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明晰中国古典园林审美的构成及特征;以《花月痕》小说为研究载体,着重从园林审美角度和文学审美角度对该小说中的审美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发现中国古典园林审美主要由园林植物审美、园林建筑审美、园林人物审美构成,且园林审美有主客观相结合的特点;而悲剧审美为该小说的审美归结点;且园林艺术与其它门类艺术是异质同构的。对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审美和中国古典园林文学审美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相似文献   

3.
何英琴 《甘肃林业科技》2007,32(3):50-54,81
中国古典园林是集建筑、园艺、书画、文学、音乐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通过对音乐审美的本质,园林审美与音乐审美的关系,音乐在古典园林中的作用,古典园林中音乐审美的实践等分析,阐明了音乐在园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中隐”思想与唐宋时期庭院式园林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丹  文才臻  彭峰 《广东园林》2010,32(4):9-11
在"中隐"思想的影响下,唐宋时期的私家园林派生出一种新形式——庭院式园林。在分析"中隐"思想产生的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上,从文化、审美、文人心灵表达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对庭院式园林的产生、发展及风格定型等作用及对后世园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江南青楼才女拥有丰富的园林生活,其本身亦和园林环境共同组成文人名士的审美价值体现。同时,园林空间也是其一生境遇的环境背景。基于对江南青楼才女"秦淮八艳"园林生活的探究,概括其园林生活包含私家园林生活、青楼园林生活和公共园林及自然山水生活,并总结出其园林生活具有文人化、神秘化、男性化的特点,从而对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女性生活与园林环境关系现有研究进行补充,引发对明末清初女性园林文化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岭南地区最早引入欧式园林要素的是广州沙面的洋房花园,如拱形门窗、铁枝花纹栏杆、彩绘玻璃等。但这些要素的引入并没有完全颠覆岭南园林以中国山水文化为主导的审美情结。广州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梅州人境庐、桂林雁山园等都是晚清时期的岭南园林代表作品,因山水文化及山水美学思想的影响,它们均体现出"接近自然"的审美特点,同时寄托出园主人淡泊明志、超脱凡俗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兰亭序》作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作品之一,文书皆美。它不仅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精神生活,而且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侧面,涉及哲学、文学、美学、书法、园林等多个领域。文章在“泛艺论”思想影响下,以艺术门类之间的相通性为理论基础,不仅从序言的文字内容上进行阅读和理解,更从书法的美学思想上去赏析和透视魏晋园林的审美文化,试图找寻一条新的途径,获得书法与园林互相体认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凤珠  高伟 《广东园林》2021,43(4):73-78
园林营造遵循绘画原则,绘画取材于园林,两者相辅相成,中国山水画论中的"位置经营"原则同样适用于中国园林之中.以《海山仙馆图卷》为研究对象,运用图像学的图文互证方法,并根据经典国画中花木类型的表达,识别和推测出图卷中的10种花木,并结合中国山水画论及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论,探究图卷中呈现出的花木之间孤植、丛植及花木与建筑虚...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朱建宁 《广东园林》2005,28(2):6-13
中国传统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目前风景园林界对待中国传统园林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一是传统园林休矣论;其二是传统园林复兴论。前者将传统园林看作是无法融人现实社会的死物,否认发扬传统的积极意义;后者从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出发,  相似文献   

10.
陈意微 《广东园林》2020,42(5):18-24
中国传统园林注重应用植物营造香景,并在长期的园林审美活动中赋予了香景丰富的人文内涵。通过对历代园林诗文绘画及匾额楹联的梳理考察,发现宋代以降受理学、禅宗、老庄思想的影响,植物香景富有深邃的哲理意蕴,突出体现在“静观生意”“闻于无香”“参香通禅”“听香”4种审美观照中,其核心在于透过植物散发香气的勃勃生机窥见大化流行,感悟生命本真,臻入物我为一的超然境界。  相似文献   

11.
竹类植物景观美学剖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竹类植物景观美学特征研究是竹类植物造景的理论基础.借助森林景观形式美原理,在强调竹类植物景观美多重性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竹类景观美的形态和层次,分析了竹类植物景观形式美的特征要素,并提出竹类植物景观形式美的构景原则;以美学信息学理论探讨竹类植物景观的意境美,分析了意境美信息生产、传播、接收和解释原理及其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2.
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绿道理论,从整个区域的生态、游憩、文化、美学及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相关概念、多重目的进行快速路景观设计,着力体现"城市大园林"构想,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绿地体系,针对公路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实施课题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装饰木材美感度的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5种具代表性的装饰木材为评价对象,采用大众评判法获得公众对每种装饰木材的喜好度值,用多元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建立喜好度与14个装饰木材表面要素间的回归关系,并用影响装饰木材美感度的颜色、色差、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4个主要因子建立了装饰木材美感度模型.结果表明,装饰木材的美感度随着表面硬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表面粗糙度和色差的增大而减小,深暗色装饰木材具有较高的美感度.  相似文献   

14.
音乐艺术对世界上各种艺术形式产生影响,本文从审美作用机理、空间、情感表达三方面阐述了园林与音乐艺术的内在联系,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粗糙集的风景林景观美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国内外风景林景观美学评价已有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风景林景观美学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自然性、奇特性、多样性、神秘性和环境协调性5个方面16个评价指标.首次尝试使用粗糙集的理论,提出一种基于粗糙集的风景林景观美学评价模型.以湖南龙山森林公园为案例,进行基于粗糙集的风景林景观美学评价模型运算,得出5个景区的景观美学指数,药王景区6.657,铁狮坪景区6.529,飞水涯景区5.868,茶竹景区5.783,白马湖景区4.216.  相似文献   

16.
梁美霞  刘怀如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151-154,175
根据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的具体情况,选取最能反映该地区的景观资源总体特色的7大景观要素和5项美学评价指标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对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资源的美学价值进行了量化等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资源美学价值较高,其美学价值级别属于优美景区,突出了保护区森林景观给人的整体美感。  相似文献   

17.
岭南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细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璐 《广东园林》2008,30(3):5-7
提出景观设计中细部设计的重要意义,用细部研究的相关理论以清晖园为例分析岭南古典园林的细部的特征和内容,进一步明确细部设计的来源以及所其产生的美学特征,寻找将传统的细部设计运用到当代岭南园林设计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主要生态学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论述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主要生态学理论及其应用。在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中应该以群落生态演替的观点进行生态景观带(面)的建设,应用基于演替原理得出的生态恢复参照系来指导;按群落学的观点进行景观节点(点)建设,依据群落学和生物多样性原理,建立多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组成的景观节点群落,以作为景观线带物种的补偿地;以生态关学与生物多样性的观点进行绿化景观林带(线)的建设,利用群落的时间格局进行绿化景观林带生态关学的构建,利用群落的空间格局进行绿化景观林带的生物多样性构建;可应用边缘效应原理和种间相互作用原理来构建与管理生态景观林带。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郊野的河流水系成为城市重要的自然开放空间。同时水系的景观功能、休闲游憩功能和生态功能日益彰显。文章以深圳茅洲河的综合治理为例,探讨水系景观生态规划的理念、目标和内容,最后从水系景观生态规划中总结所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从“物器之用”到“君子人格”:竹文化符号的审美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作为一种审美文化符号,历经了由竹制生产工具到礼器,再到乐器,终而到“君子”形象三种审美流变形式,在流变过程中,实用功能不断“虚化”.它们分别对应着宗教神圣化、艺术高雅化、审美人格化三种审美手段,表明竹文化符号的流变源于对神性、物性、人性的“比物”对象的不断“实化”.竹文化符号的审美流变标示了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可能,即将生活中的物质层面虚化,精神层面实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