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临优145和临优2018籽粒灌浆特性及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种植密度对2个小麦品种灌浆特性及粒重的影响存在差异,但仍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不同播期下,临优145的B、Rmax、R2和R3变异较大,临优2018的K、R1、R3、T2和T3变异较大;不同种植密度下2个小麦灌浆参数变异相对较小。灌浆速率对临优145粒重影响较大;中后期灌浆持续时间和渐增期灌浆速率对临优2018的粒重影响较大。在晋南生态条件下,2个供试小麦均以10月9日播种,种植密度225万基本苗·hm-2时粒重较高。  相似文献   

2.
灌水对优质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不同的灌水处理对两个优质小麦品种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两个优质小麦旗叶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升高,叶片光合能力持续期延长。返青水对旗叶叶面积影响最大,拔节水、孕穗水对提高旗叶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有重要作用。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临优145产量增加,营养品质指标改善,临汾138产量增加,灌2水的营养品质指标最高。灌水时期对优质小麦品质的影响,临优145和临汾138灌返青、孕穗水,小麦营养品质指标最佳,兼顾小麦营养品质、加工品质、产量和效益的灌溉方案,临优145适宜灌返青、孕穗、灌浆三水。临汾138适宜灌返青、孕穗二水。优质小麦的灌水次数和灌水时期与小麦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裂裂区设计,以强筋小麦临优145、临汾138、临优2069和中筋小麦临优2018、临汾139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基因型对产量性状影响不明显,但播期和种植密度有一定的调控效应。主茎分蘖成穗并重型品种临优145和临优2018最佳播期10月3日、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318.16万/hm2和313.77万/hm2;主茎成穗为主型品种临汾138最佳播期10月1日、最佳种植密度375.00万/hm2.3个品种的最高产量分别达到了7573.43kg/hm2、8202.52kg/hm2和8390.34kg/hm2。对小麦产量影响的作用力为:播期>基因型>种植密度。本试验条件下,小麦的灌浆进程符合一元三次方程,分别呈"慢、快、慢"的"S"型变化;随播期推迟,小麦的最高千粒重、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及起始生长势提高,灌浆持续期和有效灌浆持续期延长,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种植密度对小麦的灌浆速率影响较大,而对灌浆持续期影响较小。相关分析表明,灌浆速率与千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临优145有效灌浆持续期与千粒重显著正相关,而临优2018有效灌浆持续期与千粒重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参数对供水的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8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不同的供水条件下,研究了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参数对供水的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水处理下籽粒千粒重差异显著,旱区和灌2水的节水区的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和灌浆中期灌浆速率等均高于灌4水区,从而千粒重高于灌4水区。不同品种籽粒灌浆的不同特性参数对供水反应不同,但灌浆阶段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粒重积累量的比例大体一致,约为0.21,0.61和0.18。说明参试品种的前中后期籽粒积累与灌水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选用强筋小麦临优145和中筋小麦临优2018,在田间条件下研究追氮时期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一定时,拔节期追氮临优145和临优2018的产量最高;随着追氮时期的后延,两个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呈上升趋势,粉质参数:不同筋型小麦变化不同,强筋小麦临优145逐渐变优,中筋小麦临优2018变化不同。所以在小麦生产中要根据小麦的生态特性,追施氮肥。  相似文献   

6.
灌水及化控对不同粒色小麦籽粒灌浆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灌水和化控处理对不同粒色小麦籽粒灌浆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3个不同粒色小麦为材料,采用不同灌水及化控处理,研究花后小麦颖壳、籽粒、旗叶叶绿素含量、千粒重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花后5~30 d,灌2水比灌3水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速度快,花后15 d和25 d时,灌2水与灌3水处理的千粒重差异显著.灌水对灌浆速率的影响与千粒重相似.籽粒、颖壳、旗叶叶绿素含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千粒重、灌浆速率在不同粒色小麦中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本试验中化控处理对籽粒灌浆和叶绿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淮北地区高产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取安徽省淮北地区7个小麦高产品种,对其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灌浆进程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籽粒灌浆期可分为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三个阶段。灌浆过程可以用Logistic方程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80 1,达到显著水平,拟合效果良好。相关分析表明,粒重主要是由快增期持续时间和缓增期速率决定的,与整个灌浆期持续期和平均灌浆速率正相关。在小麦灌浆快增期和缓增期,灌浆速率越快,持续时间越长,干物质积累越多,粒重就越高。  相似文献   

8.
播期对豫麦34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品种豫麦34为材料,设置7个不同的播期,用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用相关性分析研究灌浆参数与播期的关系。结果表明,豫麦34籽粒灌浆规律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各个播期灌浆过程均呈“S”型变化,但模型参数因播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播期对籽粒灌浆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灌浆高峰期有所提前,灌浆持续时间有所缩短。影响粒重的主要灌浆参数是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时间,其中渐增期的持续时间影响较大,其次是缓增期的灌浆速率和持续时间。因此,通过确定适宜的播期协调灌浆持续天数与灌浆速率的矛盾,适当减少渐增期的持续时间,使小麦灌浆快速进入快增期,增加缓增期的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时间,可以达到提高粒重的目的,为豫麦34的高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川西北大穗大粒型小麦灌浆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俊梅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228-231
摘要:本文研究大穗大粒小麦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模型及灌浆特性与粒重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干重变化呈“S”曲线,灌浆速率和籽粒水分含量均呈正态曲线。最大灌浆速率Rmax,渐增期(R1)快增期(R2)和缓增期速率(R3),渐增期持续天数(T1)是影响粒重的重要参数,各阶段灌浆速率与持续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大穗大粒高产小麦栽培和育种中可通过选育高灌浆速率,尤其是高快增期灌浆速率的品种;通过适当的栽培措施协调灌浆速率与持续时间的矛盾,增加缓增期灌浆速率而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10.
高产小麦品种绵麦37号灌浆特性及冠层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绵麦37号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模型及灌浆特性与粒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干重变化呈"S"曲线,灌浆速率和籽粒水分含量均呈正态曲线。最大灌浆速率Rmax,渐增期(R1)快增期(R2)和缓增期速率(R3),渐增期持续天数(T1)是影响粒重的重要参数,各阶段灌浆速率与持续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同时,绵麦37号具有植株叶型紧凑,通风透光好,光合作用强,整个灌浆过程千粒重较高等特性。因此在栽培和育种中可通过选育高灌浆速率,尤其是高快增期灌浆速率的品种;通过适当的栽培措施协调灌浆速率与持续时间的矛盾,增加缓增期灌浆速率而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水氮高效利用,在2~3年定位水氮处理基础上于2008-2009年对玉米-小麦灌浆过程及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籽粒灌浆过程可较好的用Logistic函数描述。玉米粒重随施氮量增加呈抛物线变化,灌开花水高施氮量处理条件下粒重下降。小麦粒重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灌开花水显著提高粒重。灌浆持续时间和平均灌浆速率与粒重呈正相关,但灌浆持续时间和平均灌浆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966 7)。玉米产量以1水条件下施氮480 kg/hm2最高,小麦产量以3水条件下施氮480 kg/hm2最高。  相似文献   

12.
在大田条件下,以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8和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氮肥施用水平,研究籽粒灌浆过程对小麦磨粉品质的影响以及氮肥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在各施氮处理中小麦籽粒灌浆过程均呈"S"型变化,籽粒干质量积累均可用三次曲线进行拟合,但模型参数因氮肥用量而不同.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8均以N3(270 kg/hm2)处理的灌浆特征参数值较高,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以N2(180 kg/hm2)处理的灌浆持续期最长,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最晚,最大灌浆速率最高以及有效灌浆持续期最长,理论最大粒重以N0(0 kg/hm2)和N5(450 kg/hm2)处理的较高.灌浆特征参数与磨粉品质的相关分析表明,多数籽粒灌浆特征参数与磨粉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建立了磨粉品质指标和灌浆特征参数之间的回归方程,可以用籽粒灌浆特征参数来预测籽粒的磨粉品质.  相似文献   

13.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花后不同时期高温、弱光和温光双重胁迫对小麦籽粒内源激素含量与增重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中期温光双重胁迫处理对小麦粒重的影响最为显著,不同时期3种处理后,单粒重的降低主要是缓增期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显著降低所致,而灌浆持续期对其影响较小。灌浆进程中籽粒GA3含量的降低或ABA含量的升高可能是导致平均与最大灌浆速率以及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灌浆速率变化的生理原因。对籽粒各内源激素变化速率之间及其与籽粒平均灌浆速率的相关分析表明,对籽粒灌浆速率的调节作用GA3主要体现在灌浆前期(开花后7~12 d)和后期(开花后19~28 d);而ABA主要是在灌浆中期(开花后12~19 d),且籽粒平均灌浆速率与ABA之间的关系要比其与GA3的关系相对密切。整个籽粒灌浆过程,ZR和IAA含量变化与籽粒平均灌浆速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微喷带灌溉对小麦灌浆期冠层温湿度变化和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东  徐学欣  张洪波  林祥  赵阳 《作物学报》2015,41(10):1564-1574
2012—2013和2013—2014年度田间试验中设小麦灌浆初期不灌水(W0)、畦灌(W1)和小麦专用微喷带灌溉(W2)3个处理,并在灌浆中后期设置不同微喷时间和水量处理,以明确微喷带灌溉对小麦灌浆期冠层温、湿度和粒重的影响。灌浆初期10:00进行W2处理,当日中午穗层温度降低6.8~11.3℃,降幅明显大于W1处理;灌水后第2~4天与W1无显著差异,第4天与W0无显著差异。W2处理当日叶片水势显著大于W1处理,当日光合速率和次日叶片水势与光合速率及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与W1无显著差异,且显著大于W0处理;W2的灌水利用效率显著大于W1处理。在小麦灌浆后期于10:00、12:00、14:00时采用微喷带喷水5 mm和10 mm均显著降低冠层温度,提高冠层相对湿度、旗叶水势和群体光合速率,且微喷时间越早越有利。本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灌浆初期微喷补灌或中后期在预报高温当天10:00时微喷补水5~10 mm,可显著提高粒重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5.
小麦籽粒灌浆参数变异及与粒重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5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Logistic模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对籽粒灌浆参数与粒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灌浆参数在不同灌浆阶段存在显著差异,渐增期持续持续时间(T1)和缓增期持续时间(T3)变异系数较大,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Tmax)、灌浆持续期(T)、快增期持续时间(T2)则相对稳定;最大灌浆速率(Rmax)、平均灌浆速率(R)、快增期灌浆速率(R2)变异系数较小,相对稳定,渐增期灌浆速率(R1)和缓增期灌浆速率(R3)的变异系数较大,易受影响;T和R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对千粒重(Y)作用较大,R的作用大于T;灌浆持续时T、R、R2和T2、R3和T3对Y作用显著。因此,可通过选育高平均灌浆速率(R)、高快增期灌浆速率(R2)的品种,配套适当的栽培措施来协调灌浆速率与灌浆持续时间的矛盾,达到增加粒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以直立大穗型常规稻辽粳263和弯穗型杂交稻屉优418为试验材料,用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不同源库处理对不同穗型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和结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源处理对2个品种灌浆参数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不同的库处理使辽粳263的最终粒重表现出极显著差异,不同的库处理在屉优418的各参数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辽粳263穗的中部籽粒重易受到源库的影响,屉优418则是下部籽粒,源库处理对2品种的弱势粒灌浆速率影响最大。增加源库比或降低着粒密度有利于弱势粒平均粒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灌水次数对优质小麦品种产量及水分利用效应的影响,选用两个中、强筋小麦品种(中筋麦:中麦122;强筋麦:津农7号),在大田条件下设置3种灌水处理(W2:冬水+拔节水+开花水;W1:冬水+拔节水;W0:冬水),研究了不同的灌水次数对中、强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蛋白质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协调中强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的适宜灌水次数。试验结果表明,减少灌水次数籽粒产量显著下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减少灌水同时,能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籽粒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麦类作物籽粒的灌浆特性,以小麦品种‘宁麦13’、大麦品种‘龙啤1号’和青稞品种‘昆仑15号’为试材,利用Logistic模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分析了3种作物粒重增长进程和灌浆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大麦和青稞千粒重分别为51.60、49.01、46.43 g/(1000grain),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小麦籽粒有效灌浆时间为45.89 d,分别比大麦和青稞长9.84 d和3.59 d (P<0.05);小麦粒重快增期和缓增期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大麦和青稞,青稞与大麦无显著性差异。大麦籽粒平均灌浆速率为1.37 g/(1000grain·d),高于小麦和青稞18.10%和24.55%(P<0.05);大麦籽粒粒重快增期灌浆速率、缓增期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显著高于小麦和青稞,青稞与小麦无显著性差异,但大麦在快增期灌浆速率下降最快。可见,小麦与大麦、青稞之间粒重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籽粒灌浆持续时间,大麦与青稞之间粒重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籽粒的灌浆速率。  相似文献   

19.
对新疆春小麦品种新春6号在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子粒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新春6号的子粒灌浆规律均符合Logistic自然生长曲线。各方程的决定系数R2都在0.998 1以上,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耕作方式可影响子粒各阶段灌浆持续天数T、子粒灌浆速率和粒重。小麦留茬免耕处理渐增期的持续时间明显长于传统耕作;在灌浆各阶段,免耕各处理的灌浆速率均比传统耕作高,在快增期,小麦免耕留茬处理灌浆速率比传统耕作的高7.7%,小麦免耕不留茬处理比传统耕作的高7.4%。因此选择合适的耕作方式,可提高小麦各阶段灌浆速率,对增加粒重、提高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贵州高原夏秋麦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致  李家修 《作物学报》1998,24(1):110-117
本文据1992-1995年试验结果,以Logistic方程拟合贵州高原不同夏秋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并计算出有关籽粒灌浆参数,发现不同夏秋小麦品种灌浆特性有所不同。通径分析灌浆参数与千粒重的表明,籽粒平均灌浆速度和最大灌浆速度是影响夏秋麦千粒重的两个主要因素。且两因素间有极显著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缓增期和渐增期日数以及快增灌浆速率对千粒重作用显著;缓增期日数与渐增期日数间有极显著负相关,快增期灌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