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Skygel保水剂与供水方式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穴盘育苗,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Skygel保水剂与供水方式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供水方式与不同质量浓度保水剂对黄瓜幼苗生长、生理指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保水剂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促进黄瓜幼苗生长,提高秧苗质量和生理活性。黄瓜整个幼苗期,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底部供水保水剂质量浓度为4 g/L的处理明显优于传统的上部供水方式,可减少供水次数与灌水量,节水率达到40%,而且对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秧苗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2.
张百俊  刘荷芬  卫秀英  杨东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31-4031,4137
研究不同浓度的“高盛牌”绿叶素对黄瓜幼苗生长和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黄瓜幼苗生长和抗冷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1.5g/L处理效果最好,表现为促进幼苗生长,提高幼苗质量,增加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强幼苗抗低温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低温胁迫下黄瓜(Cucumis sativus L.)幼苗生长和抗冷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黄瓜品种‘津春2号’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低温处理(昼/夜,15/10℃),研究低温胁迫下接种AMF对黄瓜幼苗生长指标、根系活力和叶绿素、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鲜重的增长量和根冠比减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SOD、CAT活性降低,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及POD活性升高;在低温胁迫下,接种AMF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幼苗各生长指标的增长量和根冠比,提高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根系活力及POD、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低温胁迫下接种AMF可通过促进黄瓜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的大量积累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来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增强黄瓜幼苗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以‘津春4号’黄瓜为试材,研究了外源NO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膜脂过氧化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9℃(昼/夜)的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干重、鲜重、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显著下降,膜透性和MDA含量显著增加;而叶面喷施外源100 μmol·L-1 NO供体硝普钠(SNP) 显著缓解了低温对黄瓜幼苗的抑制作用,膜透性和MDA含量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显著升高。正常生长下叶面喷施NO对黄瓜幼苗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牛蒡寡糖促进黄瓜生长及抗低温胁迫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不同浓度的牛蒡寡糖溶液处理黄瓜幼苗,研究牛蒡寡糖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抗低温胁迫的生理效应。研究表明,牛蒡寡糖可显著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和根系发育,促进壮苗的形成,黄瓜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升高,最佳处理浓度在5.0 g.L-1左右。同时,在经过72 h的低温胁迫后,5.0 g.L-1的牛蒡寡糖可显著提高黄瓜植株叶片细胞膜的稳定性,抑制体内MDA的累积,同时大幅度提高抗氧化酶SOD和CAT的活性。因此,施用适宜浓度的牛蒡寡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黄瓜的生长和提高抗冷性,在农业上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AMF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和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ucorrhiz fungi,AMF)对低温胁迫下黄瓜(Cucumis sativusL.)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黄瓜品种‘津春2号'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低温处理(昼/夜,15/10℃),研究低温胁迫下接种AMF对黄瓜幼苗生长、电解质渗透率、根系活力和叶绿素、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与低温胁迫的未接菌对照相比,接种AMF可以使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的株高增长量、茎粗增长量、地上部和地下部鲜质量的增长量、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的增长量均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10.24%,根系活力提高178.32%,POD、SOD、CAT活性分别提高57.63%、6.72%和35%,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分别降低11.05%和16.08%.[结论]接种AMF可通过促进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的大量积累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来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从而增强黄瓜幼苗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以黄瓜品种津优303为试验材料,设低温+灭菌接种物、常温+菌剂、低温+菌剂3个处理,以常温+灭菌接种物处理为对照,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量(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鲜重与干重)、黄瓜幼苗叶片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荧光(F_m)、初光能转换效率(F_v/F_m)、PSII的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0)]均显著CK,严重抑制了黄瓜幼苗的生长;初始荧光(F_0)显著CK,PSII反应中心遭受损害。低温胁迫下接种AMF处理的黄瓜幼苗生长量以及叶片幼苗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值均显著未接种AMF处理,F_0显著未接种AMF处理,其中,叶绿素含量提高10.24%,F_m、F_v/F_m和F_v/F_0分别提高14.2%、5.9%和31.4%,F0降低8%,明显缓解低温胁迫对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比较了瓠瓜、黄瓜、西瓜和南瓜四种瓜类作物麻地膜覆盖和塑料地膜覆盖栽培效果。参试瓠瓜品种为短棒型瓠瓜浙蒲9号,黄瓜品种为水果类型黄瓜美奥6号,西瓜所用品种为黑晶小果型西瓜,南瓜所用品种为雅丽2号,旨在了解麻地膜覆盖对瓠瓜、黄瓜、西瓜和南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麻地膜透气性好,有利于根系生长,而瓠瓜播种时间较晚,已过低温期,因此,对保温性要求不高,在这种情况下麻地膜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夏秋黄瓜生长发育期处于高温季节,日照长,雌花形成迟。用乙烯利在黄瓜幼苗期进行喷花处理,可促进雌性器官的发育,使原夹着生雄花的主茎节位形成雌花,降低雌花着生节位,多结黄瓜,既增产,又早熟,提高黄瓜的种植效益。具体方法如下:一、喷施时间夏秋黄瓜喷施乙烯利的适宜期为幼苗2  相似文献   

10.
冬春季节的根区亚低温逆境严重影响了设施园艺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养分利用率,矿质养分和植物激素也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为了探讨氮(N)磷(P)钾(K)配合赤霉素(GA_3)施用对根区亚低温下黄瓜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砂培的中农26黄瓜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低、中、高3个营养液养分水平(低水平,N-P-K=10-0.34-10(mmol/L);中水平,N-P-K=15-0.51-15(mmol/L);高水平,N-P-K=20-0.68-20(mmol/L))分别在添加GA_3(5μmol/L)和不添加GA_3的情况下,对根区亚低温(16℃)胁迫下黄瓜幼苗生物量、矿质养分(N、P、K)含量及植株矿质养分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养分浓度的升高,植株干质量、地上部与根中的矿质养分含量和全株的矿质养分积累量均增加。根区亚低温抑制了养分浓度升高对黄瓜幼苗的促生效果,即根区亚低温处理的植株干质量和养分积累量均显著低于根区适温(22℃)处理;根区亚低温显著降低了各养分浓度下黄瓜幼苗地上部组织的N、P、K含量和根中的N含量,但提高了根中的P、K含量。根区亚低温下施用外源GA_3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根区亚低温对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的抑制作用,说明赤霉素可以用于缓解设施根区亚低温对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造成的不利影响、增强肥料的促生效果、提高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肥水一体化膜下滴灌在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君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27-1027
[目的]探寻在日光温室作物栽培中可有效利用水资源的灌溉技术。[方法]采用示范对比的方法研究了肥水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在目光温室越冬茬黄瓜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得出,滴灌比漫灌可节省费用5985元/hm^2,平均增产23 755kg/hm^2,增产率为20.99%,每茬可节水4318t/hm^2,比漫灌节水近一半。[结论]肥水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设施栽培中适合黄瓜生长灌溉的水源,采用井水、河水、自来水及蒸馏水4种水源,研究不同灌溉水质对设施黄瓜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质对设施栽培黄瓜生长的影响不同,与蒸馏水灌溉相比较,井水和自来水灌溉能显著促进黄瓜苗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存在显著性差异;浇灌三类水源可以提供黄瓜幼苗所需的矿物质和营养元素,促进其生长;选用井水和自来水对设施黄瓜幼苗进行浇灌处理,在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上均比用河水浇灌处理高,其中以井水效果最好。表明在设施黄瓜的栽培中,井水和自来水浇灌比河水更能促进黄瓜的生长。本研究为设施栽培黄瓜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北京郊区塑料大棚黄瓜适宜的灌溉方式,以黄瓜中农16为试材,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春茬塑料大棚黄瓜灌溉水水分分配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溉量相同条件下,与传统灌溉相比,膜上沟灌和膜下沟灌处理深层渗漏量和土壤贮水量增加;耗水量分别降低10.5%和5.9%;产量分别提高8.6%和7.5%,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提高18.7%和15.4%.塑料灌水带与传统灌溉相比提高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但与膜上沟灌和膜下沟灌相比,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均有所降低.因此,在该试验条件下,膜上沟灌和膜下沟灌是京郊塑料大棚黄瓜适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寻求有效提高降水利用效率(RUE)和蔬菜水分利用效率(WUE)的途径,以探索解决半干旱区设施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试验从2001-2004年分别对降水集聚量、蔬菜耗水量、蔬菜经济产量和降水量进行不间断的测定,并对膜下渗灌、膜下滴灌、膜下沟灌和露地沟灌(对照)供水效率、产量、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集水效率与降雨量密切相关,降水强度增大则集水效率提高,3 a平均集水效率为64.75%,丰水年(2003)的集水效率为71.25%,较平均值提高了11.92%;干旱年份(2002)的集水效率为59.33%,较3 a平均降低了5.42%。膜下渗灌的供水效率和WUE最高,膜下滴灌次之,再次为膜下沟灌,露地沟灌最低。膜下渗灌和膜下滴灌的WUE分别较露地沟灌在黄瓜生产中提高了49.41%,27.20%,在番茄生产中分别提高了69.20%,65.34%。黄瓜和番茄地膜覆盖较露地分别节水27.36%和26%。膜下渗灌的节水效率最高,在黄瓜和番茄生产中分别较露地对照节水42.64%和31.3%。食用菌是一种耗水少的蔬菜种类,在本试验中,它节余的水分可以补充高耗水蔬菜种类的需水不足,来维持整个温室生产中的水分平衡和提高温室生产的经济效益,所以食用菌必须纳入整个温室生产的循环体系中,以维持整个温室生产体系水分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5.
日光温室地面覆膜对黄瓜棒孢叶斑病控制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比较观察了日光温室地面覆膜方式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全地面覆膜可使温室平均湿度较半地面覆膜温室降低5.4百分点,温度提高0.9℃,发病期推迟16 d,并能减轻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和农业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如何提高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制定合理的生产栽培和灌溉模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黄瓜品种津优35的嫁接苗(G)和自根苗(Z)为试材,采用膜下沟灌方式灌溉,以灌水量150 m3/hm2(I处理,控制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80%,土壤含水量达到下限即进行灌水)为处理,以灌水量300 m3/hm2(C处理,按照农民传统灌溉经验的灌水量和灌溉周期进行灌水)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温室黄瓜生长、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经验灌溉相比,灌水量150 m3/hm2处理的黄瓜营养生长旺盛,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嫁接黄瓜比自根黄瓜营养生长旺盛,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综合来看,I-G处理在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方面表现最优,在生产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志刚  王伟  王薇  乔宏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44+22296-22244,22296
[目的]研究三色源菌剂不同施用方式对黄瓜(CucumissativusL.)幼苗生长茇霄的影响。[方法]设灌根、喷雾1次、喷雾2次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结果]施用三色源菌剂能够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3种处理中以灌根处理效果最佳,能明显提高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根冠比、叶绿素含量及叶面积。叶面喷施对黄瓜幼苗的影响则次于灌根处理,其中叶面喷施1次处理优于喷施2次。[结论]该研究可为三色源菌剂在今后黄瓜生产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覆膜方式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针对膜下滴灌造成棉田土壤次生盐渍化、棉花根系变浅造成后期早衰和残膜污染等问题,初步探索揭膜栽培棉花的方法,明确头水后揭膜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方法]滴灌带浅埋的前提下设不铺膜、头水后揭膜和正常铺膜3个处理,研究不同覆膜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6月上旬以前覆膜增温效果显著,随着棉田封垄,头水后揭膜影响土壤含水量,但可以提高地温,显著增加侧根数,提高根系的质量.头水后揭膜和覆膜栽培的LAImax(最大叶面积指数)分别为3.93和3.71,成熟时干物质分别为1 161.46和1 063.52 g/m2,产量为5 090.4和4 855.5 kg/hm2.[结论]棉花无膜栽培,造成苗期生长缓慢,整个生育期明显滞后,减产严重.头水后揭膜,可以促进棉花的生长,是可行的棉花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9.
黄土旱塬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旱作春玉米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基于春玉米生长季土壤温度动态观测资料,研究黄土高原南部旱作区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春玉米(Zea mays)农田土壤温度动态变化和玉米生育期土壤积温(>10℃)的影响,其结果对理解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玉米生长影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方法】以沈单10为供试作物品种,水分管理模式2007年采用补充灌溉、雨养和地膜覆盖3种处理。在2007年基础上,2008年增加秸秆覆盖,试验采用完全方案,于2007年和2008年连续进行2年田间试验。【结果】地膜覆盖具有明显的增温效应,而秸秆覆盖具有明显降温效应;玉米不同生育阶段>10℃土壤积温,以出苗阶段(PT-VE)最低,生殖生长阶段(R1-R6)次之,营养生长阶段(VE-R1)最高。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不同生育期的土壤积温影响不同:地膜覆盖在PT-VE阶段较低,补充灌溉在VE-R1阶段较低,雨养处理在R1-R6阶段较低。地膜覆盖条件下土壤温度对大气温度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与大气温度变化最为紧密;而秸秆覆盖土壤温度对大气温度变化的反应最迟钝。补充灌溉和地膜覆盖处理籽粒产量显著高于雨养处理(P<0.05),与雨养相比,2007和2008年补充灌溉分别增产30.0%和25.7%,地膜覆盖分别增产18.1%和29.7%。【结论】在黄土旱塬地区,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不仅影响土壤温度动态变化,而且也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和对土壤热量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温闷棚对蔬菜根结线虫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方法。【结果】高温闷棚后,灌水+覆膜处理和灌水+覆膜+药剂处理10 cm深土壤温度在60℃以上,持续时间50 min,根结线虫虫口减退率为100%,显著高于灌水未覆膜处理。高温增加了真菌和细菌物种丰度和多样性,但灌水+覆膜+阿维菌素处理的真菌物种丰度和多样性下降。生菜采收期,真菌物种丰度增加,多样性下降,细菌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均增加。高温促进了链格孢属、枝孢属真菌和uncultured_bacterium_c_S0134_terrestrial_group细菌繁殖,抑制了鞘氨醇单胞菌属繁殖。【结论】灌水+覆膜的闷棚方式可有效防治根结线虫且可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下茬生菜生长期,土壤中微生物群落逐步恢复,该闷棚方式适宜在新疆温室蔬菜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