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酶法液化淀粉液化液为底物,考察加酶量、不同酶制剂组合对糖浆组分及糖浆过滤速度的的影响。结果表明:真菌淀粉酶适宜在生产含量45%~55%的麦芽糖浆中的应用;真菌淀粉酶与β-淀粉酶协同作用适宜在生产含量50%~55%的麦芽糖浆中的应用;β-淀粉酶与普鲁兰酶协同作用适宜在生产含量55%~65%的高麦芽糖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高麦芽糖浆(HMS)是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酶法生产淀粉糖的一种新型淀粉糖生产技术。淀粉经过α-淀粉酶作用,快速搅拌混合,迅速升温而液化。最佳液化条件是:α-淀粉酶用量4μ/g,温度85℃,pH值6.0,时间15分钟。液化液无色透明,含不溶物质少。糖化采用β-淀粉酶与异淀粉酶同时作用。最侄糖化条件为:β-淀粉酶用量120μ/g,异淀粉酶用量30μ/g,温度60℃,pH5.1,时间48小时。糖化液色泽浅黄,糊精含量较少,易于过滤。精制后的糖液近无色。糖液调整pH值后,可在真空下或常温常压下进行浓缩。分析薄板层析结果表明:DE值为81.6的糖液,含高麦芽糖69.7%(麦芽糖量10.9μg/ml糖浆,麦芽三糖量4.3μg/ml糖浆)。此糖浆即为高麦芽糖浆。  相似文献   

3.
以固形物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实验室研究加酶玉米粗淀粉的挤压机-液化糖化系统的主要参数(套筒温度、挤压加酶量、液化时间、液化加酶量、糖化加酶量)对淀粉糖浆的固形物含量的影响规律。采用五因素五水平1/2实施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用Reda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得出能使固形物含量达到35%以上的工艺条件为:套筒温度69.1~70.9℃;挤压加酶量0.865~0.919L·t-1;液化时间17.05~17.95min、液化加酶量0.602~0.634L·t-1、糖化加酶量1.8125~1.95L·t-1。  相似文献   

4.
荞麦淀粉酶水解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索荞麦淀粉酶水解特性及工艺条件,试验采用中温α-淀粉酶、真菌α-淀粉酶及其不同组合对荞麦淀粉进行水解,并在水解温度、pH、底物浓度及酶用量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确定了荞麦淀粉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真菌α-淀粉酶适用于荞麦淀粉水解,其淀粉转化率和DE值均较高;各因素对真菌α-淀粉酶水解荞麦淀粉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pH>水解温度>酶用量>底物浓度;真菌α-淀粉酶水解荞麦淀粉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54℃,pH 6.0,底物浓度50 g/L,酶用量100~130 U/g,水解时间为75 m in,在此工艺条件下荞麦淀粉酶水解度为66.05%。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发具有高表达活力的耐热耐酸新型真菌α-淀粉酶,研究其酶学性质和催化活性,探讨其潜在工业应用潜力.[方法]采用RT-PCR从嗜热真菌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中克隆耐热α-淀粉酶基因,并命名为RpAmy.以质粒pPIC9K为表达载体,将α-淀粉酶基因(RpAmy)转入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宿主KM71,进行异源表达,并测定动力学参数和酶学性质,分析水解淀粉的产物.[结果]克隆得到嗜热真菌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耐热α-淀粉酶基因,其开放阅读框全长1416 bp,编码471个氨基酸,与米根毛霉α-淀粉酶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56.0%).RpAmy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KM71中表达,最高酶活达到32100.0 U/mL,蛋白表达量为1.5 mg/mL;测定纯化后RpAmy比活力、Km和Vmax,分别为6745.9 U/mg、2.26 mg/mL、0.2875 mg/mL·min;最适pH和最适温度分别为pH 4.0、70℃;具有较宽的pH耐受性(4.0~9.0)和较高的温度耐受性(60℃);水解可溶性淀粉产物主要为麦芽糖(69.0%,w/w)和葡萄糖(22.0%,w/w).[结论]从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中克隆得到α-淀粉酶基因(RpAmy),其可在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KM71中高效异源表达并得到α-淀粉酶RpAmy.该酶具有较好的耐酸耐热性质,并能水解淀粉产生高麦芽糖含量的糖浆,在工业应用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荞麦微孔淀粉的制备条件及吸附性能,在对荞麦生淀粉水解适用酶进行筛选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影响荞麦微孔淀粉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确定了荞麦微孔淀粉的酶法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真菌α-淀粉酶对荞麦淀粉的酶活力强,与中温α-淀粉酶无明显的协同作用;真菌α-淀粉酶对荞麦淀粉颗粒的致孔率较高,孔径较为一致;在反应温度为40℃、pH6.2、反应时间14 h、真菌α-淀粉酶用量为20 g/kg条件下制备荞麦微孔淀粉,其吸附性能最佳。通过控制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及酶用量,可以制备吸附性能良好的荞麦微孔淀粉。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砜中空纤维酶膜反应器,以α-淀粉酶和异淀粉酶双酶协同作用酶解木薯淀粉制取麦芽低聚糖,在酶膜反应系统的连续操作过程中,对酶反应的稳定性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分别建立了在酶反应过程中的不同底物浓度和不同温度情况下,产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异淀粉酶活力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石志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637-4638
[目的]寻求黑玉米饮料的最佳生产工艺。[方法]以成熟度为60%~70%的黑玉米鲜穗为材料生产黑玉米饮料,研究不同酶解条件、糖化时间、糖化酶用量和稳定剂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最佳酶解条件为:a-2淀粉酶用量1%,90℃保温酶解5 min;糖化酶参考用量为:液化DE值17%,淀粉乳33%,酶制剂240 U/g淀粉,实际生产中,糖化酶加入比例1%,55~60℃保温糖化4~5 h;添加比例为0.20%的复合稳定剂(琼脂+黄原胶)的稳定效果最好;三聚磷酸钠、食盐、柠檬酸钠等对饮料电解质平衡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结论]黑玉米饮料的最佳生产工艺为:a-2淀粉酶(添加比例1%)90℃酶解5 min,糖化酶(添加比例1%)55~60℃糖化4~5 h,0.20%复合稳定剂(琼脂+黄原胶)。  相似文献   

9.
异麦芽低聚糖提高断奶仔猪生产性能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 ( 35± 2 )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 4 0头 ,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 0 1 %、0 2 %、0 4 %和0 8%异麦芽低聚糖浆 (含异麦芽低聚糖 77 0 7% ) ,进行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异麦芽低聚糖能够提高仔猪免疫及消化吸收功能 ,增加采食量 ,降低腹泻指数 ,促进生长 ,降低料重比。异麦芽低聚糖浆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 0 4 %。  相似文献   

10.
强化杏鲍菇多糖苦荞燕麦乳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3):402-409
以杏鲍菇粉为原料,利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杏鲍菇中的多糖成分,再经过浓缩,制得杏鲍菇多糖含量为24.31 mg/m L的杏鲍菇多糖浓缩液;应用氨基酸比值系数分评价法确定了苦荞燕麦复合粉中燕麦粉与苦荞粉最佳配比(质量比)为1∶4;苦荞燕麦复合粉经过糊化、液化、糖化得到苦荞燕麦乳,将杏鲍菇多糖浓缩液强化到苦荞燕麦乳液中研制一种新型谷物饮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苦荞燕麦复合粉的糊化、液化、糖化工艺、最终产品配方以及稳定性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糊化条件:料水比1∶10,糊化温度85℃,糊化时间30 min;液化最佳条件:α-淀粉酶添加量以淀粉计为2.5 U/g,酶解时间50 min,酶解温度60℃,在此条件下DE值可达到17.10;糖化最佳条件:β-淀粉酶添加量以淀粉计为200 U/g,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60℃,在此条件下DE值可达到38.83;最佳配方:苦荞燕麦乳2 m L,杏鲍菇多糖浓缩液添加量2.5 mg/m L,木糖醇添加量7%;产品稳定性:复合乳化剂添加量为0.2%,CMC-Na添加量为0.25%,海藻酸钠添加量为0.3%,在此条件下离心沉淀率为6.41%,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素质上部鲜烟叶及根系生理生化特征,研究了正常烟叶、营养过旺烟叶、早衰发白烟叶的烟叶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叶绿素酶活性、淀粉酶活性、中微量元素含量、化学成分指标及烟株根系鲜干重和活力差异。结果表明:与正常烟叶相比,早衰发白烟叶根系鲜重、干重、根系活力分别低41.22%、14.44%、60.29%;早衰发白烟叶MDA含量高了34.82%,早衰发白烟叶叶绿素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SOD活性分别低89.55%、65.71%、71.26%、37.25%。营养过旺烟叶叶绿素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分别低58.76%、36.19%、41.93%。营养过旺和早衰发白烟叶的中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正常烟叶的淀粉、总糖、还原糖、钾含量要高于营养过旺和早衰发白烟叶。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是利用中温α-淀粉酶液化玉米淀粉,以期得到较高DE值的产品,系统的研究了液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通过实验确定优化的最佳液化条件为:液化温度为75℃,α-淀粉酶的用量为25mg酶/g淀粉,底物浓度为35%,液化时间为26min。此条件下水解液的DE值为56.55%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EG)对麦芽四糖淀粉酶粗酶液进行分离纯化,经质谱分析确定了麦芽四糖酶条带,然后切胶回收获得高纯度的麦芽四糖酶。将获得的含有麦芽四糖酶的凝胶制成颗粒通过甲醛链接固定,获得固定化麦芽四糖酶。经薄层色谱和液相色谱分析发现:使用固定化酶生产的麦芽四糖纯度高于粗酶液,尤其是单糖杂质含量显著减少。此外,固定化麦芽四糖酶的比活力升高。  相似文献   

14.
毛棉杜鹃花芽分化与叶片某些碳代谢物质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对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 Hook.)花芽和叶芽分化过程观察的基础上,测定了其花芽分化各个时期花芽和叶芽封顶叶的淀粉、可溶性糖含量、(α+β)-淀粉总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活性,探讨了这些碳代谢物质与毛棉杜鹃花芽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花芽分化期,花芽封顶叶的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比叶芽封顶叶的高,而且其含量呈上升趋势;而(α+β)-淀粉总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活性则相反.这些碳代谢物质在分化的关键时期都出现了明显的高峰和低谷.其次,在花芽分化的动态变化中,花芽封顶叶片中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比值明显高于叶芽封顶叶片,说明对于毛棉杜鹃花芽分化来说,淀粉的作用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5.
从宁紫1号甘薯中提取和纯化β-淀粉酶,并对该酶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乙醇分级和Sephadex G-75相结合的方法,可使酶的比活力从287 U/mg提高到2 054 U/mg.酶经纯化后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最适温度为60 ℃,最适pH为6.0,在pH 4.0~8.0内有较好的pH稳定性.采用海藻酸盐包埋法制备β-淀粉酶制剂,包埋率达94%,1 g酶制剂的酶活力达68 000 U,1 kg鲜甘薯可生产178 g β-淀粉酶制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克隆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cillus polymyxa)CP7的β-1,3-1,4-葡聚糖酶基因,构建高效表达工程菌株,为CP7菌的抗菌活性组分研究和开发利用以及葡聚糖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CP7菌β-1,3-1,4-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构建工程菌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和生长速率测定法研究重组酶对供试真菌的生长抑制活性,同时采用体外消化法研究该酶对麦类饲料消化率的影响。【结果】成功克隆目的基因并在原核系统获得高效表达。重组酶蛋白对4种供试真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平均抑制率高达40%以上;添加了重组β-1,3-1,4-葡聚糖酶的处理组样品,经体外消化后黏度降低了4.69%(P﹥0.05)。【结论】β-1,3-1,4-葡聚糖酶是CP7菌发酵液中抗真菌活性组分或其中之一,对真菌生长抑制的活性作用提示其可作为农业抗病虫害新型药物进行开发研究;该酶能够有效降低麦类饲料黏度,表明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同样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7.
麦芽质量对啤酒质量的影响非常大。研究有质量缺陷的麦芽在啤酒酿造过程中对糖化麦汁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芽感官缺陷会引起糖化麦汁口感异常;麦芽水分低于4.5%会让麦汁香气不足,水分高于5.5%则会使麦芽的利用率降低;麦芽中的β-葡聚糖含量超过20 mg/100g,不但会使糖化麦汁的过滤速度延长5~10 min,同时还会降低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麦芽粗细粉差直接影响糖化麦汁的粘度、α-氨基氮含量以及库值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用小麦B淀粉制备麦芽糊精的方法。[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B淀粉的料浆浓度、加酶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4个因素设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分析4个因素对小麦B淀粉液化程度的影响,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麦芽糊精的糖分组成。[结果]结果表明,在淀粉浆pH值为6.3~6.4,加氯化钙为500 mg/L时,最优的小麦B淀粉液化工艺条件为:料浆浓度27%,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40 min,加酶量30 U/g B淀粉(干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液化液蛋白含量很低,大概为0.46%,基本为可溶性蛋白。随着DE值的增大,小分子糖含量明显增多,七糖及以上的大分子糖明显减少。[结论]该试验为小麦B淀粉麦芽糊精的生产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耐高温α-淀粉酶为液化酶,依据DE值和透光率为衡量指标,采用单因素对比分析与Box-Behnken设计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马铃薯淀粉制备高麦芽糖浆酶法液化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液化温度96℃、液化时间15.55min、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15.13U/g淀粉、淀粉乳质量分数21.4%、pH值为6.2以及无水CaCl2添加量为0.10%的条件下,马铃薯淀粉液化液的理论预测DE值为9.99%,可以制备DE值最接近于10的液化酶解产物.  相似文献   

20.
韦航  马少敏  张云光  梁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016-12018
评述了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和海藻糖-6-磷酸酯酶、海藻糖磷酸化酶、海藻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化酶、麦芽寡糖基海藻糖合成酶和麦芽寡糖基海藻糖水解酶、糖基转移酶和淀粉酶转化法、海藻糖合酶等酶转化法生产海藻糖的技术路线和特点,并展望了海藻糖合成酶转化法生产海藻糖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