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通过对安单系列玉米自交系进行不同施肥水平处理,测定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及其产量,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并筛选耐瘠鉴定的有效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经灰色关联度分析:行粒数、茎粗、穗长、叶绿素、地上干物质重可以作为玉米自交系耐瘠性鉴定的有效指标;(2)自交系耐瘠性较强的为K508、苏65、1441、引-10,较弱的为异78、77、丹混、D902、78599。  相似文献   

2.
段宁 《中国种业》2003,(1):32-33
豌豆的耐瘠特性受到诸多性状的影响,特别是那些对豌豆耐瘠性有标识作用和对经济产量有重大影响的性状,应力求找出其主次,以便对品种的耐瘠特性做出准确的评价。豌豆耐瘠性是个综合概念,也具有灰色性。本试验旨在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豌豆多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以期准确地鉴定其耐瘠性,为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指导。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验于2000年10月至2001年4月在四川省射洪县农场进行。供试材料为从美国、日本、香港、台湾、江苏等地引进的12个食荚甜脆豌豆品种。1.2方法田间设两区:耐瘠鉴定区,人工设置瘠薄地,…  相似文献   

3.
针对贵州乃至全西南地区的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和研究利用严重滞后的实际情况,简要慨述玉米耐瘠种质的鉴定技术体系。科学的耐瘠鉴定技术体系是使真正的玉米耐瘠材料得到保存和充分研究利用,实现种质扩增,使玉米育种有所突破的一大途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贵州乃至全西南地区的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和研究利用严重滞后的实际情况,简要慨述玉米耐瘠种质的鉴定技术体系。科学的耐瘠鉴定技术体系是使真正的玉米耐瘠材料得到保存和充分研究利用,实现种质扩增,使玉米育种有所突破的一大途径。  相似文献   

5.
玉米品种耐瘠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大,遍布省内各地。由于生长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常受土壤肥力和耕作水平的影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形成和保留了具有不同生长特点的耐瘠的玉米种质资源。这就为耐瘠性育种挖掘了抗源,为薄地栽培提供了稳产的玉米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以贵州生态育种为背景,研究玉米耐瘠特性。本文报导了研究的第一部分,玉米耐瘠种质资源鉴定技术体系的研究。玉米耐瘠的生理学研究填补贵州该领域的空白,有大量的探索性工作要求,建立科学的研究技术方法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粱育种资源进行全生育期瘠薄胁迫,探讨瘠薄胁迫对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不同高粱资源的耐瘠性,为高粱耐瘠材料鉴选和选育提供支持。试验在2016-2018年4月至10月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正常和瘠薄胁迫处理,运用耐瘠系数和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对56份高粱材料的耐瘠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与正常处理相比,瘠薄胁迫下高粱材料生育期延长,株高变大,茎粗、穗长、穗宽、穗粒重和千粒重下降。供试高粱材料各农艺性状瘠薄与对照处理的变异系数为0.10~0.46,其中穗粒重变异最大。56份高粱材料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23~0.79,鉴定筛选出耐瘠材料BTx378、BSX44和A2早BTx623-5B等。  相似文献   

8.
鉴定筛选耐密自交系是选育耐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的基础环节,已成为玉米育种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以 62 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分别在 7.5 万株 /hm2、10.5 万株 /hm2 和 13.5 万株 /hm2 播种密度下进行种植试验,鉴定不同密度下各自交系的农艺性状的表现。通过对 3 个密度下各指标的统计值分析,筛选出用于玉米自交系耐密性评价的 3 个主要性状指标,即空秆率、穗长、单株产量;建立了以实收株数矫正单株产量为主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应用综合评价模型从 62 份供试材料中筛选出了 8 份较耐密自交系,即 K6、掖 478、20DR002、ND01、HL86、35S77B、DX2 和 PH6WC,这些自交系宜在耐密玉米新品种选育中加以重点利用。  相似文献   

9.
对12个高粱品种及6个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品种IS-5613的关联度最大,r=0.7244,属最耐瘠品种,6个性状的关联度排序是:千粒重>生育期>穗长>株高>茎粗>穗粒重。  相似文献   

10.
玉米萌发期耐冷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进行玉米萌发期耐冷性鉴定研究,初步获得了耐冷性相关的13个性状的表型值,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20份玉米材料进行耐冷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3个单项指标被转换成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根据材料的综合耐冷性通过聚类分析将20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4类,其中玉米自交系J 8耐冷性较强,单独分为一类,第二类为耐冷性中等的材料,共4份,第三类为耐冷性一般的材料,共11份,第四类为耐冷性较弱的材料,共4份。  相似文献   

11.
高粱对单个养分的利用存在遗传差异和互作现象,开展全肥性的耐瘠薄分析对高粱育种与种质资源评价有指导意义。利用55个高粱品种在瘠薄和正常土壤条件下开展2年田间试验,调查生育期、株高和穗柄长等15个性状,建立耐瘠性评价方法,对高粱进行分级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在瘠薄胁迫下高粱生育期延长,穗柄长和穗柄伸出长度增长,倒2叶面积降低,23个品种株高增高,32个品种株高降低,其余10个性状均降低。产量相关性状以及穗柄长和穗柄伸出长对瘠薄胁迫敏感。株高、穗柄长、穗柄伸出长、茎粗和生育期与耐瘠性呈负相关。土壤瘠薄胁迫对高粱多个性状有影响且存在差异。在瘠薄胁迫下高粱的株高主要受穗柄长和穗柄伸出长度的影响。产量和鲜生物量是耐瘠评价的首选指标,千粒重和倒2叶面积是耐瘠评价的次级指标。本研究共筛选出晋杂31号等12个耐瘠品种。  相似文献   

12.
以华南农业大学选育的140份甜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0.4 mmol·L-1的AlCl3溶液处理玉米幼苗,测定其相对根长、相对叶绿素含量、相对株高、相对鲜重和相对干重等值并汇总排序,进行耐铝性鉴定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系统聚类分析将140份甜玉米自交系分为4个类群,类群Ⅲ中自交系平均耐铝水平较高.分析140个甜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13.
低温冷害是北方春玉米区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通过种子低温发芽试验对8个东北地区生产上主要利用的玉米自交系进行芽期耐冷性鉴定。在常温(25℃)和低温(10℃)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发芽势、发芽率、平均发芽时间、发芽指数、幼苗干重和活力指数等,并以各性状低温与常温下测定值的比值(相对值)作为耐冷性鉴定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自交系分为耐冷性强中弱3类,其中PH4CV、吉419和吉495耐冷性强,H21耐冷性中等,W9706、黄早四、丹黄02和四279耐冷性弱。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幼苗干重与相对活力指数呈极显著相关,可以作为玉米自交系芽期耐冷性鉴定指标。本试验为大规模鉴定和筛选芽期耐冷玉米种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玉米芽期和苗期耐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低温冷害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非生物逆境因素。综述了玉米芽期和苗期耐冷性鉴定指标、种质筛选和遗传特性,为玉米耐冷性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国内外学者主要针对玉米芽期和苗期分田间和室内进行耐冷鉴定研究,应用一系列指标筛选出一些耐冷自交系、杂交种和群体。玉米耐冷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不同时期可能受不同的遗传机制控制。今后应在完善耐冷鉴定指标基础上,从基因资源挖掘、遗传机理解析、种质扩增与改良、新品种培育等方面深化玉米耐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玉米自交系耐铝性评价及根系形态解剖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对9个玉米自交系的耐铝性进行了评价,并对其中两个耐铝性不同的典型自交系的根系形态和解剖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在含铝营养液中的耐铝性评价结果与酸性土壤上的耐酸性筛选结果基本一致。耐铝基因型具有苏木精着色程度较低、种子根相对伸长率和植株相对生物量较高的共同特点。种子根相  相似文献   

16.
玉米自交系苗期耐冷性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低温下发芽鉴定,田间分期播种和人工低温处理完整植株等方法,研究了8个玉米自交系苗期耐冷性反应.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的耐冷性可以分为强、中、弱等类型.玉米自交系的主要耐冷特征有耐冷性总指数、发芽临界温度、早播幼苗地上部分干重、早播叶片束缚水含量、叶片膜透性相对电导值达50%的时间、叶片超弱发光强度达1/2Max的时间和植株干枯率达50%的时间等指标.常温下游离脯氨酸含量与耐冷性呈正相关,低温下脯氨酸积累量与耐冷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19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在播深5,10,15cm条件下进行出苗率、叶干重和根干重的相关分析,以及播种前的发芽率、发芽势的分析.结果表明,室内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不能作为评定玉米自交系耐深播的有效指标.而田间出苗率、根干重和叶干重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在深播条件下可综合作为评价不同玉米自交系的耐深播能力,筛选出耐深播的玉米自交系,为选育优良耐深播玉米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翔  陈泽辉 《种子》2002,(3):57-58
利用8种施肥方法对AC8328BNC1的耐瘠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肥力下低等试验地,AC8328BNC1在施底肥和追第二次肥下,第一次肥不施产量为349.04kg/667m^2,较追第一闪肥产量为278.43kg/667m^2经济有效,且差异显著;在不施底肥和追第二次肥下,第一次肥不追产量为254.46kg/667m^2,较追第一次肥产量为249.44kg/667m^2经济有效,但差异不显著。说明AC8328BNC1在低氮、低磷胁迫下,仍能较好地协调源、库、流关系,确保其产量稳定,具有较强的耐低氮和低磷能力;同时验证了玉米第二次追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选择玉米耐低钾自交系J6-1、较耐低钾自交系N40和不耐低钾自交系丹937,在5个不同钾素浓度水平下对其幼苗性状和钾素作用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钾素水平的升高,3个自交系的衰老叶片数、株高、叶面积、干重和叶绿素的钾素作用指数随之变化;变化最大的为丹937,其次为N40.这些性状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玉米的耐低钾能力,其中以干重、叶面积和株高的钾素作用指数最为明显,是较为理想的耐低钾筛选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20.
针对西南地区近年来出现的玉米品种耐密性低的问题。以20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测定株高、茎粗、茎秆穿刺强度、压折强度和产量构成因素等12项指标,根据各项指标的耐密性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耐密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12个单项指标可以转换成鉴定玉米耐密性的4个相互独立综合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20个品种分为3类,其中,金玉306等9个品种高度耐密,渝单8号等9个品种中度耐密,筑黄99 M/21和郑单958耐密性较差。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株高、压折强度、压碎强度、穗长、千粒重和秃尖长6个耐密性鉴定指标。不同玉米品种耐密性强弱有差异,先玉1171、金玉306、金玉838、正红6号、靖单12号、靖玉1号、荣玉1510、仲玉3号和黔单16号品种耐密较强,适合在西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