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杨二尾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是林木上的主要食叶害虫,危害杨树、胡杨林,大发生时可将树叶全部吃光。该虫1年发生2代,幼虫老熟后在树干基部树枝分叉处咬成凹窝,吐丝结成坚实的茧化蛹越冬。来年4、5月羽化成成虫,体翅灰白色,7、8月间出现第2代成虫,成虫有趋光性。幼虫黑色,剥食叶肉,2龄后蚕食叶片。此虫发生期早,幼虫发育快,食量大。  相似文献   

2.
淡剑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淡剑夜蛾[Sidemia depravata (Butler)]在上海地区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和蛹在土中越冬;整个世代历期(第3代)33.3d(卵3.5d,幼虫18.9d,蛹5.7d,成虫5.2d);3龄前幼虫食量小,4龄后食量大增,特别是6龄期食量占总食量的91.3%。每年7、8、9三个月为幼虫危害高峰期,以高羊茅草坪受害最重。田间防治试验表明,10%除尽(Chlorfenapyr)SC、24%米满(Tebufenozide)SC、40%毒丝本(Chlorpyfifos)EC、5%卡死克(Flufenoxuron)EC和5%抑太保(Chlorfluazuron)EC1000—1500倍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韩晓东 《新农业》2006,(6):48-49
1.杨黄卷叶螟一年4代。4月份杨树放叶后,越冬幼虫开始为害,5月底化蛹,6月上旬第一代成虫出现,6月中下旬出现幼虫;7月中旬第二代成虫盛发,7月下旬出现幼虫;8月中旬第三代成虫出现,8月下旬出现幼虫;第四代成虫9月中旬出现,9月下旬出现幼虫。成虫产卵于叶背面中脉两侧。初孵幼虫分散啃食叶表皮,随后吐丝缀叶呈饺子型,或在叶缘吐丝将叶片折叠,藏在其中取食。稍受惊扰即从卷叶内逃跑或吐丝下垂,老熟幼虫在卷叶内吐丝结白茧化蛹。成虫趋光性极强。幼虫8~9月为害最凶,可将叶片食光。防治方法:①幼虫2龄前用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喷雾或用氧化…  相似文献   

4.
白缘苇野螟是一种为害芦苇顶叶的害虫。湖北地区一年发生三代,以第三代老熟的幼虫在芦苇茎秆内结薄茧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幼虫共分七龄,四龄前食量小,四龄后食量剧增,每龄可在苞内食尽一片心叶。该虫的发生和为害程度与气候、苇田环境、收割质量、汛期水位、天敌等因子有密切的关系,据此,最佳防治方法是冬前砍割干净,翌年3月前将芦苇处理完毕或药剂封堆,以防羽化的成虫返回苇田。  相似文献   

5.
王国杰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74-174,137
竹箩舟蛾是竹类的重要害虫。在泾县1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表下土室中越冬。成虫分别于5月上中旬、7月中旬和9月中旬出现。该虫幼虫体大、食性猛、危害重,5龄,4—5龄阶段食叶量最多,约占全幼虫期食量的90%以上。所以防治期应在幼虫3龄以前,而且以烟剂为佳。  相似文献   

6.
余美杰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63-163,127
竹篦舟蛾在我县1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竹林竹株上缀叶为苞而越冬。翌年3月上旬出蛰取食,4月中旬越冬幼虫老熟化鲡,成虫于5月上旬羽化,第一代成虫6月下旬出现,第二代成虫8月中、下旬出现,第三代成虫9月下旬,第四代幼虫10月发生,危害至11月上、中旬越冬。根据生物学特性。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深入了解水芹叶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揭示水芹叶象甲的生长发育特征,为该虫的测报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比较和描述水芹叶象甲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并比较各龄期幼虫和成虫的取食量差异.[结果]水芹叶象甲幼虫的头壳宽、体长和体宽与龄期线性拟合的R2分别为0.9030、0.9188和0.9076.蛹和成虫在形态特征上具有明显的雌雄差异,表现为雌蛹的体长、体宽及体重均显著大于雄蛹,雌蛹和雌成虫的体长、体宽和体重均显著大于雄蛹和雄成虫.水芹叶象甲成虫全天均取食,2个取食高峰分别出现在光期的第1个小时和第8个小时.水芹叶象甲雌虫的取食量显著大于雄虫,且雌雄虫暗期的取食量均显著大于光期.幼虫主要在光期取食,取食高峰出现在光期的第7个小时.幼虫的取食量随龄期增加而显著增加,3龄幼虫的取食量显著高于1龄和2龄.1龄和2龄幼虫光期和暗期的取食量无显著差异,但3龄幼虫暗期的取食量显著高于光期.[结论]通过测量比较和描述水芹叶象甲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了各龄期幼虫和成虫的取食节律和取食量差异,为该虫的测报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1桑瘿蚊。1.1发生与危害。桑瘿蚊在霍山县一般年发生6代,发生期在5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各代幼虫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中下旬、9月上中旬,以老熟幼虫在土表结茧越冬。成虫多于傍晚羽化,白天在叶背等隐蔽场所栖息,夜间活动,有趋光性,成虫寿命1~3天,产卵对桑树部位有明显选择性,主产卵于桑顶芽叶背皱褶处或顶部1、2叶叶背。  相似文献   

9.
经过4年连续观察认为,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Motsch.在豫西山区可发生1~2代,其中大部分个体完成一代发育,少部分个体完成2代发育.完成一代者其一代成虫受高温、短光照等因素影响不能产卵,直接进入越冬状态.个体发育生物学观察结果表明,该虫幼虫共有4龄,其取食量以第3、4龄最大,二者取食占幼虫取食量的92.43%.个体发育各阶段各有其特点和时间特征.  相似文献   

10.
亚洲玉米螟在乌鲁木齐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世代重叠严重,以第二代幼虫越冬,越冬期长达310天。其成虫白天隐蔽在湿度较大的小麦、苜蓿田及杂草丛中植株叶背面或其他隐蔽处,傍晚飞出活动,卵多产在玉米叶背中脉附近处。它以幼虫为害玉米的果穗、花丝、果柄、雄花、茎秆等部位。1—3龄幼虫咬食玉米心叶,4—5龄蛀入茎内取食。  相似文献   

11.
<正>一、杨小舟蛾又名杨褐天社蛾、小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大发生时常将成片杨树的叶片吃光,危害重的杨树食叶害虫,是主要的防治对象。杨小舟蛾1年发生5~6代,以蛹越冬,第2年4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虫出现,第1代幼虫5月上旬出现并危害,5月下旬为盛期;第2代幼虫于6月上旬出现,6月下旬化蛹、羽化为成虫;第3代幼虫集中在7月危害;第4代幼虫从7月下旬开始危害,8月达到盛期,9月上旬开始化蛹;第5  相似文献   

12.
山楂斑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是近年新发现为害山楂树的一种主要食叶性害虫,在吉林省一年发生1代。越冬代成虫4月下旬开始为害,产卵。以成虫,幼虫取食山楂叶片。并以成虫越冬。本文详细报道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3.
红锯蛱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红锯蛱蝶4个虫态的形态特征;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研究了该蝶的生物学特性:在西双版纳该蝶1年7代,以第7代3龄幼虫越冬,越冬时间从每年的12月起至次年2月中旬止.其余各代历期35~40d,室内21~28℃下,卵期8~11d,幼虫期12~16d,蛹期8~9d,雌虫寿命12~18d,雄虫寿命6~10d.幼虫共4龄,l~2龄幼虫取食嫩叶,喜群集;3~4龄幼虫取食嫩叶、嫩枝和老叶;4龄幼虫还取食茎的绿色表皮,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78.98%.幼虫喜食三开瓢,成虫喜访马缨丹、仙丹花、九重葛等有花植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成虫的交配率和产卵量与网室的大小和蝴蝶的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温度对三星黄萤叶甲(Paridea angulicollis Motschulsky)幼虫、成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6℃时幼虫、成虫取食量最大,幼虫期总取食量为9.99 mg,雌性成虫日取食面积为60.51 mm2、雄性成虫则为55.28 mm2;23℃和29℃时幼虫、成虫取食量次之。温度过高或过低均抑制幼虫、成虫的取食。与幼虫相比,成虫取食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雌虫取食量大于雄虫。在此基础上,建立温度与取食量之间的模型,经检验能较好拟合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5.
金龟子又名白地蚕、蛴螬,幼虫在 土壤中为害种子、苗茎,成虫取食叶 片、嫩枝、果实,严重影响树势和产 量。金龟子种类很多,1~3年完成1世 代,成虫、幼虫在土壤越冬,气温升至 17℃以上时开始活动为害。成虫白天潜 伏于松土、草丛中或树叶背面,傍晚飞 出为害。新开辟的生地果园虫口密度 大。成虫具趋光性和假死性。防治技术 如下。  相似文献   

16.
淡剑夜蛾在辽宁地区1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和蛹在草坪草根基部附近浅土层中越冬。该虫世代重叠,整个世代历期为34 d~35d,各虫态平均历期为:卵期3.5d、幼虫18.9d、蛹5.7d、成虫5.2d。3龄前幼虫食量小,4~6龄期食量占总食量的90.27%。每年7、8、9三个月为幼虫为害高峰期,发蛾期持续至9月末。田间药效试验表明,1%甲氨基阿维菌素1 000倍、25%的灭幼脲3号悬浮剂2 000倍、5%氯氰菊酯4 000倍、20%杀灭菊酯2000倍,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1桑瘿蚊 1.1发生与危害 桑瘿蚊在霍山县一般年发生6代,发生期在5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各代幼虫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中下旬、9月上中旬,以老熟幼虫在土表结茧越冬.成虫多于傍晚羽化,白天在叶背等隐蔽场所栖息,夜间活动,有趋光性,成虫寿命1~3天,产卵对桑树部位有明显选择性,主产卵于桑顶芽叶背皱褶处或顶部1、2叶叶背.  相似文献   

18.
顾玉霞 《农技服务》2010,27(6):744-745
黄连木种子小蜂在安徽省1~3年发生1代,但均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果内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化蛹,蛹期10~15d,5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成虫在果壳内滞留3~5d,出壳后交尾产卵,寿命达4~15d。每雌产卵25~47粒,卵期3~5d。幼虫5月中下旬孵化,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取食胚外海绵组织,食量少而生长缓慢,1龄期长达65~75d,当种胚膨大、子叶开始发育时,幼虫钻入胚内取食子叶和胚乳,此时2~5龄为快速生长期,仅20~25d,当子叶被食光后,幼虫老熟,进入休眠阶段,在被害的空果壳内越冬,分别于第2、第3或第4年羽化外出。  相似文献   

19.
南岭黄檀卷叶象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南岭黄檀卷叶象是南岭黄檀的重要害虫、成虫食叶和卷叶产卵为害.该虫在福建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翌年3月中旬,南岭黄檀展叶后,越冬成虫开始上树活动,哨食嫩叶,四月初成虫开始产卵.卵期5~7天,幼虫共2龄,幼虫期9~12天,化蛹前成熟幼虫分泌粘液在卷苞内做成内壁光滑的蛹室,蛹期3~5天.成虫羽化后在卷苞中停留2~3天,然后将卷苞咬一圆形孔洞爬出危害,5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试验表明,用50%甲胺磷乳剂10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1200倍液在每年4~5月紫胶虫放养前喷雾防治成虫,效果可达至91.2%~95%,在成虫产卵期摘除卷苞,集中处理是消灭虫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摸清麦黑潜叶蝇在天津市的发生规律和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麦黑潜叶蝇一年发生1代或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4月上旬羽化出土为害。成虫为害高峰期为4月上旬,雌蝇用粗硬的产卵器刺破麦叶;形成一行行的淡褐色针孔状斑点。幼虫为害盛期为4月下旬,百株有幼虫可达20~42头。幼虫潜食麦叶上半部叶肉,并形成袋状白色透明虫道。幼虫约8d左右老熟,老熟后爬出叶外入土化蛹越冬,化蛹率为54.5%左右。麦黑潜叶蝇为害可使小麦减产12.5%~1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