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花培技术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花培技术应用于水稻育种的研究现状及前景作了科学的论述,指出:①“以单交、复交和聚合杂交等方式进行籼粳亚种间杂交,以花培技术为手段”是一条值得推广的育种新途径;提高籼稻花培绿苗率,提高培养基对籼型配子体选择表达能力是提高籼稻花培选育成功率的关键,进一步改善花培条件、改进培养方法以及建立籼稻花培选育亲本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②花培技术与常规选育相结合是进行三系、两系选育和提纯复壮的有效途径,在选育广亲和不育系和育性转换特性较好的光敏不育系以利用两种间条件优势方面潜力很大。③花培技术与外源基因导入,可进行超高产育种,与细胞突变体筛选结合,可进行定向选择,与远缘杂交、无融合生殖研究结合,可进行物种创新。  相似文献   

2.
“两系”培矮64S特性与制种技术湖南省辰溪县种子公司(419500)方福荣龚光雄培矮64S系国家杂交水稻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罗孝和研究员选育而成的低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配组自由,可以充分利用常规育种的最新成果育成强优组合。目前已测配出一批强优组合,如两...  相似文献   

3.
籼型广亲和低温敏两系核不育系桂科-S是利用KS-14与广亲和品种02428杂交,再与培矮64S杂交选育而成,于2006年3月30日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06065)。桂科-1S株叶形紧凑、分蘖力强、长势旺、育性转换特性稳定、柱头大、外露率高、开花习性好、容易繁殖制种。而且该不育系具有广亲和性、穗大粒多、恢复谱广、配合力强等特点,利用该不育系育成了桂两优1号等超高产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4.
肖层林  涂娥英 《种子》1995,(2):37-39
该文回顾了我国对水稻两用核不育性转换规律和选育实用两用核不育系的认识过程,描述了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选育与鉴定方法,解释了不育起温度遗传漂移理论和不育系防杂保纯与原种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利用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核不育系培矮 64s作母本,以优质、抗性强的恢复系粤马占作父本配组,选育成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培杂粤马.该组合表现米质优、高产、稳产、高抗稻瘟病.于 2000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
两系不育系的繁种是两系杂交水稻生产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4个北方粳型两用核不育系在海南不同年份间的育性表现,研究不同光温背景对不育系育性转换及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育系育性转换受光周期和温度的共同作用,其中温度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育性恢复程度,在育性敏感期间,适时低温有利于不育系自交结实率提高,而高温对自交结实不利。针对海南地区的生态条件,选育临界温度适当、光温互补性强的不育系类型,以降低繁殖风险。  相似文献   

7.
反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选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世龄  李润根  苏生春 《种子》2006,25(3):52-55
反光温敏不育水稻是与长光高温敏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特性相反的新型两用不育系,包括短光敏雄性不育、低温敏雄性不育等多种类型。本文描述了反光温敏不育水稻的光温作用模式。提出以“短光敏不育性典型、光敏温度范围较宽,即诱导不育上限温度较高”为反光温敏不育水稻的选育目标,采用当地和异地、正季和异季自然生态条件与人工光温控制相结合的目标性状鉴定方法选育短光(低温)敏不育系。  相似文献   

8.
两个新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新育成的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H61S、H69S的育性转换特性,于2005~2006年在湛江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和人工控制光温试验,结果表明:(1)温度是引起两个光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最主要的原因,光照时数对不育系育性影响不显著。(2)H61S、H69S的育性温度敏感期分别为抽穗前19~10d和20~10d,最敏感期均为抽穗前17~13d,与对照培矮64相似。(3)当不育系由不育转为可育,可育花粉率达1%时,H61S、H69S和对照培矮64S的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分别为24.2℃、25.3℃、26.1℃。(4)两个不育系在湛江自然播种条件下都有较长的稳定不育期和较高的自交结实率,育性转换期均比对照培矮64S短,可以安全制种,也可繁殖,但适宜繁殖的抽穗期范围窄。  相似文献   

9.
两系法杂交水稻应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规律、实用两用核不育系与广亲和系选育以及优势组合选配方面综述了两系法杂交水稻应用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研究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杰  周国彬 《中国种业》2006,(10):11-13
简述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育成的不育系及不育胞质类型多,选育的不育系在优质、异交习性、特异性、抗性等研究上进展大;绝大多数不育系配制的优势组合少、产量水平没有明显的突破,不育胞质效应不明显,不育系在产量、品质与抗性三者的矛盾上未能较好地解决。同时提出了选育籼型三系不育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两系法杂交稻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晓建  李仁端 《种子》1999,(1):28-30
本文扼要概述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育性遗传,再生复育和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以及水稻广亲和性的概含,测定方法,遗传行为和广亲和系的选育方法。在此基础上,从核不育系选育,广亲和系选育,组合选配等三个方面,评述了两系法杂交稻育种进展,客观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杂交小麦育种两系法将不育系和保持系合二为一,实现一系两用,繁育程序简化,配组自由,选育出优良组合的概率增高;克服了三系法细胞质负效应和广谱恢复源难以找到的难题;解决了化杀法对分蘖作物杀雄不彻底,难以配制出纯度很高的杂交种问题,预计将成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最主要方法。但两系法现有不育系仍存在众多问题亟待解决,温敏型人为精准控制气温困难,温光互作型不能摆脱温度影响,光敏型杂种优势利用仍存在制约因素。新型小麦光敏不育系中光 121S 育性转换只受光长控制,不受气温影响,且配合力好、杂交优势强,从根本上解决了小麦两系不育系不过关的难题,具有重大应用价值。概述了小麦两系杂交育种研究现状,分析了光敏不育系中光 121S 应用前景,以期为小麦两系杂交育种研究和优良光敏不育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育临界温度值不同的增矮64S近等基因系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汉来  张端品 《作物学报》2001,27(3):351-355
采用人工控制的系列温度条件,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5株系的高世代自交(近交)群体进行单株雄性育性鉴定与系统选择,再经10代自交纯化,获得一套不育临界温度分别为23℃、24℃、26℃和28℃的培矮64S近等基因系。这套材料对研究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临界温度高低的遗传规律和花粉的育性温度控制机理有重要意义,其中不育临界温度为23℃的培矮64S具有较好的不育稳定性和遗传纯合性,可直接应用于两系杂交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4.
两系杂交稻现代安全繁殖制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此文论述了两系杂交稻现代安全繁殖制种的重要意义,提出两系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偏高及其“遗传漂变”、制种基地选择和季节安排不合理、不育系繁殖产量不稳定等是目前两系安全繁殖制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明选育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加强“核心种子”生产、利用“低温繁殖有效积温原理”进行安全高产繁殖、基于种子生产基地气象决策支持系统有效地选择制种基地和时段等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迄今,国内外水稻科研工作者已发现多个籼型短日、低温诱导不育系和长日、高温诱导不育系,而粳型短日、低温不育系却少见报道。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联合选育出粳稻短日低温敏核不育新种质8608S,其在长日高温条件正常结实,在短日低温条件下不育;遗传分析表明:8608S的不育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且与农垦58S和培矮64S中的长日、高温不育基因存在非等位关系;该两用核不育系可降低长日、高温不育系的育性起点温度,对增强两系杂交稻田间制种安全性和提高杂种结实率有重大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16.
e杂交稻     
所谓e杂交稻是利用水稻eui(elongated uppermostinternode,最上节间伸长)种质或基因培育的不包穗的不育系和最上节间伸长的恢复系配成的杂交水稻组合。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杨仁崔教授率先育成了e超级稻长穗颈不育系福esl(原名培矮64esl),并选育出e超级杂交稻”e福丰优11”(原名e两优培九),2004年通过江西省新品种审定,标志着我国e杂交稻进入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两优培粳(原名两优协粳)是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广亲和籼型核不育系培矮64S与自育(系选)的典型粳稻94205配组育成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新组合.它生育期短、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2003年秋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信阳近20年来唯一一个国审农作物品种,也是河南省第一个国审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18.
对宜春学院选育的276S及引进的盐582S等6个水稻温敏不育系进行两地三季实验,观察其育性转换特性。结果表明盐582S、276S等温敏不育系具有起点温度低、不育期长、恢复可育度好的良好育性表现。  相似文献   

19.
育成育性稳定的两系不育系(S系)是两系法杂交水稻选育的关键。目前的两系不育系的育性受气温影响很大,没有真正典型的光敏型,最早的两系不育系质源“农垦58S”及其衍生的若干新不育系,经深入研究表明属于长日高温不育或高温不育类型。其他一些两系不育系质源及其派生系。同属于高、低温敏  相似文献   

20.
《作物育种信息》2006,(4):18-18
航恢七号是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航天育种研究中心利用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将特籼占13纯系干种子经我国返回式卫星搭载15天后,从地面种植的诱变后代群体中筛选、测恢,选育而成的优良恢复系。该恢复系具有农艺经济性状好、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等特点。用培矮64S、N9s,N39S等3个两系不育系和华A、粤特A、天丰A、特A、秋A、美A、博A等12个三系不育系与航恢七号进行测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