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宁化县紫色土区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杉木人工林及阔叶林3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在调查生长量及林下植被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紫色土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N、速效K、有效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土壤容重呈上升趋势;随着林龄的增加,马尾松人工林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全N含量及有效P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杉木人工林则呈降低的趋势。就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化学性质差异而言,在中林龄阶段,土壤pH值及有效P含量表现为:马尾松人工林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有机质含量及全N含量表现为:马尾松人工林杉木人工林阔叶林,速效K含量表现为:阔叶林马尾松人工林杉木人工林;在成熟林阶段,土壤有机质含量、全N含量、速效P含量表现为:马尾松人工林阔叶林杉木人工林,速效K含量表现为:阔叶林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金银花种植对喀斯特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贵州省关岭-贞丰花江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区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定点监测和指标检测相结合方法,对比研究金银花种植地与自然撂荒地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结果表明:1)金银花地较自然撂荒地土壤容重低17.9%,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含水量、毛管持水量及田间持水量均增加;2)金银花地较自然撂荒地其土壤渗透速率增加48.44%,8月份地表平均温度低10℃,土壤侵蚀模数低31.29%;3)金银花地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含量以及速效养分中水解N、速效P、速效K含量较自然撂荒地都有增加。结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长期种植金银花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温度,防治水土流失,培肥地力,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杉木人工复层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在杉木人工林中套种阔叶树形成复层林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套种阔叶树形成复层林后,土壤的容重降低,在0-20 cm土层中下降了1.8%-3.3%,而土壤最大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均增加,其中毛管持水量增加了1.4%-7.6%;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2.9%-9.4%,全N、全P、水解N和速效K等营养成分含量也均有提高。可见,杉木人工林套种阔叶树后有效地改善了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维持了林地肥力。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滨海台地5 种典型林分类型土壤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南岛滨海台地5种典型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森林类型0~10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次生林土壤容重相对最大,相思林土壤容重相对最小,椰树林土层间变异系数最大,木麻黄林最小。5种不同森林类型表层土壤(0~10 cm,10~20 cm)随着土壤深度的变化,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呈增大趋势,其他层次土壤总孔隙度变化和非毛管孔隙度呈不规律性变化。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呈递增状态,不同森林类型间土壤总孔隙度、土壤含水率差异性显著。5种不同森林类型土壤pH都呈酸性或微酸性,木麻黄林与次生林、桉树林、相思林pH值差异性显著。5种森林土壤全N含量在土壤剖面中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不同森林类型间全N、全K含量差异性显著,全P含量差异性不显著。同一森林类型0~10 cm土壤全N与其他层次显著性差异,说明滨海沙土表层更利于N素循环。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和马尾松单层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探讨复层林林地的立地效应。结果表明: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的土壤容重比马尾松单层林低,而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持水量却高于单层林;复层林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水解N、速效P、速效K、交换性Ca2+、交换性Mg2+等均比单层林高。显然,营造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对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土壤理化性质在不同强度采伐干扰下的响应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南方丘陵山区在不同强度人为干扰[弱度择伐(13.0%)、中度择伐(29.1%)、强度择伐(45.8%)、极强度择伐(67.1%)和皆伐]10 a后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10 a的恢复,弱度和中度择伐样地土壤结构稳定性、水分、孔隙状况和养分含量得到恢复,并有所改善,而强度择伐、极强度择伐和皆伐迹地土壤各项指标仍未恢复,其破坏程度均随采伐强度的增大而加剧。经主成分分析得出全K、速效K、速效P、有机质、全N、非毛管孔隙度、土壤密度、最小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总孔隙度10项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状况,不同强度采伐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扰程度依次为皆伐作业>极强度择伐>强度择伐>中度择伐>弱度择伐。  相似文献   

7.
皆伐对短轮伐期尾叶桉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分析皆伐对短轮伐期尾叶桉人工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皆伐后土壤容重增大0 02g·cm-3,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增大1 89%,最大持水量下降2 15%,总孔隙度减小2 25%;土壤养分含量普遍下降,其中土壤主要养分如有机质、全N、水解性N、全P、速效P、全K、速效K等含量分别下降13 19g·kg-1、0 26g·kg-1、1 60mg·kg-1、0 13g·kg-1、5 12mg·kg-1、0 49g·kg-1和3 11mg·kg-1;从森林生态采运角度出发,提出减少皆伐作业对林地土壤破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不同间伐强度经营对柳杉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间伐强度经营对柳杉人工林林地的影响,分析了对照、弱度间伐、中度间伐、强度间伐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柳杉林土壤密度(0~20cm)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0~20cm)排序均为弱度间伐>中度间伐>对照>强度间伐;柳杉林土壤全N、全P、全K、水解性N、速效P、速效K(0~20cm)变化规律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弱度间伐、中度间伐对柳杉林土壤干扰影响较小,并有利于提高土壤含水能力和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密度下三倍体毛白杨林地土壤的养分消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三倍体毛白杨品种S8和二倍体毛白杨品种S10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试验,探讨3种种植密度A1(3m×4m)、A2(2m×4m)、A3(2m×5m)条件下林地土壤养分的年变化及不同土壤层次养分的消长变化情况.对2005-2006年不同种植密度下毛白杨林地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N、碱解N、全P、速效P、全K、速效K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a后土壤pH值略有增加;A1种植密度下土壤全N、碱解N、速效P降低最多,A2密度下全K和速效K消耗最多,A3密度下土壤有机质及全P下降最多.在0<土壤深度(h)≤20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全N、全P消耗量最大;在40cm<h≤60cm土层中,土壤碱解N、全K、速效K消耗较多;土壤中速效P在20cm<h≤40cm土层消耗量最多.  相似文献   

10.
6种阔叶树幼林的林地土壤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对3年生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大叶女贞Ligustrumlucidum、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乳源木莲Manglietia yuyuanensis和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6种阔叶树幼林的林地土壤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杉木林地相比,各林分的土壤容重下降8%~26%,非毛管孔隙度增加41%~103%,总孔隙度增加3%~19%,自然含水量显著增加41%以上,毛管持水量增加4%~44%.除了大叶女贞和樟树林地外,其余林地的毛管孔隙略有下降.除了樟树和乳源木莲林地的速效P外,各林地的土壤pH、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速效P和速效K含量比杉木林地有所提高.除了观光木林地的微生物数量外,各林地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增加.  相似文献   

11.
以高寒沙区不同林龄(3、12、21、30、42、51 a)的人工柠条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将农田土壤及沙地土壤作为对照,测定并比较了常规土壤质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随着柠条林龄的增加,土壤质地得到显著改善,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速效K及有机质等养分的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2)0~5 cm层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增加最快,随深度增加各土层改良效果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土壤养分呈现表聚性是沙地土壤正向演替的标志,并不是从造林初期就显现;(3)与农田土壤0~5 cm层理化性状相比,30年生的柠条林地土壤已恢复至良好水平,可以进行适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木论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的理化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木论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分布状况及相应海拔高度设置代表性的土壤剖面(0-80 cm土层),按国颁标准采集样品与测定土壤理化特性。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为0.86-1.38 g.cm-3;土壤总孔隙度为27.66%-44.14%,其中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为4.98%-13.22%;土壤通气度为4.67%-13.08%。(2)土壤pH值为6.03-7.45;有机质含量为13.9-120.3g.kg-1;全N为0.81-3.74 g.kg-1;全P为0.21-0.78 g.kg-1;全K为11.62-22.54 g.kg-1。以上表明,广西木论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疏松、通气性能良好;土壤中N、P、K主要养分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了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为马尾松人工林最佳栽培模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取样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密度对林地土壤N、P、K和盐基总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土层加深,除pH值和全K外,各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土壤表层(0~20 cm)中的有机质、全N、全P、速效N及速效P随着林分密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各指标峰值均出现在3 333株/hm2密度。[结论]马尾松人工林林分密度与地力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且4个密度中以3 333株/hm2密度最利于马尾松人工林林地土壤养分的循环累积。  相似文献   

14.
人工针阔混交林择伐后凋落物及土壤养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人工针阔混交林进行择伐试验研究,定量分析人工林择伐前后林地凋落物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择伐后凋落物和土壤各养分元素的含量与择伐前相比均略有降低。凋落物各养分元素N、P、K、Ca和Mg的含量分别下降0.05%、0.05%、0.33%、0.20%和0.03%,但凋落物养分总量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性N、全P、速效P、全K和速效K分别下降1.9 g.kg-1、0.24 g.kg-1、4.42 mg.kg-1、0.029 g.kg-1、0.67 mg.kg-1、1.21 g.kg-1和28.64 mg.kg-1。  相似文献   

15.
桉农间作系统对土壤性质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桉农间作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桉农间作能较好地改善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未间作农作物的按林地相比,间作柱花草的间作地各层土壤平均容重、非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分别降低了5.93%、55.30%、62.77%,土壤毛管含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33.08%、8.80%、29.93%,土壤全N、全P、全K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34.76%、23.20%、9.52%、54.20%;间作甘蔗后,无论间作带还是桉树窄行,土壤养分都明显提高,其中桉树窄行和间作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49.08%和36.69%;而间作木薯后,间作带及桉树窄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49.23%、37.88%。  相似文献   

16.
米老排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长期火烧山后土壤恶化,利用种植米老排(Mytilarialaosensish)改善林地.分析米老排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米老排林地土壤腐殖质层变厚(2~6cm)、变松.土壤养分尤其是全氮和速效N、P、K含量得到提高.说明米老排在恶化林地作为先锋树种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具有快速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揭示冀东滨海盐碱地造林密度对白榆生长和对盐碱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确定盐碱地上适宜的造林密度,进一步构建盐碱地生态经济型造林模式。在河北省盐山县进行高密型(1m×4m)、中密型(2m×4m)、稀疏型(3m×4m)3个密度的植苗造林试验,以盐碱荒地作为对照(CK)。测定植物胸径、生物量等生长相关的指标和土壤容重、持水量、孔隙度以及有机质、N、P、K含量等理化性质指标,并进行不同密度造林土壤肥力改良效果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白榆胸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均在中密型密度下达到最大。2)各造林密度土壤自然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管持水量较CK均有提高,且随造林密度增大逐渐增大,高密型和中密型改善效果最好,2种持水量平均值均显著CK(P0.05)。3)中密型密度的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平均值均最大,且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显著CK(P0.05)。4)中密型密度对土壤pH和全盐含量改善效果最好,平均值均显著CK(P0.05)。5)各造林密度下土壤全K、速效K、碱解N、全P含量均CK,其中中密型密度下以上4种养分含量平均值均显著CK(P0.05),分别为13.74、781.97、23.03mg·kg~(-1)和0.70g·kg~(-1)。6)3种造林密度的盐碱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值均CK,中密型密度最大0.560,稀疏型密度次之。研究结果表明,中密型造林密度最适宜白榆作为冀东滨海盐碱地改良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不同封育方式对三峡库区秭归县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采集秭归县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以及天然次生林保护区域的不同林地土壤样品,对其土壤质地、容量、孔隙度、有机质、最大持水量、含水量以及土壤养分(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的沙粒占比和土壤容重显著低于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且土壤孔隙度、土壤有机质、最大持水量、土壤整体养分要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封育方式。从整体上看,三种封育方式的土壤性质为天然次生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N、全K、碱解N、速效K以及土壤最大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量呈显著负相关(P <0.05)。综上所述,天然次生林高的有机质含量使土壤具有更优良的理化性质。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的土壤恢复存在着一定的滞后,土壤的改良和恢复需要更长时间来完成。  相似文献   

19.
白龙江上游不同海拔森林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白龙江上游迭部林区设置试验样地12个,对不同海拔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系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空间分异范围分别为:土壤pH值5.63~9.10,土壤有机质含量1.32~29.53%,土壤全量N、P、K含量分别为0.11~3.13、0.47~4.79、8.70~14.70g/kg,速效N、P、K含量分别为43.80~625.96、0.85~17.13、43.80~625.96mg/kg;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pH值增大,土壤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减小,土壤全N、全K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全P含量在海拔3 090m以下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在海拔3 200m以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与速效N、速效P、速效K、全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pH值极显著负相关,与全K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全N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各养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速效N含量与土壤速效P、速效K、全P、全K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速效P含量与全P含量、速效K含量与全K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0.
宁夏引黄灌区菜地土壤养分状况及施肥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宁夏引黄灌区10个县市30个菜地耕层土壤养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菜田养分较粮田养分有显著增加,表现为菜地土壤全量N、P、K和速效N、P、K及有机质含量均高于粮田.另外各县市间菜田土壤全氮和全磷变化较大,全钾变化不大.但速效N、P、K含量变化较大。针对这种状况,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