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腿菇的冷冻干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鸡腿菇的冷冻干燥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物料大小、搁板控温参数以及物料预处理对冻干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将菇体斜切成0.4cm厚的椭圆形菇片,无需热烫处理,在-30℃直接进行冻结,采用搁板控温参数2(即0.5h内升温至60℃,维持0.5h→升温至80℃,维持1h→降温至60℃,维持2h→降温至40℃,维持6h)进行冷冻干燥为适宜的工艺条件。冻干后的产品色泽洁白,口感松脆,含水量为3.4%,复水比为6.27。  相似文献   

2.
<正>漾西村大棚蔬菜产业基地位于古城区金山乡漾西村委会林红村。海拔2400m,全年平均温度12.6℃,夏季最高温度33℃,冬季最低温度-3℃,全年降雨量1000mm,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雨量少,霜期保持在156d,属低温高原季风气候;土壤为旱地红壤土。秋冬季蔬菜以叶菜  相似文献   

3.
双孢菇的出菇温度为12~24℃。以18℃为最适出菇温度。所以双孢菇的出菇期主要集中在秋季与春季。秋菇采收结束后。为夺得春菇高产,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认为在冬春季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冬季管理 冬季气温较低。5℃以下就很少出菇。此时若对菇房放任不管,经过一个冬季。土层过分干燥,菌丝萎缩干瘪,对菌丝的生长和出菇均有影响。因此需给以适当的水分和必要的通风,培养健壮的菌丝,为春季出菇创造有利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由于鸡腿菇子实体成熟快,货架期短,鲜销保质期一般只有1~2天.因此,将其加工成盐渍品贮藏保鲜是解决其保鲜期短的有效方法.现将盐渍鸡腿菇加工技术介绍如下.1 采收在菇蕾期即菌环紧包菌柄,菌盖表皮呈现出平伏状鱼鳞片,高度在10~15cm之间时迅速采收.若在菌环松动后采收,将影响盐渍菇质量.采收时应按鸡腿菇大小分开放置,轻拿轻放,保证菇体完整、无破损,菇脚应切削整齐.  相似文献   

5.
在高大平房仓的屋顶及拱板的下弦板上设置保温隔热层,并配备保温密封门窗;对储粮采取冬季通风降温、春季密闭保冷、夏季换气排热,同时实行PH3与CO2环流熏蒸杀虫技术。这些综合措施可使高大平房仓储粮度夏时的最高粮温控制在22℃,平均粮温控制在14℃,且粮情稳定,品质陈化速率减缓。  相似文献   

6.
绿色储粮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本地区气温冬天较冷、夏天气温超过30℃以上的时间极短的情况,在冬季对粮食进行通风降温,在夏季密闭仓房,保持低温以达到常年低温储藏,抑制了害虫和微生物繁殖,保持了储粮品质基本不变,延缓了粮食陈化。  相似文献   

7.
在仓房维修改造的基础上,通过冬季通风降温、夏季空调控温,能将稻谷表层粮温控制在20℃以下,全仓平均粮温控制在15℃以下,基本实现了稻谷的准低温储存。  相似文献   

8.
1.采收用作加工的鸡腿菇菇体,应在菇蕾期(即菌环紧包菌柄,菌盖表层呈现出重鳞片状,高度10~15厘米时)采收。采收时应按鸡腿  相似文献   

9.
中国典型储粮生态区低温储粮的优化集成方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储粮生态环境,将我国分为三个典型的低温储粮生态区域,即低温区、中温区和高温区。提出了三个储粮生态区域低温储粮对仓房隔热条件和气密条件的要求及不同地区低温储粮的优化集成方案。低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是:冬季通风降温 夏季隔热 适当控温;中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是:冬季机械通风降温 夏季严格隔热 必要的控温;高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为:冬季机械通风降温或谷物冷却机降温 夏季严格隔热 谷物冷却机降温。同时给出了三个储粮生态区域低温储粮优化方案的工艺流程图。  相似文献   

10.
《作物育种信息》2006,(12):18-18
夏秀2000是浙江省农科院食药用菌中心科研人员通过多年攻关研究选育出的高温蘑菇新品种。该品种菌丝生长势强,抗逆能力强,出菇早,结实能力强,比”夏菇93”可增产15%以上。该品种(菌株)菌丝适宜温度为24—36℃,最适26~32℃;适宜出菇温度25—34℃,最适出菇温度27—32℃,能在38℃下继续生长,并可耐40℃高温;菇形圆整、洁白、味道鲜美,不易变色,耐贮运,可冷藏保鲜8天以上;平均单产7.5-15公斤/m^2;培养料及堆制发酵方法与常规蘑菇相同,可以稻麦草作主要栽培原料,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菇房、大棚夏季空闲期截培或中棚地栽,适合在夏季气温25℃有三个月以上时间的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1.
1980—2014年潍坊市深层地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学芹  袁静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8):201-206
为了研究潍坊深层地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潍坊市1980—2014年0.8~3.2 m地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和滑动t检验等统计方法,对潍坊市近35年深层地温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8~3.2 m地温变化趋势不显著,均未发生突变,一年中,仅夏季各深层地温呈增温趋势。年代际变化上,1980s和2010s各层平均地温均高于1990s和2000s。深层地温在冬季随深度增加,稳定性渐好,夏季反之,一年中,稳定性最好和最差分别发生在夏季和冬季0.8 m地温层。气温对深层地温的影响明显,季、年平均气温与同期各深层地温多呈正相关,随着深度的增加,气温与各层地温的相关性略有降低,这是深层地温变化存在滞后性所致,降水量对各深层地温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三连栋日光温室温度场分布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冀中南地区冬季雾霾天气严重,日光温室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保温功能,设计建造了三连栋日光温室,为进一步验证其性能,应用MATLAB软件对三连栋日光温室进行二维温度场的拟合和图像绘制。结果表明:00:23三连栋日光温室的温度为8日>9日>10日;06:23为温室一天的最低温度,10日的06:23为3天最低温度;12:23为多云~阴的8日温室的最高温度,14:23为阴~晴的9日温室的最高温度,12:23—14:23为晴天的10日温室的最高温度,3天温室最高温均能达到30℃,16:23温度下降较快。多云~阴的8日、阴~晴的9日09:23—10:23依次从温室的北、中、南栋的上中部开始升温,16:23先从温室下部开始降温;晴天的10日09:23—10:23依次从温室的南、中、北栋开始升温,16:23依次从温室的北、中、南栋开始降温。在温室温度最低时或最高时,北栋北后侧中下部区域为温度的最高点或最低点。8—10日09:23与18:23(15~20℃)、08:23与20:23(10~15℃)温室温度各栋之间及各区域基本相同。同一天内温室地温中栋最高,地温白天北栋最低、夜间南栋最低;10日夜间南栋地温最低,最低地温13℃,白天中栋地温最高,最高地温22℃。光照强度9日<8日<10日。三连栋日光温室在2月中旬喜温果菜类即可定植,较单膜塑料大棚提早定植25~30天,同时又规避了冬季低温阴雪雾霾天气出现频次高的时段,三连栋日光温室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山东地区普遍采取冬季机械通风降温方法,使粮堆平均温度下降至10℃以下。夏季,粮堆内部温度较低,但粮堆表层温度受气温、仓温影响,形成温度较高的热皮,造成粮堆表层结露,影响储粮品质。在平房仓内安装制冷空调,在气温回升时,启用制冷空调,营造准低温储粮环境,确保稻谷品质。  相似文献   

14.
刘春和  冯平 《粮食储藏》2003,32(5):18-20
利用冬季自然低温进行机械通风降温,初春封仓保冷,夏季实施AlP低剂量熏蒸是我库使用高大平房仓两年多来摸索、总结出的一套适合高大平房仓特点,经济、实用、有效的保粮方法。特别是冬季利用小功率的轴流风机实施高大平房仓通风降温更是具有明显节能效果的科保技术,在2000年度经过单仓可行性试验后,于2001年在所有高大平房仓通风降温工作中推广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名贵食用菌     
《新疆农垦科技》2005,(4):44-44
鸡腿菇:其形如鸡腿而得名,味道鲜美胜鸡丝。大盖球菇:肉质清香可口,维生素B和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及烟酸含量十分丰富。杨树菇:营养丰富,清香味美,是高档出口菌品。姬松茸:具有杏仁的独特香味,其蛋白质和糖质的含量为香菇的2倍多,所含的甘露聚糖对肿瘤痔疮等有神奇疗效。真姬菇:菌肉肥厚,菌柄脆嫩,香甜味美。盖菇:又名高温平菇,菌肉香脆,无纤维状,夏季出菇,可弥补市场鲜菇不足。名贵食用菌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绝大多数品种属于中低温型,产品集中在春、秋、冬季上市,菇量过分集中,货多价贱,影响效益。然而每年夏季菇品货源紧缺,市活价扬,种菇效益丰厚。这里筛选市场销售看好,适于南北省区夏季产菇的8个名优珍稀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唐山深层地温变化特征,供研究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参考,利用1981—2010 年唐山国家基本气象站的0.8 m、1.6 m、3.2 m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近30 年唐山深层平均地温的年、季变化趋势及气候异常、突变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唐山0.8 m、1.6 m、3.2 m四季和年平均地温均呈升温趋势,0.8 m深度秋季增温最弱,1.6 m深度春季增温最强;0.8 m和1.6 m平均地温夏季最高、冬季最低,3.2 m平均地温秋季最高、春季最低;0.8 m和1.6 m月平均地温最低和最高分别出现在2 月和8 月,3.2 m月平均地温最低和最高分别出现在3 月和9 月;春季、夏季、冬季和年平均地温经历了2个偏暖和2个偏冷阶段,而秋季则经历了2个偏暖和1个偏冷阶段;四季和年均存在突变现象;0.8 m春季和冬季平均地温及3.2 m年平均地温未出现异常年份,其余均出现了异常偏暖或偏冷。  相似文献   

18.
一、温差刺激法在 平菇子实体开始形成阶段,每天给其7~10℃的温差刺激,可促使出菇提早,子实体发育整齐。方法是:白天盖膜保温.晴天傍晚或早晨揭膜露床,通过降温,加大温差,并结合高温浇水诱导出菇。  相似文献   

19.
天水市近50年浅层地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天水浅层地温的影响,利用天水市1963—2012年0~20 cm各层逐年、逐月平均温度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变异系数、九点二次平滑、Mann-Kendall检验以及Yamamoto检验法等统计方法,分析该地近50年浅层地温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天水浅层各季节及年平均地温均呈显著性升高趋势。年平均地温升幅在(0.02~0.47)℃/10 a间;季平均升幅在(0.17~0.47)℃/10 a间。冬季浅层地温变异系数较大,夏季变异系数最小。各浅层平均地温的年际变化特征也为上升趋势。经历了“冷—暖”的演变过程。20世纪60—90年代初期为偏冷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地温为偏暖阶段;21世纪以后呈下降趋势。各浅层平均地温在1993年前后均发生了突变,5 cm、20 cm平均地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一些地方早秋茬拱棚蔬菜陆续开始定植,但此时正值伏天高温,诸多因素引起的扎根难问题成为蔬菜生产的难题。适宜根系生长的土壤温度在20℃~22℃,夏季在强光的直射下地表温度通常能达到30℃。土壤温度过高不仅会加速根系呼吸,出现早衰的情况,而且会加速水分蒸发,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因此,在蔬菜定植后要进行适当的遮阳,可以通过泼泥浆、喷降温剂、土壤温度偏高定植后难生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