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苹果的介电特性与新鲜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4,他引:23  
采用平板电极,用破坏性方法研究了金帅苹果切片组织的介电特性与新鲜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00Hz~100kHz的测试频段内,苹果的储藏时间越长,其果肉组织的阻抗值越大,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越小;其中在10~100kHz的频率范围内,苹果的介电特性与新鲜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储藏条件对糙米理化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储藏条件是影响糙米储藏品质变化的关键因素,研究了糙米在5℃、20℃、30℃及自然室温下,分别以真空加脱氧剂、真空、CO2气体封入、自然空气封入、纸袋包装五种包装(气体)条件下,储藏6个月,糙米及其精米和米饭的有关理化学特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0℃储藏区米饭品质劣化严重, 储藏中糙米过干燥也可能影响米饭品质,真空与脱氧剂并用、真空、CO2气体封入、空气封入四种包装条件对糙米储藏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明显,该研究结果对稻米的储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灌溉对小麦蛋白质理化特性的影响规律报道不完全一致,这可能与检测蛋白质理化特性时籽粒储藏时间长短有关。为明确灌溉效应受籽粒储藏时间的影响,进一步明确灌溉对小麦蛋白质理化特性的影响,本试验将3种灌溉处理水平的衡4399小麦籽粒在室温条件下储藏120 d,每30 d取样一次,用布勒磨磨制小麦粉(出粉率为66%~71%),检测面粉的蛋白质数量属性、质量属性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灌溉和储藏时间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小麦蛋白质理化特性。配对T检验显示,面粉粗蛋白含量和湿面筋含量随灌溉量及频次的增加分别相对降低6%和14%;沉降指数、面团稳定时间和面团最大拉伸阻力随灌溉量及频次的增加分别相对增加15%、33%和95%。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储藏时间影响了麦谷蛋白大聚体含量及其储能模量值、面团吸水率和拉伸长度的灌溉效应。储藏2~3个月后小麦蛋白质理化特性指标逐渐趋于稳定。籽粒储藏时间影响小麦蛋白质理化特性的灌溉效应,籽粒收获后至少储藏90 d再检测才能客观反映灌溉效应。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灌溉对小麦品质的影响规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微酸性电解水储藏和杀菌过程中有效氯衰减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明微酸性电解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 SAEW)在储藏及杀菌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将SAEW置于25、30、35、40、50℃环境温度下,测定其主要理化特性参数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以及有效氯质量浓度(ACC)随储藏时间(0~12 d)的变化,同时也测定了SAEW对大肠杆菌(ATCC 25922)杀菌过程中ACC的变化规律。SAEW的pH值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ORP和ACC则减小,且储藏温度越高,各理化特性参数的变化幅度越大;在SAEW对大肠杆菌的杀菌过程中,ACC值不断降低。同时对储藏过程及杀菌过程中的有效氯衰减建立动力学模型,拟合后决定系数均达0.90以上。结果表明储藏温度和储藏时间对SAEW的理化特性参数有明显影响,且储藏过程与杀菌过程中的有效氯衰减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研究结果为SAEW在农业、食品、医疗及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稻米常规储藏和真空储藏的对比试验,研究了稻米真空保鲜储藏原理和品质劣化机理。在真空储藏和常规条件下,稻米的食味都下降,但在真空条件下,稻米中的脂肪酸、含水率和淀粉的理化性质变化幅度比常规条件下的小,因此真空储藏比常规储藏更好保持稻米的食味。研究发现稻米的含水率越高,储藏期间食味变化率越大。真空储藏能够减少黄粒米产生,抑制霉菌、害虫生长。研究得出了各种含水率稻米的合理真空储藏参数,经生产性试验验证可行。  相似文献   

6.
储藏方式对稻米黏度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稻米常规储藏和真空储藏的对比试验,研究了稻米黏度特性、外观状况和脂肪酸含量。在中国北方室内(温度为18~25℃,平均相对湿度为65%~75%),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真空储藏方式后稻米的最高黏度值和崩解值高于常规储藏方式,而胶凝值低于常规储藏方式,并随着含水率增高,最高黏度也增高,崩解值下降,很好保持了稻米食味。研究发现稻米的含水率越高,储藏期间脂肪酸含量变化率越大,真空储藏可以有效减缓稻米陈化进程,对稻米中脂肪酸含量影响程度的重要性依次为:储藏方式、含水率和储藏时间。真空储藏比常规储藏更易保持稻米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7.
评价大米储藏品质的炊饭特性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评价大米储藏品质的炊饭特性新指标——光透过率差。实验证明,随着大米品质的劣化,光透过率差明显变小。以此指标为主,结合原有的加热吸水率和pH值,对因生霉和陈化引起的大米储藏品质的变化,都能较好地进行评价。同时对影响这些指标稳定的实验因素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长途冷链过程中大口黑鲈的品质劣变,该研究以鲈鱼样本为研究对象,以颜色、pH值、冰晶、质构特性、持水力、水分分布等为评价指标,探究了-20 ℃、-50 ℃、-80 ℃冷冻及-80 ℃、-50 ℃冻结分别联合-20 ℃储藏等5种不同冷冻方式对鲈鱼样本品质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20℃冷冻处理,-50 ℃和-80 ℃处理的鲈鱼样本相转变的时间分别缩短了37.5%和68.8%。就品质而言,虽然5种不同处理方式下鲈鱼样本的颜色、pH值、持水力、质构特性均出现下降的趋势,但-50 ℃、-80 ℃冷冻处理能有效地保持鲈鱼的冷冻品质,尤其以-80 ℃处理得到的品质最接近对照组。-50 ℃冻结联合-20 ℃储藏和-80 ℃冻结联合-20 ℃储藏无法有效保持冻藏期间鲈鱼的品质。各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低温冷冻储藏有效抑制了冷冻期间鲈鱼的水分迁移,从而减少了鲈鱼颜色的变化、延缓了pH值的变化、限制了冷冻期间冰晶体积的增加进而保持了持水性能与质构特性,有效抑制了冷冻期间鲈鱼样本品质的劣变。该研究表明超低温冷冻可以减少长途冷链过程中鲈鱼的品质劣变,可为提高水产品冷冻品质和冷冻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臭氧(O3)预处理结合氮气(N2)气调对稻谷储藏品质的影响,以4种不同方式(O3/N2、O3/Air、对照/N2、对照/Air)对稻谷进行处理,并在14℃和相对湿度75%的储藏条件下,对储藏期间稻谷微生物指标、理化特性和感官评分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预处理显著降低了稻谷中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数(P<0.05...  相似文献   

10.
热空气处理对中华寿桃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抑制桃子在低温冷藏中由于冷害导致的品质下降,以中华寿桃为试材,研究了热空气处理对桃子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热空气处理可以抑制中华寿桃因冷害导致的果肉褐变以及酸度、食用脆度的降低,有利于保持桃子风味和防止果肉变绵,对保持果实品质,具有较好的效果。该处理延缓了褐变相关酶——多酚氧化酶的上升,推迟了酶活性峰值的出现,但对桃子香味的保持无明显效果。热空气处理中华寿桃的较好条件为:48℃,4 h。  相似文献   

11.
苹果内部品质的电特性无损检测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3,他引:15  
利用智能LCR测试仪、圆形平板电极系统和PC计算机及自主开发的水果电特性无损检测软件,用非接触式无损检测方法在线测定了不同内部品质的苹果的电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在5~100 kHz的频率范围内,有腐烂或损伤的苹果的阻抗比完好的要小,但测试结果受频率漂移影响较大;在33~100 kHz频率范围内,有腐烂或损伤的苹果的相对介电常数比完好的要大,测试频率的变化对相对介电常数基本无影响;损耗因数的变化则无一定的规律性。因此,用相对介电常数来进行水果内部品质的判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介电特性与蛋黄指数回归模型的鸡蛋新鲜度无损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准确、快速的实现鸡蛋新鲜度品质指标蛋黄指数的无损检测,基于介电特性建立了鸡蛋新鲜度无损检测模型,获取鸡蛋的蛋黄指数信息。试验以不同新鲜度鸡蛋为研究对象,采用平行极板法测量不同新鲜度鸡蛋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72%~89%,频率为1~200 k Hz下的介电特性参数,分析鸡蛋介电特性的变化规律,并建立鸡蛋介电特性与蛋黄指数之间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鸡蛋介电特性随测量信号频率及新鲜度指标蛋黄指数的变化曲线,发现其介电参数随频率及蛋黄指数的增大而减小。构建了蛋黄指数与相对介电常数的拟合方程,鸡蛋样品的实际蛋黄指数与模型预测的蛋黄指数间的决定系数R2为0.9115,蛋黄指数的误差为±4.2%,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拟合方程预测检验鸡蛋蛋黄指数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为无损检测鸡蛋新鲜度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胡萝卜贮藏过程中电容与新鲜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新鲜植物组织的介电特性与其新鲜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采用两平行平板电极,对胡萝卜组织贮藏过程中介电特性的特征值之一电容与新鲜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胡萝卜的贮藏时间的延长,果肉组织表现为硬度增加、光泽消退、表皮皱缩、新鲜度下降;在0.1~100 kHz测试频率段内,胡萝卜的电容与新鲜度的判定指标色泽、硬度、水分含量之间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因此,可以根据胡萝卜电容值的变化来评价其新鲜度,为蔬菜无损自动化鲜度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介电特性与IRIV-GWO-SVR算法的番茄叶片含水率检测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为了探究利用介电特性检测作物水分状况的可行性,研究了一种基于介电特性的有效、快速、精确检测番茄叶片含水率的方法。以300片不同含水率的番茄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LCR测量仪测定叶片在0.05~200 k Hz下的相对介电常数ε′和介质损耗因数ε″,并采用干燥法测量叶片含水率。利用迭代保留信息变量法(iteratively retains informative variables,IRIV)对介电参数进行特征变量选取,并与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进行比较,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机(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分别建立叶片全变量、2种特征变量与叶片含水率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基于迭代保留信息变量法选取特征变量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IRIV-SVR)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但预测精度仍需提高,故引入灰狼优化算法(grey wolf optimizer,GWO)优化模型的参数c(惩罚因子)和g(核函数参数)。最终,经GWO优化后的模型(IRIV-GWO-SVR)的预测集决定系数R2与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963 8,0.020 7。因此,利用介电特性结合IRIV-GWO-SVR算法预测番茄叶片含水率是可行的,同时为其他叶片含水率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介电特性与SPA-SVR算法的水稻含水率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提高基于介电法水稻含水率的检测精度,以北粳3号水稻为研究对象,利用阻抗分析仪及自制同轴圆柱型电容器测量了不同含水率水稻在1 kHz~1 MHz频率下的相对介电常数ε′及介质损耗因数ε"。采用x-y共生距离法划分了72个样本校正集和48个样本预测集。利用无信息变量消除法及连续投影法选取介电参数(ε′、ε"及ε′和ε"两者结合)的特征变量,分别利用所提取的特征变量以及单频、全频下的介电参数来建立预测水稻含水率的多元线性回归及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分析模型的预测性能,并对最佳模型的含水率预测结果进行温度补偿。结果表明:基于ε′与ε"两者结合并利用连续投影法提取特征变量建立的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预测效果最佳,其预测集决定系数为0.980,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403%。最佳预测模型对不同品种水稻的含水率预测值与烘干法测得的含水率实测值的绝对误差集中分布在±0.5%内,该研究可为粮食含水率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微酸性电解水结合壳聚糖对水蜜桃护色保鲜的效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了防止水蜜桃(Prunus persicaL.Batsch)采后的果肉颜色变化而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该研究以南汇水蜜桃为材料,分别利用自制羧甲基壳聚糖复合保鲜剂,以及微酸性电解水对水蜜桃进行护色保鲜处理,并对冷藏条件下(2℃)水蜜桃果肉颜色及与颜色品质变化相关的指标进行了检测,同时还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合成T2-MAP图研究了冷藏开始和结束后水蜜桃内部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贮藏结束后,对照组果肉颜色的L*值、H*值、C*值分别是羧甲基壳聚糖复合保鲜剂和微酸性电解水处理组的85%~91%、85%~93%和114%~122%(p<0.05)。显然,羧甲基壳聚糖复合保鲜剂和微酸性电解水由于可以抑制水果自身乙烯的产生,减少水果的细胞膜透性和T2-MAP图中T2弛豫常数的变化,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增加速度,减少了酚类物质的累积,进而延缓了果肉的变色。另外,与仅用电解水处理相比,结合羧甲基壳聚糖处理具有较好的护色保鲜效果。通过该研究,可以为提高采后南汇水蜜桃的果肉护色保鲜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e effects of salicylic acid (SA; 1 mmol L(-1)) and ultrasound treatment (40 kHz, 10 min) either separately or combined on the chilling injury (CI) in cold-stored peach fruit ( Prunus persica Batsch cv. Baifeng)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A treatment alone alleviated CI during storage. Ultrasound alone had no influence, but when it was combined with SA, it resulted in greater inhibition of CI than SA alone. The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 enzymes, such as catalase, ascorbate peroxidase, mono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 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 and glutathione reductase, were induced by a combination of SA with ultrasound. In addition, the combined treatment also increased the endogenous SA concentrations in peache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induced tolerance against CI by the combination of ultrasound and SA treatment in cold-stored peach fruit was related to the induction of antioxidant enzymes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SA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了解桃果胶裂解酶(PL)家族编码基因的功能,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桃基因组中的PL基因进行鉴定,并对这些基因在硬质型桃和溶质型桃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桃基因组中共鉴定出20个PL基因,所有的PpPL蛋白都含有Pec-Lyase-C结构域,但其中只有4个PpPL(PpPL7、PpPL8、PpPL12、PpPL17)包含Pec-Lyase-N结构域。Pec-Lyase-N的保守性表明其可能是执行果胶裂解功能所必须的功能团。聚类分析表明,桃PL基因可以分为5类:这与模式植物拟南芥和番茄PL基因的聚类模式一致。基因表达分析表明,6个PL基因在桃果实成熟过程中高表达,其中PpPL1基因在有名硬质型桃成熟过程中表达量很低,而在黄金蜜3号溶质型桃成熟阶段高表达。序列比对和聚类分析发现,PpPL1基因与果实软化相关的番茄SLPL高度同源。以溶质型桃湖景蜜露和硬质型桃夏之梦为试材,检测采后软化过程中PpPL1的表达,结果表明PpPL1基因是与桃果实的成熟软化相关的主要基因。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PL基因家族在桃果实软化中作用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陆秋君 《核农学报》2006,20(5):410-413
本研究利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桃果实进行贮前辐照处理,以观察桃果实在冷藏过程中压缩特性的变化规律,并测定了果实的糖度和pH值,获得相应的品质参数。试验结果表明:1.0kGy剂量的辐照处理加速果实的后熟和软化,0.3kGy剂量的辐照处理对果实硬度Fmaxi和压缩弹性模量E没有显著的影响;辐照对pH值和失重率有一定影响,对糖度没有显著影响。在贮藏初期糖酸比下降,而在后期0.3kGy剂量的辐照使糖酸比下降平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