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不同施肥处理对笋用红竹林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2004年以笋用红竹林小区精确施肥试验为基础,结合试验区内部分长期定位观测,比较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笋用红竹林生态系统土壤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有机肥、纯化肥(N、NP、NPK)、有机 化肥、不施肥(CK)6个处理.结果表明:在连续3 a持续经营条件下,笋用竹林未施肥区(CK)土壤相应的有效养分消耗最快,有机质下降8.0%,全N下降5.2%,速效P下降15.0%,单施有机肥或NP、NPK化肥配施或有机无机肥料混合施用均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次序为有机肥 化肥处理 (24.08%) >有机肥处理 (8.49%)>化肥NPK处理 (2.28%)>化肥NP处理 (1.90%),单施N肥后土壤有机质则有所下降(-4.06%),但下降幅度不如未施肥区(-7.98%).与CK区和单施化肥区比较,有机 化肥配合施用,不但提高了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同时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促进了土壤物质的循环,提高了竹林土壤的潜在供肥能力,有利于竹林的持续生产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措施对西南桦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林地采取施用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方式,连续2次施用不同肥料(CK、N、P、K、NP、NK、KP、NPK)对西南桦幼林期林木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其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不同肥料对西南桦幼林(3年生)径、高、材积生长有显著影响。经对不同施肥处理的效果作比较,施NP肥的效果最好,其西南桦幼林材积比其他施肥处理高17.8%~138.9%;其次是施NPK处理,其幼林材积比施NP处理低15.1%,比其他施肥处理高10.4%~102.8%;再次是施NK处理,其生长量比施NP和施NPK处理低14.2%~23.1%,比其余5种施肥处理高1.7%~83.7%,施N与施NK处理的生长差异小,两者差异仅1.7%;生长最差是施KP处理,其生长量比不施肥的CK处理低7.2%,CK比施P处理低11.1%,施P处理又比施K处理低14.7%。由此得出,西南桦幼林林地以施用NP复合肥为好,两者采取1?1的比例比较恰当;用常用的NPK复合肥和N肥也能起到较好的结果。但忌K肥与P肥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油茶幼林钾肥最适施用量,从而为油茶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赣无’系列的5年生油茶林分为试验对象,设置了5个钾素水平处理(K0、K1、K2、K3、K4),1个施用复合肥的对照处理(CKFHF)和1个不施肥的处理对照(CK0),就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树体生长、叶片养分积累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均能显著提高油茶树体各生长指标的增幅和叶片及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油茶树体各生长指标的增幅和叶片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均随之增加,K3处理的达到最大值,复合肥处理的肥效小于K2处理;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油茶林地土壤中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均显著性增加,而土壤中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则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均先减小后增加,K4处理的降到最小值;对油茶叶片中的钾含量、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与施钾量进行拟合,得出其响应曲线,并确定了对油茶幼树施用钾肥的最适用量范围为317.72~322.25 g/株。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施肥对5年生紫薇生长和开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幼龄紫薇地径及冠幅生长影响不显著,对苗高生长有显著影响,施肥后,紫薇营养生长综合指标OD值的从大到小的次序为PK>NPK>NP>CK>NK;不同施肥处理间紫薇花序宽、花枝比、着花数有显著差异,但施肥对花序长的影响效果不显著,施肥后紫薇开花质量综合指标OD值的从大到小的次序为NP>NPK>CK>NK>PK.总体来看,施肥对紫薇开花特性的影响大干营养生长,P是影响该地幼龄紫薇营养生长及开花质量最主要因素,NP和NPK处理对幼龄紫薇生长及开花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于油茶幼林初期只投入无产出的实际问题,在油茶新造林开展套种药食同源植物平卧菊三七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油茶幼林套种平卧菊三七后,通过日常的精耕细作,使土壤的肥力和结构都得到很好的改善,全氮和水解氮的含量分别降低30.1%和21.2%;全磷降低10%、有效磷增加9.6%;全钾增加14.0%、速效钾增加14.3%;有机质增加22.4%.土壤容重减少8.6%,总孔隙度增加19.8%,含水量增加32.3%.同时不会影响油茶的生长,既为油茶幼树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环境,又能降低油茶幼林的养护成本.  相似文献   

6.
山桂花人工林3年生幼林期的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云南省孟连县进行了山桂花人工林3年生幼林期施用N、P、K、NP、NPK、NK、KP肥及不施肥(CK)的试验,以观测其施肥效应。通过对各施肥处理的山桂花3年生幼林期林木的胸径、树高、材积、树冠生长的观测、分析,表明在山桂花3年生的幼林期间,对其幼林生长的促进作用。以施用N肥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施用NP肥;再次是施用NPK混合肥;第4是施用NK肥;另4种施肥处理(含CK),对山桂花幼树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大。试验结果还表明,在山桂花3年生的幼林期内,2.5年生基本是其幼林径、高生长的高峰期;而年生长节律显现的是6~10月雨季山桂花林木的生长量比11月~次年5月旱季大得多。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毛竹林细根生长的趋富特化现象及对养分限制的响应,采用内生长土芯法在毛竹林地设置5种养分处理(NPK、NP、PK、NK、CK),定期收集根系样品,分成活细根(0~1mm,1~2mm,2~5mm)和死细根(0~5mm)。通过对不同养分处理下细根(0~5mm)生物量差异的研究,揭示其对缺素处理的响应及季节动态变化规律,为优化毛竹林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种添加养分处理(NPK、NP、PK、NK)的全年平均细根生物量在各径级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表现了细根生长的“趋富特化”现象。不同养分限制条件下细根生长的趋富特化特征存在差异,养分限制作用表现为P>N>K,NPK处理显著高于NK和PK处理(P<0.05),与NP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毛竹林全年细根生长表现为6月和10月生长高峰的双峰型,在高峰期细根生长所表现出的趋富特化特征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对雷州半岛桉树林地土壤培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雷州半岛两种主要类型砖红壤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桉树土壤养分特征和土壤培肥效应。结果表明:在雷州半岛低地力的土壤中种植桉树时,浅海沉积物发育的砖红壤有机质有所提高,而玄武岩砖红壤有机质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林木生长量相关性为极显著水平,与施肥量的相关性较低,未达到显著水平。随施有机肥数量的增加,有机质呈上升趋势。施用滤泥1.5~2.5 kg.株-1时,土壤有机质比单施无机肥提高0.02%~0.21%,比不施肥提高0.07%~0.26%。经施肥后5a测定,施有机肥处理容重比施无机肥的降低0.01%~0.22%,总孔隙度比施无机肥的提高0.1%~7.1%,说明施用有机肥改良砖红壤物理特性。因此,两种类型砖红壤中有机肥施用对桉树土壤肥力具有极显著培肥效应。  相似文献   

9.
开展幼林油茶不同液态施肥方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研究。初步结果表明:①采用淋灌+100%施肥量和滴灌+60%施肥量的施肥方式均能有效提高油茶幼林林地土壤的pH值,且淋灌+100%施肥量效果显著;两种处理方式下林地表层土壤的pH值分别比滴灌不施肥高0.57和0.16;而深层土壤pH值分别比滴灌不施肥高0.41和0.39。②滴灌+60%施肥量能显著改善油茶林地的土壤含水量,且林地表层、深层土壤含水量较滴灌不施肥表层、深层土壤的含水量分别提高1.10%和1.18%。③淋灌+100%施肥量和滴灌+60%施肥量的施肥方式均能显著降低林地土壤容重和全N、全P含量,且滴灌+60%施肥量的效果优于淋灌+100%施肥量;两种措施的表层土壤容重较滴灌不施肥方式分别降低0.03 g/cm3和0.04 g/cm3;而深层土壤容重则分别降低0.04 g/cm3和0.06 g/cm3。④滴灌+60%施肥量能显著提高油茶幼林地土壤孔隙度与速效N、速效P和速效K,表层和深层土壤孔隙度则分别提高4.31%和5.00%,深层土壤中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增幅分别达到42.8%、88.9%和19.7%。水肥一体化的施肥方式能显著改善油茶幼林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草芦对土壤营养吸收的效率(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草芦(Phalaris arunainacea L.)是禾本科草芦属多年生根茎型优良禾草。对其进行N、P、K、NP、NK、PK、NPK、CK八个处理,在分蘖期采用M.K.Ka提出的公式测定中国草芦对土壤及肥料中N、P、K三元素的吸收和利用系数,并测定植物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成熟期测定鲜草、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结果表明:中国草芦对土壤中N的吸收系数(Kn%)以PK处理最高为12.36,K处理降低。对肥料中N的利用系数(Ky%)以NPK处理为最高(14.78),所有处理均高于对照。对土壤中P的吸收系数Kn%以NK处理最高为19.30,K处理的降低。对肥料中P的利用系数Ky%,以NP最高为19.52,所有处理均比CK高,对土壤中K的吸收系数Kn%以NP处理最高,为19.2,单一的P处理最低,对肥料中K的利用系数Ky%以NPK处理最高,为28.44。鲜草和干草产量以NP处理最高,且所有处理均高于对照。种子产量及粗蛋白质含量以NK处理最高,粗脂肪含量以NK、N处理最高,本实验说明中国草芦进行人工栽培后,施用一定比例的肥料,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提高产量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处理对宜昌楠苗木生长及光合生理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宜昌楠2 a生的苗木为试材,采用N、P、K、NP、NK、PK、NPK和CK 8种施肥配方处理,研究其在不同施肥配方处理下形态特征和叶片光合生理的变化.结果表明:(1)NPK平衡施用具有明显促进宜昌楠生长的作用.N肥能使叶色变的深绿,叶面积增大;P肥能促使地下和地上部加快生长;K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增强作物抗逆、抗病能力.K能促进N肥的吸收和利用.(2)施用NPK、NP、P、NK、PK肥宜昌楠苗木的净光合速率较高;施用NPK、P、NK、N、NP、PK肥宜昌楠苗木的蒸腾速率较高;施用NPK、NK、N、P肥使宜昌楠苗木的气孔导度上升;施用K、P、NK肥对宜昌楠苗木的胞间CO2浓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3年生油茶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有机肥、氮磷钾不同比例的有机无机复合肥以及不施肥处理下的油茶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个处理中Y1处理的OTU和特有微生物数量为最高;各个处理优势细菌有所不同,CK、Y1、Y2的优势菌种为绿弯菌门,而Y3、Y4的优势菌种为放线菌门;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表明,施肥能提高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其中Y1处理的Chao1指数、Y4的ace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2%、20.3%;AN、AK、TK是油茶幼林根际土壤优势细菌的主要影响因子,Y1处理下土壤细菌的丰度为所有处理中最高.研究结果揭示了氮磷钾不同比例对油茶幼林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的和影响,为油茶幼林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3年生油茶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有机肥、氮磷钾不同比例的有机无机复合肥以及不施肥处理下的油茶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个处理中Y1处理的OTU和特有微生物数量为最高;各个处理优势细菌有所不同,CK、Y1、Y2的优势菌种为绿弯菌门,而Y3、Y4的优势菌种为放线菌门;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表明,施肥能提高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其中Y1处理的Chao1指数、Y4的ace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2%、20.3%;AN、AK、TK是油茶幼林根际土壤优势细菌的主要影响因子,Y1处理下土壤细菌的丰度为所有处理中最高.研究结果揭示了氮磷钾不同比例对油茶幼林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的和影响,为油茶幼林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油茶林间作鼠茅草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为油茶林地的科学经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定点取样法,测定分析鼠茅草腐解过程中油茶林地0~20 cm耕作层土壤含水量、养分含量及酶活性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鼠茅草间作对油茶林地0~20 cm耕作层土壤含水量、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影响显著。与对照相比,7—10月鼠茅草间作的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幅达39.62%;鼠茅草间作不仅显著提高了油茶林地0~20 cm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而且也提高了土壤中的水解性氮、有效磷与速效钾的含量,其中,有效磷增幅最显著,在8月下旬为对照组的9倍;鼠茅草间作对油茶林地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影响显著,对蔗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结论]鼠茅草间作经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油茶林地土壤肥力水平,对油茶林地土壤改良和可持续生产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4—2012年收集的广西油茶林地2 140个土壤样点数据,分析广西油茶林地土壤p 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标准,广西油茶林地土壤属于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和氮平均含量中等,土壤磷钾平均含量水平很低。广西油茶林地土壤养分较为贫瘠,除土壤有机质水平较为适宜油茶生长外,氮、磷、钾含量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程度的缺乏,限制了油茶产量的形成,生产中应结合油茶营养吸收规律制定区域化施肥配方,精准施肥,以改良土壤肥力,提高油茶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测土平衡施肥对金丝小枣生长发育、病害发病率的影响及其对土壤理化性状的改良效果,以沧州市3个金丝小枣主产县市具有代表性的中等肥力水平枣园为研究对象,设测土平衡施肥(BF)、常规施肥(NF)和不施肥(CK)3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金丝小枣生长发育、枣果经济性状、浆烂病及裂果病发病率、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土壤容重及土壤孔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土平衡施肥处理(BF)二次枝抽生枣股个数平均为7.08个,分别比对照(CK)和常规施肥处理(NF)增加2.71个和1.85个;测土平衡施肥处理(BF)枣股抽生枣吊个数分别比对照(CK)和常规施肥处理(NF)增加0.67个和0.25个;测土平衡施肥处理(BF)果吊比分别比对照(CK)和常规施肥处理(NF)增加54.55%和33.04%。测土平衡施肥处理(BF)的枣果纵径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NF)和对照(CK)增加13.20%和28.46%;枣果的横径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NF)和对照(CK)增加17.62%和31.53%;测土平衡施肥处理(BF)的平均单果重为16.40g,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NF)和对照(CK)增加16.56%和34.10%;测土平衡施肥处理(BF)平均单株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CK),比对照(CK)和常规施肥处理(NF)分别增加47.49%和14.36%。测土平衡施肥处理(BF)的浆烂率比常规施肥处理(NF)和对照(CK)分别降低52.06%和52.40%,裂果率比对照(CK)和常规施肥处理(NF)分别降低51.70%和46.59%。测土平衡施肥处理(BF)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1.87mg/kg,分别比对照(CK)和常规施肥处理(NF)增加30.73%和9.91%;测土平衡施肥处理(BF)和常规施肥处理(NF)的碱解氮含量与对照(CK)间差异极显著,分别比对照(CK)提高43.27%和42.33%;测土平衡施肥处理(BF)和常规施肥(NF)的平均速效磷含量分别为28.54mg/kg和22.29mg/kg,分别比对照(CK)提高132.79%和81.81%;测土平衡施肥处理(BF)的速效钾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CK)和常规施肥处理(NF),分别比对照(CK)和常规施肥处理(NF)增加68.72%和32.37%;测土平衡施肥处理(BF)能降低土壤容重,分别比对照(CK)和常规施肥处理(NF)降低9.59%和7.69%;测土平衡施肥处理(BF)能增加土壤孔隙度,分别比对照(CK)和常规施肥处理(NF)增加11.11%和8.70%。  相似文献   

17.
为了从9种配方有机肥中筛选出高效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专业有机肥,对油茶进行大田肥效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并进行施肥试验实施,最后测定林地土壤养分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不同配方有机肥的施用对深层土壤养分指标影响差异显著,对浅层土壤养分影响不显著;全氮含量相对较高为处理5和处理6,最低为处理3,水解氮含量较高处理为处理7和处理8,较低为处理1和处理4;土层中全磷含量较高处理为处理8,较低为处理2和7,速效磷含量较高处理为处理6,较低为处理2;土壤中全钾含量较高为处理3和4,较低为处理2,速效钾含量相对较高为处理9和4;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处理为处理6,处理8较低,有机质含量与速效磷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以椰糠 (Cocos nucifera)、水稻 (Oryza sativa) 秸杆、玉米(Zea mays)秸杆等为原料,按 照不同体积比配制成 19 种混配基质,并以黄心土为对照,对各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基质中杜鹃红山茶 (Camellia azalea)苗的生长状况进行研究,运用生长量多重比较和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基质 的育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经过 9 个月不同基质处理栽培,20 种栽培基质的容重、 总孔隙度分别为 0.548~0.972 g·cm-3、49.02%~67.06%,pH 为 4.18~7.61,各基质的有机质含量、全 N 含量 和有效 P 含量分别为 6.32~57.2 g·kg-1、0.322~2.760 g·kg-1、33.1~129.0 mg·kg-1;不同农林废弃物基质对杜 鹃红山茶苗高、冠幅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 值)生长量存在显著影响;苗高和冠幅与容重、全 N 含 量、有效 P 含量、EC、CEC 等呈正相关,与总孔隙度、pH、有机质、速效 K 等呈负相关,杜鹃红山茶 苗期适合在土壤容重较大,总孔隙度和 pH 较小,有机质含量较低,全 N 含量、有效 P 含量、EC、CEC 较高的土壤基质中生长。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处理 M11(黄心土∶菇渣的比例为 3 ∶ 2)和 M07( 黄心 土∶珍珠岩的比例为 3 ∶ 2) 的综合生长值分别比对照大 11.83% 以上,容重分别比对照小 25.13% 以上, 建议 2 种基质为杜鹃红山茶育苗的首选基质。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科学施肥模式,缓解园林绿地土壤肥力的退化,以油松为处理对象,研究了园林废弃物、化肥和腐熟鸡粪对园林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pH,增加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电导率(EC值)变化不显著。以穴施腐熟鸡粪效果最佳,在0~30 cm土层中,穴施鸡粪的土壤容重降低了9.56%,pH降低了4.93%。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土壤有机质分别增加了6.25%、36.66%、12.03%和14.92%,有效改善了土壤环境,可以用于园林绿地建设和土壤的培肥。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连续3年在广西柳州市对5年生油茶人工林进行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后,处理Ⅱ的树高、地径和冠幅的增长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即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直接施入油茶林地最有利于营养生长,而处理CK(不施肥)各项生长指标的增长量最低。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各指标的影响差异较大,经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得出土壤综合肥力的高低顺序,其中处理Ⅲ(即无纺布包装有机—无机复混肥)施肥后对油茶林地土壤综合肥力的提高最显著,其次为处理Ⅰ(即有机栽培肥料),不施肥处理CK的土壤综合肥力则显著降低,土壤质量退化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