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刘海涛 《中国棉花》2010,37(8):19-19
锦绣棉1号(原代号:R4463)是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重点实验室以国审棉花品种石远321为母本与抗虫棉品系R109进行杂交,在杂交后代中进行连续定向选择育成的抗虫棉新品种。2007—2008年参加河南省春棉组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河南省春棉生产试验。201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10007)。  相似文献   

2.
中棉所60在陕西省关中植棉区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棉所60于2009年5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冀审棉2009002号),2012年通过天津引种认定(津准引棉2011002);2013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陕审棉2013001号),系当年陕西省审定的唯一棉花新品种。该品种在陕西省区试及试种示范中的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棉所88(原代号中292185)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品系293为母本、以奥3503为父本培育的杂交组合。该组合2010—2011年参加甘肃省早熟棉品种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甘肃省早熟棉生产试验,2013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中棉所88,审定编号为甘审棉2013003。  相似文献   

4.
中棉所75(原名:sGKz中927)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选育的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新品种。2009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09)。  相似文献   

5.
中棉所77(原中杂409)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母本为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中棉所41,具有产量高、抗虫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200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父本春抗1号为自育的优质、抗病新材料。该杂交种2007—2008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生产试验并获得农业部转基因安全生产证书(农基安证字(2009)第178号),2010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10016)。  相似文献   

6.
优质高产抗虫杂交棉——湘杂棉20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杂棉20号(原参试编号为湘CH24—13)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培育的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优质高产杂交棉,在2006、2007和2008年湖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示范中表现突出。2009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湘审棉2009013号)。2007年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07)第233号。  相似文献   

7.
赣棉杂11号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将M610(赣棉47系×中间材料)×K158配育而成的非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高产、多抗,2006-2007年参加江西棉花区试.2008年3月通过江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赣审棉2008001。  相似文献   

8.
富杂棉3号是安徽省创富种业有限公司独家选育的转抗虫基因棉花杂交种,201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棉2013018),2012年获得在长江流域棉区生产应用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12)第031号]。  相似文献   

9.
田守芳  王晓玲 《中国棉花》2009,36(11):28-29
新科棉1号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稳产转基因抗虫棉。2006年推荐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区域试验,表现突出;2007年续试同时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生产试验。2008年11月申请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5246E。2009年2月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8第157号)。2009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证号为豫审棉2009002。  相似文献   

10.
棉花新品种中棉所35的选育与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棉所35是针对黄淮棉区麦棉春套和新疆南疆一熟棉区需要选育的陆地棉中早熟品种。1990年以早熟、丰产品系中23021(组合:{[(陕4×唐古拉斯)西农中3]×中棉所10}×中棉所16)为母本,以抗病、优质杂交材料(中棉所12×川1704)为父本杂交,通过秋季南繁加代、春季3-2式麦棉春套生态条件的选育,1995年育成早熟、丰产、适应麦棉春套的棉花新品系中9409及姊妹系中9418。1999年4~5月先后通过河南、山东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定名为中棉所35。1 产量表现从表1中可知,中…  相似文献   

11.
湘棉16号     
湘棉16号湘棉16号(原编号90-G3)是湖南省棉花研究所用(岱27×86-1)F4作母本,(无酚1号×兰布南特低酚棉)F4作父本杂交,于1986年定型后选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种。1994年1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湘棉16号1992年至...  相似文献   

12.
宛棉10号是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宛棉5号×GK22杂交后代系统选育而成。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农业部2007年11月14日公告。审定编号:国审棉2007015。该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宛98),适宜在河南南阳、江苏(除盐城外)、安徽(安庆除外)淮河以南、湖南、四川、浙江的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3.
短季棉新品种──中棉所24黄祯茂,喻树迅,姜瑞云,原日红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安阳455112中棉所24(原系号中621),以中343为母本,与(中10×美B早)n为父本杂交,经人工病圃鉴定和海南岛加代而成。1995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1...  相似文献   

14.
百棉1号是河南科技学院以百农8602作母本与双价抗虫棉新品系新3313作父本杂交.后代经在枯、黄萎病混生重病地系谱选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种。2006年获得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3055E):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f国审棉20090031.同年获得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证书号:农基安证字(2008)第151号)。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等黄河流域棉区及新疆棉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76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棉所76(sGK9409)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中早熟育种课题组选育的双价抗虫杂交棉,具有优质、抗病、高产的特点。2005—2008年通过国家棉花品种黄河流域杂交春棉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并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生产应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8)第249号],2009年7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棉2009011]。  相似文献   

16.
特早熟陆地棉新品种酒棉10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酒棉10号(原代号105)是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用高抗枯萎病的中404做母本,用早熟、丰产的新陆早7号做父本进行杂交,后代在枯萎病圃内按照育种目标连续强化选择,定向培育而成,具有早熟、丰产、优质、抗病等特点。2010年3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棉2010001)。  相似文献   

17.
高产、优质绿色棉新品种——新彩棉27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彩棉27号(原品系名为金垦绿2号)由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新疆农垦科学院新垦棉业科技开发部及新疆西域绿洲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协作,以石彩5号为母本,以自育丰产优质抗病品系D150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多年的病地定向选择、抗性鉴定、南繁加代、品质检测、品比试验、多点试验选择培育而成的绿色棉。2013年8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新彩棉27号,审定编号:新审棉2013年57号。  相似文献   

18.
皖杂棉9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皖棉162为母本,国抗棉1号选系TM-51为父本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棉新组合。2007年12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07)098号。2006—2007年参加国家长江流域区试,2008年参加生产试验,2009年7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21。  相似文献   

19.
中棉所85(原代号中夏杂06)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sGK中394为母本、以品系071239为父本培育的杂交组合。该组合2010—2011年完成河南省短季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2012年完成河南省短季棉生产试验。2009年获得在黄河流域棉区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Ea基安证字(2009)第177号]。2013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13006。  相似文献   

20.
高产抗虫杂交棉——华杂棉H31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杂棉H318(原代号H318)是华中农业大学以自育高产新品系B0011为母本,优质、抗病虫系4—5为父本,通过人工去雄授粉杂交的方法,经多年培育而成的杂交品种。2007年和2008年参加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2008年进行生产试验并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8)第169号],2009年7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