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究树种的防火能力,科学选择防火林带树种,提高生物防火林带的树种多样性,对28种防火林带树种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其抗火性能进行综合排序与分类。结果表明,树叶热值与灰分、挥发分与固定碳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热值与挥发分之间、灰分与挥发分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综合排序表明鸭脚木、夹竹桃、米老排、大叶相思、深山含笑、黧蒴、木荷、红花油茶、铁冬青、台湾相思、醉香含笑、凤凰木为抗火性较好的12个树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抗火性强的树种有4种,夹竹桃、鸭脚木、大叶相思、铁冬青;抗火性较强的树种有7种,黧蒴、米老排、醉香含笑、台湾相思、深山含笑、木荷、山杜英;抗火性中等的树种有6种,西南木荷、乌桕、凤凰木、红花油茶、土沉香、樟树;抗火性较弱的树种有8种,枫香、柠檬桉、黄葛榕、马占相思、观光木、红苞木、红锥、山乌桕;抗火性弱的树种有3种,多花山竹子、蝴蝶果、假苹婆。  相似文献   

2.
加勒比松林分改造对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引入阔叶树种对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林进行林分改造,为科学经营加勒比松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一部分加勒比松林的株间和行间插种黎蒴Castanopsis fissa、大叶相思Acacia mangium、红桂木Artocarpus nitidus ssp.Lingnanensis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简称P1样地),在一部分加勒比松林的株间和行间插种荷木Schima superba、光叶山矾Symplocos lancifolia、竹节树Carallia brachiata和油茶(简称P2样地),同时,保留一块加勒比松林作为对照样地(CK)。在3个样地分别以五点取样法采集0~20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的p 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用比色法、磷酸苯二钠比色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酶酶、磷酸酶及脲酶活性。【结果】3个样地0~20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为P2样地P1样地CK样地,0~2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均显著大于20~40 cm土层土壤;3个样地0~20 cm土层的土壤全磷含量均较低,全钾含量为CK样地P1样地P2样地;样地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与p H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和速效磷含量显著相关;磷酸酶活性与p H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全钾含量显著相关;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相关。【结论】林分改造明显提高了森林的土壤肥力,且P2样地的树种组合模式优于P1样地,具有较好的土壤改造效果,可用于林分改造。  相似文献   

3.
马占相思林分改造混交树种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绢毛相思、大叶相思、南洋楹、黎蒴、枫香、木荷、三角枫、鸭脚木、红椎、阴香、大叶桃花心木、格木12种幼树的地径、树高和冠幅生长进行调查,用聚类分析将其分为3类.第一类为速生树种,有南洋楹和大叶桃花心木;第二类为生长速度中等树种,有绢毛相思、大叶相思、木荷和红锥;第三类为生长速度较慢树种,有黎蒴、枫香、三角枫、鸭脚木、阴香、格木.对9个样地的土壤化学性质分析表明:各样地有机质含量中等,大多数样地全N和碱解N含量中等.所有样地全P和有效P含量均很低,全K和速效K含量也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4.
油茶不同器官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随年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中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但关于油茶不同器官氮、磷、钾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以浙江省常山县油茶人工林为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年龄油茶叶片、枝条、主干、根系和果实中氮、磷、钾质量分数,探讨了油茶不同年龄各器官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及在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油茶氮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片、枝条、根系、果实、主干,磷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叶片、枝条、果实、根系、主干,钾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果实、叶片、根系、枝条、主干;随年龄的增加,枝条中的氮、磷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而其他器官中氮、磷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钾质量分数先增高而后降低。油茶各器官氮磷比(N:P)为3.91~10.68,氮钾比(N:K)为0.33~1.31,钾磷比(K:P)为3.71~19.08;随年龄的增长,油茶果实N:P逐渐增高,而其他器官N:P则先增高而后降低,叶片、枝条、根系和果实的N:K逐渐增大,叶片、主干和果实K:P先升高而后下降,枝条、根系的K:P逐渐降低。油茶叶片的氮、磷平均分配比例为31.4%和28.6%,钾在根系中具有最高的分配比例,平均占比达30.5%。影响油茶生长的限制元素是氮,在生产经营程中,可适当增施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中亚热带木兰科乐昌含笑(Micheliachapensls)、深山含笑(Micheliamaudiae)和观光木(Tsoongiodendronodorum)2年生幼苗在生长季节的叶厚度、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氮浓度、叶磷浓度和叶氮磷比6种叶片性状的种间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3树种的6个叶片性状表现出了一定的种间差异性,观光木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氮磷比最大,叶氮浓度最高;乐昌含笑叶干物质含量最小,叶氮浓度、叶磷浓度最低;深山含笑叶磷浓度最高,比叶面积、叶氮磷比最小,但3树种叶片的叶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1)。(2)3树种叶片的叶厚度与叶干物质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比叶面积与叶氮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叶干物质含量与叶磷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叶氮浓度与叶磷浓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3)3树种叶片氮磷比均在9~12,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3种木兰科树种幼苗叶片的6种功能性状表现出了一定的种间差异性,但同一功能性状的大小顺序和种间差异的显著性不同;同时所有树种幼苗叶片各功能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显著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环割对油茶春梢萌发期营养生长及养分调控的影响及养分与春梢生长特性的关系,以7年生无性系油茶为材料,进行360°环割、180°环割和不环割3种不同环割量试验,于环割口愈合前后分别测定叶、根有机及无机养分,调查春梢叶片表型、新梢长度及粗度等性状特性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阐明油茶春梢生长与养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360°环割抑制了春梢生长,使单叶面积、新梢长度和粗度分别降低了9.47%、24.12%和20.55%,而180°环割对春梢生长影响不明显;(2)环割口愈合前,环割对油茶叶片氮的积累有抑制作用,对叶片磷、钾含量及根系氮、磷、钾的积累均有促进作用,环割口愈合后,环割对根、叶磷的积累影响不明显,但对氮、钾积累的抑制或促进作用仍然存在;(3)360°环割能明显促进油茶春梢叶片对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抑制春季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向根系运输;(4)油茶冬、春季叶片中氮、磷含量越高越有利于春梢生长,冬、春季根中氮、磷、钾养分含量高则始终不利于春梢生长,而春梢生长差会进一步影响根系有机营养的积累。可见环割促进了油茶叶片对磷、钾的积累,抑制了叶片对氮...  相似文献   

7.
广州白云山主要林分的生产力及吸碳放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广州白云山风景区主要林分类型的生产力及吸碳放氧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各主要林分总生物量、总吸碳量和总释氧量大小顺序为木荷石栎混交林>木荷林>中华锥林>大叶相思林>马尾松林>马占相思林>黧蒴林>降真香林>尖叶杜英林>加勒比松林.各林分生产力、年均吸碳量和年均释氧量大小顺序均为马占相思林>黧蒴林>大叶相思林>木荷石栎混交林>木荷林>尖叶杜英林>中华锥林>降真香林>加勒比松林>马尾松林.表明速生阔叶林的吸碳放氧能力比针叶林强;处于速生期的阔叶树人工林的吸碳放氧能力比天然次生近熟林强.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 N、P 配施对常绿阔叶树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磷施量对青冈、苦槠幼苗叶片养分含量及幼苗根、茎、叶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施磷均能增加两树种幼苗叶片的氮含量;施磷能增加幼苗叶片磷含量,而高浓度施氮会降低叶片磷含量;低浓度施氮及施磷均可减缓青冈生长过程中叶片磷含量的下降;施氮、磷对青冈幼苗叶片碳含量表现出促进作用,而对苦槠幼苗叶片碳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施氮后青冈幼苗生物量分配表现为根>叶>枝,施磷后则为根>枝>叶;而施氮、磷后苦槠幼苗生物量分配格局均为根>枝>叶。青冈和苦槠幼苗期对氮、磷肥的供应较为敏感,适当施加氮、磷肥有利于其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广东省始兴县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下植物叶绿素含量与林冠开度、林下散射光立地因子、叶面积指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物种林下植物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差异度.结果显示:大叶新木姜Neolitsea levinei和黧蒴Castanopsis fissa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林冠开度增加而增加;黧蒴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林下散射光立地因子增加而增加;木荷Schima superba及唐竹Sinobambusa tootsik叶片叶绿素含量随叶面积指数增加而增加;它们均达到显著的线性相关(P﹤0.05).在同种条件下,种间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当地珍贵速生树种人工林的发展及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分析广西5种珍贵树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差异,以相同立地条件下12年生的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黧蒴椎(Castanopsis fissa)和火力楠(Michelia macelurei)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和土壤酶活性测定法,测定和分析该5种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结果表明:5种林地的土壤微生物总数和细菌数量大小均为:火力楠黧蒴锥红椎黑木相思米老排。但5种林地的土壤酶活性大小不一,蔗糖酶、脲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在5种林地之间的差异极其显著,而过氧化氢酶活性不显著。5种林地中土壤酶活性相对较强的是米老排人工林,较弱的是黑木相思林和火力楠林。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蔗糖酶活性与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余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滨海沙地主要造林树种的热值和营养元素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滨海沙地3种造林树种的热值、灰分质量分数和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及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造林树种的平均干质量热值和平均去灰分热值,湿地松Pinuselliottii(20.96kJ·g-1,21.41kJ·g-1)与厚荚相思Acaciacrassicarpa(20.97kJ·g-1,21.35kJ·g-1)接近,但均高于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20.18kJ·g-1,20.69kJ·g-1)。具体数值因树种和器官不同而异。植物碳质量分数在器官间分布没有规律性,总体上,湿地松的平均碳质量分数(491.548g·kg-1)高于厚荚相思(471.773g,kg-1)和木麻黄(460.042g·kg-1)。氮、磷、钾、钙和镁等在3树种不同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为叶最高,枝、皮和根次之,干最低。干质量热值与镁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O.05),与氮、磷、钾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O.01)。灰分质量分数与磷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O.01),与钾、钙、镁等质量分数显著正相关(P〈O.05)。氮、磷、钾、镁等质量分数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O.05)。袁4参】5  相似文献   

12.
3种幼林叶片的叶绿素和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不同密度的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火力楠 Michelia macclurei、红苞木Rhodoleia championii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用半微量凯氏法、钼兰比色法和原子吸收光度法对3种幼苗叶片的N、P、K、Ca、Mg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个树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对应的叶绿素测定仪SPAD-502的读数存在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并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大叶相思林分中高密度林分的各种养分含量最高,红苞木林分的中密度林分的养分含量最高,高密度林分的养分含量低. 大叶相思叶片的N和Mg含量高而P含量低,火力楠叶片的K和Ca含量高而Mg含量低,红苞木叶片的P含量高而N和K含量低.  相似文献   

13.
以海口市沿海3种不同森林类型植被为研究对象,釆用典型样地法,分析研究3种人工林(木麻黄林、加勒比松林、大叶相思林)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3种不同森林类型植被土壤属于弱酸性,低氮肥力土壤,全磷、全钾含量都很低;木麻黄林和加勒比松林土壤有效磷含量丰富,大叶相思土壤有效磷含量低;木麻黄林和大叶相思林土壤速效钾含量低,加勒比松林土壤速效钾含量中等;木麻黄林和加勒比松林土壤硝态氮和土壤铵态氮含量低,相思林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天目铁木Ostrya rehderiana和多脉铁木O. multinervis等2种极小种群植物不同器官的化学计量特征,推测2种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元素,为林地土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天目铁木和多脉铁木为研究对象,对植物根、枝、叶、树皮全氮、全磷、全钾的质量分数以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采用SPSS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分析2种植物不同器官之间的差异。   结果   天目铁木的氮、钾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叶、枝、皮、根,磷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枝、根、叶、皮;多脉铁木的氮、钾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叶、枝、根、皮,磷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根、枝、叶、皮。天目铁木的氮磷比平均值为3.18~19.22,氮钾比平均值为1.60~2.56,钾磷比平均值为1.97~11.80。多脉铁木氮磷比平均值为3.57~28.43,氮钾比平均值为1.14~4.59,钾磷比平均值为2.77~11.77。2种树种不同器官之间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较为相似,仅多脉铁木根中的氮和叶、枝中的钾显著高于天目铁木的对应器官(P<0.05)。   结论   影响天目铁木生长的限制性元素是氮和磷,影响多脉铁木生长的限制性元素是磷。因此,在林地土壤管理中,天目铁木应适当增施氮肥和磷肥,而多脉铁木则应适当增施磷肥。图2表1参3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氮沉降是显著影响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研究南方红豆杉对氮添加环境的适应为营造林更新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以一年生南方红豆杉幼苗作为试验材料,设计盆栽实验,以NH4NO3作为外加氮源,设置4个土壤氮添加梯度(CK 0 kg/hm2,低氮40 kg/hm2,中氮80 kg/hm2,高氮160 kg/hm2)模拟氮沉降后的土壤环境,一年后测定南方红豆杉叶功能性状。【结果】(1)低氮添加对南方红豆杉各叶结构性状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中高氮添加下比叶面积的回升辅以较小的叶厚度增强了叶片光合作用,在恢复部分叶片生物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体抗逆性,但整体指标仍不及CK处理。(2)受氮添加影响,南方红豆杉叶片磷显著提高而钾钙无显著变化,说明磷制约了叶片磷钾比与磷钙比,而钾与钙共同限制叶片钾钙比。(3)氮添加后叶厚度与比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各化学性状均呈负相关关系,表明氮添加环境下南方红豆杉更...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5种不同改造类型马尾松林初期林木生长情况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1在造林初期,不同改造树种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红锥和木荷长势最好,生长最快;阴香、枫香、黧蒴和火力楠长势中等,生长较快;樟树生长速度最慢。2不同改造类型林下植物多样性不同。红锥×枫香自然式混交改造类型林下植物多样性最高,其次是火力楠×黧蒴自然式混交改造类型和枫香×樟树自然式混交改造类型,而木荷×阴香自然式混交改造类型和木荷×阴香行间混交改造类型较低。本研究是一个林分早期表现的探讨,林分改造进一步的效应有待今后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不同林分类型叶片氮磷含量、氮磷比及其内吸收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福建东山沿海防护林中木麻黄、厚荚相思、刚果桉和湿地松4种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纯林和混交林成熟叶与衰老叶中的养分状况、氮磷比、养分内吸收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中的养分浓度和内吸收率一般表现为纯林高于混交林、固氮树种高于非固氮树种。这是由于混交林和固氮树种改善了立地条件,林木能够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养分,从而降低了二者叶片中的养分内吸收率。各林分类型成熟叶片中的氮磷比都大于14,表明这些立地条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磷限制,导致大部分林分叶片磷内吸收率(REP)大于氮内吸收率(REN),因而衰老叶中的氮磷比大于成熟叶,但成熟叶和衰老叶氮磷比之间依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林分类型成熟叶和衰老叶养分浓度、内吸收率和氮磷比在固氮树种和非固氮树种中存在互补性,表明固氮树种和非固氮树种在养分利用方面存在差异。不同树种的营养利用策略不同,在选择造林树种时,应优先考虑叶片养分含量低而内吸收率高的“营养保存型”树种。   相似文献   

18.
南方红豆杉幼苗营养元素质量分数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3年生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var.mairei各器官的生物量和营养元素质量分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年生南方红豆杉各器官生物量每年以10倍左右速度递增,且根冠比逐年增大。氮、磷、钾、钙和镁等5种元素质量分数在1年生和2年生南方红豆杉中总体表现为叶〉根〉枝,而3年生则表现为叶〉枝〉根;随着年龄增大,叶片中氮、磷、钾和钙质量分数降低,而镁增高,枝中氮、镁质量分数增加,磷、钾质量分数减小,根部5种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均减小。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营养元素不断积累,其中以氮和镁积累速度最快,2种元素每年积累量均以10倍左右速度递增;5种营养元素在1年生植株中的积累量表现为氮〉钾〉钙〉磷〉镁,而2~3年生均表现为氮〉钾〉镁〉钙〉磷。遮阳措施使氯在叶片中质量分数增加,而在枝、根中减少;磷在叶、枝、根中均呈现增加趋势;钾在叶和根中均增加,在枝中则减少,对钙、镁质量分数影响不大;遮阳措施有利于磷、钾的积累,而减少对氮、镁和钙的吸收,5种营养元素在植株体内的总积累量减少了6.8%。表3参13  相似文献   

19.
杉木混交林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新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2):138-139
针对杉木连栽容易引起生产力下降和地力衰退的问题,于1996年在杉木采伐迹地上开展杉木木荷混交林(1:1和1:2)和杉木纯林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木荷1:1和1:2混交林生长快于杉木纯林,经方差分析,混交林与纯林之间杉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差异达显著水平;1:1杉木木荷混交林单位面积生物量高于1:2混交林,1:2混交林生物量又高于杉木纯林;林木各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为干>枝>叶>根>根桩,而枝、叶生物量总和大于主干;混交林土壤容重低于纯林,而持水量、孔隙度、通气度高于纯林;混交林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纯林.  相似文献   

20.
5种常绿阔叶树幼苗的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展节水型园林及为干旱地区绿化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对大叶桂樱Prunus zippeliana.石栎Lithocarpus gla6er.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木荷Schima superba和红叶石楠红罗宾Photinia glabra×P.fraseri‘Red Robin’5种常绿阔叶树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干旱胁迫对幼苗地上部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比较5种树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5种树幼苗的影响有差异,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5种树幼苗地上部形态均发生相应改变,叶片相对水分亏缺增大,失水率减小,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质量分数上升,且变化幅度因树种和胁迫时间而异。综合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同时结合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比较,结果为:樟树〈木荷〈石栎〈红叶石楠红罗宾〈大叶桂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