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个种源邓恩桉木材纤维特性及变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木材离析方法对2个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种源木材纤维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邓恩桉胸径生长与纤维长度、纤维宽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纤维长度大致成正态分布,种源A和种源B纤维长度均值分别为986.44μm与908.91μm,种源A长度在700~1 700μm的纤维数量占纤维数的97.11%,种源B为86.67%。在个体水平上分布范围较广,为纤维长度的改良提供可能,纤维长度呈自髓心向外逐渐增加。种源A和种源B纤维宽度均值分别为25.71μm与19.30μm,纤维宽度径向上种源A自髓心向外增长,种源B自髓心向外减小。种源A和种源B纤维长宽比均值为42.94和47.13,纤维双壁厚均值分别为13.44μm和9.40μm,达到纸浆材要求。纤维壁腔比均值大于1,但个体水平上有些壁腔比小于1。  相似文献   

2.
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的变异规律。[方法]以大叶栎23年生人工林为材料,测定纤维的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分析大叶栎木材纤维沿树干高度和随年轮的变异规律。[结果]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和长宽比、壁腔比分别变化在1098.2~1224.6、24.22~26.38、15.95~17.02、8.26~9.36μm和43.37~51.12、0.521~0.555,平均值分别为1156.2、25.43、16.56、8.87μm和46.01、0.540。纤维长度、长宽比和壁腔比随树干高度增加呈下降趋势,随年轮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结论]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能满足纤维工业原料的要求,是一种较好的纸浆工业用材。  相似文献   

3.
陆地棉棉秆解剖构造和基本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棉秆的解剖构造、纤维形态、组织比量、基本密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棉秆构造与阔叶散孔材构造很类似,棉秆木质部含量为81.46%,木纤维含量62.22%;棉皮纤维长度1 654μm,长宽比96,壁腔比0.98;木纤维长度1 023μm,长宽比52,壁腔比0.5;棉秆各部分基本密度为根部0.353 g.cm-3、地表处0.388 g.cm-3、高40 cm处0.319 g.cm-3、高80 cm处0.272 g.cm-3。从测定结果来看,木纤维含量高,纤维长度长、长宽比大、壁腔比小于1,是很好的造纸和纤维工业用材。另外结合我国木材资源紧缺以及材料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为棉秆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桑枝、杜仲条和柳条3种枝桠材的纤维形态与基本密度的测定分析,并与重组木常用原料进行对比,探讨这3种枝桠材作为重组材原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桑枝、杜仲条和柳条木材的纤维长度分别主要集中在600~900μm、700~1 000μm和500~800μm,分别占其总量的71.33%、79%和87%,平均纤维长宽比均33,属于细长纤维型;杜仲条、桑枝和柳条木材的平均纤维组织含量分别是66.23%、65.01%和66.82%,且壁腔比均1,属优质原料;杜仲条、桑枝和柳条的基本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46g·cm~(-3)、0.49g·cm~(-3)和0.72g·cm~(-3);在树杆方向上,杜仲条木材平均纤维长度和平均纤维长宽比由树杆底部往上逐渐减少,平均纤维宽度和壁腔比呈现两端低、中间高的变化趋势,平均纤维组织含量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变化趋势;桑枝木材平均纤维长度、平均纤维长宽比和平均纤维组织含量由树杆底部往上逐渐升高,平均纤维宽度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变化趋势,壁腔比呈现两端低、中间高的变化趋势;柳条木材平均纤维长度、平均纤维宽度、平均纤维长宽比和壁腔比由树杆底部往上都逐渐减少。就纤维形态和基本密度分析而言,3种木材均可作为生产重组材的优质材料,且杜仲条更优。  相似文献   

5.
中华南方常绿杨木材纤维形态特征及径向变异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株11年生的中华南方常绿杨纤维长度、纤维直径、纤维壁厚、纤维长宽比和壁腔比等纤维形态特征指标进行了系统测试。结果表明:中华南方常绿杨的年轮宽均值为7.99mm、纤维长宽比均值为67.26、纤维长度均值为0.99mm、纤维宽度均值为14.90μm,平均壁腔比为0.43、平均壁厚为4.81μm、平均腔径为11.15μm;生长轮宽度前5a呈规律性“大小年”变化、5~8a生长平缓、第9年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纤维长度的向变异应属PashinⅢ型,纤维长度呈正态分布;纤维长宽比、细胞壁腔比从髓心向外逐轮增大,在第7年后趋于近似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
3年生慈竹竹秆不同部位的解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慈竹竹秆不同部位的解剖特征,为慈竹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数显投影仪、奥林巴斯显微镜和木材图像分析软件,对生长于四川洪雅3年生慈竹不同竹秆高度(0~10m)的竹材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壁厚、纤维腔径等形态指标和组织比量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慈竹纤维长度2.60mm,属于长纤维,宽度14.44μm,长宽比179.73;壁厚9.85μm,腔径4.71μm,壁腔比2.28;基本组织比量47.84%,纤维组织比量42.25%,输导组织比量9.91%。在轴向上,纤维长度以竹秆中部最大,纤维宽度由竹秆基部向上逐渐减小,纤维壁厚和输导组织比量则相反;在径向上,纤维长度、宽度、腔径以中部最大,而壁厚由内侧向外侧呈逐渐增大的规律。【结论】慈竹是优良的纸浆材料。  相似文献   

7.
采用解析木法结合显微成像系统测量15年生巨尾桉木材的纤维长度、直径和腔径,分析其木材纤维特性。结果表明:15年生巨尾桉木材纤维的平均长度为1005.74μm,平均直径为18.39μm,平均腔径为8.83μm,平均双壁厚为9.56μm,平均长径比为54.83,平均壁腔比为0.56。由树干基部至树干稍部,纤维长度、长径比、双壁厚和壁腔比逐渐增加,纤维直径和腔径逐渐减小;由髓心向树皮,纤维长度和直径逐渐增大,腔径逐渐减小,双壁厚、长径比、壁腔比呈增加趋势。方差分析表明,纤维长度在纵向上显著差异,径向上差异极显著;纤维宽度在纵向上差异显著,在径向上无显著差异;纤维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在纵向和径向上均有极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巨尾桉成熟材与幼龄材的界限为8年。  相似文献   

8.
以东北5个白桦天然林种群为对象,较全面地研究了白桦木材材质性状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天然林白桦种群间木材纤维宽度、长宽比、木材基本密度、胞壁率、微纤丝角、导管比量、小拉什强度和年轮宽度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木材纤维长度、纤维壁腔比、木射线比量和纤维比量差异不显著。白桦导管比量与均温和降雨量、胞壁率和木材基本密度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r>0.9)。在种群间木材基本密度与胞壁率呈显著正相关(r>0.9);纤维宽度与胞壁率、纤维壁腔比、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r>0.8),纤维长度与微纤丝角呈负相关(r=-0.97)。  相似文献   

9.
探究冀北山区天然林黑桦木材材质,为天然林黑桦木材的培育与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阴坡和半阴坡长势良好的林木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光学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通过离析法、拉线法和切片法对冀北山区2种坡向50年生天然林黑桦木材胸径处圆盘解剖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阴坡黑桦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壁腔比均值分别为1607.86、24.74μm和64.87、0.69,半阴坡黑桦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壁腔比均值分别为1782.69、25.91μm和68.75、0.70;不同坡向天然林黑桦木材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由髓心向树皮方向的径向变异趋势为初始迅速增大,随后趋于稳定;纤维壁腔比自髓心向树皮方向呈波浪式变化,且略有增大的趋势。2)阴坡黑桦木射线比量、导管比量、纤维比量均值分别为16.80%、18.93%、64.27%,半阴坡木射线比量、导管比量、纤维比量均值分别为15.37%、18.96%、68.72%;由髓心向外,组织比量等指标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波动,变异规律较差。3)黑桦木材2种坡向间纤维长度和纤维长宽比差异显著,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采用解析木法结合显微成像系统测量15年生巨尾桉木材的纤维长度、直径和腔径,分析其木材纤维特性。结果表明:15年生巨尾桉木材纤维的平均长度为1005.74μm,平均直径为18.39μm,平均腔径为8.83μm,平均双壁厚为9.56μm,平均长径比为54.83,平均壁腔比为0.56。由树干基部至树干稍部,纤维长度、长径比、双壁厚和壁腔比逐渐增加,纤维直径和腔径逐渐减小;由髓心向树皮,纤维长度和直径逐渐增大,腔径逐渐减小,双壁厚、长径比、壁腔比呈增加趋势。方差分析表明,纤维长度在纵向上显著差异,径向上差异极显著;纤维宽度在纵向上差异显著,在径向上无显著差异;纤维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在纵向和径向上均有极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巨尾桉成熟材与幼龄材的界限为8年。  相似文献   

11.
研究酸枣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和基本密度随树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酸枣人工林木纤维长度、长宽比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大,15a时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木纤维长度和长宽比分别为1 170μm和82.1,木纤维宽度变化范围为14.8~21.2μm,7a时木纤维宽度达到最大为21.2μm。酸枣人工林木材基本密度随树龄的增长而增大,10a左右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基本密度为0.497g/cm~3。从木纤维长度分布特征的径向变异分析得出,随着树龄的增大短纤维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长纤维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15a时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木荚红豆树相关材性随树龄的变化规律并探明其工艺成熟期。[方法]用排水法测定各个小试样的基本密度,在数码显微镜下测定其纤维长度和宽度。[结果]从髓心至42年轮,木荚红豆树木材基本密度从0.48 g/cm3增大到0.56 g/cm3;从45~63年轮,其基本密度略有减小。木荚红豆树木材纤维长度随轮龄的增大而增大,在1~21年轮间增加较快,由888μm增加至1 206μm;在21~42年轮间增加缓慢,由1 206μm增至1 390μm,42年后呈相对稳定状态。木荚红豆木材纤维宽度在21.2~26.5μm波动。木荚红豆树木材纤维长宽比的变化范围为37.51~62.50,纤维长宽比随轮龄的增大而增大,在1~18年轮间增加较快,在18~42年间增加缓慢,42年后呈相对稳定状态。[结论]木荚红豆树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大,其纤维宽度随轮龄变化较小,其工艺成熟期为42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家系材性遗传参数的估算及材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了解其材性的家系遗传变异规律,为火力楠优良家系选择和种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火力楠种源家系试验林中的100个家系为试验材料,对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和纤维长宽比4个材性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火力楠各木材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及纤维长宽比的变幅分别为0.38~0.53 g·cm~(–3)、0.65~0.91 mm、23.20~28.87μm和22.92~38.66,平均值分别为0.48 g·cm~(–3)、0.79 mm、25.88μm和30.74。性状相关分析表明,除纤维长度与胸径、材积呈不显著遗传相关外,各材性性状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可以独立选择。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的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374和0.372,均受高度遗传控制。纤维宽度和纤维长宽比的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166和0.231,均受中度遗传控制。【结论】采用强度和中度2种选择方法,对材性优良家系进行选择,结合实际生产以及下一步的选育,中度选择更适合现有试验林的选择,共选出木材密度优良家系52个,纤维长度优良家系44个,共有家系23个,以此23个家系作为优良材性联合初选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对34个美国原生种源的刺槐苗干密度等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刺槐原产地种源间一年生苗生长量差异明显,Bloomington、Brulington种源生长量较大;木材含水率为30.91%—45.59%,差异不明显;木材基本密度差异极显著,Colt种源最大;木纤维长度、长宽比均差异显著,Colt种源木纤维最长,Greenville种源木纤维长宽比最大;木纤维宽度为19.7—24.1μm,差异不明显。原产地刺槐材性受种源地理位置的影响,具有地理变异性,但不同材性指标变异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15.
黄藤发育过程中主要解剖特征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藤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解剖学方法,系统分析了维管束、后生木质部大导管及纤维形态特征等主要解剖特征及其与生长发育规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轴向高度增加,维管束比量先升后降,导管分子长度和长宽比先降后升;维管束长短径、纤维双壁厚、壁腔比、管直径和形状因子逐渐减小;维管束密度、纤维腔径和导管分子密度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径向由藤芯到藤皮维管束比量和密度、纤维长度、长宽比和壁腔比、导管密度逐渐增大;维管束长径和短径、纤维腔径、导管分子直径、形状因子逐渐减小。维管束比量、长径、短径、形状因子和密度分别为40.2%、468.933μm、333.838μm、0.722和5.76个.mm-2,纤维长度、直径(宽度)、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和壁腔比分别为990.476μm、12.041μm、6.350μm、5.691μm、86.23和1.05。导管分子长度、直径、长宽比、形状因子和密度分别为1 621.796μm、187.172μm、9.207、0.877和5.65个.mm-2。  相似文献   

16.
不同环境下枫杨生长量及材性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不同环境下枫杨生长量及材性差异。枫杨纤维长度径向呈“递增—稳定”模式,轴向变异是由树干基部(0.3m高处)向上递增,至5.3m高度达最大值,然后递减;长宽比变异类似纤维长度的变化;纤维长度变化范围为676—1324μm,长宽比为27.7—54.4。基本密度径向由0.32g/cm^3递增到0.433g/cm^3,轴向由0.354g/cm^3递增到0.439g/cm^3。基本密度与树高、胸径和材积无显著相关,与纤维长度、纤维壁厚、长宽比和壁腔比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纤维腔径、腔径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天门和钟祥早生和湿生2个不同生态环境及钟祥、天门和武汉3个地区间,枫杨胸径生长量、基本密度、纤维形态和导管形态特征值等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对冀北山区50年生天然林白桦木材解剖特性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坡向对白桦纤维形态、组织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阴坡白桦木材的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纤维壁腔比、纤维比量等指标平均值大于半阴坡,而半阴坡纤维宽度、导管比量、木射线比量等指标平均值大于阴坡;不同坡向天然林白桦木材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由髓心向树皮方向的径向变异趋势为初始增大随后趋于稳定增加,壁腔比在径向上呈递增或递减波浪式变异,导管比量、木射线比量、纤维比量由髓心向外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波动;坡向对白桦木材纤维长度影响显著、对长宽比影响极显著,对宽度、壁腔比、组织比量等影响不显著,多项式方程对白桦木材纤维性状和生长轮拟合效果好;白桦幼龄材和成熟材的界限为第20年。从解剖特性看,阴坡、半阴坡天然林白桦木材适宜制浆造纸。  相似文献   

18.
巨桉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特征及其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巨桉(Eucalyptus grandis)木材纤维形态特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巨桉胸径对纤维形态特征影响不显著;纤维长度大致呈正态分布,长度在800~1400μm的纤维数量占总纤维数量的90.86%,且在个体水平上分布范围较广,为木材纤维长度的改良提供了可能;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壁厚随初植密度的增大先上升后下降,纤维长宽比、纤维壁腔比则相反;巨桉木材纤维长宽比58.81大于平均比值40,其纤维壁腔比均小于1,表明巨桉适用于造纸工业.  相似文献   

19.
群众杨改良无性系材性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7个群众杨改良无性木材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纤维壁腔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木材我性间差异显著,28-77号无性的木材密度为0.4327g/cm^3,比对照品种群众杨提高了23.8%;(2)无性系间和树龄间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差异极显著。树龄间纤维宽度、纤维壁腔比差异极显著。纤维长度树龄的增长逐渐变长;树龄对纤维长度总变异的贡献率达64.3%,是变异的主要来源。(3)木材密  相似文献   

20.
以50年生天然林闽楠(Phoebe bournei)为研究对象,借助数码光学显微镜和图像测量分析软件对闽楠木材纤维形态进行测量和分析,研究了闽楠木材纤维形态的径向变异规律。结果表明,闽楠木材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壁腔比、长宽比平均值分别为1079、21.93、14.56、7.31μm和0.55、49。纤维长度和长宽比的径向变异规律较为明显,随树龄的增长呈“递增-稳定”的变异规律;纤维双壁厚和壁腔比随树龄的增长径向变异规律总体上呈波动性递增的趋势;纤维宽度、腔径随树龄的增长变异规律不明显。经方差分析,纤维长度和长宽比随树龄变异在0.01水平差异显著,纤维双壁厚随树龄变异在0.05水平差异显著,纤维宽度、腔径和壁腔比随树龄差异不显著。采用有序聚类最优分割法,划分出天然林闽楠幼龄材和成熟材的界限为21~23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