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禄丰村林场尖山林区,调查1 m×2 m×5 m非均匀密度造林的10年生云南松人工林,分析其径阶、树高、断面积结构和重要值等特征变化。结果表明:林分的平均胸径为8.3 cm,分布于1.7~14.7 cm,其中5.0~11.0 cm胸径的株数频率达83.8%;按2 cm径阶划分,8、10 cm径阶的林木占总株数的2/3,株数与径阶间呈正态分布。林分平均树高4.5 m,各径阶的平均树高为2.6~5.3 m,树高与胸径呈现线性相关,y=1.891lnx+0.593 3。各径阶总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分别为4.3~2 057.3 cm2和0.2%~23.0%,与径阶间亦呈现正态分布。根据胸径和树高的分化程度,建议该林分开展首次抚育疏伐。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鹅掌楸分枝多影响林木生长的问题,在鹅掌楸5年生林分进行修枝试验,结果表明:经过4年时间的生长,到9年生时有修枝的林分明显比没有修枝的林分长得好。有修枝的林分9年生时林分平均胸径达11.1cm,4年间生长了5.1cm,而没有修枝的林分9年生时林分平均胸径只有9.6cm,4年间只生长了3.5cm;有修枝的林分9年生时林分平均树高达9.1m,4年间生长了4.6m,而没有修枝的林分9年生时林分平均树高只有7.9m,4年间只生长了3.4m;有修枝的林分9年生时林分平均单株材积达0.0458m3,4年间生长了0.0387 m3,而没有修枝的林分9年生时林分平均单株材积只有0.0302m3,4年间只生长了0.0229 m3。修枝对鹅掌楸的幼树生长作用较大,很有必要,是鹅掌楸幼林管理的一个重要营林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中林龄阶段(25年生)疏伐对云南松人工林胸径及其断面积结构的动态影响,在昆明宜良禄丰村林场徐家山林区,采用可变密度疏伐法对直播造林后未开展任何抚育、密度分别为7 311、3 660、4 612、3 045株/hm~2的4块云南松人工林样地进行疏伐,疏伐强度分别为0.0%(对照)、25.8%、31.5%、27.7%。以2 cm为径阶,分析疏伐前后及疏伐5 a后林木径阶、胸高断面积结构及其重要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疏伐前,6~8 cm林木是林分的主要径阶构成,但胸高断面积却以6~12 cm径阶为优势,4块样地林分≤6~16 cm径阶分别占总断面积的77.5%、70.4%、74.6%、72.1%;疏伐后,除比例变化外,6~12 cm径阶仍然是构成断面积的主要径阶(样地2~4的分别占总断面积的73.9%、73.7%、69.3%);疏伐5 a后,构成林分胸高断面积的林木前移为8~14 cm径阶,而且12、14 cm径阶的林木均有较大比例的增加,在样地1~4中分别达总株数的23.5%、21.5%、24.4%、32.8%;疏伐样地2~4的总断面积从疏伐后的13.86、28.31、24.26 m~2/hm~2增加至疏伐后5 a时的24.02、36.43、26.33 m~2/hm~2,而自然稀疏的样地1则从39.21 m~2/hm~2降低至29.07 m~2/hm~2;疏伐林分(样地2~4)的胸高总断面积较疏伐后分别增加73.3%、28.7%、8.5%,同期对照林分(样地1)的却降低25.8%。随着疏伐后林木的生长,林分重要值的主要构成也向更大径阶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窄冠速生刺槐在惠水山区的培育技术,进行了插根育苗密度试验和幼林施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窄冠速生刺槐最适宜的育苗密度是17株/m2(20 cm×30 cm),其次是22株/m2(15 cm×30 cm),最差50株/m2(10 cm×20 cm);幼林生长第1年最优的施肥组合方式为尿素25 g/株、氯化钾40 g/株。  相似文献   

5.
吴国阳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7):121-122
该研究对间伐、修枝6年后的杉木试验林的生长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间伐+修枝处理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14.5m、17.7cm和0.185 7m3,比对照的分别高出9.8%、13.5%和39.5%,林分中大径材的比例达57.5%,比无处理的高出19.5%。因此,间伐+修枝可作为培育杉木速丰林,尤其是优质大径材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杉木中密度幼林光环境与生长修枝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LAI-2000冠层分析仪对不同修枝高度处理条件下杉木人工幼林光环境及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生长量的修枝效应,初步得到4点主要结论:(1)修枝明显提高了林内透光率,林内透光率随着修枝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修枝强度愈大,林内透光率恢复至干扰前状态的趋势愈明显;(2)修枝明显降低了林分叶面积指数,随着修枝强度的增大,林分叶面积指数呈线性下降,修枝强度高的林分叶面积指数的增长百分率相对愈高,修枝所引起的林分叶面积指数下降的程度远远低于林分透光率的增大;(3)不同修枝强度对隔行修枝林分的总生长量影响不显著,但过度修枝会对修枝木胸径生长产生抑制,而对修枝木高生长影响不显著;(4)强度为40%的修枝方式以约20%的叶面积损耗换取了透光率1倍左右的提高,且对修枝木材积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在兴隆林业局二十林场1996年造的白桦人工林内,进行不同强度的间伐和修技试验,该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间伐设在主区,修枝设在副区,重复4次,共处理林分3.0hm~2,考察间伐和修枝对白桦人工幼林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福建省邵武卫闽国有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索人工修枝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杉木无节材的科学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4年生杉木林中建立4种不同修枝强度(修掉树干直径6、8、10、12 cm位置以下的枝条)的试验小区30个,在各试验小区中随机选择修枝木和不修枝对照木,修枝木每年修枝1次直至修枝高度达7 m后停止修枝。试验后连续20 a调查试验林杉木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修枝对杉木树高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修枝后1 a(5年生)至修枝后8 a(12年生),6 cm和8 cm的高强度修枝对杉木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有显著抑制作用,10 cm和12 cm的中低强度修枝对杉木胸径和单株生长量有显著促进作用;杉木修枝后20 a与未修枝杉木相比,6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降低了0.4%、3.7%和3.7%,8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增加了2.0%,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降低了4.4%和2.2%,10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增加了6.5%、8.0%和6.7%,12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增加了5.5%、6.2%和8.5%,但不同修枝强度与对照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1998年 ,对林龄为 2 0~ 30a的白桦天然林进行了不同强度的修枝和间伐处理 ,并于 2 0 0 3年春对林分生长状况进行了复查 ,结果表明 :不同强度的间伐和修枝处理对白桦天然林林木胸径生长和冠幅具有显著影响。强度修枝 (2 /3树高 )后 ,林木的胸径生长比弱度修枝降低 8%~ 10 %。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对保留木胸径生长和冠幅影响较为接近 ,但显著高于弱度间伐。树干解析结果表明 :间伐后 ,林分的材积生长量以中度间伐为最大 (6 .99m3 ·hm-2 ·a-1) ,强度间伐最小 (4.6 1m3 ·hm-2 ·a-1)。 5a的研究结果表明 ,林龄 2 0~ 30a的白桦天然林最适林分密度为 110 0株·hm-2 ,修枝强度不应超过 1/2树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云南松苗木培育的施复合肥和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B9601-Y2(Y2菌株)浸种2因素3水平的试验,分别在苗龄60、130和200 d时测定苗木生长量及生物量,探究施复合肥和Y2菌株对此阶段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苗龄阶段苗高最高的是施复合肥44 g·m-2与Y2菌株6.4×105CFU·mL-1浸种的组合,分别达4.66、6.90和9.48 cm。影响地径和苗高的关键因子是施肥,实际综合的因素水平最优组合为44 g·m-2复合肥和6.4×105CFU·mL-1Y2菌株浸种的组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施复合肥和Y2菌株浸种的交互作用显著地影响苗木地径的生长(P=0.015-0.0200.05),施肥对130和200 d的苗高具有极显著的差异影响(P≈0.000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修枝和施肥的不同水平对云南松生长与针叶性状及其N、P和K含量的影响,为云南松用材林高效培育提供修枝和施肥的实践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开展修枝强度、肥料种类及其施肥量的试验,于第一次(修枝和施肥)和第二次(仅施肥)试验开展1 a后测定林木生长、针叶性状及其氮(N)、磷(P)和钾(K)...  相似文献   

12.
对2年生云南松实生苗统一截顶后,采用L9(34)正交设计进行施肥、喷施B-Y2和IBA溶液的试验,分析不同组合对穗条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进行90 d时,平均萌芽数和新枝数为13.2~18.7芽/株和4.4~9.7枝/株。180 d时,不同组合的平均单株穗条产量和枝条成穗率为2.6~5.9条/株和13.9%~52.2%,影响2项指标的主导因子是B-Y2,其理论优水平组合为每株施有机肥0.05 kg和喷施4.0×107CFU/m L的B-Y2溶液。有机肥可促进萌芽和穗条产量的提高;IBA促进萌芽和枝条的生长,但抑制萌芽形成枝条;B-Y2可提高穗条的产量。培育地径粗壮的无蹲苗的壮苗是提高云南松穗条产量的关键;同时,2年生的苗木,在养分充分满足其生长的前提下,喷施4.0×107CFU/m L的B-Y2溶液也可增加穗条产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U19(1918)均匀设计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9601-Y2(简称Y2)、IBA、NAA、复合肥、浇水频率和浇水量及其不同水平组合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40 d的苗木平均地径、苗高和针叶长分别为4.1~6.9 mm、6.7~12.8 cm和7.2~19.1 cm。10×105cfu/m L的Y2浸种、0.10 g/L的IBA溶液喷施叶面、施0.25 g/袋的复合肥、每6 d浇水1次和每次浇1/2饱和含水量的组合促进地径、苗高和针叶生长。复合肥是影响苗木生长的主要因子,其与IBA、Y2和水分共同促进苗木生长;NAA则抑制苗高生长和针叶伸长。地径与苗高、针叶长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越南同奈天然文化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偏度、峰度和变动系数3个指标研究了3个不同优势度等级的胖大海林分的林木直径分布特征,运用Weibull分布、指数分布和Distance分布对其直径分布进行拟合,并利用χ2检验法来检验3种概率密度函数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不同优势度等级的胖大海林分平均胸径结构呈现差异.优势度三级林分中林木平均胸径为35.7 cm,在13.1~86.5 cm之间变动,径阶分布范围较大,林分直径分布曲线为左偏,中小径阶林木占多数,林木直径主要分布在22~46 cm径阶,株数累积百分比高达80.10%.优势度二级林分和一级林分平均胸径结构相似,平均胸径依次为22.31、20.63 cm,在7~70 cm之间变动,径阶分布范围不大,林分直径分布曲线为左偏递减状态,小径阶林木占多数,中大径阶林木株数较少,林木直径主要分布在10~22 cm径阶,株数累积百分比高达67.63%.利用3种概率分布函数拟合并经χ2检验,指数分布函数模拟不同优势度等级的胖大海林分的直径分布的效果最佳,可用于天然次生林的直径分布和生长预测,为不同优势度等级的胖大海林分的科学经营、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合肥和微量元素配施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林生长的影响,为云南松幼林施肥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U*15(157)均匀设计,开展复合肥、氮、磷、镁和硼肥不同水平及其组合对8年生云南松幼林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1)施肥后1.5 a时,胸径、树高和材积增长率分别达23.5%~50.3%、18.0%~31.4%和75.3%~159.3%,均高于对照的22.4%、14.8%和67.3%.处理组合间,除施肥后0.5a的树高增长率外,施肥后0.5、0.5~1.5 a和总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增长率均呈现极显著的差异(P<0.01).(2)施肥后0.5和1.5 a 2次测定时,影响以上3个指标增长率的主导因子呈现动态变化,其中,施肥后0.5 a时,影响胸径和树高增长率的主导因子分别是磷和镁肥,施肥后0.5~1.5 a和总的为硼和磷肥,影响材积的主导因子与胸径的相一致.(3)因素的水平间,①除0.5~1.5 a期间复合肥和镁肥外,其余肥料种类的不同水平都对胸径和材积增长率产生极显著的差异影响(P<0.01);②树高仅尿素和磷肥对0.5~1.5 a期间和总的增长率产生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的差异影响,即云南松幼林施肥对胸径和材积生长的促进效果优于树高的.(4)复合肥、磷和镁、硼肥分别为0.53,0.10 kg/cm和2.50,0.50 g/cm配施可加速云南松幼林生长,极大提高林分蓄积量.[结论]多种肥料配施可极显著的促进云南松幼林生长,最优配方在施肥后1.5 a时,单位面积蓄积量可达对照的2.0倍以上.此外,土壤缺磷的云南松林区,增施磷肥对云南松林木生长极其重要;尿素抑制其胸径生长,但促进树高生长.  相似文献   

16.
以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未修枝、轻度修枝、中度修枝和重度修枝4种修枝强度,采用裂区设计连续2年度实施人工修枝,研究修枝对尾巨桉生长动态和单板质量等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林龄尾巨桉生长量受修枝强度的影响更大;随着林龄的增加,胸径生长将在生物量就近分配原则下受到影响,但修枝对树高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主要与修枝后林冠的高度以及叶片净光合速率有关;经2011和2012年连续实施2次人工修枝后,4种修枝强度的2013年双月连续单株材积、2013年定期单株材积基本一致;重度修枝能增加单板单位面积活节和降低单板单位面积死节,提高单板质量等级;重度修枝是综合尾巨桉生长量和单板质量等级前提下的定向培育无节材的最适宜修枝强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光照、密度、氮、磷对柳条省藤幼苗株高、地径、叶面积、生物量及保存率的影响,探讨适合柳条省藤幼苗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为苗圃地育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比较不同处理组合下柳条省藤幼苗(120、240、360 d)株高、地径、叶面积、生物量、保存率等指标变化规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找出最佳的处理组合。【结果】幼苗不同生长指标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第一主成分贡献率较高(3个生长阶段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0.596%、76.278%和76.691%),用第一主成分(生长特性)代表幼苗的综合生长情况进行不同处理组合间的比较分析,分析结果可靠。柳条省藤幼苗在3个生长阶段,最佳处理组合中幼苗株高、地径均显著增加,幼苗保存率保持80%以上;最差处理组合中幼苗株高、地径差异不显著,幼苗保存率显著降低,在360 d时仅为14%。【结论】试验发现4号处理组合隶属值最大(4.619),即柳条省藤幼苗在光照强度80%~85%、密度25 cm×25 cm、氮肥90 g/m2、磷肥80 g/m2环境下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8.
修枝强度对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福建洋口林场4年生的杉木人工林建立固定试验标准地。选择修枝木,每年对其进行1次修枝,修枝强度为4种规定树干直径(6、8、10和12 cm)以下的所有枝条。试验5 a后研究不同修枝强度对9年生杉木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修枝木的胸径和单株材积均随修枝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修枝对树高生长量的影响不显著。适当修枝(12 cm强度)有利于杉木的生长,虽然其效果不显著;较大的修枝强度(6 cm)不利于杉木胸径的生长。建议以10和12 cm作为杉木的适宜修枝强度。  相似文献   

19.
人工楠木林分结构及生长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28年生人工楠木林的林分结构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楠木种群在林分中占居主林层,为优势树种;中、大树(Ⅳ、Ⅴ级)在乔木层种群中占绝对多数,且林下自然更新幼苗(Ⅰ、Ⅱ级)较多,为增长型种群;相对直径分布范围为0.6~1.8,直径分布曲线顶峰偏右,中、大径阶林木占多数;蓄积结构中、大径木蓄积呈增长趋势;楠木生长较快,年平均胸径生长0.643~0.693 cm,年平均树高生长0.721~0.814 m,林木蓄积量103.450~136.415 m3/hm2,其中楠木蓄积量69.141~76.945m3/hm2,占全林蓄积的56.41%~66.84%。  相似文献   

20.
从云南宜良、新平和禄丰3个采样地点分别采集通直和弯扭2种茎干类型的云南松种子为试验材料,播种育苗,对2种茎干类型云南松2年生子代苗木的生长量进行测定,分析2种茎干类型云南松子代苗木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通直类型云南松子代苗木苗高、地径、分枝高度和针叶长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2. 63 cm、11. 94 mm、4. 30 cm和22. 77 cm,弯扭类型各指标分别为13. 88 cm、11. 99 mm、5. 33 cm和22. 70 cm,通直类型各指标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1. 60%、37. 96%、105. 90%和20. 13%,弯扭类型分别为44. 24%、39. 41%、118. 12%和20. 43%。2种类型间各生长量指标差异表现不同,苗高呈现极显著差异,分枝高度表现为显著差异,地径、针叶长度的差异不显著;同一类型内不同采样地点的各生长量指标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