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蛋鸡的断喙     
1 断喙时间的选择 一般来说,断喙在7~10日龄进行较好,此时鸡只小,便于操作,同时还可以减少对鸡只的应激以及防止早期啄羽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在鸡群发病,处于应激状态下或接种疫苗等情况下均不宜断喙.  相似文献   

2.
啄癖是鸡啄食同类造成创伤、甚至肢体残缺、以至死亡的一种恶癖它是养禽业中长期未能有效解决的难题。虽然后来实行笼养和断喙等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啄癖的发生。但是,随着我国和世界上一些国家土种鸡地面平养的兴起,人们选择地面平养代替笼养的增加,以及一些国家对断喙的禁止,鸡啄癖成为目前突出问题,以下仅就鸡啄癖发生的生物学特性、发生的特点、危害情况、诱发因素及断喙作一概述。l鸡啄读的生物学特性有关鸡啄痛行为的研究已有一个多世纪。前期研究指出啄羽是寻找食物或砂粒行为的转向,即在人工饲养的商品化条件下,食物很…  相似文献   

3.
恶食癖又称啄食癖,大、小鸡都能发生。常见恶癖有啄肛、啄尾、啄翅、食毛癖等。啄癖轻者可啄伤翅膀,造成流血伤残,重者可啄穿腹腔而致死亡。恶食癖发生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不良,饲料配合不当,特别是饲料中缺乏某种营养物质时,会诱使啄癖发生,久之造成恶癖。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可明显降低其发生率。1断喙可以有效地防止啄癖断喙一般进行两次,第一次在6~9日龄。方法是用断喙器将鸡上喙从鼻孔到喙尖断去1/2,下喙断去1/3。断喙时要注意切烙结合,操作时不能过快,以防出血,但也不能过慢,以免烧伤深部组织。为减少断喙引起的应激和防止…  相似文献   

4.
李有业 《中国家禽》2001,23(19):18-19
众所周知,鸡的互相啄食(啄癖、啄食癖)属于常见病,给养鸡业带来明显经济损失,引起鸡互相啄食的主要原因有:高度密养、光照过强、微气候差、非全价营养、换羽期、强制换羽期和遗传因素等。迄今,预防鸡互啄的最佳方法普遍认为是断喙。根据近年国外最近资料报道,仍以Lyon公司推荐的断喙术最受青睐。1断喙前对鸡和鸡舍的准备1.1 选择1天中最凉爽的时候断喙为宜。1.2 断喙前二天和后三天,推荐在鸡的饮水里添加维生素K(4g/L)和维生素C(20mg/L)。1.3 计划好一栋鸡舍的断喙不要超过2~5天。1.4 断喙所用刀片器具必须是完美…  相似文献   

5.
鸡的科学断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集约养鸡生产,规模大、密度高、饲养环境脆弱,如配料不当或管理不善,啄癖常有发生,严重影响生产。断喙是解决啄癖发生的有效途径,但在生产实践中,断喙技术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常因断喙不当造成死亡率高、发育不良、均匀度差和生产性能降低等,因此,进行科学断喙,执行断喙评价制度,改善和提高断喙质量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鸡断喙技术     
现代集约养鸡生产,规模大,密度高,饲养环境脆弱,如配料不当或管理不善,常易导致啄癖的发生,严重影响生产。断喙是解决啄癖发生的有效途径,但在生产实践中,鸡断喙技术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常因断喙不当造成死亡率高、发育不良、均匀度差和生产性能降低等。因此,进行科学断喙,执行断喙评价制度,改善和提高断喙质量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雏鸡啄癖以啄肛多发 ,其致伤致死率高 ,可给养鸡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对啄癖可采取多种防治措施 ,而断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一般家庭养鸡户没有专用电热断喙器 ,给养殖带来一定困难。笔者于 1 998年5月对 1 2户饲养的共 2 0 0只鸡采用烧烙断喙法进行防治雏鸡啄癖 ,后经长期饲养观察其效果良好。1 方法断喙所用工具为长 40cm、直径 6mm或8mm的铁棒 2根 ,镊子或止血钳 1把 ,备好火炉。助手将 2根铁棒尖端置于炉中烧至微红待用 ,烧烙时右手握铁柄面对术者。术者左手将雏握掌心 ,用大拇指轻按雏的头颈部 ,食指抵咽下 ,另 3指握于…  相似文献   

8.
断喙是当代养鸡生产中富有决定性的管理措施之一。其主要优点是:可从根本上来防止啄癖的发生;减少因鸡钩扒饲料而造成的浪费,使鸡群休息安静,减少能量消耗、提高了饲料报酬,也改善了鸡的饲养环境。鸡群经过断喙处理后,饲料消耗量比未经断喙的鸡群低3%,产蛋期可以减少食蛋癖的损失。合适的断喙可获得最大的生产性能。若断喙不合适,可能成为产蛋鸡群和种鸡群不理想生产性能的最主要单一管理因素。  相似文献   

9.
1鸡恶癖的预防措施 1.1适时断喙修喙 断喙.就是借助专用的器械将鸡喙尖端断去,断喙后上喙稍短,下喙稍长.使鸡失去啄伤皮肉和啄吃鸡蛋的能力.从而避免恶癖彤成。断喙尽管不能完全防止恶癖,但能降低恶癖发生率及减轻机体损伤,还可节省饲料。  相似文献   

10.
在蛋鸡生产中,养鸡户多重视饲料配合、环境温度湿度的控制、定期防疫、季节管理和光照管理等,对以下问题却常常忽视。 (一)及时断喙 主要是为了防止鸡群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癖。断喙通常在6~12日龄,断喙前两天应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K,防止断喙时出血过多和鸡体产生  相似文献   

11.
1断喙断喙的目的是防止鸡啄羽、啄肛、啄翅、啄趾等啄癖的发生,一般饲养在开放式鸡舍的雏鸡都要进行断喙。断喙时间在1~12周龄均可进行,不能超过14周龄。商品蛋鸡场多在6~10日龄断喙,而后在7~8周龄或10~12周龄时再进行适当的补充修剪。左手抓住鸡的腿部,右手拿鸡,将右手拇指放在鸡头顶上,食指放在咽下,稍施压力,使鸡缩舌。借助于断喙  相似文献   

12.
断喙就是用断喙机或者剪刀、烙铁等器具把鸡喙尖部分断去,它是当代养鸡.特别是商品蛋鸡生产中富有决定性的、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一.其主要优点有:一是有效防止鸡群啄肛、啄羽、啄趾、啄蛋等恶癖的发生;二是减少了饲料浪费:三是采食速度减慢、均匀,使鸡群生长发育整齐一致;四是有效防止了产蛋鸡的啄肛、啄蛋现象,提高了产蛋期的成活率,减少了死淘率;五是便于管理,减少管理工作中抓鸡人员手部受伤的机率.  相似文献   

13.
断喙是雏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正确的断喙可以提高饲料报酬,降低生产成本。断喙是防止鸡群发生啄癖最有效的措施,同时还能减少饲料浪费。啄癖是鸡群饲养管理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啄癖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蛋鸡和种鸡容易出现啄癖,所以必须断喙。由于鸡采食的习性,常将饲料叨出饲糟外,造成损失,断喙可使这个现象得到部分校正。因为现代蛋鸡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是建立在高质量的育成鸡群基础之上。断喙质量的好坏,影响到育成期采食量的多少,从而影响到育成质量的优劣和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4.
雏鸡断喙是防止啄肛、啄羽、啄翅、啄趾发生的有效措施,此外还可减少饲料的浪费,延迟性成熟.已被养鸡场、户广泛采用,普遍获得良好的成效.但是由于雏鸡身体较小,在施术中容易出现失误,如盐都区某鸡场2006年春在给2.6万只16日龄雏鸡断喙时,因技术掌握不准确,出现了部分雏鸡喙被断去太多、断偏、压劈等等现象,其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40%,经济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5.
1 鸡异食癖的预防措施 适时断喙和修啄是预防和制止鸡恶癖发生的效果较好的方法,从而避免异食癖形成。鸡断喙应用电动去喙器等器械去掉一点嘴尖。一般上喙切断1/2,下喙切断1,3,70日龄时再修喙1次。  相似文献   

16.
1 断喙时间 断喙时间没有统一规定,可根据各鸡场实际情况、断喙的技术水平及鸡群情况而定。一般断喙的最佳时间为6~9日龄,最晚不能超过2周龄。这个时期断喙可节省人力、降低成本、减少应激及预防早期啄羽的发生。特别是炎热气候下,如果超过这个周龄就难以控制出血。应注意的是在10周龄时对断喙的雏鸡进行一次检查,对一些断喙效果不太好的鸡只在10-12周龄再进行一次修喙。  相似文献   

17.
禽的断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禽类啄癖的主要原因是很高的饲养密度、强烈的光照、不良的小气候、不全价的饲料、脱毛和更换羽毛、遗传性因素。目前,预防禽啄癖唯一可靠的方法是断喙。为此研究出几种方法,其中世界上最广泛推广的方法是Lyon公司的断喙器。  相似文献   

18.
张增玉 《中国家禽》2004,26(4):45-45
第一次精确断喙的最佳时间为6~8日龄,发育较差的鸡可推迟在9~12日龄进行。6~8日龄时断喙,既省力,伤口不易出血,影响增重小,易操作,又有助于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第二次断喙在10~12周龄,主要是修剪喙部,如遇漏切、喙长、上下喙不齐等情况,可进行裁剪和补切。  相似文献   

19.
1基本操作 1.1肉种鸡断喙最好在6~7日龄断喙前后在饮水中24小时补充维生素K3(4g/L)和维生素C(20mg/L),减少断喙应激.  相似文献   

20.
断喙过程中的五个关键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喙过程中的五个关键点郑会永(河南省汤阴县部落综合养殖场456150)对成年后准备笼养的鸡断喙,已被大多数场家作为一项必要管理措施而采用。但是,断喙不当而引起的问题也屡见不鲜。如某场的一批雏由于断喙过度而使喙肉质化,严重影响采食,平均体重低于标准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