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带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贵溪市大力发展“贵溪蜜梨”产业叶銮清近年来,我市依托蜜梨种植历史悠久、市场广阔等优势,大力发展蜜梨产业,把它当作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来培植,实施“建基地、上规模、成特色”的发展战略,形成“带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台湾“新农业运动”台湾现代农业以传统粮食生产为主轴,发展兼顾生产、生活、生态之“三生农业”,也就是包括生产粮食的一级产业、农产加工的二级产业,以及运销、休闲、文化体验的三级产业。农业的总产值(包括一、二、三级产业)估计为新台币1·3兆元,约占GDP的13%,远大于经贸统  相似文献   

3.
未来乡村片区组团共富是指具备地缘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等特征的乡村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进一步提高人口、面积、资源、资产等方面管理幅度,加速要素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空间抱团联营和协作分工,从而达到互惠互利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式。绍兴市上虞区丁宅乡三村突破“单点”思维,探索发展组团式“共富单元”,以培育数字平台“创富”、联结龙头企业“带富”、吸纳运营主体“引富”为实施路径,走出一条“仙果”为基、抱团联营、四轮驱动的未来乡村片区组团共富之路,集中展现了浙江省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区域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4.
经过“两个三年”改革,福建农垦走过了改革“过坎”阶段,已进入工作重心向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发展“爬坡”新阶段。新阶段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紧抓住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和乡村振兴等发展战略机遇,立足“改革强场、创新兴场、产业富场”目标要求,发改联动,场业融合,多措并举,不断推进福建农垦改革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是拟实施“三个一批”,即:推进一批改革试点,打造一批产业亮点,保障一批民生热点。  相似文献   

5.
一、对吉林省小城镇实施跨越发展的认识 吉林省小城镇建设跨越发展战略是“吉林经济的跨越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全面、深刻理解“吉林经济的跨越发展”战略,才能把握小城镇建设跨越发展战略的方向。 (一)正确理解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吉林经济的跨越发展”战略 1  相似文献   

6.
共富党建联盟是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政党嵌入基层场域治理模式,以政治引领和利益联结为基础,通过建立区域联合党委、搭建联合党委区域平台,引导地理位置相近、资源优势互补、发展要素禀赋不同的村庄结对联姻,打造乡村发展产业联盟,变“单打独斗”为“抱团联动”。共富党建联盟模式的经验在于:以“组织联建、产业联带、利益联结”为抓手,构建多方参与的“联合党委”保障机制,打造可持续、能推广的乡村振兴样板经验,实现强村带弱村、先进促后进,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活力,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来到素有“平度第一村”之称的山东省平度市长乐镇钟家村文化中心,一幅“富则思变”的条幅格外引人注目。村党支部书记钟安华感慨地说:“过去我们穷,一个劲地想往富里变;如今经济上富了,又一个劲地想在精神上往富里变”。从“穷则思变”到“富则思变”,反映了今天富裕起来的平度农民在不懈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一变,变得更文明。靠党的富民政策,近几年平度市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了由穷到富的跨越,全市有300多个村提前迈入小康行列,但随富裕而来的不文明现象在这些村却日益增多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赌博等,社会治安案件也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指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全省至关重要,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要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真正富起来。农民不富,何谈小康。而从食用菌产业角度来讲,发展食用菌产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县食用菌产业起步于2000年.发展于2002年。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顺应农业发展新形势.坚持科学发展观.把食用菌产业当做“兴县裕民富财政”的“一号工程”来抓,规摸由小到大.产业链条由短到长.实现了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年化发展.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一项新兴支柱产业,我县成为豫东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0.
荣成市现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9个,数量位居全省县级市首位。近年来,荣成市按照“产业相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思路,创新成立规模种植粮食、苹果、甘薯、花生等共富产业联盟,通过党建引领、服务提级,科技赋能、技术共享,强链建圈、产业转型,构建产业发展“共同体”、绿色高效“集成体”、三产融合“联合体”,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逐步探索出乡村共同富裕有效路径,加快建设农业强市。  相似文献   

11.
农业品牌化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对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全国形成一批小米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推动了谷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河北省作为谷子主要生产省份,品牌建设较先进省份具有较大差距。通过调研对比分析河北省与山西省谷子产业现状、产业优势与产业短板,总结出山西省谷子产业发展经验与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经验,提出了“河北小米”三级品牌体系建设路径。河北省谷子产业具有资源禀赋优越、轻简化水平高、加工规模大、科技创新能力强等优势,但在品牌建设、标准化生产与质量控制体系、加工深度、文化挖掘利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对比分析,提出“河北小米”省域公用品牌、县域公用品牌和企业自有品牌三级品牌体系形成逻辑、建设原则、功能定位与建设路径,并从坚持“四动”模式、深入挖掘粟文化、组建河北小米运行中心、延伸产业链、健全标准化生产与质量体系、做强种子产业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河北省谷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个村庄兴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强一个村庄。“一村一品”犹如满天繁星分布在临汾市东西两山和汾河两岸,正在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推动着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汤淇皓 《新农村》2024,(1):15-16
<正>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2023年进一步提出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作为第三批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积极培育农村电商主体,发挥浙江省电商专业村——射干村的示范、增收和共富作用,带动全镇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回顾2013年,杨琴代表十分感慨,前些年以种植樱桃为主,现在又多了蘑菇的种植,比如大朵盖菇等,大棚已经发展到40—50个。杨琴代表在采访中多次提到:“一人富了不叫富,大家富了才叫富。”她通过合作社把农民聚集起来,进行土地流转、种植,先后将林果业和食用菌产业作为重点,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7):173-174
富硒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部分,构建富硒产业可以打造区域农业的竞争力。在分析常德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发展富硒产业对常德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意义,提出构建富硒产业来发展常德市现代农业的目标、路径以及措施,从而促进常德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实现农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是整个农村工作的中心和基本落脚点。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如何让广大的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实现从“先富”到“共富”的跨越,给人许多启示。 培育“富民”沃土 在鲁东南、苏北一带,大店镇富得有名。它是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个“手机千户镇”,近来,这里又出现了第一个“电脑村”。在莒南县,大店镇农民拥有私人轿车最多,空调、彩电等家电普及率最高,读“贵族”学校的农家子弟最多。去年,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 大店镇农民普遍富裕,原因是该镇培育起了颇具规模特色的两大“富民支柱”。  相似文献   

17.
黄冈东坡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其前身是湖北团风兴隆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公司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探索出的黄冈东坡稻米产业带动模式,使企业迈入了“三级基地、三级品牌、三级带动”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8.
2021年2月2日,洛阳市富硒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张联合赴新安县森海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石榴春季施肥技术指导工作。森海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在2017年被洛阳市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所生产的“晨坤”富硒石榴深受消费者青睐。尽管石榴品质上乘,然而园中石榴产量较低,这是制约公司效益进一步提高的瓶颈。  相似文献   

19.
以农产品补硒是解决人体硒缺损的最有效途径,目前,国内外已开发出多种广受市场欢迎的富硒农产品,农产品富硒化已发展成为一项重要产业。文章分析洛阳市富硒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洛阳市富硒产业发展思路及举施。  相似文献   

20.
广西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广西富硒农业产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总结归纳法进行整理和分析,对广西富硒农业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富硒农业产业现状:企业积极参与,开发面积不断扩大;富硒品牌初步打响,富硒效益逐步显现;总结完善经营模式,逐步完善管理机制。主要存在问题:起步晚,政策扶持少,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技术力量薄弱,带动力不足的。【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示范基地建设、加快生产技术研究、实施品牌战略,加强监管等建议,实现广西的富硒产业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