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我们分别于 1997年和 1999年 2次赴意大利地中海农学院 (Bari)学习 ,其间 ,对意大利葡萄生产情况进行了考察 ,现简介如下。1 葡萄主产区2 0 0 0年意大利葡萄总产量为 973.2万 t,占当年世界葡萄总产量 6 2 4 2 .6万 t的 15 .5 9% ,居世界第一位 ,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产量分别为 15 7.0万 t和 816 .2万 t。意大利鲜食葡萄的栽培主要集中在其中南部的波哥利亚 (Puglia)、西西里 (Sicilia)、阿布佐(Abruzzo)、拉齐奥 (L azio)、巴西利卡塔 (Basilicata)、撒丁岛 (Sardegna)和卡拉布利亚 (Calabria) 7个地区 ,其产量之和占意大利鲜食葡萄总产…  相似文献   

2.
葡萄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综述了近5年来国际葡萄病毒病最新确立的病毒属、鉴定的新种及几种重要葡萄病毒形态、基因组、病原、病毒检测技术及防治策略。葡萄病毒已由1999年的17个属,47种增加到2003年的20个属,55种。其中葡萄病毒属(Vitivirus),凹陷病毒属(Foveavirus)、葡萄斑点病毒属(Maculavirus)和葡萄卷叶病毒属(Ampelovirus)为新确定的4个属。已完成葡萄扇叶病毒(GFLV)和葡萄斑点病毒(GFkV)的全序列测序(2001年)。新发现葡萄卷叶相关病毒-9号(GLRaV-9)(2002年)。新增加GLRaV-8和葡萄D病毒(GVD)的单克隆抗体和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SPaV)的多克隆抗体。RT-PCR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GRLaV-1、GRLaV-2、GRLaV-3、GRLaV-4、GRLaV-5、GRLaV-6、GRLaV-7、GVB、GVA、GVD、GRSPaV、葡萄拟卷叶病毒(GFkV-likeviruses)、GFLV和南芥菜花叶病毒(ArMV)等病毒及葡萄病毒属(Vitivirus)和凹陷病毒属(Foveavirus)病毒的检测。GFLV、ArMV、GVA及GVB和GVA、GFLV、GLRaV-2、GLRaV-3外壳蛋白(CP)基因已分别导入到欧洲葡萄(Vitisvinifera)和沙地葡萄(Vitisrupestrsis)及其他砧木中,目前仍在检测阶段。  相似文献   

3.
葡萄试管苗热处理脱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快培育葡萄优良品种无病毒苗木,提高脱毒效率,开展了葡萄试管苗热处理脱毒技术研究。将携带葡萄扇叶病毒(GFLV)、葡萄斑点病毒(GFkV)、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SPaV)、葡萄卷叶相关病毒-1(GLRaV-1)和葡萄卷叶相关病毒-2(GLRaV-2)的8个葡萄品种试管苗进行恒温热处理,对分离成活的62个茎尖进行RT-PCR和ELISA检测。结果显示,62个茎尖中,29个茎尖脱除了上述5种病毒,葡萄卷叶相关病毒-1、葡萄斑点病毒、葡萄扇叶病毒、葡萄卷叶相关病毒-2和沙地葡萄茎痘病毒的脱毒率分别为81.8%、80.0%、78.1%、75.0%和61.5%。采用试管苗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方法可获得良好的脱毒效果,适用于葡萄无病毒原种母本树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葡萄是果树中感染病毒病最多的树种之一,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现发现的葡萄病毒病20个属55种,我国鉴定明确的葡萄病毒总共有6种.北冰红冰葡萄发现有四种主要病毒,葡萄卷叶病毒(GLRaV)、葡萄花叶病(GCMV)、葡萄扇叶病毒(GFLV)、葡萄栓皮病毒(GCBD).本试验通过酶联免疫检测手段筛选无病毒种苗,进而达到扩繁和工厂化生产北冰红脱毒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1973 ~2005年对我国东北地区山葡萄抗寒的种质资源(品种、品系)进行种内杂交,并与果实高糖低酸、不抗寒的欧亚种酿造葡萄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回交和重复杂交(8种杂交模式),共73个组合,杂种苗成活10 544株。共分离出低酸高糖3 049株,占杂种苗总株数28.9%。8种杂交模式果实总酸含量(低→高)排列顺序是: (山—欧) F2×欧亚种→ (山—欧) F1×欧亚种→山葡萄×欧亚种→ (山—欧) F1× (山—欧) F1→ (山—欧) F2× (山—欧) F2→ (山—欧) F2×山葡萄→ (山—欧) F1×山葡萄→山葡萄×山葡萄。果实糖含量(高→低)排列顺序是: (山—欧) F2×欧亚种→ (山—欧) F1×欧亚种→ (山—欧) F2× (山—欧) F2→ (山—欧) F1× (山—欧) F1→山葡萄×欧亚种→ (山—欧) F1×山葡萄→ (山—欧) F2×山葡萄→山葡萄×山葡萄。遗传规律是:山葡萄种内和种间杂交后代(F1~F4)果实总酸和糖含量性状分离,表现为连续分布,趋向于高酸和低糖亲本,杂交组合中高酸低糖亲本越多,分离出的高酸低糖单株越多,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已从(山—欧) F1×山葡萄、 (山—欧) F1× (山—欧) F1和(山—欧) F2× (山—欧) F2杂交模式中选育出酿造干红山葡萄酒新品种‘左优红’、品系94-7-75、94-8-168、98-17-121和酿造冰红酒新品系2002-1-135。  相似文献   

6.
本防治规范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葡萄病虫害研究中心、江苏省葡萄协会、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太湖葡萄研究中心,及有关专家(单传伦所长、李世诚研究员等)、基层技术人员、某些葡萄种植公司(如:江阴九州果业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制订,供沪宁沿线地区露地种植的欧美种葡萄参考.  相似文献   

7.
葡萄属植物约有70余种,按照形态异同和地理分布,又可分为两个亚属和三个种群。真正葡萄亚属(树皮无皮孔,老皮成条裂纤维状,茎节有隔膜,卷须多分枝)分欧亚种群(仅有一种,即“欧洲种”或“欧亚种”)、东亚种群(有40余种,发源于我国的有10多种,如山葡萄、葛菡葡萄、网脉葡萄、毛叶葡萄、刺葡萄等等,大多作育种材料和砧木用)、美洲种群(有20余种,重要的种有美洲葡萄、河岸葡萄、砂地葡萄、山平氏葡萄、心叶  相似文献   

8.
我国葡萄野生种质资源的同工酶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同工酶酶谱分析是研究植物分类,遗传变异的一个有效方法。为了在葡萄育种上充分利用起源于我国的葡萄属野生种质资源,我们从1980年开始进行葡萄野生种(类)的同工酶研究,以探讨野生种的分类和与育种有关的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一)样品采取分析样品采自陕西武功西北农学院野生葡萄原始材料圃,种类有:山葡萄、双庆山葡萄(Vitis amurensis),刺葡萄(Vitis davidii),兰葡萄(Vitisdavidii var·cyanocarpa),秋葡萄(Vitis  相似文献   

9.
周峰  沃土 《中国果菜》2003,(6):41-41
2003年8月28日。鲁国故都曲阜人海如潮。来自北京、山农大等地的葡萄专家李钰、溢秀云、李宪利、臧海云等正忙碌于“培杰葡萄鉴定会和第二届全国金秋擂台赛”上。人们被从未见过的大粒红提(最大果重26g)吸引了,艳红的大果和甘甜(糖度15%)的口感令人赞不绝口。专家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时隔月余,中国特产经济协会把擂台赛冠军的奖牌颁给了孙培杰。痴心育葡萄 早奔小康路 出生农民世家的孙培杰自幼喜欢葡萄,二十几岁就担任了村里的葡萄技术员。没有上过专业学校的他先是利用闲暇时间阅读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还不辞辛劳跑到外地请教技术老师…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是世界上葡萄和葡萄酒的主要生产国之一。全国葡萄面积八二年为1,282,803公顷( 19,242,000亩)。八三年葡萄总产量为125,000,000公担(即 250亿斤)。占世界第一位。其中生食葡萄为16,000,000公担(32亿斤),占12.8%酿酒葡萄109,000,000公担(218亿斤)占87.2%.八二年葡萄酒产量  相似文献   

11.
 1973~2005年对我国东北地区山葡萄抗寒的种质资源(品种、品系) 进行种内杂交, 并与果实高糖低酸、不抗寒的欧亚种酿造葡萄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回交和重复杂交(8种杂交模式) , 共73个组合, 杂种苗成活10 544株。共分离出低酸高糖3 049株, 占杂种苗总株数2819%。8种杂交模式果实总酸含量(低→高) 排列顺序是: (山—欧) F2 ×欧亚种→ (山—欧) F1 ×欧亚种→山葡萄×欧亚种→ (山—欧) F1 × (山—欧) F1 → (山—欧) F2 × (山—欧) F2 → (山—欧) F2 ×山葡萄→ (山—欧) F1 ×山葡萄→山葡萄×山葡萄。果实糖含量(高→低) 排列顺序是: (山—欧) F2 ×欧亚种→ (山—欧) F1 ×欧亚种→ (山—欧) F2 × (山—欧) F2 → (山—欧) F1 × (山—欧) F1 →山葡萄×欧亚种→ (山—欧) F1 ×山葡萄→ (山—欧) F2 ×山葡萄→山葡萄×山葡萄。遗传规律是: 山葡萄种内和种间杂交后代( F1 ~F4 )果实总酸和糖含量性状分离, 表现为连续分布, 趋向于高酸和低糖亲本, 杂交组合中高酸低糖亲本越多,分离出的高酸低糖单株越多, 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已从(山—欧) F1 ×山葡萄、(山—欧) F1× (山—欧) F1和(山—欧) F2 × (山—欧) F2 杂交模式中选育出酿造干红山葡萄酒新品种‘左优红’、品系94-7-75、94-8-168、98-17-121和酿造冰红酒新品系2002-1-135。  相似文献   

12.
赵楠  顾沛雯  李嘉泓  张乐 《中国果树》2021,(1):38-42,65,112
对宁夏永宁县葡萄育苗圃中15个葡萄品种的根结线虫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宁夏永宁县葡萄育苗圃根结线虫病危害严重,不同葡萄品种的苗木感病症状表现不同。根据根结线虫雌虫和2龄幼虫的形态特征及雌虫会阴花纹,初步鉴定出该地区葡萄根结线虫的种类是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利用根结线虫线粒体DNA(mtDNA)通用引物(C2F3/1108)及序列特异性扩增区(SCAR)特异性引物(MI-F/MI-R和Far F/Far R)对葡萄根结线虫的种类再次鉴定,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另外发现不同葡萄品种上根结线虫的种类与数量存在差异,南方根结线虫(M. incognita)占根结线虫群体的88.57%,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3.
以"赤霞珠"酿酒葡萄为试材,系统研究了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白藜芦醇(Res)的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水杨酸的喷施对葡萄果皮及叶片中白藜芦醇合成的诱导作用及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间的关系,以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对酿酒葡萄白藜芦醇诱导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对葡萄白藜芦醇具有显著的诱导效果,在葡萄幼果期诱导率较高,但诱导时间较短暂;而且不同水杨酸浓度对葡萄果皮中白藜芦醇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呈正相关,其中4mM的水杨酸对葡萄白藜芦醇的诱导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葡萄果实为试材,外源喷施(0.05、0.10、0.50mg·L~(-1))24-表油菜素内酯(EBR)于葡萄果穗,测定葡萄果实品质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0.05mg·L~(-1) EBR处理促进了"赤霞珠"葡萄果实中花色苷、总酚的积累,0.50mg·L~(-1)EBR处理促进了"赤霞珠"葡萄果实中单宁的积累,降低了葡萄果实中总酸含量。0.10mg·L~(-1)EBR处理对蔗糖转化酶活性提高有较好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果实可溶性总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葡萄病毒病主要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是世界性水果,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水果的第二位。葡萄在长期无性繁殖过程中,感染并积累了多种病毒。葡萄病毒已由1999年的17个属,47种增加到2003年的25个属,55种。其中葡萄病毒属(Vitivirus)、凹陷病毒属(Foveavirus)、葡萄斑点病毒属(Maeulavirus)和葡萄卷叶病毒属(Ampelavirus)为新确定的4个属。迄今,还不能对葡萄病毒病进行有效的药剂防治,因此,高效灵敏的检测技术成为解决种苗检疫的基本前提,是防治葡萄病毒病,确保我国葡萄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病毒病田间发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2009年对宁夏贺兰山东麓主要酿酒葡萄产区病毒病的田间发生状况进行了调查。明确了葡萄扇叶病(GFLV)和葡萄卷叶病(GLRaV)是该地区主要病毒类型,疑似病毒类型是葡萄茎痘病和葡萄栓皮病;葡萄卷叶病毒感染的主要品种是蛇龙珠,主要发病区域是广夏二基地;葡萄扇叶病毒感染的主要品种是西拉,主要发病区域是玉泉营地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国野生葡萄果皮和叶片中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含量的特点,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中国野生葡萄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1个野生葡萄株系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连续2 a测定成熟果皮和叶片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并结合气候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51个野生葡萄株系中,约60%的葡萄果皮中白藜芦醇含量高于叶片,株系间果皮、叶片Res含量(ω)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果皮中含量最高的‘双溪腺枝葡萄03’(2013年与2014年分别为67.82μg·g~(-1)和68.44μg·g~(-1))比含量最低的‘洪江刺葡萄04’(2013年0.08μg·g~(-1),2014年0.09μg·g~(-1))高855.5倍,叶片中含量最高的‘高山二号’(2013与2014年分别为10.27μg·g~(-1)和11.69μg·g~(-1))比含量最低的‘冯举沟桑叶葡萄02’高256.8倍。结合采样地2 a的气候条件分析,果皮中的Res含量几乎未受气候条件影响,而叶片中Res含量在采样的2 a间变化幅度较大。【结论】腺枝葡萄中的‘双溪腺枝葡萄03’‘芷江水腺枝葡萄’‘双溪腺枝葡萄01’及山葡萄中的‘山葡萄N43-3’‘长白9号’‘双优’等果皮富含白藜芦醇。研究为有效利用和开发野生葡萄资源中的白藜芦醇及促进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常规平地栽植为对照,研究西北沙地深沟栽植葡萄在人工控水干旱胁迫条件下,根际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及其对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工控水干旱处理天数的增加,深沟栽植葡萄根际土壤含水量远高于平地栽植,且比较稳定,基本能保证葡萄叶片光合速率维持较高水平;而平地栽植方式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且对葡萄光合作用相关指标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葡萄叶片光合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概述了近些年葡萄花芽的分化规律,对葡萄花芽分化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讨论。影响葡萄花芽分化的主要因素有内部因素(激素、营养物质、基因)和外部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湿度)。葡萄花芽分化是植物体内各种因素与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葡萄花芽分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是葡萄丰产稳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 在热带的葡萄栽培中,泰国的葡萄栽培面积仅次于印度,占世界第二位(约3万莱,1莱等于2.4市亩).泰国葡萄经济栽培的历史还不到30年,但他们却积累了较丰富的热带栽培葡萄的经验.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