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有养蜂著作在谈到育王组织交尾群时 ,都毫无例外地采取在处女蜂王出房的前 3天组织好交尾群 ,处女蜂王出房的前 1天选择个大、端正的成熟王台介绍到交尾群内的方法。笔者认为 ,由于交尾群蜂量有限 ,特别是那些只有数百只或 10 0 0多只蜂的小核群 ,调节巢温和防盗蜂侵扰的能力都较弱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王台内蛹后期的正常发育 ,致使处女蜂王提前或推迟出房 ,因此质量可能变差 ;尤其是饲养“浆蜂”育王 ,如果仍沿用介绍成熟王台组织交尾群的方法 ,就显得很不适应大量培育优质产卵蜂王的要求 ,亟待对此进行改进以提高育出优质蜂王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组织交尾群时 ,通常是用 1框正出房的封盖子脾加 1框蜜脾 ,这样待青壮年蜂飞回原群后 ,剩下的幼蜂就可作交尾群用 ,这在有蜜源的情况下 ,处女王交尾成功率高 ;但若在蜜源缺乏时 ,这种交尾群巢门前冷冷清清 ,处女王往往交尾不成 ,即使给予奖励饲喂 ,作用也不大。若设置固定交尾群 ,在上一批蜂王交尾失败后补上 1只处女王 ,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若过了交尾期再重新补 1只 ,成功率可能也不高。但若这个交尾群蜂王育成功了 ,诱入生产群 ,原交尾群再放入成熟王台 ,处女王出房 ,情况则相反 ,成功率则会高得多。前者为何死气沉沉 ,屡屡失败 ;后者为…  相似文献   

3.
一、选取王台诱王法处女王一般在移虫后12天出房.出房前一天取出王台,将其举起冲阳光的方向,能看见里面蜂王在动,就证明蜂王发育正常.如果是阴雨天,将其放在耳边,能听见里面蜂王嗑台的声音.这也证明发育正常.这时就可以将选择好的王台直接放入无王交尾群的有蜂处,保证王台需要的温度,使蜂王正常出房.  相似文献   

4.
独具特色的蜂王婚飞交尾行为──读《蜜蜂的行为》有感谭新民蜂王的婚飞和交尾十分独特。一只蜂王一生只交配一轮,令人惊叹不已!处女王与雄蜂的交尾行为发生在快速的飞行中,一次交尾不足两分钟,几只小小的蜂王飞翔在广阔无垠的天空中实在微小得可怜。时机稍纵即逝,想...  相似文献   

5.
K.  Harano  Y.  Obara  吴小波 《养蜂科技》2006,(5):41-42
在西方蜜蜂无王群中,当两只新的处女蜂王同时出房时会为了争夺繁殖地位而相互刺杀。而每次蜂王培育时通常有很多王台被培育。前人研究发现最先出房的蜂王比后来出房的蜂王胜率要高。但是,出房的蜂王能通过破坏未出房的王台来避免蜂王间的相互刺杀,减少被杀以及受伤的风险。因此蜂王就会尽可能的破坏未出房的王台。假如蜂王不加选择地破坏王台,就可能在它破坏其中一些王台时就会有成熟老王台中的蜂王出房。最好的方法就选择性地先破坏急于出房的王台。在这篇文章中就研究了处女蜂王是否会选择性的破坏成熟老王台。材料与方法从有王群中组织4…  相似文献   

6.
<正>众所周知,新蜂王与雄蜂交尾成功后,在工蜂房产受精卵孵出工蜂,分蜂季节在雄蜂房产未受精卵,孵出雄蜂,接着在台基内产受精卵孵出新蜂王,此属蜂群正常生殖的3种蜜蜂个体。在失王情况下,工蜂卵巢发育,可在工蜂房产卵孵出体格小的雄蜂,成为蜂群的敌害,无法扩大群体及传宗接代,整个蜂群面临覆灭的危险。处女王一般不产卵,但因各种原因(如雄蜂少,低温阴雨等错过交尾期)未交尾,长期保持"处女状态"时,也会产卵,但产下的卵为未受  相似文献   

7.
在分蜂季节,可利用刚出房的处女王替换原蜂群的老王,或利用处女王进行分蜂,本人于2018年利用刚出房的处女王换王分蜂获得成功,希望与蜂友分享换王之经验。用王笼将处女王囚禁,推算好蜂王出房的确切时间,提前一天将老王提出组成小群,这样造成原群24小时内无王,而蜂群还没开始造新王台时,把已出房的处女王放入蜂箱的副盖之上,让蜂群饲喂24小时后,将处女王放入原群,这样新王交尾成功后,便成了一个新王群。以当天出房的处女王为好,不要出房数日的处女王,这样的蜂王已经具备蜂王物质,不易被蜂群接受。  相似文献   

8.
答读者问     
问:割除没有出房的雄蜂以后,工蜂抢食雄蜂幼虫浆液,对蜂群有没有危害? (安徽安庆市王传本) 答:在蜂群中,雄蜂除了和处女王交尾以外,没有其他用处。蜜蜂培育一只雄蜂所消耗的饲料要比工蜂多3倍。为有计划地控制雄蜂的繁殖,在加巢脾时要选用没有雄蜂房的巢脾,使蜂王没有产  相似文献   

9.
<正>一、蜜蜂良种选育蜜蜂良种选育可采用人工育王,到外地或亲友蜂场挑选1只优质蜂王,介入到蜂群中产卵,将1日龄幼虫移虫后,插入到母群中哺育。经哺育群哺育10天,再把王台分到交尾群中,过2~3天处女王出房,淘汰不好的处女王。一般5~10天,处女王交尾。这样就可防止近亲交配,达到选优目的。条件1,外界气温正常,无连续低温,蜜粉丰富,工蜂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生产实践中,难免会遇到蜂王受精不足的麻烦.下面是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仅供参考.处女王出房之后经过2~4日性发育成熟,即可以出巢与雄蜂交尾.交尾之后的蜂王一般经过2~5日就开始产卵.正常的开产期,一般在处女王出房之后的第六日至第十日.若新王的初产超过了10日还未开始,则属于非正常.在这些非正常情况中,蜂王受精不足所占的比例很高.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以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为实验材料,通过特殊的方法对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进行合群饲养,并对中意合群蜂中工蜂监督等行为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可以同群饲养,并且可以培育出中意合群蜂和意中合群蜂两种特殊的蜂群;中意合群蜂中工蜂在24h内会清除将近一半的外源意蜂受精卵,但保留了将近90%的中意合群蜂受精卵,差异显著;中意合群蜂中工蜂对外源中蜂受精卵辨认效果差异不显著,对外源意蜂雌性幼虫的辨认效果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探究自噬相关基因Atg12(autophagy-related 12 gene)在中华蜜蜂(中蜂)、意大利蜜蜂(意蜂)中的表达差异,为探讨中蜂抗螨分子机理提供参考。参照GenBank中东方蜜蜂Atg12基因序列(登录号:XM_017048509.1)设计引物,扩增中、意蜂头部组织Atg12基因,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原核表达及其氨基酸序列和蛋白结构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中、意蜂头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扩增出大小为450 bp的目的片段,并表达出大小约42 ku重组蛋白;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在Atg12基因进化过程中,中蜂(Apis cerana cerana)、意蜂(Apis mellifera)、大蜜蜂(Apis dorsata)和小蜜蜂(Apis florea)亲缘关系较近;重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蛋白的二级结构中共含有6个多肽结合位点、6个β-折叠和4个α-螺旋,分子质量约为16.13 ku,等电点为6.73;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tg12基因在中蜂头部组织中表达极显著高于意蜂(P<0.01)。本试验结果为后续深入研究Atg12基因在中蜂抗螨上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中华蜜蜂为研究材料,用人工转卵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华蜜蜂蜂群间工蜂对卵及幼虫的辨认与监督行为特性。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工蜂对群间的受精卵和雌性幼虫辨认与监督效果差异不显著。说明中华蜜蜂工蜂对群间的受精卵和雌性幼虫不存在辨认与工蜂监督。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克隆中华蜜蜂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探究中华蜜蜂SOD1基因的表达特性.利用巢式PCR技术扩增、克隆及分析中华蜜蜂SOD1基因,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发育时期(3和6日龄幼虫、l和4日龄蛹以及1和7日龄成蜂)、不同部位(成蜂的头、胸和腹)SOD1基因的表达量,探究中华蜜蜂SOD1基因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克隆获得中华蜜蜂SOD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其cDNA全长631bp(GenBank登录号JN700517),编码15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5.65 ku,等电点为6.21,经氨基酸序列比对,与意大利蜜蜂有99%的相似性,与其他典型的昆虫(如果蝇、冈比亚按蚊、斜纹夜蛾,家蚕、熊蜂)也有67% ~85%的相似性;中华蜜蜂SOD1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和部位中均有表达特异性,在6日龄幼虫表达量达到峰值,而在4日龄蛹中最低;头部与腹部表达量显著高于胸部(P<0.05).本研究成功克隆获得中华蜜蜂SOD1基因,其cDNA全长631 bp,编码152个氨基酸.该基因在中华蜜蜂整个发育时期均有表达,而且不同发育时期以及不同部位的表达量不同.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用华勃式微量呼吸检压仪连续测定了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受精卵不同发育时间的耗氧量。结果显示:中、意蜂卵平均耗氧量的曲线趋势大致相同,都是随着卵的生长发育而增加,但中蜂平均蜂耗氧量明显高于意蜂;在26h和44h两个时间点,中、意蜂平均耗氧量出现突然下跌形成两个谷点。26h时的谷点可能是试验蜂卵"分化中心"作用结束的时间点,也就是在这时完成了胚胎的早期发育;而44h时谷点可能是胚芽已基本形成并准备进入成长的时间点。从而证明了中、意蜂卵期的呼吸代谢是受内在生理发育因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中蜂是我国独有的蜂种资源,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十分可观,然而,随着西方蜜蜂的引进,长白山中蜂的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只有通过建立中蜂自然保护区,加强中蜂公益宣传,扩大养蜂生产,加大科技投入,促进蜂产品深加工等措施,才能保护中蜂生物资源多样性,实现中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触角电生理技术测定了中华蜜蜂对荔枝园常用10种化学农药的触角电位反应(EAG)。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对不同化学农药品种的EAG反应值各不相同,其中高效顺反氯氰菊酯引发的EAG反应值最大,而生绿Bt粉剂引发的EAG反应值最小,两者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这些农药品种引发中华蜜蜂EAG反应值的大小顺序为: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乐斯本乳油〉乐果乳油〉杀虫双水剂〉农地乐〉敌杀死乳油〉阿维菌素乳油〉灭百可乳油〉敌百虫乳油〉生绿Bt粉剂。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我们从保护授粉蜜蜂的角度出发,在荔枝园中有选择性地施用对蜜蜂不敏感的农药品种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东方蜜蜂线粒体DNA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为掌握线粒体DNA(mtDNA)在东方蜜蜂研究中的取得的进展。【方法】本文总结了蜜蜂mtDNA结构特征、mtDNA标记研究技术和东方蜜蜂非编码区和编码区标记的应用情况。【结果】RNA^leu-COⅡ区和部分COⅡ区的酶切和测序均发现了丰富的多态性。RNA^leu-COⅡ区和部分编码区标记能较好地解决泰国、菲律宾东方蜜蜂的种群遗传分化问题。根据RNA^leu-COⅡ区的系统发育关系将东方蜜蜂分成5个类型,并推测了他们的地理发育关系。【结论]mtDNA标记是解决东方蜜蜂遗传学和进化学问题较好的标记,增加样本量和研究的区段能解决mtDNA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中华蜜蜂是我国饲养的重要蜂种之一。相较于西方蜜蜂较为统一的朗氏标准蜂箱,中蜂的蜂箱种类繁多。研发了1种中蜂多层小蜂箱,并对其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中蜂多层小蜂箱蜂蜜夏季采集量略高于意蜂标准箱组,但差异不显著。多层小蜂箱蜂蜜波美度和含糖量高于意蜂标准箱组,含水量低于意蜂标准箱组,但差异也不显著。多层小蜂箱中蜂群势显著高于意蜂标准箱饲养组,表明多层小蜂箱比传统蜂箱更利于蜜蜂生产与繁殖。  相似文献   

20.
黄强  曾志将 《蜜蜂杂志》2009,29(10):6-7
蜜蜂是多雄性社会昆虫.在分蜂过程中它们主要通过信息素和蜂舞进行交流.不同种的蜜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语言系统.以同群饲养的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观察在自然分蜂中意大利蜜蜂是否能解读并参与中华蜜蜂的自然分蜂.结果表明,意大利蜜蜂会参与中华蜜蜂的分蜂.说明意大利蜜蜂具有解读中华蜜蜂自然分蜂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