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腹锦鸡是驰名世界的观赏珍禽,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肉细嫩鲜美,毛及皮张可作装饰,工艺美术品,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已开始人工养殖,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是养好红腹锦鸡的关键,因此,必须注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红腹锦鸡的生态习性及人工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腹锦鸡(phasianus pictus)又名金鸡,是我国特产雉类中最美丽的鸟类之一.它和白腹锦鸡(pha-sianus amherstiae)同属,是否同种尚有争议.锦鸡羽色华丽,肉味细嫩鲜美,雄鸟皮张可供装饰和制作工艺美术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1989年被列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由于其数量的急剧下降,因而开展对锦鸡生态及人工养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于2000年2月15日从贵州省岑巩县采集到4只红腹锦鸡(3公,1母),将其饲养在贵州农学院动科系,并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初步观察和饲养.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3.
<正> 红腹锦鸡又名金鸡,是我国独有的特禽,现已成为驰名于世的观赏珍禽和难得的山珍。为保持红腹锦鸡家族繁荣和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近年来已开展了人工养殖。目前市场价格高达200~250元/只,预计今后几年红腹锦鸡将走俏市场。在养殖技术上,以红腹锦鸡育雏期最为关键。现将其饲养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1 温度。育雏舍应在接雏前2~3天提前预温。若用电暖风,应先将舍温升到34℃,然后检查舍内上下、前后的温差,一般不超过  相似文献   

4.
红腹锦鸡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鸟类,是雉类中最漂亮的鸟类之一,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本文就红腹锦鸡的生物学特征、饲养管理技术以及疫病防控等方面进行阐述,为红腹锦鸡的人工饲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小菜蛾的培养技术与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饲养昆虫能终年为昆虫学各学科的研究提供实验虫源。因此,昆虫的人工饲养技术是昆虫学研究的基本技术之一。本研究对小菜蛾的饲养技术以及环境因素对饲养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归纳与评述,旨在为小菜蛾以及其他昆虫的饲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狍为鹿科反刍草食珍贵动物,俗称草上飞.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忽视野狍资源的保护,使我国狍的数量急剧下降.为了挽救狍资源,扩大我国狍数量,我国科技人员开展了野狍人工驯化饲养技术并获得成功.现将人工养狍的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人工养鳝的苗种来源及选择、苗种放养、驯化饲养、水质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人工养鳝的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麦蚜人工饲料的研究动态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蚜人工饲料的研究动态及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陈巨莲丁红建麦蚜属同翅目蚜科,在我国主要种类有4种: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和麦无网长管蚜。一、蚜虫人工饲养技术研究30年代初Hamilton最先尝试人工饲养蚜虫,Bradley(1956)则首次...  相似文献   

9.
7.幼虫饲养。幼虫一般经过5龄化蛹,每1龄蜕1次皮,第5龄则在化蛹时蜕皮。幼虫期的饲养是蝴蝶人工饲养的主要阶段,通常所说的蝴蝶人工饲养,也即指幼虫的饲养。因此,这个时期的工作最为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薛茗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907-3908,3969
红腹锦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红腹锦鸡的生物学特性、繁殖规律、日粮配制、人工孵化技术、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方法及疾病防治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1.
鲎人工饲养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鲎属海洋底栖的节肢动物,生活在浅海区,在繁殖季节洄游到潮间带挖穴产卵。过去主要把它作为食用,随着鲎试剂研制成功、并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食品检验等方面。因此,对鲎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但鲎的生活史很长,如用杀鲎取血制备试剂,不仅不能满足常年生产的需要,而且会破坏资源。所以在大规模研制试剂的同时、开展人工饲养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盐度、放养密度、耗氧量、抽血量、抽血间隔时间和摄食量等因素对鲎的变形细胞数量和存活率的影响,为人工饲养管理和适时适量抽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花绒穴甲幼虫、蛹的饲养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纯人工饲料饲养花绒穴甲的蛹化率仅为2-3%,而使用人工饲料和代替寄主进行混合饲养可大大提高花绒穴甲的羽化率,高达97%;在20℃、25℃、28℃温度条件下饲养的幼虫天数是31.0天、23.1天、17.4天,同时在20℃、28℃温度条件下饲养的蛹平均天数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穿山甲饲养繁殖科研基地人工饲养的两只成年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于2015年2月3日成功交配,并于2015年4月8日顺利产下一只健康的幼崽。目前两只成体穿山甲与幼崽健康状况都比较良好,且通过体重等指标的测量表明胎儿正健康成长。这是全世界第一例人工饲养马来穿山甲成功繁殖出健康幼崽的报道。证明马来穿山甲在恰当人工饲养条件下可以繁殖;且为其他几种穿山甲的人工饲养繁殖提供宝贵的借鉴资料;为穿山甲的野生种群数量的增长、恢复和物种保护提供有效的途径;确定了马来穿山甲的繁殖参数。  相似文献   

14.
大雁人工饲养条件下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大雁人工饲养条件下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繁殖特征等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并与其野生状态下的状况加以比较,摸清大雁的生物学特性规律,为大雁的人工饲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是国内外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亚洲玉米螟的人工饲养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参阅已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验中饲养亚洲玉米螟的经验,就亚洲玉米螟的人工饲养技术进行了归纳整理,内容涉及亲代螟蛾的获取、幼虫的饲养、蛹的饲养、成虫的饲养和人工饲养玉米螟的质量鉴定等方面,旨在为进一步完善亚洲玉米螟的人工饲养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西宁野生动物园在饲养繁殖和野外救护的猫科动物雪豹、荒漠猫、猞猁等,都遇到因母猫弃子或无母猫管养而只能采取人工饲养措施进行抚育的情况。此时,猫科动物的人工饲养技术水平成为保证幼体成活和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从饲养环境、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和行为发育等方面阐述了西宁野生动物园圈养猫科动物的人工饲养技术。  相似文献   

17.
孔雀的人工饲养繁殖技术饶华昌近年来,孔雀人工饲养正在悄然兴起。由于孔雀已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前景诱人。现将孔雀人工饲养技术简介如下:一、孔雀的生物习性:孔雀有绿孔雀、蓝孔雀之分,前者又称印尼爪洼孔雀,后者又称印度孔雀。而蓝孔雀又有...  相似文献   

18.
2001年6月进行了人工饲养龟纹瓢虫对枸杞蚜虫控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人工饲养龟纹瓢虫对枸杞蚜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龟类的抗病力很强,很少患病,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受饲养环境、场地等诸多因素影响,有时也会发生敌害动物的侵袭危害,须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20.
几种半人工饲料饲养粘虫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龄第1天的成活率和平均体重为指标,比较改良家蚕人工饲料与其他几种半人工饲料饲养粘虫的效果。改良家蚕人工饲料的饲养效果与进口F9219B饲料相当,且成本较低,推荐作为粘虫饲养的半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