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对几种主要针叶树种从外部形态特征变异上进行了自然类型研究,其中,主要形态特征包括树皮颜色、厚度、开裂程度,树冠形状、浓密、分枝类型,针叶叶色、长度、卷曲度,球果颜色、横径/纵径、种鳞松紧,种子及种翅的长宽,植株性别(雌雄同株、雌雄异株)的变异等,以期为自然类型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 湿地松已逐步成为我国南方14省(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在其系统的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自然选择和栽培措施等方面的影响,种内的不同个体产生了明显的、稳定的变异特征,分化出了不同的类型。为了选择速生、高生产力的优良类型,几年来,我们在调查总结的基础上,对湿地松进行了观察研究。一、湿地松的类型及其形态特征湿地松个体间形态特征的变异虽是千差万别的,但明显的变异,如芽的颜色、大小、冠形宽窄、分枝习性、节间距离、干形好坏、针叶浓密程度等是有其规律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它的遗传变异。而且在不同立地条件、不  相似文献   

3.
以庭院栽植的侧柏为观测材料,对其冠型自然变异和种实性状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冠型自然变异可分为宽冠密果型、宽冠稀果型和窄冠稀果型,宽冠类型的冠幅为3.4 m,窄冠类型的冠幅为2.1 m;密果类型着生球果109~138枚·m-1,稀果类型为18~23枚·m-1.成熟球果颜色均为紫褐色,每枚球果有种子2~7粒,以4、5...  相似文献   

4.
1984~1987年,我们在榆林地区的佳县、米脂、绥德、定边、靖边、横山、榆林、神木、府谷等9县11个林场9个村,通过踏查访问、选设标准地、实地调查和定点定株的物候观察,对该区的旱柳类型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优良类型的选择。共选设了9块标准地,作了288株标准木。一、调查研究方法类型划分是依据形态变异中较稳定的性状,如:花序的长短、雄蕊枚数、花丝的分裂;小枝颜色、长短,皮孔的多少、大小、形状以及排列方式,枝的开张角度、枝径;椽的长短、通直度、尖削度、光滑程度,6~7年生椽皮的颜色、裂纹、开张形状和角度;叶的大小、形状、薄厚以及叶片正反两面的颜色和有无绒毛等。根据划分类型的依据,对各形态特征进行了对照合并,除去形态特征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毛梾种质资源的自然分布与变异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梾(Cornus walteri wanger)为良好的油料、用材和绿化兼用树种。根据调查观察结果,总结分析了河南省毛梾种质资源的自然分布特点,从形态(果实大小、果穗大小、嫩枝颜色)和开花结果习性两方面介绍了其变异情况与主要变异类型,并就进一步推进毛梾的保护发展和科学研究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木荷天然林分个体类型及材性性状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浙、闽2省选取成一定纬度和海拔梯度的6个木荷天然林分,开展树干形质、树皮形态、木材纹理扭曲度、木材颜色和基本密度等个体类型表型变异及产地纬度和海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木荷天然林分个体树皮厚度、颜色、形状及木材颜色等类型多样,除木材纹理扭曲度外,树干形质、树皮形态和木材基本密度等在林分间存在显著表型差异,但在林分内个体间变异以木材纹理扭曲度最大,树干圆满度、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最小。木材性状的径向变异研究发现:木材基本密度由髓心向树皮方向逐渐下降,而年轮则先变宽后变窄,15~25年轮为平稳生长期。较高纬度的天然林分其树干相对通直圆满、树皮较薄、木材颜色较浅,而其他性状则未呈现明显的规律性;随海拔升高,木荷天然林分具有树干圆满、树皮薄而光滑,但树干通直度低、年轮窄、木材基本密度小的变化趋势。基于中心产区2个不同海拔天然林分个体性状相关分析表明,性状相关因林分所处海拔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在高海拔林分中,树皮性状是材性和径生长较好的指示指标,树干圆满的个体树皮光滑且颜色较浅、木材基本密度较小,而树干越通直的个体,树皮颜色越深,径生长也越快;在低海拔林分中,树皮厚度对树皮的其他性状和木材密度也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树干通直...  相似文献   

7.
长柄扁桃Amygdalus pcdunculata是适合沙区和荒山荒地栽培的濒危生态经济林树种,为了对目前国内长柄扁桃资源情况进行评估,对蒙陕交界7个长柄扁桃天然居群的叶片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462个野生长柄扁桃个体叶片表型性状的变异类型、变异规律、叶长变异程度及类型、叶宽变异程度及类型、叶长宽比变异程度及类型及叶柄长变异程度、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长柄扁桃叶片长宽比变异较大,变异系数达0.36,其次是叶宽、叶柄长、叶长,变异系数分别为0.30、0.24、0.22;野生长柄扁桃按照叶长范围0.94~4.52 mm,可分为LⅠ~LⅨ共9个类型;叶宽分布范围在0.39~2.55 mm,可分为WⅠ~WⅧ共8个类型;叶长宽比范围在0.84~5.93之间,分为LWⅠ~LWⅥ共6个类型;叶柄长范围在0.29~1.53 mm之间,分为Ls~LsⅥ共6个类型;长柄扁桃叶片性状与叶长、叶宽、叶柄和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叶宽与叶柄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野生长柄扁桃叶片变异类型丰富,天然居群呈现明显的片段化分布,建议加强对野生长柄扁桃资源收集保护力度,防止珍贵野生资源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8.
对广西香椿人工林主要分布区的11个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了广西香椿类型的划分、生长特性及叶片功能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香椿类型根据木材颜色可划分为红木类型和白木类型;不同类型香椿木材颜色与硬度、冠形、树皮颜色及开裂特征、展叶颜色、种子横径、千粒重、复叶长、小叶数量、小叶厚度与大小及平均年生长量存在明显差异;白木类型香椿的年平均生长量、枝叶功能性状相对优于红木类型,其萌芽时间、落叶时间比红木类型的提前7~10d。两种香椿类型的生长特性差异及枝叶功能性状差异主要来源于遗传特性与其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不同变异类型杜仲果实含胶量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弄清不同变异类型杜仲果实含胶特性的变异规律,为杜仲胶优良资源的选择和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含胶率的测定利用杜仲胶综合提取法。结果表明:4个变异类型的果实形态大小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变异类型在果实形态大小上的不同,表明不同类型生长发育特性的差异;不同变异类型果实含胶率和果皮含胶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果实含胶率和果皮含胶率以浅纵裂型最高,深纵裂型最低。  相似文献   

10.
树木在长期系统发育的过程中,受自然环境和人工栽培的影响,产生了极大的变异。因此,在同一种树木的种子播种所产生的后代里,常常有不同类型的苗木。1973年4月中旬,我们在调查苦楝苗木越冬情况时发现:有些苗木在开始放叶时幼芽呈现明显的紫黑色;另一些苗木的芽为黄绿色;还有一些苗木芽的颜色介于二者之间——虽呈紫黑色,但较浅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合分子数据确定印楝属内3个种及云南省引种栽培过程中发现的变异类型,特别是变异类型的遗传背景及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方差分析、聚类、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云南省引种栽培的印楝、泰楝、菲楝以及引种栽培过程中发现的一个变异类型的20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印楝属植物的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中,小叶面积变异幅度最大,变异范围为6.09~21.50 cm2,变异系数为51.70%,其次为种子宽与小叶对数,二者变异幅度分别为0.47~0.95 cm和7.00~12.33,变异系数分别为30.34%和30.31%;主成分分析显示,印楝属植物的形态变异主要来源于小叶基部偏斜程度、小叶叶形、果实长、小叶面积、复叶长度、小叶对数.对印楝属植物和外类群近缘属植物川楝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印楝属植物可以归为2个大类群,第一类群包括印楝、泰楝、变异类型,第二类群只包含菲楝;第一类群又可分为2个小分支,印楝和变异类型聚为1个小分支,而泰楝单独聚为1个小分支.[结论]印楝属植物叶表型性状存在广泛变异,变异类型与印楝遗传相似度最大,但是否为印楝的变种或印楝和泰楝的杂交个体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2.
对昆明树木园栽培的7株多脉含笑56朵花花部的数量、形态及大小变异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花部的数量、形态和大小性状均有变异。从花部数量变异来看,花枝节间数、花被片总数、花被片轮数等12类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17%~219.33%,其中第三轮花被片数发生的变异最大;从花部形态变异来看,梗毛被颜色、花被片形状、花被片颜色等11类花部形态性状的变异也主要发生在株间,并且大部分表现为变异极显著。从花部大小变异来看,花枝节间长、花枝节间径、花序梗长等31类花部大小性状变异系数为9.13%~229.35%,其中花梗的大小变异最大;故花被片和雄蕊2个花部结构是该种的主要变异器官。其花部也存在异步演化的现象,原始性状和进化性状是交织出现的,是一种较进化的物种。多脉含笑花部变异主要发生在株间,为优良单株存在的可能性及其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樟子松种子变异与种子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是一个变异水平较高的树种,不仅其冠型、干型、皮包型、分枝角侧枝粗普遍存在变异,而且球果大小、颜色和球果表面鳞盾形状以及种子的颜色。大小也发生变异,本文着重研究变异和种子品质的关系,并分析种子变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内蒙古野生长柄扁桃核仁遗传变异及遗传多样性,对内蒙古野生长柄扁桃优良单株核仁性状变异程度、变异类型、核仁性状与产量和出仁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柄扁桃单仁质量、仁长、仁宽、仁长宽比、仁径等数量性状均有较大变异,其中仁长宽比和仁质量的变异较大,其变异系数分别为0.34、0.27,说明仁形状的选择潜力最大;根据仁质量变异分为4个类型,即中、较大、大、很大仁型;根据仁长变异分为6个类型,即短、较短、中、较长、长、很长仁型;根据仁宽分为6个类型,即窄、较窄、中、较宽、宽、很宽核型;根据仁长宽比变异分为6组,即宽圆、较宽圆、中、较长圆、长圆、很长圆仁型;根据仁径长变异分为6组,即短、较短、中、较长、长、很长仁径型;长柄扁桃核仁性状与出仁率无显著相关,仁宽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内蒙古野生长柄扁桃重要性状的遗传变异及遗传多样性,对内蒙古野生长柄扁桃优良单株果核性状的变异程度、变异类型、果核性状与产量和出仁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柄扁桃单核质量、核长、核宽、核壳厚度、核径等数量性状均有较大变异,其中单核质量和核壳厚的变异较大,其变异系数分别为0.30、0.27,说明核质量的选择潜力最大;根据核质量变异分为4个类型,即中、较大、大、很大核型;根据核长变异将分为7个类型,即很短、短、较短、中、较长、长、很长核型;根据核宽分为5个类型,即较窄、中、较宽、宽、很宽核型;根据核壳厚度变异将分为4组,即较薄、中、较厚、厚核型;根据核径长变异分为5组,即很短、短、较短、中、较长核径型;长柄扁桃果核性状与出仁率无显著相关,核质量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该结论为野生长柄扁桃资源评价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榧树变异类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的栽培过程中,笔者在省内实生群体发现零星分布着一类生长迅速的榧树变异类型.本研究采用SRAP分子标记体系对榧树速生变异类型与榧属其他5个种、2个栽培变种(香榧、云南榧、巴山榧、九龙山榧、日本榧、榧树、长叶榧)等共21个样品进行了分析.结合叶形指数的方差分析和SRAP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进行了研究材料的亲缘关系聚类,探讨了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榧属5个种、2个栽培变种及榧树变异类型的21个样品可以分为5组:长叶榧组、榧树变异类型组、包括香榧在内的榧树组、巴山榧、九龙山榧、日本榧组,而云南榧自成一组;榧树变异类型与长叶榧亲缘关系较近,其叶片形态偏向长叶榧;各种间叶形指数差异极显著,榧树变异类型的叶形指数显著不同于与其他样品.但推断本研究中榧树变异类型是长叶榧的自然变异,还是长叶榧与其他榧树的杂种,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野生长柄扁桃优良单株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内蒙古野生长柄扁桃重要性状的遗传变异及遗传多样性,对内蒙古长柄扁桃优良单株果实性状的变异程度、变异类型、果实性状与产量和出仁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柄扁桃的单果质量、果长、果宽、长宽比、果径等数量性状均有较大变异,其中单果质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0.27,据此认为单果质量的选择潜力为最大;根据单果质量变异分为7个类型,即很小、小、较小、中、较大、大、很大果型;根据果长变异分为7个类型,即很短、短、较短、中、较长、长、很长果型;根据果宽分为6个类型,即很窄、窄、较窄、中、较宽、宽果型;根据长宽比变异分为4个类型,即较宽圆、中、较长圆、长圆果型;根据果径长变异分为5组,即较短、中、较长、长、很长果径型。长柄扁桃的果实性状与产量间无显著相关,果质量、宽及果径与出仁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果长宽比与出仁率呈显著相关,显著水平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这些结论可为野生长柄扁桃的资源评价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根据花楸天然分布状况,以其叶片、果实和种子为材料,对内蒙古地区6个花楸天然群落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研究了花楸叶片、果实和种子表型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花楸叶片、果实和种子具有极丰富的表型变异,种源内的分化高于种源间;果长、果径、百果重及千粒重是关键表型性状;浆果质量、千粒重、果柄长3个性状是造成花楸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种源间树型、叶型、果型及秋季叶颜色变异较大,有利于花楸树种质资源多途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杉木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生物条件的长期影响下发生变异。通过变异、遗传和选择的共同作用,逐步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类型。不同的类型,它可以具有或不具有在田间被确认的显著形态变异。但每种变异都具有其生理学基础。变异虽有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但进行类型选择时,不得只从表型变异入手,选择与选种目标相关的表型变异,再通过后代测定,选出遗传上较稳定的变异。杉木冠型变异与生长量有关。据南京林产工业学院调查洋口林场7—10年生林分中,浓密冠型比稀疏冠型的材积大100%,比林分大50%;江西省林科所用材林室调查奉新躁下林场8年生林分中,浓密冠型材积比全林分平均大20%。赣州地区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内蒙古野生山杏重要性状的遗传变异及遗传多样性,对内蒙古野生山杏优良单株果核的变异程度、变异类型、果核性状与产量、出仁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杏单核质量、核长、核宽、长宽比、核径等数量性状均有较大变异,其中核壳厚度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到了0.34。据此认为核壳厚度的选择潜力最大;根据核质量变异分为5个类型:小、较小、中、较大、大;根据核长变异分为7个类型:很短、短、较短、中、较长、长、很长;根据核宽分为6个类型:很窄、窄、较窄、中、较宽、宽核型;根据长宽比变异分为8组:很宽圆、宽圆、较宽圆、中、较长圆、长圆、很长圆、极长圆;根据核壳厚变异分为5组:薄核、中、较厚、厚核、很厚;根据核径长变异分为9组:极短、很短、短、较短、中、较长、长、很长、极长。在山杏果核的所有性状中除了核长宽比外,其它性状均与产量显著相关,其中核质量、长、宽及核壳厚度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核径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核质量、长、宽、径与出仁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