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辽西地区油松人工林密度作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油松在辽西地区密度作用规律,经研究得知林分平均树高随密度增加而有所下降;胸径在13年生以前,随密度增大而增大,以后林木个体矛盾激化,则随密度增大而减少;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在13年生以前随密度增加而增加,16年生以后则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在该地区造林采用每公顷4440株或4995株为宜。  相似文献   

2.
人工林马尾松晚材率、年轮宽度和组织比量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2年生人工林马尾松木材年轮宽度、晚材率和组织比量进行系统的测量、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年轮宽度随树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而随树干高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晚材率随着树龄增加呈波动增大,而随树干高度的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木射线比量和树脂道比量随树龄增加呈波动增大,但总体变幅不大,而前者随树干高度的增加呈波动减小,后者先减小再增大。管胞比量随树龄增加呈波动减小,而随树干高度的增加先增加,达到一定值后减小,然后再增加。方差分析表明,年轮宽度、晚材率、组织比量在各年轮间、各高度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对杆材阶段不同密度的马尾松林在低强度间伐后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间伐后平均木的单株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随密度增加而减少;随林分年龄的增加,单株生物量与树干、皮、根的生物量因积累而增大,但枝、叶的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在林分年龄为20a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又接近间伐前的数值;林分生物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密度为3000株  相似文献   

4.
木陶瓷的耐磨性及其他力学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淑君  谭海彦  于晶  李坚 《木材工业》2003,17(5):8-10,13
通过对新型炭材料——木陶瓷制品的耐磨性、表面硬度及其他力学性质的试验与分析,及SEM观察PF树脂和阻燃剂处理的作用,结果表明:PF树脂处理对提高烧结产品耐磨性有明显作用;表面硬度随处理树脂质量分数的增高而增大,随烧结温度增高而略有增加;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随树脂质量分数的提高而增大;断面抗压强度随树脂质量分数升高而增加,随烧结温度的提高而增加。阻燃剂处理能提高成炭率,但不能提高产品的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工艺对竹材蠕变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6年生毛竹进行改性处理,并分析其蠕变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为140℃时,蠕变柔量随热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热处理温度为220℃时,蠕变柔量随热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热处理温度180℃的竹材恒定蠕变阶段的蠕变速率大于140℃时的蠕变速率,蠕变柔量由低温时随热处理时间增加而降低,向高温时随热处理时间增加而增加转变过渡。热处理时间为2和4 h时,其蠕变柔量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降低,减速蠕变阶段变化较为接近;而热处理时间为6 h时,其塑性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蠕变柔量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6.
黄芩种子在高温、高湿模拟条件下人工加速老化1-5 d,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其生活力和活力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老化5 d后,种子丧失活力,发芽率为0。在老化过程中,电导率随老化程度的增大而呈平行关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随种子老化程度的增加呈规律性下降,丙二醛含量随老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以凤丹(油用牡丹)的干种子、湿沙层积的湿种子为辐射诱变材料,通过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处理,研究对种子生根、幼苗生长及幼苗变异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凤丹干、湿种子的生根率、主根长度≥4 cm种子的百分率、须根的比率均表现为低剂量促进、高剂量抑制的趋势。低剂量辐射处理干、湿种子,均表现为初萌期提前,出苗指数和出苗率提高;随着剂量增加,初萌期延迟,出苗指数和出苗率降低。根据出苗率计算出凤丹干、湿种子的半致死辐射剂量分别为18.94 Gy和9.51 Gy。干种子中低辐射剂量(10 Gy)处理的苗高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当辐射剂量超过20 Gy时,苗高随辐射剂量的增大而降低。各处理幼苗的茎粗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辐射对湿种子幼苗高度的影响与干种子相似,但湿种子耐辐射能力稍差,辐射超过6 Gy,苗高即显著低于对照;而较高辐射处理(10—20Gy)的湿种子幼苗茎粗显著低于对照。干、湿种子的幼苗变异率均表现为随辐射剂量加大逐渐增大的趋势。60Co-γ射线对凤丹幼苗的诱变效应主要表现为小叶退化和叶色变化,且随辐射剂量增大,幼苗也会出现叶片畸形、叶尖枯萎、茎徒长等畸变。  相似文献   

8.
闽南海岸带不同结构木麻黄林分防风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闽南海岸带不同结构木麻黄林分研究表明:疏密度相同,不同年龄的林分30年生前其防风效能和抗台风能力随年龄增大而增大30年之后,林分防护效果随年龄增大而大降。木麻黄林防护效果随年龄增大而下降。木麻黄林更新年龄以30年为宜,有效防护距离为20m。年龄要同,疏密度不同的林分期防风效能和抗台风能力随密度和郁闭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对杨木在室温下不同纹理方向、不同含水率及不同频率下的介电特性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杨木顺纹方向介电特性比横纹方向更为明显,介电常数和损耗因子都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且当含水率在0~5%时,木材介电常数随含水率的提高而增加得较为缓慢,介电常数随频率的增大逐渐变小,而介电损耗随频率增大而加大。研究结果为杨木高频加热、干燥及人造板胶合等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林分生长木材造纸特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温佐吾  谢双喜 《林业科学》2000,36(Z1):36-43
贵州省龙里林场松造林密度试验林1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明显影响;平均胸径、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高径比和蓄积量则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从6 ̄8年起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小径原木出材率随密度的增大明显降低,短小原木和薪材的出材率及出材量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各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木材生长轮宽度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晚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大体上随密度的增高而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