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生态效益角度,对目前我国对虾池塘养殖的几种模式作一下粗浅的评价。 1对虾池塘单品种养殖模式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对虾大规模养殖开始,期间经历了起始、兴旺、顶峰到衰退、恢复发展的不平凡经历。1978-1992年,对虾养殖业持续快速发展,到  相似文献   

2.
方国政 《水产养殖》2004,25(5):21-22
海南省澄迈县海水养殖水面3.5万亩,海水资源较为丰富,发展海水养殖业条件比较优越。为了探索一种新的养殖模式,提高经济效益,2002年9月~2003年10月,我们进行了江蓠、对虾和鸭三位一体的生态立体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自1993年我国海水养殖虾类遭受白斑病毒病的危害以来,单一品种的养殖模式严重制约了海水池塘的开发与综合利用,影响了海水池塘养殖业的发展。近些年来,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海水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模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技术突破,形成了一套海水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即虾、蟹、贝“五放六收”的混养模式。混养品种有: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杂色蛤、缢蛏或文蛤。2007年,在日照市涛雒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进行了重点示范养殖及推广,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我国在经历了以海带、对虾、扇贝、海洋鱼类为代表的四次海水养殖浪潮之后,海水养殖业迎来了以海参为代表的第五次浪潮。目前我国海水养殖业正朝着多品种、多元化的可持续方向发展,海参养殖已发展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近年来,随着海参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多种海参养殖方式:围堰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室内工厂化养  相似文献   

5.
<正>辽宁省是我国中国对虾、海蜇的养殖大省。表1显示了辽宁省近10年来中国对虾和海蜇的养殖情况。辽宁省在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自然海水资源的同时,摸索出多种立体化海水池塘养殖模式,在节约土地、水、饵料资源的同时促进了生态的友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虾是我国传统的优良养殖品种,但由于病毒性疾病的频繁发生,导致海水池塘单养对虾效益不高。为了寻找更好的养殖模式,提高综合效益,山东省日照开航水产有限公司在333,3hm^2(5000亩)海水养殖池塘中进行了中国对虾、菲律宾蛤仔生态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虾海水池塘养殖作为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养殖品种的增多和养殖容纳量的不断提升,加之整个渔业水质等环境条件的不断复杂化,对虾疾病一直是限制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索适宜的生物防控因子,比如能够摄食病弱虾的鱼类、蟹类品种等,既能做到科学防控病害的发生,又能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在对虾养殖业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8.
池塘循环海水高效养殖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塘循环海水高效养殖是一种正在探索中的新的集约化养殖模式,2000年进行的南养白对虾高产养殖试验,对虾平均亩产达到1040公斤/亩,最高达到1482公斤/亩,平均成活率为82.3%,铒料系数1.57,亩利润3.72万元。结果表明池塘循环海水高效养殖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陈金仙 《水产养殖》2009,30(1):20-21
福建中南部海水池塘秋冬季由于长期养殖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养殖方法单一粗放、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病毒传播蔓延,池塘老化等。自1997年后,对虾病毒性疾病的频繁发生,海水池塘单养对虾效益明显下降,造成养殖弱潮。为了减少养殖的肓目性、风险性,提高池塘综合效益,探索更多更好的养殖方法及品种,把池塘从单养模式改为混养模式。经过多年来实践证明,多品种混养有利于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减少病毒发生,  相似文献   

10.
青蛤是浙江温台地区海水养殖贝类的主要品种之一,随着商品青蛤价格的日益攀升,海水池塘放养青蛤数量逐年增加。从初期的以播养缢蛏为主,泥蚶、青蛤、对虾为辅模式,发展为养殖青蛤为主要品种,适量混养对虾缢蛏的为数不少,并取得了较佳的效益。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对温岭地区海水池塘的各类养殖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比较,并以杨公岙直大塘2011年放养与收捕情况为例撰文介绍主养青蛤混养虾蛏模式,旨在为沿海同类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