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盐稻2号(原名50737)是江苏省沿海地区农科所粮作室1983年采用本所的中籼丰产品系259与台湾多抗品种嘉农籼育13杂交,经南繁加代多年选育而成的高产、中熟、抗病籼型水稻新品种,1990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稻麦两  相似文献   

2.
新型三系杂交水稻马协63马协63为马协不育系(马协A)和明恢63所配制的新型三系杂交水稻。马协A是朱英国教授从中国农家品种马尾粘中发现的不育株,以其为母本与协青早选株为父本杂交,经9年18代回交选育而成。对其线粒体DNA的分子生物学、花粉败育的细胞学...  相似文献   

3.
张小明  童培银 《种子》1995,(6):11-13
应用粳型广亲和系M503与籼型白叶枯病原始抗源DV85杂交,杂种F2代选择偏粳型的抗性植株进行花培,仅用二年半时间充成的粳稻衍生素系ZD92147和籼稻衍生系ZD92152与感病品种沈农1033、成株期抗白叶枯病的CBB2、CBB4杂交,其杂种后代用致病力较强的白叶枯病菌株93-1在苗期接种,经遗传分析认为它们均带有一对隐性的Xa-5全生育期白叶枯病抗性基因,从而进一步证实作者提出的籼粳稻间转育白  相似文献   

4.
泸优9803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利用泸98A×泸恢H103选育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国审稻2011013。  相似文献   

5.
对36个水稻骨干系进行了RFLP分析,并对这些水稻材料的162个杂交组合育性进行了分组分类研究。杂种育性的遗传基础研究表明,亚种内杂交组合育性显著高于亚种间杂交组合育性。亚种间杂交不育性是由籼粳两个亚种间深刻的遗传分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明珠1号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于1987年秋用特早熟丙8103与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中熟材料713杂交,经连续5年的南繁北育,在1992年秋季F9代定型的快速灌浆晚粳稻新品种。1998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年推广面积10万亩以上。明珠1...  相似文献   

7.
29A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以珍汕97B与V20B杂交再与珍汕97A回交转育而成的籼型三系野败型不育系,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是江苏省育成的第一个籼型三系不育系.用29A与盐恢559配组育成的新组合29优559综合性状突出,亦于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水稻耐热、高配合力籼粳交恢复系泸恢17的创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泸恢17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粳稻广亲和品种02428与强恢复力、配合力好的品种圭630杂交,采用"籼粳杂交选用偏籼型材料,生物技术加速稳定,南繁北育穿梭选择,高温胁迫选择"的选育思路和技术路线育成的耐热、高配合力籼粳交偏籼恢复系。该恢复系具有耐热能力强、配合力高、恢复力强、稻米品质较好、所配组合适应性广和抗性较强等特征特性。已配组育成4个杂交稻新组合通过省级或国家审定,推广应用面积累计达370万hm2以上。该项研究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9.
泸恢1345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利用具有高配合力、强恢复力的恢复系明恢63作主体亲本与广亲和粳稻材料02428杂交,再与来自IRRI的高抗稻瘟病大粒型材料I-RAT144复交.采用"籼粳杂交,选用偏籼型材料,生物技术加速稳定,南繁北育,穿梭选择"的育种方法和途径.在籼型高配合力恢复系遗传背景中渗入部分粳稻血缘,以扩大遗传差异,提高杂种优势水平为基础;在保证有效穗和每穗着粒数的前提下,以提高杂交稻组合结实率和千粒重为突破口;选育而成的高配合力大粒重穗型中籼迟熟恢复系泸恢1345.配组育成的2个杂交稻新组合泰优99于2006年通过重庆审定,2009年通过全国审定:K优1345于2008年通过重庆审定  相似文献   

10.
黔育417是贵州省农科院水稻所用广二矮104与汕鸥1号杂交育成的中籼优良品种,1988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0年农业部列为扩繁品种之一。“七五”期间省内外累计推广面积已达100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11.
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是杂交水稻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而选育利于实现籼粳亚种间优势利用的亲本材料是发挥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遗传潜力的重要材料基础。浙科82S是以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7001S为核不基因供体,以自育的籼粳中间型育种材料GS2066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籼粳中间偏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对浙科82S的育性、开花习性、自交和异交特性及配组优势等研究表明,浙科82S不育起点温度低,花时较早且集中,较高的异交率,且株型理想和具弱广亲和性,配组杂一代在穗粒数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是籼粳亚种间优势利用的重要两系不育系。201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中籼新品种鄂中三号鄂中三号(原代号8471)系宜昌市农科所用密阳49与桂朝二号杂交,经过连续定向多代选育而成。1995年2月经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1992~1993年参加湖北省常规中稻区域试验,两年12点次平均亩产545.37kg,...  相似文献   

13.
通农 12是通化市农科院 1985~ 2 0 0 0年采用有性杂交方法 ,利用野生大豆种间杂交材料回交一次选育而成的。该品种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较高、抗食心虫 ,2 0 0 0年 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过程通农 12是 1985年以高蛋白大豆通农 10号为母本 ,以种间杂交中间材料通交 84 - 1168(通交 399×野生大豆 )为父本 ,进行有性杂交 ,原组合代号为通852 8,当年获杂交种 2 8个荚共 58粒。 1986年培育杂种一代 ,1987~ 1988年在F2 、F3代按育种目标进行集团混合选育 ,1989年F4 代选择优良单株 ,1990年F5代决选 ,决选株系号…  相似文献   

14.
对36个水稻骨干系进行了RFLP(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并对这些水稻材料的162个杂交组合育性进行了分组分类研究。杂种育性的遗传基础研究表明,亚种内杂交组合育性显著高于亚种间杂交组合育性。亚种间杂交不育性是由籼粳两个亚种间深刻的遗传分化引起的。广亲和性品种为亲本之一的杂交组合多数(71.7%)具有正常的育性,RFLP分析表明,这些杂交组合的遗传基础特殊,其遗传距离大于典型的亚种内组合距离,而小于典型的亚种间遗传距离。广亲和性水稻种质的创建、改造和利用潜力是大的,广亲和基因作用及其与杂种优势表现有关的若干遗传育种学问题要协同一并去解决。  相似文献   

15.
《作物育种信息》2005,(3):18-19
中优218(又名国稻2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采用DNA分子标记选择技术培育的我国第一个三系籼型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准予推广;已完成南方稻区国家新品种区域试验,表现优异,即将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6.
<正>1选育过程69优02是用自选三系不育系69A与自选恢复系R02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籼型三系不育系69A(曾用名绣丰A)是用优1B与博B杂交,经系统选育,在F5代挑选优良的早熟株与珍籼97A进行回交转育而成。该不育系的不育性和农艺性状稳定。父本R02是2003年早季利用R402为母本,R6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当年晚稻翻秋种植F1并混收。2004年经过一年两代在南昌种植,选择熟期早、农艺性状优良,外观品质好的早熟  相似文献   

17.
<正>甬优2640为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甬粳26A/F7540选育而成的籼粳杂交特早熟晚稻品种,2013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13024)。2013年莆田市种子管理站通过引种试验种植,并对甬优2640进行高产性、丰产性、抗病性等试验研究,201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6022)。  相似文献   

18.
科成一号是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用朝阳1号与秋长3号杂交,经南繁加代多年选育而成的中熟、高产、抗病、籼型水稻新品种。1985年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目前四川省累计栽培面积100  相似文献   

19.
刘应胜 《中国种业》2020,(11):96-98
2009年利用从东南亚引进的优质品种CRCB作母本,与自选中间保持系材料293B作父本,F2代在群体中选择株型理想、长粒型单株与五丰A测配12对,经过多代回交育成的籼型三系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好、稻瘟病抗性较好、理想株型等特点,2018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田间育性鉴定,2019年江西省审定(赣审稻20190067)。本文介绍了该不育系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配组要点及繁殖技术要点等。  相似文献   

20.
<正>1选育经过新稻33号(57-11-4)是新疆金丰源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春海南三亚南繁时以日本水稻品种上育397作母本,以自育品系95-10-18为父本进行杂交,此后在新疆连续加代种植,采用系谱法选择,早代分系比较。2008~2009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稻早熟组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稻早熟组生产示范试验,2010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