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板栗加工现状及剩余物利用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板栗是我国传统的农副产品,我国板栗年总产量达46.98万t,占世界板栗总产量的60%,板栗产量增加,板栗制品日益丰富,笔者从板栗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板栗制品加工的现状、加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板栗剩余物加工利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对板栗加工业发展的思路及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大别山区2种典型的板栗林药模式板栗-苍术和板栗-天麻为研究对象,测定比较板栗套种苍术和天麻对林地小气候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板栗林下套种苍术和天麻后10 cm地温降低,板栗-天麻10 cm地温显著低于板栗纯林;林下气温和气温日较差降低;林下湿度有所升高,板栗-天麻的大气湿度稳定地高于板栗纯林;土壤容重板栗-天麻板栗纯林板栗-苍术,最小持水量板栗-苍术板栗纯林板栗-天麻,板栗-苍术土壤全效氮、全效磷、全效钾、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机质增加,板栗-天麻土壤全效氮、全效钾、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降低。与套种天麻相比,板栗林下套种苍术有较好的生态效益。板栗林下套种天麻时,建议避免连茬种植,及时施肥补充地力。  相似文献   

3.
李军 《防护林科技》2016,(4):107-108
宽甸县是辽宁省板栗产业化生产的主要区域,目前宽甸县板栗产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种优良化程度低。加快宽甸板栗基地建设,提高板栗产量质量和效益,必须实现板栗良种化栽培,实践证明,对现有板栗进行嫁接改良是加速宽甸县板栗产业基地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适宜宽甸县栽培推广的主要优良品种有"辽丹系列板栗"、"辽栗系列板栗",嫁接改良的主要技术是皮下接、皮下腹接。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板栗-农作物间作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状况,对广西东兰县4种板栗-农间作模式(板栗-玉米、板栗-花生、板栗-黄豆和板栗纯林)土壤密度、孔隙度、持水量、pH值和养分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板栗-农间作模式土壤理化性质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板栗-花生、板栗-玉米、板栗-黄豆和板栗纯林表层土壤(0~20 cm)密度分别为1.11、1.13、1.08和1.21 g/cm3,非毛管隙度分别为13.60%、11.36%、10.35%和9.62%,总孔隙度分别为54.04%、52.68%、53.73和50.42%;不同板栗-农间作模式按照土壤全N、水解N、速效P和速效K含量由高到低排列依次大致为板栗-花生、板栗-黄豆、板栗-玉米、板栗纯林。因此,板栗混作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5.
几种板栗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板栗坚果生产大国,其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板栗营养丰富,但在贮运过程中,常因条件不当而大量腐烂,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办法是对板栗进行深加工,介绍了板栗罐头、栗子粉、板栗果脯、板栗奶的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板栗脆片增香的工艺技术,将生板栗及蒸、煮后的板栗分别切成厚度1 mm、2 mm、3 mm的板栗片,将板栗片在5个温度(160℃、180℃、200℃、220℃、230℃)进行不同时间的烘烤,再通过感官评定,研究板栗脆片的增香增色效果。结果表明:3种不同处理方式下,煮后烘烤的板栗片的增香增色效果最好,蒸后烘烤的板栗片次之,生板栗片烘烤后的效果最差,且煮后3 mm厚度板栗片在220℃、230℃烘烤25~30 min能达到最佳增香增色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云南滇中地区板栗病虫害及天敌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滇中地区板栗病虫种类、分布、危害及天敌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查明了板栗害虫共有73种,其中危害较严重的是栗瘿蜂、白生盘蚧、板栗剪枝象、二斑栗实象4种害虫;板栗害虫的天敌昆虫共有32种,其中中华长尾小蜂、盘蚧花翅跳小蜂是控制栗瘿蜂和白生盘蚧的重要天敌.板栗病害共有21种(36种病原),其中板栗溃疡病、板栗疫病、板栗炭疽病、板栗种实霉烂病等病害发生普遍而严重,而板栗疫病属危险性病害.  相似文献   

8.
怀柔区从实际出发提出农业要以板栗、西洋参、冷水鱼为三大主导产业,制定了产业结构调整五年规划。在结构调整上,坚持做强做大板栗主导产业,在退耕还林中把板栗作为生态树种重点发展,利用板栗区域性强、产品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竞争优势引导农民发展板栗。三年来共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发展板栗4.14万亩,使全区板栗栽培总面积达到26.5万亩。  相似文献   

9.
一、易门板栗产业发展概况板栗是易门县的乡土经济林树种。易门板栗种植历史久远,在易门六街街道办柏树村马家箐有上百年树龄的板栗树至今仍在结果。易门板栗产业发展以"易门早板栗"品种选育成功和扩大种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易门早板栗"是1986年易门县林业部门选育成功的地方板栗良种,包括"特早熟板栗"(7月底以前成熟)和"早板栗"(8月上旬成熟)两个品系。具有早实、早熟(比一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板栗矮化砧木选育研究进展做了阐述,并对板栗、野板栗、茅栗、锥栗、日本栗等作砧木与板栗的嫁接亲和性及矮化效果等做了分析,同时指出了今后板栗矮化砧木的选育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板栗作为一类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物,其含有脂肪、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糖分等,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镇安县作为板栗种植大县,板栗栽培可以追溯到周代,结合当前镇安县板栗产业现状,就板栗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河北林业》2012,(1):31-31
迁西县素有"中国板栗属京东、京东板栗属迁西"之美誉。到2011年,全县板栗面积70万亩,居全省第一位,年产板栗4.5万吨,产值近8亿元,农民板栗业收入占年人均纯收入的40%,板栗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迁西县先后荣获"中国板栗之乡"、"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  相似文献   

13.
板栗是我省重要的经济树种,在我省分布很广,产品市场上需求量大,为了高起点开发这一优势树种,现将板栗枝接方法和利用途径介绍如下: 一、板栗砧木的选择:砧木是嫁接板栗的基础。通常用板栗实生苗或野生板栗苗作砧木。近几年,用板栗子苗嫩茎作砧的新技术亦被推广应用。二、板栗接穗的选取:选取好的接穗是培育优质、高产树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板栗数燕山"。燕山山脉独特的地理、土壤、气候条件造就了燕山板栗优良品质。以怀柔、密云、迁西、遵化、迁安、兴隆、宽城、青龙等燕山板栗主产区,栽培面积360多万亩,年产量达到12-15万吨左右。笔者作为怀柔板栗产业工作人员,近年来重点对以迁西、怀柔为代表的燕山板栗产业进行了实地调研总结,以期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促发展。一、迁西板栗生产和购销基本情况迁西板栗种植面积保有量70余万亩,4000余万株,年均产量在5万吨左右,从事板栗产业的人均产  相似文献   

15.
<正> 板栗是我国主要经济林树种,板栗果是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基于目前板栗普遍低产、经济效益不高、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在强化板栗经营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利用一些植物生长及营养调节剂、微量元素、植物激素等产品对增加板栗产量具有实用意义。1090年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和浙江省富阳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桐庐县板栗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一是特色产业带动就业。怀柔是中国的板栗之乡,现有板栗28万余亩.年产量始终稳定在1000万公斤以上。多年来.作为怀柔区的农业主导产业,吸纳了全区4万农民就业.与之相关的还有板栗收购、板栗加工、板栗销售等。  相似文献   

17.
周小云 《绿色科技》2020,(5):128-129
从石羊镇板栗的品种选择、管理、修剪以及采收等方面指出该镇板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分析了造成低产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板栗产量给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立足于该镇板栗发展现状,对今后石羊镇板栗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以促进石羊镇板栗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夏日的迁西,到处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栗花香气。以栗花为原料,通过高新技术生产出的世界首例板栗香水、花露水等栗花系列产品成功问世。近年来,迁西县以科技为支撑,延伸板栗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板栗产业,让每个角落都充盈科技的芳香:取得板栗科研成果20余项,荣获"优质板栗示范县"、"中国栗蘑之乡"等称号,"迁西板栗"成为全国板栗行业唯一一枚地理标志驰名商标。  相似文献   

19.
板栗是我国一种优良干果树种.板栗枝干病害是板栗病害中最严重的病害,对板栗产量影响很大.主要针对安徽板栗生产实际,通过对板栗枝干病害与栗园郁闭度、板栗品种、树龄等林分因素以及与土壤种类、土壤肥力、地形地貌、栗园小气候等环境因素关系的分析,发现板栗枝干病害的发生、发展主要是由于造林地选择不当、管理不善.树龄、郁闭度等林分因子,坡向、坡位、海拔高度等环境因子,以及温湿度、光照等气候因子也与板栗枝干病害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关系.同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板栗矿质营养是板栗生长结实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物质。当年板栗树体矿质营养的贮藏对于来年板栗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效的施肥量可以增加肥效的利用率,提高板栗的矿质营养的贮藏,从而提高板栗产量和防止大小年出现。通过运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其全氮的含量,等离子发射法测定其全磷、全钾的含量,对比研究不追肥、传统施肥、专用、配方和配方施肥 喷肥这5种不同方法的施肥效果。结果表明,配方施肥 喷肥方法能最有效地提高板栗枝条矿质营养贮存,增加板栗N、P、K的含量,进而提高板栗果实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