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选育出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提高广西优质稻的产量和品质。【方法】利用从广东引进的优质稻“丰美占”分离植株经3年5代系统选育而成。【结果】优质稻新品种“玉美占”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分蘖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生育期早造128d左右,晚造110d左右,2012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玉美占”是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优质稻新品种,适宜在桂南、桂中和气候相似的华南双季稻作区早晚造种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选育出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提高广西优质稻的产量和品质。【方法】利用从广东引进的优质稻“丰美占”分离植株经3年5代系统选育而成。【结果】优质稻新品种“玉美占”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分蘖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生育期早造128 d左右,晚造110 d左右, 2012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玉美占”是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优质稻新品种,适宜在桂南、桂中和气候相似的华南双季稻作区早晚造种植。  相似文献   

3.
桂丰6号是广西水稻研究所选育成的早籼优质稻新品种。早造种植全生育期125天,晚造种植110天,早晚稻一般亩产400-450公斤,最高亩产516.3公斤,米质优。在桂南、桂中可作早、晚稻种植,桂北地区作中稻或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4.
玉桂占是广西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桂99分离植株中系选育成的感温型早籼中熟优质水稻新品种。在桂南地区种植全生育期早造121d,晚造114d,株型集散适中,叶细直,后期熟色好: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米质分析12项指标有9项达国标优质米一级标准,2项达国标优质米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杂交稻新组合金优808于2003年通过广西区品种审定,为中熟组合,在柳州早造全生育期119~121d,晚造110~112d,有利于夏收夏种抢季节,晚造避过寒露风。产量高,米质较优,容易制种,在桂中和桂北30多个点试种,产量达6510~7500kg/hm^2以上,田间稻瘟病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新金稻138是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感温早中熟型杂交稻新品种。2011年8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琼审稻2011026)。2010年早季引进文昌市试种1.52hm2,2011年早季示范种植8hm2,2012年早季多点示范种植35.62hm2。该组合在区试、生产试验及3年来示范种植表现为丰产性好、熟期适中、抗性强、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是一个适宜文昌市早中晚造种植的强优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为提高广西优质稻的产量和品质奠定基础.[方法]2007~2008年对广西优质组生产试验中表现优异的黄华占分离植株进行两年4代系统选育后,2009~2010年进行品比试验,2011~2012年参加广西优质稻常规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观察其综合性状表现.[结果]优质稻新品种玉丝6号生育期早造127.5 d左右,晚造117.0 d左右,株高109.1 cm,穗长22.8 cm,每穗总粒数155.9粒,结实率73.5%,千粒重23.6 g.2010年早造、晚造分别进行品比试验,玉丝6号产量最高,分别为7449.00和7599.00 kg/ha,分别比对照柳沙油占202增产11.20%和8.10%.2011、2012年参加广西常规优质稻组区试,平均产量为7393.05和6630.00 kg/ha,分别比柳沙油占202增产2.05%和9.09%.玉丝6号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分蘖力强和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13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优质稻品种玉丝6号具有较好推广应用前景,适宜在桂南、桂中和气候相似的华南双季稻作区早、晚造种植.  相似文献   

8.
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稻新组合天优36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优36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自选不育系天丰A与自选恢复系广恢368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国标3级)、高抗稻瘟病、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特点,适宜华南稻区早、晚造种植及南方稻区作晚稻种植.2005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8年列为广东省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育高产长粒型高档优质常规稻新品种,为促进广西高档优质米产业发展提供良种支持.[方法]以长粒型品种黄华占为母本、高产优质品种力源占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高产长粒型高档常规优质籼稻新品种,并于2011~2016年分别参加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自选育水稻品种比较试验、广西常规优质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桂北和高寒山区稻作区扩区试验,观察其综合表现.[结果]桂育9号的生育期早造123 d,晚造108 d,粒长7.1~7.3 mm,整精米率61.8%,千粒重23.5 g,每穗总粒数160.9粒,结实率76.6%,综合米质达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在品比试验中,早、晚造平均产量分别达8628.0和6978.0 kg/ha,比对照种柳沙油占202(对照,CK)分别增产11.50%和13.50%.在区域试验中,早、晚造平均产量分别为6426.0和7290.0 kg/ha,比CK增产5.75%和11.47%.在生产试验中,晚造平均产量6514.5 kg/ha,比CK增产10.08%.桂北及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为中稻种植时平均产量分别为9235.5和8433.0 kg/ha.在百色市和河池市百亩高产示范中,平均产量分别为9836.1和10944.0 kg/ha.桂育9号于2014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桂审稻2014039号,2017年9月获新品种权授权,授权号CNA20140926.1.[结论]桂育9号具有粒型长、产量高、整精米率高、米质优、耐肥、抗倒力强等优点,适宜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在桂北稻作区作为早、中稻种植,也可在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为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0.
油占8号是广西农科院水稻所从“澳粳占”自然变异植株中选育而成的优质常规稻新品种。经测定.该品种早造米质十二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产量一般为5.25~6t/hm^2,早造全生育期120d左右.晚造110d左右。2001年通过广西区农作物新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1.
丰农占是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桂丰占5-2作母本、以桂农占作父本杂交,运用系谱法经多代选育而成的。2009年晚造参加广东省水稻品种预备试验,2010、2011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常规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3年1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该品种适宜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  相似文献   

12.
嘉绍3号(海繁2)是嘉兴市农科院与绍兴市农科院、诸暨市种子公司、海盐县种子公司协作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稻新品种。该品种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42.2 d,比对照秀水110早熟1 d,分蘖中等偏弱,苗期生长较快,根系发达,株型紧凑,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对条纹叶枯病抗性明显优于对照,产量高,米质优。2007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于浙江省及周边粳稻种植地区作单季或连作晚稻种植。栽培要点为适时早播,培育壮秧,适龄移栽,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杂草和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3.
黄粤丝苗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应用优质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中晚兼用型优质水稻新品种,米质晚造达国标优质2级、省标优质2级,中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2008-2009年中造,在研究室中稻育种圃中表现茎秆粗壮,抗倒性强,耐热性好,适合作中晚稻种植.2009-2011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区试,2012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4.
优质稻新品种桂井1号的选育及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桂井1号是以“桂丝占”为母本,“马坝银占”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感温型优质常规稻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等特性,早造种植全生育期约124d,晚造种植全生育期约103d,公顷有效穗237万左右,区试产量6297.6-6320.7kg/ha,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2009年5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5.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7,26(4):309-311
博优258是广西大学支农开发中心利用自选恢复系测258与不育系博A配组,于1998年晚造育成的感光型晚籼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株高110cm左右,生长势强.茎杆粗壮,熟期转色好.抗逆性强.全生育期123d。2000年和2001年参加广西晚造区域试验.结果显示:博优258比对照博优桂99增产3.0%和3.2%,增产效果显著,2003年2月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经多年多点生产试验,博优258表现高产、优质、多抗,产量一般7500kg/hm^2,高产的达9750kg/hm^2至今累计推广面积29.26万hm^2,已成为广西晚造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16.
广源占5号是以金科占121选为母本、矮秀占为父本进行杂交.并运用组群筛选法育成的早晚造兼用、大穗型优质高产常规籼稻新品种,其米质达国标和省标优质3级,直链淀粉含量16.7%,米饭软硬适中;丰产性好,穗长粒密;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适宜广东省中南及西南稻作区的平原地区早、晚造种植.2008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7.
优质超高产水稻新品种广超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广超6号是优质超高产籼稻品种,米质主要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并达“国标”优质米标准;在双季稻区较大面积试种,单季平均每667m^2产量达726kg,最高产量765.8kg,实现优质常规水稻产量的重大突破,并创双季稻区优质常规水稻晚造单产的新高。该品种耐肥抗倒性强,中抗白叶枯病,中抗细菌性条斑病和稻瘟病,适应性广,可在南方稻区早、中、晚造种植,是一个综合性状较理想的优质超高产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优质稻新品种华新占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新占是以粤丰占为母本、丰华占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常规稻新品种,其茎态散、前期生势强、叶色浓绿、产量高、抗稻瘟病、适应性广、抗倒性强、米性软、饭味好.适宜广东省粤北以外地区早、晚造种植,每667 m2产量一般为450~500 gk,高产田块可达600 kg,于2006年1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糯稻新品种“福糯”,对光温反应较弱,早季全生育期115-118d,晚季全生育期约113d。平均株高90cm,分蘖力强,亩有效穗28-30万穗,一般亩产410kg左右,比目前广西生产上种植的熟期相近的糯稻品种亩增产50-100kg。精米率72%,直链淀粉含量0.32%,胶稠度软,糊化温度中,糯必,食味佳,抗白叶枯病,中抗稻瘟病。1987-1990年,已在27个县试种27万亩。1991年12月经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20.
中优229是由中A与R229配组而成的中迟熟杂交稻组合,株型较好,熟期适中,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丰产稳产性好,在双季稻区单季每667m^2产量510kg,高产栽培可达630kg,适应性广,直链淀粉含量适中,米饭口感好,在广东早、晚造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