝北城乡极具优势的传统主导产业之一 ,渝北区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实施“百万担优质茧产业化工程”的基地。历史最高年的 1 994年养蚕 1 5.2万张(含原蚕 ) ,产鲜茧 380 9t(7.6万担 ) ,蚕农茧款收入 4 80 0万元 ,户平收入 4 0 0元 ,人平收入 80元 ,财政税收达 70 0万元 ,为农民致富 ,财政增收 ,国家创汇 ,作出过重大贡献 ,多次受到省市嘉奖。在近年茧丝市场的激烈竞…  相似文献   

4.
<正> 全州春茧共发种53014张,与去年同期相比,实际养蚕量基本持平,春茧产量达32563担,比去年同期净增2299担,增长7.6%,蚕农售茧收入185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132万元。宁南县今年春茧生产首次突破1万担,达1.06万担,比去年0.92万担增长15.22%。 春茧质量较去年同期有明显提高,全州单张产量平均达30.68公斤。从省试缫中心测试成绩看,我州出口光茧的上车率98%以上,上茧率95%以上,茧丝长1100米以上,解舒率70%以上,光茧出丝率  相似文献   

5.
李要君 《四川蚕业》2012,40(4):37-38
<正>2012年,珙县发放蚕种144685盒,超额完成任务的121.6%,比上年增发蚕种26170盒,增发20.1%;生产蚕茧578.74万kg(11574.8担),超任务的131%,比上年增加增产30.2%;蚕农茧款收入19812.33万元,比上年增加收入4955.63万元,全县49800个蚕农,人均增收995.1元,增收48.5%;全县平均单产达到40.1kg;孝儿镇全年发种51465盒,增发110%,产茧2161.5 t,同比增产15%,蚕业综合产值8773万元,同比增收26.5%,继续保持了四川省蚕业第一大镇的光环;沐滩乡、底洞镇的蚕茧产量都超过了750 t,综合产值都达到350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6.
陈伟 《四川蚕业》2010,38(3):5-6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2009年,四川省宁南县蚕茧产量达到15.98万担,占凉山州蚕茧总产量的42%,蚕农售茧收入达1.4亿元,蚕农户均养蚕收入5668元。茧丝行业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实现税利5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7.
<正> 射洪县香山镇李家坝村,人平耕地仅0.56亩。该村以“稳粮调结构,增收奔小康”的思路,把发展蚕桑生产,作为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龙头产业来抓,作出了显著成效,蚕茧产量连年增产,收入不断增加,建成全县第一个千担茧基地村。1996年全村养蚕 2137张,户平 4.6张,比上年增长 3.1%,总产茧达 1508.6市担,比上年净增 76.6市担,增长 5.3%,单产 35.25公斤,茧款收入 87.34万元,比上年增收 4.84万元,增长 7.05%,户平1907元,人平452.54元,达到县确定的小康村水平,再次实现了全村亩平间作桑园超“双千一猪”(一千斤粮,一千元茧收,一头出栏肥猪)的效益目标,比单一种粮产值高出一倍以上。为我县蚕业生产,尽快渡过难关,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再创昔日辉煌,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8.
目前,茧丝价格一落千丈,从2006年晚秋茧后,蚕茧价格较大幅度的下降,我县鲜茧收购价:2006年每千克为21.35元,2007年每千克为15.89元,比上年下降26.6%,2008年每千克为13.07元,比上年下降17.7%,2008年比2006年下降38.8%,特别是2008年,一部分蚕茧收购站在收购秋茧和晚秋茧时还向农民打白条,严重挫伤了蚕农管桑养蚕的积极性,不仅晚秋蚕发种不足,大量桑叶浪费,不少蚕农翘首仰望,酝酿毁桑种粮栽果,这给国家商务部在我县实施的“东桑西移”工程及我县到2010年实现5000t优质茧示范基地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杜英武 《蚕学通讯》2007,27(1):47-49
1重庆蚕业的现状重庆养蚕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我市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产业。在发展农村生产、扩大就业、出口创汇、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994年我市发种250万张,产茧51000t,蚕农茧款收入达到6.2亿元。蚕业生产规模仅次于江苏、浙江和四川,居全国第四位,是全国重点蚕业生产基地之一。自从1995年受国际茧丝绸市场疲软和国内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市蚕业生产逐渐萎缩。经过13年的发展,我市蚕业生产一直徘徊不前。2006年发种87万张,产茧26000t,蚕农茧款收入4.6亿元。蚕业生产规模从全国的第四位一直落到了第…  相似文献   

10.
蚕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茧丝产量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成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主导地位的商品。养蚕业遍及全国26个省(区)的1000多个县,拥有67万hm2以上桑园,1000万户蚕农,丝绸工业年产值已愈1000亿元,蚕农收入每年有100多亿元,蚕业曾经是许多区域农民增收的支柱或骨干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纵观近几年蚕桑产业的发展趋势,全国蚕茧量迅速下滑,大部分地区快速萎缩,甚至无人养蚕,发展面临巨大困难。  相似文献   

11.
科技进步推动凉山蚕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四川蚕业》2006,34(3):1-3
蚕桑是凉山州特色农业优势项目,是建设绿色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支柱产业。到2005年全州有13个县市,13.5万农户从事栽桑养蚕,蚕茧产量达到27.6万担(1担=50kg),农民售茧收入达到1.92亿元,其副产物桑枝、蚕沙,解决了养蚕农户的大部分燃料和部分肥料,并带动了缫丝、蚕具、蚕药生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凉山州的蚕茧产量和蚕茧质量均位居全省前列,蚕业发展的势头仍然十分强劲。回顾凉山蚕业发展的历程,除了有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有比较稳定的产业政策,有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还得利于蚕业科技的进步,得利于蚕业新技术的普及应用,科技进步推动了凉山蚕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十二五"期间,凉山州坚持把蚕业生产作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来抓,各级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和广大蚕农同心协力,扎实工作,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机遇,以基地建设为中心,科技兴蚕为重点,蚕农增收为目标,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壮大产业规模,蚕桑茧丝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蚕茧产量连续13年位居全省第一,基地建设、蚕茧产量及蚕农收入等方面均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州桑园规模由2010年的2.39万hm2  相似文献   

13.
陈伟 《四川蚕业》2000,28(2):43-45
<正> 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全州蚕桑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上年净增蚕茧1.54万担,总产达到16.7万担,蚕农售茧收入近亿元,蚕桑生产再创历史最好水平,蚕茧产量已占全省第三位,蚕茧质量位居全省第一位,正积极向全省乃至全国新兴的优质茧丝基地建设目标挺进。但目前取得的成绩与我州蚕业资源优势相比潜力还十分巨大。为此,很有必要对我州蚕业发展的历程进行认真的回顾,对蚕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景有个清醒的  相似文献   

14.
对宁南县蚕业发展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伟 《四川蚕业》2009,37(1):44-45
2008年受世界金融风暴的影响,作为传统出口产业的丝绸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全国蚕茧产量下降,有近万家丝绸企业停产,丝绸产业步入了寒冬。而地处四川省西南部,金沙江畔的山区小县宁南县,抗御住了冰雪灾害的影响,经受住了市场变化的严峻考验,以自己的扎实工作、产品质量和市场信誉赢得了发展。2008年宁南蚕业再创佳绩,蚕茧产量达到15.6万担,蚕农售茧收入达到12994万元,蚕茧总产、蚕茧单产、蚕茧质量、蚕业综合效益继续稳居全省第一。被国内蚕业专家誉为“宁南模式”的发展经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忠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蚕丝产业的发展,加大领导力度,对乡镇实行目标责任考核,严格奖惩,加压驱动,激励调动,1999年蚕茧喜获丰收。全年全县发种98129张,较上年增发4797张,增5%,产茧139万公斤,增收5.34万公斤,增长4%,蚕农茧款收入1332.8万元。县委、县政府在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价格下滑的情况下仍决定“保住产业,让利蚕农,蚕桑农特税全返,保护价收购蚕茧”。县丝绸公司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克服冬、春持续干旱,夏季高温闷热,秋季阴雨连绵等恶劣气候的影响,在茧丝行情下滑、全国大…  相似文献   

16.
正蚕桑产业是高县嘉乐镇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保障。2016年上半年,嘉乐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现代蚕业的有关要求,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充分挖掘和发挥我镇蚕桑产业的潜力与优势,大力发展现代蚕业,实现春季产茧近20万kg,蚕农售茧收入超过810万  相似文献   

17.
石板公社是高州县的蚕桑主产区,到今年九月底止已发放蚕种4694张,其中已收茧4055张,产茧1826担,平均张种产茧45斤,张种产值82.17元,比去年同期的1054担增产772担,即增产73%,张种增收7.8斤,即增收13.24元。这是石板公社领导重视蚕桑生产,变革饲育形式,推广小蚕代育户,养好小蚕,稳定蚕造的结果,增加了蚕户收入。  相似文献   

18.
杨学东 《四川蚕业》2011,39(4):7-7,23
2011年以来,面对国际茧丝价格波动导致蚕茧收购价格的下滑和50a不遇的干旱天气,珙县高度重视蚕桑产业发展,始终坚持政策上给力,科学上助力,干群上聚力,力促蚕桑产业科学发展,高位奋进。截至目前,全县发种129710张,产茧4728.6t,蚕农售茧收入达到1.47亿元,加上桑园套种、小蚕共育、桑枝食用菌、蚕沙等收入,蚕农...  相似文献   

19.
杜英武 《蚕学通讯》2007,27(1):47-49
1 重庆蚕业的现状 重庆养蚕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我市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产业.在发展农村生产、扩大就业、出口创汇、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994年我市发种250万张,产茧51 000 t,蚕农茧款收入达到6.2亿元.蚕业生产规模仅次于江苏、浙江和四川,居全国第四位,是全国重点蚕业生产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20.
周学珍 《蚕学通讯》2003,23(4):58-60
1 我县蚕业现状我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 ,这一古老而传统的产业为我县城乡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初步统计 ,自 1 983年组建县丝绸公司至今 ,全县累计养蚕 83.74万张 ,收茧1 6 2 7.89万kg ,蚕农收入茧款 1 3587.89万元。 1 995年是 2 0世纪蚕桑生产发展的鼎盛时期 ,养蚕 7.6 6万张 ,产茧 1 4 5万kg ,农民茧款收入 1 336万元。但近年来 ,我县蚕桑生产逐渐萎缩 ,2 0 0 2年发种 2 .3万张 ,产茧 6 0万kg ,蚕农茧款收入 6 0 0万元 ,分别是最高年景的 30 %、4 1 .3%、4 5% ,蚕业的发展步入困境。1 .1 产业模式落后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 ,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