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应用鹅的人工授精技术能克服不同品种、公母体重悬殊、择偶性等所造成的交配困难,也可提高优秀种公鹅的利用率,减少公鹅饲养量,节省成本,相对于自然交配,能克服水源的限制,保持较高受精率,在鹅的育种(如杂交改良等)和生产繁殖中具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所在SB21肉用鹅配套系培育  相似文献   

2.
鹅在自然交配时,公母鹅都具有择偶交配的特点,而且在公鹅中存在较多的不育现象,造成公鹅留种数量增多,而且受精率偏低。在养鹅生产中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可使公母比例提高到1∶15~1∶20,同时能提高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增加了每只母鹅繁殖雏鹅的数量。尤其是在进行鹅品种间杂交时,人工授精可以克服因公母鹅个体大小悬殊而造成的自然交配困难。随着我省养鹅业的不断发展、集约化养鹅场的增加,应大力推广鹅的人工授精技术。1公鹅的采精1.1采精训练与选留在母鹅开产前两周,公鹅就应进行按摩训练。公、母鹅在达到性成熟阶段,要分开饲养,公鹅一般…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养禽业的发展,家禽的行为学引起了许多养禽工作者的重视。已经积累的大量资料表明,行为学这门科学有其实用价值。它能为选种育种、改善饲养管理、提高家禽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提供依据,从而在生产中可逐步加以运用。本次试验观察的目的,在于掌握雁鹅在一天内的交配规律及公鹅对不同生理状态下母鹅的性行为,为选择种鹅,为合理的公母配比,为掌握人工授精的适宜输精时间提供可靠  相似文献   

4.
雏鹅的雌雄鉴别技术是现代养鹅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一是为了进行鹅的配套杂交,二是将商品鹅实行公母分养,充分发挥和提高鹅的生产性能,有利于饲养管理与提高经济效益。目前,雏鹅的雌雄鉴别较为复杂,利用伴性性状鉴别还没有在育种中应用,生产上常采用以下几种鉴别法。  相似文献   

5.
正1雏鹅来源及特点1.1雏鹅的来源获取雏鹅的方式为,自繁自养即自己饲养种鹅,交配、产蛋及孵化而得;从集市收购;从具有种禽生产经营资质、声誉良好的大型种鹅场统一进苗。各种进雏形式各有优缺点。自己饲养种鹅交配、孵化雏鹅,对有效控制疫病较有利,但养殖成本较大,交配、孵化等设施与技术要求较高;从集市收购农户孵化的出壳鹅,虽然成本低,但品种较杂,鹅雏整齐度差,且对疫病防控不利,发生疫情的风险增大;从大型鹅场进  相似文献   

6.
鹅在自然交配繁殖时,其配偶组群是否正确合理,关系到鹅的繁殖性能是否能很好发挥,这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是很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从鹅的繁殖习性谈起在家禽中,鹅的繁殖年限较长而繁殖能  相似文献   

7.
鹅精液冷冻技术将使人工授精技术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促进鹅精液采集和人工授精技术发展至关重要。精液冷冻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如果能成熟应用,可加快解决制约我国养鹅业发展育种落后和繁殖率低等瓶颈问题,提高鹅产业的经济效益。文章针对精液采集、精液品质、冷冻保护稀释液和冷冻方法等关键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鹅的自然交配大多在80cm深的水中进行。缺水地区或水域禁止放牧就严重制约了鹅的繁殖和发展。为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江苏南部丘陵地区草坡上放牧的鹅群中,进行了鹅的人工授精试验,取得了成功,种蛋受精率达89%以上,并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种鹅繁殖季节历来采用自然交配,其公鹅均采用简单的外貌观察及传统的翻肛法选留,一只公鹅仅能负担4~6只母鹅,我县为1∶4~5,其缺点是公鹅质量差,利用率不高,且种蛋的孵化率较低。据黎城炕坊1984年统计,入孵52106个种鹅蛋,出雏35696只,入孵蛋的孵化率为68.5%。采用人工授精法虽然可以提高种公鹅的利用率,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但在养鹅生产中操作比较繁琐复杂,影响母鹅的产蛋量,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难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为了寻求简便易行而又富有成效的配种方法,我们于1984年应用鹅的人工授精技术对“种鹅配种方法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探讨出应用人工采精法选留种公鹅,扩大性比为1∶8,让其自然交配比直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是世界上养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是要从养鹅大国上升到养鹅强国,良种是基础。据笔者调查,在目前的鹅种繁育体系建设中,在育种、繁殖、质量监督和资源保护等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为此,笔者根据调研实际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确定特色性和区域性选育目标,结合传统育种经验,应用DNA标记、数量性状位点和标记辅助选择、转基因及抗逆育种等现代育种新技术,开展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