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刘迪  沈海龙  张鹏 《种子》2012,31(6):54-57
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日趋成熟,种子蛋白质组的研究正由定性向精确定量的方向发展。该文综述了种子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种子保存,特别是种子脱水耐性的相关蛋白质的研究;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组的变化;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相关蛋白质组的变化;亚细胞差异蛋白质组以及环境因子对种子蛋白质组的影响,并展望了种子蛋白质组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旨在建立丝状真菌蛋白质组的分析方法,对丝状真菌蛋质白学进行初步探索。使用液氮冷冻研磨、蜗牛酶消化、尿素裂解、硫酸铵沉淀预分级和二维液相色谱分离相结合的蛋白质组研究方法进行丝状真菌的蛋白质组分析;建立的丝状真菌蛋白提取分级分离方法有效的提高了蛋白的分离效率和提取数量,可以应用在丝状真菌蛋白质组研究中,共鉴定了396个蛋白,包括了参与各种细胞生理过程的蛋白,为进一步开展丝状真菌蛋白质组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研究中建立的蜗牛酶消化破壁、尿素裂解的蛋白提取方法,可以显著提高丝状真菌胞浆蛋白的鉴定数量,特别是对于那些功能重要但丰度低的蛋白,适合于丝状真菌蛋白质组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2D-DIGE蛋白质组技术体系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组技术是植物基因功能鉴定和分析的强有力工具.经典的双向电泳技术是蛋白质组研究的核心技术,但差异蛋白质组分析使其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因此在蛋白质水平的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研究需要更高灵敏度和更宽动力线性范围的技术.双向差异凝胶电泳(two dimension difference gel electrophoresis,2D-DIGE)是一种新出现的荧光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比经典的2-DE具有更高的动力学范围和灵敏性.该方法通过引入内标使得多个样品在一块胶上分离,进而减少了实验条件不一致引起的误差.2D-DIGE结合质谱、生物信息学及高可信度的统计分析使得成功地定量、鉴定植物蛋白质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2D-DIGE蛋白质组学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2D-DIGE蛋白质组的优缺点和可能解决的方法,以及该技术体系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组样品制备主要涉及蛋白质的提取和酶切处理,是蛋白质组学分析的限制环节之一。为了提高作物叶片蛋白质组样品制备的效率和重复性,系统比较了6种缓冲液(pH8.5 Tris-HCl酚、pH7.0磷酸盐、pH9.0碳酸盐、尿素/硫脲、pH8.0 Tris-HCl、pH4.5醋酸盐)和TCA-丙酮处理对水稻、小麦、大豆和玉米叶片蛋白质提取的影响,同时以小麦叶片总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为样本,比较了传统方法和微波辅助方法的酶切效率。结果表明,TCA-丙酮处理的小麦和水稻样品采用尿素/硫脲方法能获得较高的蛋白得率,而玉米和大豆样品采用尿素/硫脲直接提取时蛋白质得率更高,同时,微波辅助酶切值得用于蛋白质组样品制备。本研究采用适当的蛋白质提取和酶切方法,有效提高了蛋白质的提取率和鉴定率,可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作物叶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水稻生育后期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的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对水稻生育后期的叶片蛋白质组变化进行了研究,利用Imagemaster 2D Elite 5.0软件对所得到的双向电泳图谱进行分析比较,以揭示水稻叶片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经图谱分析共得到差异蛋白质点47个,其中孕穗期及抽穗期新增蛋白质点6个,21个随生育进程表达丰度增加,6个蛋白质点表达丰度逐渐减弱,其它14个蛋白质点呈无规则变化,多表现为在某个生育时期具有峰值;蛋白质是细胞功能执行者,受细胞功能或细胞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上述蛋白质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与水稻后期的发育转变有关系  相似文献   

6.
李佳  陆秀君  梅梅  张晓林  马跃 《种子》2016,(5):59-64
蛋白质组学是通过对生物体、组织、细胞和亚细胞全套蛋白质动态的研究,来阐明全部蛋白质的功能模式与表达模式的学科.基因组序列信息技术与高通量分离鉴定技术的结合,为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植物复杂的生命功能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近些年种子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与种子休眠相关的蛋白以及与萌发相关的关键蛋白,并对种子蛋白质组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双向电泳技术是蛋白质组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对其原理、发展概况、优缺点及其在园艺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做了介绍,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提取出高纯度的根系蛋白质是获得分离效果好、清晰度高的水稻根系蛋白质双向电泳图像的关键。本研究以水稻六叶期幼苗根系为材料,运用改良的TCA/丙酮/SDS法和TCA/丙酮法、TCA/丙酮/Tris-HCl对水稻根系蛋白质进行抽提,进行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结果表明:改良的TCA/丙酮/SDS法适用于水稻根系蛋白质组研究,并且350μg上样量获得的双向凝胶电泳图像更为清晰、重现性好,具有较好蛋白质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9.
郭瑞坤 《种子科技》2020,(8):119-119,121
所谓蛋白质组学,是指围绕蛋白质组,对细胞、组织或者生物体蛋白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利用这种技术,能够进一步掌握生物的生长规律、组织结构。动植物体中都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其是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而蛋白质的生长很大程度上与生物基因的控制有关联性。基于对基因特性的利用,以定向的方式控制蛋白质的形成,这样可以对生物产生的某些重大疾病进行有针对性治疗。同时,蛋白质组学在农业生物科学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种植的效率,而且可以利用蛋白质的特性提高其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花椰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利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对花椰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保持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双-三核期及花粉粒时期的蛋白质组差异作了比较,发现CMS在花粉败育期(双-三核期)蛋白质组呈现明显变化,CMS中有4个蛋白质斑点(斑点1,9,19,20)缺失,有7个蛋白质斑点(斑点4,6,7,8,15,17,18)表达量明显减少,有10个蛋白质斑点(斑点2,3,5,10,11,12,13,14,16,21)表达量增加。差异蛋白斑点的质谱分析表明,CMS中的差异蛋白其功能涉及信号转导、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光合作用与植物的防御与抗性等。该研究结果对于花椰菜不育机理探讨及保持系的选择均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电磁场是关乎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要素,研究发现电磁场除了引起生物基因突变外,还具有广泛的表观遗传效应,为了引起人们对电磁环境的重视,进一步促进对电磁生物效应的研究,归纳了前人对动、植物所做的电磁辐射引起的表观遗传效应研究,重点分析了γ射线、紫外线、微波辐射及无线电波在植物和动物学上的表观遗传效应研究进展,并提出一些可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内源性的环状非编码RNA。目前circRN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症、肿瘤等方面,在家畜动物中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circRNA的信息挖掘。本文总结了circRNA的生成方式、分类、研究方法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内容,归纳了其在家畜动物肌肉发育、脂肪沉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总结了目前家畜动物circRNA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菠萝蜜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菠萝蜜是一种集鲜果食用、药用、林木为一身的优良果树,就近10年来对菠萝蜜价值的研究、种质资源的起源、分类与保存、生物学特性,以及栽培生理、引种和品种选育、育苗技术、病虫害防治、采后保鲜和储藏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做了系统的综述,并就今后菠萝蜜研究的重点提出建议,认为应重视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品种选育以及栽培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Small island literature is vast in focus and aim, and is rooted in many different disciplines. The challenge is to find common grounds for researching small islands conceptually and theoretically.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comment on how to research small islands, including a discussion on contemporary theories of nissology and conceptual analytical frameworks for island research. Through a review of selected case-study-based island literature on changing livelihoods coming out of the South Pacific, we wish to illustrate and discuss advantages of finding common grounds for small island studies. The focus is on two dimensions of island livelihood, migration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both of which are significant contributors in making island livelihoods and shaping Pacific seascapes. We argue that there is still a substantial lack of studies targeting small island dynamics that are empiric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in focus and link socio-economic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of small island societies at temporal and analytical scales.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积极发展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基于对近10年发表在国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刊物上的相关文献分析和整理,对国内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国内当前主要从农业文化遗产内涵、价值、保护及旅游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已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今后应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改进研究方法、深入研究社区参与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以及注重多学科的融合等。以期能够为农业文化遗产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为其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钙联蛋白与钙网蛋白是真核生物中重要的功能蛋白,其功能在哺乳动物中的研究已较为深入,但在植物中缺乏系统的遗传研究。本文通过对比动植物钙联蛋白与钙网蛋白的异同,归纳了植物钙联蛋白与钙网蛋白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总结了植物钙联蛋白与钙网蛋白的研究现状;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及最新生物技术的应用,对今后植物钙联蛋白与钙网蛋白的相关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棉花根系生长分布及生理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棉花根系的生长、分布和生理活性对棉花整体生长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观测上的不便给研究带来一定困难,导致相关规律与机理的认识不及地上部深入。本文以近年研究报道为依据,对棉花根系研究方法、根系的生长、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生理特性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地阐述,并提出了今后棉花根系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把握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进而为未来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研究指明方向,同时也为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采用文献研究法,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两个维度对国内外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国外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主要可以分为经济效应研究、社会效应研究和生态效应研究。国内农业补贴政策效应研究主要集中在以政策目标为主的经济效应研究,社会效应研究和生态效应研究较少,其中生态效应研究大多为定性研究和政策性建议。总结了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研究的三方面特点:一是研究视角多元但不够全面,二是研究方法多样且更趋完善,三是政策经济效应分析全面但视野较窄,社会和生态效应研究不足。最后,对未来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研究进行了展望,主要包括研究视角突出绿色生态新导向,加大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研究,拓宽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研究视野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多年实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乳品工艺实验室大型中试设备的合理利用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一套关于中试设备在实验教学中的利用方法,包括用中试设备开设开放性实验、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等方法,使大型设备得以在实验教学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壤类型下免耕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免耕对土壤物理性状尤其是土壤容重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作物生长发育,本研究旨在探讨免耕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耕作制度区域下对土壤容重产生的影响,为免耕研究提供参考。收集自1999—2019年公开发表的免耕、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容重影响的试验论文,对筛选出田间试验条件下土壤容重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期刊论文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土壤类型下免耕对土壤容重的试验研究所涉及的土壤类型相对较少,较多集中在黑垆土、水稻土、黑土、褐土五种土壤类型下。在耕作制度区域研究上,中国三大粮食主产区(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区)的研究占全国总量的45.8%。文献对比研究发现,免耕减小土壤容重的比例仅为1/3,土壤容重增大的比例接近2/3,少量试验结果表明免耕与传统耕作对土壤容重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研究认为,免耕对土壤容重的影响在不同试验条件下产生不同的结论,与土壤类型、耕作制度区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