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陈金立 《花木盆景》2005,(11):36-37
地城辽阔的神州大地.由于各地条件的不同,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树木,为盆景艺术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盆景素材。由此.也使盆景艺术家们创造了各自独特的盆景造型和盆景技艺.并为异地盆景艺术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供了成功经验。驻在果树盆景造型中引用岭南盆景“截干蓄枝”技艺,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水旱盆景,是指在同一盆中,既栽种植物又布置山石.即有水景又有旱景的一种盆景。它介于树木盆景与山水盆景之间,是人们不满足于仅仅欣赏树木姿态或单单玩赏水石的产物。在这类盆景中,树与石相映成趣,水与旱相辅相成。巧妙地构出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图。观赏时既能欣赏优美的树木形象.又能领略秀丽的水光山色。  相似文献   

3.
松柏盆景已受到盆景爱好的广泛喜爱和青睐。一些大师或业内人士,就松柏盆景的丝雕、蟠扎、创作、养护.管理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言,对松柏盆景创作和管理的提高,起到很大推动效成。在此启蒙下,本人就针对松柏盆景的枝条蟠扎.简谈一点粗浅认识与同好商榷。  相似文献   

4.
谢荣耀 《花卉》2009,(12):41-41
业余从事盆景艺术近30年的经历,使我深刻体会到.盆景的确是一门享受过程的艺术。因为它的制作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制作一盆成功的盆景作品.要历经选材、构思、打胚、种植、栽培、修鲴、造型等一系列程序。  相似文献   

5.
师父     
何锦道 《花木盆景》2003,(11):48-48
笔盆景帅父是苏州市德高望重的盆景名家朱伟民先生,师父亲手创作的刺柏盆景《千古一绝》在扬州第四届全国盆景评比展览中夺得金奖,在盆景界曾轰动一时,实现了他多年来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张尽善 《花木盆景》2000,(1A):99-100
自古以来。庭院栽种石榴者众。近年来,随着盆景艺术的发展。石榴盆景已成为盆景艺术中的一颗明珠,它入春嫩芽如枫,绿叶滴翠;仲夏满树新花,点点飞红;金秋佳果满枝.冬现苍古奇特.可谓风格独特,长年有景。  相似文献   

7.
无逸 《花木盆景》2004,(5):26-27
姚建明先生的果树盆景以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果多形美.色彩艳丽的风格得到盆景界人士的普遍赞誉。  相似文献   

8.
李传斌 《花木盆景》2000,(1A):88-88
当今,无论是盆景市场.还是盆景之家.所见形象盆景作品确为丰富多彩,规模空前。那些形似人物、动物、器物的树桩,为它们各自的形、象、神的组合,所表现的形态美和动态美,使人得到情感的愉悦,实现真正的艺术感受。就当代形象盆景中的优秀作品而言,我国著名的盆景艺术家和一些盆景爱好者,  相似文献   

9.
徐亚平 《花木盆景》2000,(1A):98-98
修剪是树桩盆景造型的一种主要方法.也是维护树形不可缺少的手段。修剪对协调树木盆景各部分的合理生长.维持盆景的优美姿态.促进开花结果,防治病虫害,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盆景中.扬州盆景独树一帜.被称作“扬派”,传统的树木盆景以“云片”为特点。“云片”是仿效高山上风急雾漫环境中,树木作适应性变化所形成的树干虬曲、枝叶平展的姿态。扬州盆景往往自幼培养,采用棕丝“精扎细剪”的造型方法,将枝叶扎成严整平稳、层次分明的平展薄片,叶面片片朝上.小枝一寸三弯,树十虬曲苍劲,  相似文献   

11.
在盆景这个大家庭中,树木盆景的地们是相当重要的,树木的品种极为丰富,树木的自然生命对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其原始的姿态和各具的风韵给了盆景创作者丰富的遐想的创作加工的广阔天地。除了纯粹的树木盆景而外,在山水盆景、水旱盆景以及其它各类盆景中,往往都少不了树木,都需要对树木进行加工。这就说明,任何一个希望跨进盆景艺术殿堂的爱好者,都必须学会树木盆景加工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12.
在植物盆景制作过程中.上盆是相当重要的操作环节。只有盆树位置安排得合理、恰当.才能充分显示盆景的艺术意境。微型盆景以植物盆景居多.其植树面积很小,活动余地有限,因此更需要对种植位置的选择加以重视。认真操作,精心调试.原本颇有特色的植株往往由于上盆选位不当而变得平庸无奇.反之,合理的种植位置会使盆景画面生动,耐人寻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提起松树盆景造型,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松取奇态”、“搜尽奇姿打草稿”的松树盆景造型理论。表现松树盆景的姿态,一般也用“老、绿、劲、奇”四个字来形容。可见,松树盆景和杂木盆景不一样,一个“奇”字,在松树盆景的表现形式中占有相当比重。  相似文献   

14.
盆景欣赏是一门大学问,也是盆景界急需系统化的课题。盆景之为美.可谓共识,但美在什么地方,如何去欣赏这种美.如何去揭示盆景作品中所蕴古的艺术家的情感世界,品味盆景大师匠心独运赠予盆钵中的韵昧.解读咫尺山林所表达的无限风光.很多人却未必明了,。这不仅是一个欣  相似文献   

15.
王金贵 《花木盆景》2000,(1A):79-80
盆景题名是个老话题.也是中国盆艺界较敏感的话题。有些人把它看得特重.与中国画的题款相提并论.视为“异工同曲”.奉为中国盆景艺术的“闪光点”。对此观点.本人颇有异议.现就盆景题名与国画题款问题略抒浅见.仅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时间:2020年9月15日地点:盆景乐园直播间创作:詹国灯本期嘉宾詹国灯早年跟随枞阳吴多贵先生开始学习盆景制作技艺,后拜入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樊顺利先生门下,系统地学习盆景理论和创作实践,一直不断追求学习盆景创作技艺和盆景素材的培育。2016年中国(南浔)BWB盆景无国界世界大会中国国家队成员,被授予"BWB盆景无国界交流大使"称号,"2017中国爵——中国盆景作家国家大赛"中荣获"2017中国爵——中国盆景高级作家"称号。  相似文献   

17.
喻荣品 《花木盆景》2003,(9):18-18,4
王宜泉同志系安徽含山县人,他在盆景界名不见经传,是一位新人。但他制作的盆景作品在艺术上有一定特点,清秀、自然,寓艺术美于自然之中,在当地已受到盆景爱好者的广泛认可和赞同。现品读他的一组盆景,意在抛砖引玉,希望盆景界关注新人的作品,注重对新人的培养,使盆景界新人辈出,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8.
张钧和 《花卉》2012,(6):36-37
(一)丛林盆景 丛林式盆景,广州人称“并林”.日本人叫“寄植”这是由三株树木以至多株并合于一盆,表现丛林野景的艺术造型。这种丛林盆景的成败关键在布局,  相似文献   

19.
谢荣耀 《花卉》2012,(7):33-33
近年我国盆景逐步趋向大型化和商业化,已很少见到成功的小型和微型盆景作品.特别是技艺精湛的成熟精品更是难得一见。而黄就伟先生这盆雀梅微型盆景作品则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黄就伟 《花卉》2008,(6):30-30
从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工作之余开始学习和创作盆景,后辞职专门从事盆景的生产贸易。近10多年来,我不仅与国内盆景界广泛接触交流,还应邀出访了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从未间断对盆景艺术的探索和追求。作品多次在国内、国际盆景展中获重要奖项。九里香盆景《山涧留香》获第三届中国盆景评比展二等奖;福建茶盆景1991年参加印尼第一届亚太盆景雅石展获金奖;榕树水旱盆景《本是同根生》荣获99昆明世博会大奖;榕树盆景《海阔任翱翔》和黑松盆景《百年惊套助分别获第四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金奖等等。总结多年的盆景创作实践,有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