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了N、P、K对澳洲茶树[Melaleuca alternifolia(MaidenBetche) Cheel]萌芽林侧枝质量、枝叶总质量、产油量和含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N、P、K配比有利于提高澳洲茶树萌芽林的侧枝质量、枝叶总质量和产油量。N、P、K的用量分别为99.1、33.9、97.4 g/株时,相应的侧枝质量为3.22 kg/株、枝叶总质量为4.77kg/株、产油量0.050 2 kg/株、含油率1.70%。澳洲茶树初代萌芽林最佳的N、P、K施肥配比为1∶0. 34∶0.98。  相似文献   

2.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芳樟枝叶产量和含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有利于枝叶产量提高,钾有利于含油率的增加。芳樟枝叶产量及含油率均达到理想值,氮、磷、钾的用量分别为115.67 g·株^-1、33.19 g·株^-1、133.40 g·株^-1,相应枝叶产量为2.67 kg·株^-1,含油率为1.43%。故氮、磷、钾最佳的施肥配方为1︰0.29︰1.15。  相似文献   

3.
以2年生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的施肥处理(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罗汉松幼苗株高、地径、干重的影响,以期为园林引种栽培育苗施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磷、钾肥施肥配比对罗汉松幼苗的株高、地径、根干重、茎干重、叶干重、总干重均产生明显促进作用,其中最佳施肥配比为氮肥2.28 g/株,磷肥9.0 g/株,钾肥0.5 g/株,即表明氮、磷、钾最佳施肥配比为2∶3∶1。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法和氮、磷、钾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法,以2年生无性系7080组培苗为材料,设置15个处理组,探究楸树Catalpa bungei在氮、磷、钾不同配方施肥下的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及施肥效率,筛选最优配比,为楸树无性系精准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施肥量范围内,配方施肥能够显著增加楸树无性系7080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及氮、磷、钾含量,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T10(氮:磷:钾=12:12:12 g·株~(-1))为最佳配比组,其苗高为173.4 cm,是CK的1.88倍,施肥期间苗高平均增长136.9 cm,而CK只增长了55.8 cm;其地径为24.04 mm,是CK的1.8倍,施肥期间地径平均增大19.08 mm,而CK只增大了8.37 mm;其生物量是CK的2.6倍,CK12的1.8倍,且T10组根、茎、叶的氮、磷、钾含量均为最高。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合理的配方施肥对楸树苗木生物量和养分积累、肥料利用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无性系7080的最佳施肥配比为T10。  相似文献   

5.
以华北落叶松播种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在总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设4个施肥配比处理,通过比较苗木形态指标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研究不同施肥方式、施肥配比对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木生物量及氮含量随着磷、钾肥比例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缓释肥氮磷钾配比为13∶13∶13、释放期为150~180 d、施氮量为100 mg/株为华北落叶松当年生容器苗最佳施肥处理,此处理下苗木生物量和氮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0.54 g/株、13.79 mg/株,平均苗高为13.0 cm、地径为2.7 mm,较国家行业标准LY1000-91中规定的1年生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分别增加30.3%、33%,苗木合格率为9 5%,比国标规定的要求增加5%。  相似文献   

6.
张兴旺 《云南林业》2003,24(2):18-18
1需肥特性1.1需肥量大杨梅终年常绿,生长期长,1a抽梢3次,枝叶繁茂,生长量大,果实发育期短,成熟较早,花季分化期长,因而需肥量大。据测定,每产1000kg果实要从土中吸收的营养为:氮1.4kg,磷50g,钾1.5kg,钙50g,镁160g。由于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只有40%,20%和30%,加之肥料在土壤中的淋洗、固定和挥发,根枝叶的生长和花芽分化,杨梅的实际需肥量比果实吸收量大1倍以上。据试验研究,株产果50kg的需肥纯量为:氮130g,磷60g,钾350g,分别相当于尿素290g,钙镁磷420g,氯化钾640g。1.2需钾、镁、钙多从前述看出,杨梅树的需钾量大于需氮量,需镁量大于需磷…  相似文献   

7.
西伯利亚花楸不同配方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年生西伯利亚花楸进行不同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肥料配比和施肥量对西伯利亚花楸生长和结实量有较大影响。氮、磷、钾不同比例施肥配方中,合理施肥能够加速树木生长,增加结实量,提高树种抗寒性。推荐使用氮(N)、磷(P2O5)、钾(K2O)施肥配比为2∶1∶1,施肥量80 g.株-1,年最佳施肥量为尿素174.75 kg.hm-2、磷酸二氢钾108.75 kg.hm-2、氯化钾83.25 kg.hm-2。  相似文献   

8.
蓝莓对土壤pH值的特殊要求以及对部分肥料的敏感,限制了某些肥料在生产中的使用,为了探讨氮、磷、钾在蓝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以8年生的‘灿烂’(Brightwell)为材料,采用“3414”进行施肥处理,结果表明:配方施肥能有效提高土壤中的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施用酸性肥料,可以降低土壤pH值;最佳施肥组合(N∶P∶K)配比是2∶1∶1,施肥方案为:N20~24g/株,P2O510~12g/株,K2O10~12g/株(折合N80~96kg/hm2,P2O540~48kg/hm^2,K2O40~48kg/hm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理生长的影响,以期找出适合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的一套施肥方案。【方法】以薄壳山核桃一年生品种‘马罕’(Mahan)嫁接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根据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3因子(N、P、K)3水平(N,4 g/株;P,2 g/株;K,1 g/株。N,6 g/株;P,3 g/株;K,3 g/株。N,8 g/株;P,4 g/株;K,5 g/株)配比施肥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处理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苗高、地径、生物量)及生理特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谷氨酰胺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的影响。【结果】氮(N)、磷(P)、钾(K)对薄壳山核桃的生长指标影响效应为N K P;氮肥对苗高影响显著,平均高出对照(CK)39.13%;氮肥对地径也有显著影响,平均高出对照26.01%;氮肥和钾肥对幼苗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显著,分别平均高出对照9.32%和45.27%。氮和磷对可溶性蛋白影响显著,平均高出对照19.25%;氮、磷、钾均对可溶性糖有显著影响,平均高出对照15.19%;氮对谷氨酰胺合成酶影响显著,平均高出对照72.79%;氮对硝酸还原酶也具有显著影响,平均高出对照32.1%。【结论】合理的配比施肥能够显著促进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同时也提高了主要碳氮代谢物的含量和关键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设置了施肥量500~1200 g 8个施肥水平,从中选取生长最好的一个施肥水平(1000 g)对尾巨桉幼苗进行5个月内的需肥规律跟踪试验。氮、磷、钾在生长的3~4月期间需肥量分别占整个观察期总需肥量的46.93%、40.88%和42.42%。5个月生桉苗总氮需求量约3394.91 mg·株-1、总磷需求量约1069.56 mg·株-1、总钾需求量约3605.13 mg·株-1,转化为每公顷氮、磷、钾的施肥量为34.0 kg·hm-2、10.7 kg·hm-2、36.7 kg·hm-2,比例为1.00:0.35:1.12。每个月对桉苗的氮、磷、钾需求量进行测定,得出苗木生长的过程中需肥拐点出现在3个月左右的时期,采用Logistic曲线对苗木的氮、磷、钾的需求规律进行拟合,拟合效果良好,拟合度可达0.97以上。  相似文献   

11.
在广元市朝天区矿质黄壤立地条件下,对核桃开展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试验,探讨核桃的施肥配比,为生产上核桃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应用L9(34)正交设计,进行氮、磷、钾肥料施肥配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肥料对核桃产量的效果排序是磷肥钾肥氮肥;氮、磷、钾3种肥料配比施肥的不同处理对核桃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在矿质黄壤上,核桃年施肥量的最佳配比为尿素1 200 g·株-1+过磷酸钙1 500 g·株-1+硫酸钾940 g·株-1。  相似文献   

12.
《福建林业科技》2015,(4):105-111
在云南省景谷县内,采用氮肥、磷肥、钾肥3种肥料对不同坡位的思茅松幼林开展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坡位影响思茅松幼林的生长,山中、山下的幼林比山顶的幼林生长量高,树高、胸径分别比山顶增加了21.5%~30.3%、30.5%~38.0%,均差异显著;较适宜的施肥方案为尿素250 g+钙镁磷400 g+硫酸钾100 g,施肥后思茅松幼林平均树高提高17%(约40 cm),平均胸径提高30%(约1 cm),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林地土壤速效磷107.6%、全磷57.9%和全钾6.8%,并有效减缓林地有机质、速效氮、全氮、速效钾等土壤养分的流失。仅采用氮、钾配比施肥或磷、钾配比施肥,树高和胸径提高较小。3种肥料中氮肥和磷肥对思茅松树高和胸径生长影响显著,钾肥影响较小。在培育思茅松人工幼林时,采用氮、磷配比施肥对其树高和胸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施肥配比对青冈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氮、磷、钾3因素3水平施肥正交试验,来研究氮磷钾施肥配比对青冈栎幼苗各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氮、磷、钾的施肥配比对青冈栎幼苗的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N2P3K1处理即尿素5 g·盆~(-1)、钙镁磷15 g·盆~(-1)、氧化钾1 g·盆~(-1),可促进青冈栎幼苗的苗高、地径生长及总生物量的积累,该处理下苗木各方面综合表现最佳。(2)氮、磷、钾对青冈栎幼苗生长的影响效应不同,其中氮元素影响最大,磷元素和钾元素影响较小。(3)青冈栎幼苗的各项生长指标和各种肥料的施用量呈明显的二次函数关系,由此建立回归方程,从而求出青冈栎幼苗氮、磷、钾的施肥适用范围:尿素12.23~14.65 g·盆~(-1),钙镁磷9.35~22.91 g·盆~(-1),氧化钾5.73~14.17 g·盆~(-1),以及各项生长指标理论最佳施肥配比组合。  相似文献   

14.
葡萄营养配方经济施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亩产鲜葡萄1500kg的情况下,增施1kg纯氮,增产15~20kg;增施1kg纯钾,增产18~22kg;增施1kg五氧化二磷,增产10~12kg。氮素肥料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增施磷、钾肥,果实中的vc含量可提高14.3~27.8%。施肥时,氮、磷、钾的配比以2:1:1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调控氮、磷、钾的施用配比,研究了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对"女神"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女神"的产量和果实品质,但是只有合适的N、P、K施肥配比才能使"女神"果实产量和品质达到最好效果。在N、P、K肥料三元素中,适量的N肥能够提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K肥对"女神"果实的总酸含量的降低和固酸比的影响最为显著,对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通过比较,得出氮磷钾施肥配比为N∶P∶K=1.0∶0.5∶0.5 kg/株(TR7)是提高"女神"产量和果实品质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6.
以1年生的贵州、福建2个不同种源的江南油杉为实验材料,通过不同氮、磷、钾的配比施肥处理,研究了江南油杉苗高、地径、地上与地下干质量、总干质量、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的变化。结果表明:促进苗高和地径等生长的较优施肥配比为氮0.08 g/盆+磷0.12 g/盆+钾0.09 g/盆,即N1P2K2处理(处理2)对幼苗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大;相对于对照组的苗高、地径、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总干质量、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64%(36%)、38%(30%)、124%(65%)、92%(82%)、113%(70%)、72%(67%)、69%(70%)、53%(52%)。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白皮松容器育苗最适施肥方案,该研究对1年生白皮松开展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处理,测定株高、地径等生长指标和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N︰P︰K=4︰2︰1施肥处理的苗木生长和生理指标均最好,与对照相比,苗高和地径相对生长量均最大,高径比降低,苗木鲜质量最高,叶绿素总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分别为21.32 mg·g-1、3.25 mg·g-1和2.13 mg·g-1·h-1。因此,确定N︰P︰K=4︰2︰1施肥处理是白皮松容器苗的最佳施肥方案,可以在今后的苗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黑果腺肋花楸配方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施肥配比和施肥量对黑果腺肋花楸树体抗寒性和果实产量有较大影响。单一施用氮肥使新梢抗寒性降低,氮、磷或氮、磷、钾配合施用能够提高新梢抗寒性。推荐最佳年施肥量为:氮肥(N)60kg/hm2、磷肥(P2O5)60kg/hm2、钾肥(K2O)40kg/hm2,施肥配比为N:P2O5:K2O=1:1:0.66。建议有机质高于2%的土壤年施氮20kg/hm2或免施氮肥。  相似文献   

19.
核桃树的需肥特性和施肥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兴旺 《云南林业》2002,23(4):17-17
1核桃树需肥时所表现出的特性核桃树树体高大,根系发达,产量高,寿命长,需肥量尤其是需氮量要比其他果树大1~2倍。据法国和美国研究,每产100 kg坚果,核桃树须从土壤中吸收氮1 465g,磷187g,钾470g,钙155g,镁39g。比每产100kg梨需氮450g,磷200g,钾450g,分别高出225.55%,6.5%和4.44%;比每产100kg柑橘需氮600g,磷110g,钾400g,分别高出144.17%,70.00%和17.50%。如果再加上根、干、枝叶的生长,花芽分化、淋洗流失和土壤固定等,核桃树每年应补第4期张兴旺:核桃树的需肥特性和施肥方法充的各种元素应比这大2倍以上。因此,种…  相似文献   

20.
以科尔沁大青沟差巴嘎蒿群落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法对土壤做剖面,研究了不同深度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养分(氮、磷、钾)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在土壤深度0~60cm内,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其变化范围18.31~5.18g/kg,在0~5cm内,达到最大值为18.31g/kg;2)对土壤养分分析得知,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01.29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2.89g/kg,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8.77g/kg,全钾平均含量(33.60g/kg)比全磷平均含量(0.09g/kg)、全氮平均含量(0.69g/kg)都大;3)通过相关分析可知,土壤有机碳含量与速效钾含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效钾含量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