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水稻品种多样性栽培防治稻瘟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7个不同水稻品种的多样性栽培试验,以研究不同水稻品种之间混栽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之间混栽对稻瘟病均有控制效果。其中,品种间栽,尤其是感病品种与杂稻品种间栽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极其显著。混合间栽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
水稻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混栽技术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保证农业生产的生物多样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泸水县洛本卓乡最近几年在本地区积极的推广水稻混栽技术,切实提高了对农田的利用效率,同时还营造了一个小的气候环境。本文主要根据泸水县洛本卓乡水稻栽培的实际情况,就水稻生物多样性混栽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水稻产量和品质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是减轻稻瘟危害、提高水稻产量的重大技术。本文根据云南省绥江县生产实际,开展了混栽减轻稻瘟病危害、混栽增产、适宜混栽规格等一系列调查研究,提出"杂交稻按常规方式单行条栽,每隔6行杂交稻加插1行高秆优质常规糯稻"的混栽规格,为制定和完善切合绥江生产实际的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技术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是减轻稻瘟危害、提高水稻产量的重大技术。本文根据云南省绥江县生产实际,开展了混栽减轻稻瘟病危害、混栽增产、适宜混栽规格等一系列调查研究,提出"杂交稻按常规方式单行条栽,每隔6行杂交稻加插1行高秆优质常规糯稻"的混栽规格,为制定和完善切合绥江生产实际的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技术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周礼兴 《农业与技术》2014,(4):83+86-83,86
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是提高水稻产量,减轻稻瘟危害的重大技术。本文针对混栽稻田出现高秆糯谷与杂交稻叶色的明显"反差"现象,进行调查分析,科学认识"反差"现象,促进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技术在绥江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凌丽 《云南农业》2012,(12):23-24
简述水稻生物多样性混栽技术及效益。从种子处理,秧床管理,栽插规格,大田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阐述水稻生物多样性混栽技术。  相似文献   

7.
杂交稻行间合理间种优质稻即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是一项利用生物基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的生物技术,其抗病增产增效尤为突出。我县两年来共示范推广2230.64hm2,穗颈瘟病穗比对照下降22%,损失率降低5.6%,共增收优质稻谷204万kg,增产率10.9%,新增总产值360万元,新增纯收益302.5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1:5.6,农民得益率1:8.7,节约农药近……  相似文献   

8.
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研究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根据品种遗传背景的差异、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不同 ,笔者选用了 2个汕型杂交稻品种 (汕优 6 3和汕优 2 2 )和 2个优质地方稻品种 (黄壳糯和紫谷 )进行了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和不同品种净栽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汕型杂交稻与优质地方稻品种混合间栽比同一品种净栽对稻瘟病有极为显著的控制效果 ,尤其突出的是混合间栽中高度感病的优质地方稻品种对稻瘟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均有极显著的下降 ,防治效果达 83%~ 98%。因此 ,合理的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是水稻品种稻瘟病控制的有效途径。试验还证明 ,品种混合间栽与品种净栽相比具有明显的抗倒伏和增产效果 ,品种混合间栽比净栽杂交稻平均增产 6 .5 %~ 9.7%。  相似文献   

9.
根据品种遗传背景的差异、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不同,本研究选用了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2个有机稻主要品种(象牙香占、五星丝苗)的早造、中造、晚造进行了品种多样性混播混插和不同品种单栽的田间试验。主要从抗病性、抗倒伏性及主要农艺形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象牙香占与五星丝苗有机稻品种混播混插比同一品种单栽对稻瘟病、抗倒伏有较为明显的防控效果,尤其突出的是混播混插中感病的五星丝苗稻品种对稻瘟病的发病下降,防治效果明显。因此,合理的品种多样性混播混插是水稻品种稻瘟病防控的有效途径。试验还证明,品种混播混插与品种净栽相比具有明显的抗倒伏和增产效果,品种混播混插比单栽稻平均增产6.0%~7.5%,早造试验区混播混插的产量显著高于象牙香占、五星丝苗单播单插种植效果(P<0.05)。  相似文献   

10.
根据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水稻病害原理即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持续控制稻瘟病技术研究成果,设计杂交水稻-糯稻混栽及杂交稻净栽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稻与糯稻混栽能明显减少稻瘟病的发生,减少农药施用量,为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稻品种多样性的种植方式对控制稻瘟病非常重要,但对其作用机理的了解甚少,其中,品种间遗传阻隔效应是众多假说之一。为验证水稻多样性混栽种植模式下,品种组合主栽和间栽的品种遗传分化水平对其田间抗稻瘟病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利用插入/缺失(In Del)中性分子标记快速和准确检测水稻品种间遗传分化的技术方法。该方法可以对主栽和间栽品种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DI)进行检测和定量描述,其变化范围在0.00~1.00之间,GDI数值越高表示品种间遗传分化水平越高。利用GDI结合云南省在10年内广泛用于多样性种植的主栽和间栽水稻品种组合,筛选出19对品种组合进行其GDI与抗稻瘟病防治效率相关性分析的田间试验。根据对各组合品种田间稻瘟病发生情况的调查发现,不同搭配组合在田间所表现出的稻瘟病防治效果存在很大差异。进一步分析的结果表明,主栽和间栽品种的GDI与其田间的稻瘟病防效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20.92,P0.01),验证了在多样性混栽种植模式中,水稻组合品种间的遗传分化水平对其田间抗稻瘟病效率有显著影响的遗传假设。该发现不仅揭示了水稻多样性种植模式下,主栽和间栽水稻品种之间遗传分化影响其田间稻瘟病防效的遗传机制,还为混合间栽中不同水稻品种搭配组合的选择及对其田间生产中稻瘟病发生的预测提供了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水稻混合间栽控病增产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平县于2000年引进应用水稻生物多样性混合间栽控病增产新技术,到2002年累计推广面积8466.7hm2,取得了减轻稻瘟病发生、增加产量和抗倒伏的效果。丰富了农田水稻品种多样性,增强了农田生态稳定性,提高了水稻生产的抗灾能力,体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品种遗传背景的差异、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不同,本研究选用了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2个有机稻主要品种(象牙香占、五星丝苗)的早造、中造、晚造进行了品种多样性混播混插和不同品种单栽的田间试验,并对其抗病性、抗倒伏性及主要农艺性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象牙香占与五星丝苗有机稻品种混播混插较同一品种单栽对稻瘟病、倒伏有较为明显的防控效果,尤其突出的是混播混插中感病的五星丝苗稻品种稻瘟病发病减轻,说明合理的品种多样性混播混插是防控水稻稻瘟病的有效途径;品种混播混插较品种净栽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品种混播混插较单栽稻平均增产6.0%~7.5%,早造试验区混播混插的产量显著高于象牙香占、五星丝苗单播单插种植效果(P<0.05)。  相似文献   

14.
水稻生物多样性种植是应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原理。通过优良品种的合理搭配和优化种植,达到减少农药用量、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号品质和产量目的。为充分比较粳稻净栽、粳稻与糯稻混栽、糯稻净栽之间的产量和效益,同时些较病虫对不同种植方式繁荣作物危害情况,禄劝县茂山镇农林水中心于2004年进行了水稻生物多杨性种植同田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水稻生物多样性种植是二项重要科技措施.应大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水稻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效益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腾冲县共推广水稻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6733.3hm2,其中:中心样板866.7hm2,经组织全县22个乡镇农科站测产调查和实产验收,大面积每亩增产优质稻30~50kg,比常规栽培的稻田每亩平均增产18kg。样板每亩平均增产……  相似文献   

16.
水稻生物多样性间混栽是一项抗病增产增效的生物技术,是目前调整农作物品种种植结构,实施生态农业,大面积发展优质无公害栽培,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简单、易行、效果直观、经济效益高的科技措施。1主要技术措施1)选用优质抗病良种。主栽品种选用优质、抗病的楚粳26号、楚粳27号、楚粳28号等良种,间栽品种统一用高秆黄壳糯谷。2)培育  相似文献   

17.
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持续控制稻瘟病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在对 2个主栽品种 (生产上推广的当家杂交稻组合 )和 2个间栽品种 (优质感瘟 )进行抗性基因同源序列(resistancegeneanalogue ,RGA)遗传背景研究的基础上 ,配制 4个混合间栽组合。在烟溪 (山区 )进行小区试验和示范比较 ,发现不同品种混合间栽后 ,间栽区各品种的平均病叶面积率比净栽区降低 2 .7%~ 4 .1% ;穗瘟相对防治效果达 36 .88%~ 5 5 .10 % ;混合间栽的主栽品种与净栽的主栽品种相比 ,叶瘟和穗瘟的病情严重度差异不大。混合间栽品种的单位面积产量比净栽区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小区试验的增产幅度为 8.9%~ 14 .9%。结果表明 ,选择抗瘟性遗传背景差异大、株高差异突出的品种 ,以 1行优质稻∶5行主栽稻混合间栽 ,能起到控瘟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是一项抗病增产的国际前沿生物技术.2000年,我市农牧局和州、市植保植检站积极引进试验示范,在全市5个乡镇实施2组同田对比试验和13.87hm2(208亩)示范,其中我站直接负责在前进乡莫五社实施3.33hm2(50亩)连片示范.实施结果:经8月底测产调查,平均亩产达712.7kg(其中云光九号639.2kg,间栽糯谷73.5kg),同田对比间栽比净栽亩增56.1kg,穗瘟损失率降低2.4%.  相似文献   

19.
水稻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试验示范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琼 《云南农业》2005,(2):24-25
应用品种多样性有利于病菌稳定选择原理和病害生态学原理而进行景谷县水稻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试验示范,通过四年3733.3hm2的实验示范及推广应用,该项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治和降低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害的发病率,防效达50%左右,同时可提高单产,一般亩增产40kg左右。  相似文献   

20.
优质稻保优增效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2002-2003年,在广西玉林、桂林、贺州3市8个县大面积示范推广培两优1025、中优桂99、中优838等杂交优质稻和田东香、七桂占、香占等常规优质稻组合,通过实施种子工程、开发优质稻产业、优化品种结构等措施,应用水稻免耕抛秧和旱育抛秧技术、水稻壮秧剂简化栽培技术、节水科学灌溉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等保优增效高产栽培技术,提高了这些地区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两年累计示范推广优质稻新品种(组合)36.2087万hm2,优质稻新品种平均每公顷比老品种增产150kg;累计新增稻谷5000万kg,新增产值5000万元,解决了水稻生产效益、农田水资源浪费和生态环保等问题,取得了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