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自动气象站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故障排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动气象站运行中出现的电缆线受损,雨量传感器失灵,气温、相对湿度数据异常,过程降水量与人工站雨量计测量值差值大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各故障的排除方法,以提高自动气象站工作质量,确保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SL2-1型雨量传感器测量降水误差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玉中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203-204
通过对茌平县气象局虹吸式雨量计和SL2-1型雨量传感器测量的降水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了SL2-1型雨量传感器测量降水误差产生的规律,并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为自动站单轨运行后对降水资料的积累和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北京市大兴区观测站2013年4-7月3种雨量计的降水资料,分析了DSH1型称重式雨量计与定时降水量、SL3-1型双翻斗式雨量计的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比较不同仪器之间的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探讨称重式雨量计的液态降水观测性能。结果表明:DSH1型称重式雨量计与定时降水量以及SL3-1型双翻斗式雨量计的降水量之间,都存在非常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都在0.993以上。DSH1型称重式雨量计与定时降水量在小雨、中雨、大雨不同量级的过程中数据一致性较好,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均保持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降水自记仪器的准确度以下;DSH1型称重式传感器与SL3-1型翻斗式雨量计在中雨、大雨过程中,数据平均相对误差超过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降水自记仪器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干簧管故障不能及时发现的缺点,设计了一款可在线监测传感器状态的翻斗雨量计,将原先的常开式干簧管改为常闭式干簧管进行计数,同时增加一条检测电路,利用STM32最小系统判断干簧管的状态,同时借用门电路信号将干簧管故障信息及时告知,便于维护。开发的可在线监测传感器状态的翻斗雨量计,可以及时监测到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工作状态的好坏,便于维修人员及时到达现场维修,填补了国内翻斗雨量计无法在线监测状态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18年唐克站JQR-1型雨量计与OTT pluvio2-200型高精度称重法雨量计降水量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OTT pluvio2-200型高精度称重法雨量计与JQR-1型雨量计的相关性好,相关性系数为0.998 9。OTT pluvio2-200型高精度称重法雨量计作为目前较先进的降水观测仪器,能够实现雨、雪、雹等多种降水条件的自动化监测,可实现全年降水量不间断监测,有效实现了水文仪器自动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自动气象站的单轨运行,翻斗式遥测雨量计(以下简称遥测雨量计)在基层台站中得到普遍使用,同时单翻斗雨量传感器(以下简称雨量传感器)也在区域自动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对雨量传感器和翻斗式遥测雨量计进行比较,分析二者构造、工作原理的不同,提出了日常维护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称重式雨量计和翻斗式雨量计的组成构造及探测降水的原理,分析不同雨量传感器产生误差的原因,并阐述了不同雨量计挂接的方法,以期为降水的准确观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雨量器和SL3型雨量传感器测量的降水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SL3型雨量传感器测量降水误差产生的规律,并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为自动站对降水资料的累计和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方标  杨雷  张逸 《农技服务》2016,(4):146+197
双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是一种能连续测量雨量值及其强度变化的仪器,在天气系统监测和气象服务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该类雨量传感器由于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从而影响雨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本文列举了在日常业务工作中双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常出现的几种故障,并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排出故障的方法,以为以后的双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的日常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个人日常维修维护自动站的中发现的问题,总结个人日常对翻斗式雨量计出现问题,及主要处理的方法,为今后能更好、更快捷解决雨量计故障。通过分析对比现用的单、双两种翻斗式雨量记录,分析两种雨量计雨量误差,双翻斗在精度上高于单翻斗,在雨量较平缓的过程中,两种雨量计具有的相对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广西酸雨时空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广西10个酸雨观测站2003~2008年近6年及南宁、百色2个观测站点1996~2008年13年的酸雨观测资料,对广西降水酸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西10个酸雨观测站年平均pH值均〈5.6,其中,有5个站年平均pH值〈4.5,说明广西酸雨较为严重。降水酸性的季节变化较明显,酸雨春、冬季较夏、秋季要强。  相似文献   

12.
袁野  邵洋  李爱华  李建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583-8586
利用2006-2007年合肥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安徽省全省自动雨量站的较长时间序列观测数据,基于Fisher多因子二级判别方法建立判别函数,以雷达产品数据作为预报因子来识别降水。结果表明,春、秋季和夏季的雷达产品数据与自动雨量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Fisher判别函数对降水的识别准确率较高,雨天的历史回报准确率分别达到76.16%和82.38%。  相似文献   

13.
基于红原、甘孜、温江、峨眉山、西昌、攀枝花6个酸雨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对四川省一次降水过程的酸雨观测数据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得出6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酸雨变化特征,为相关部门监测或控制酸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运用R/S分析法对青藏高原拉萨、托托河、甘孜等12台站的年降水量、年雨日进行分形研究。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年雨日的总体变化趋势存在着十分明显的Hurst现象;年降水量、年雨日时间序列的长期相关性特征总体表现为持续性。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既有减少趋势,也有增加趋势;年雨日的变化出现了完全"统一"的显著减少趋势;年雨日与年降水量的长期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5.
黄树金  李蕾 《现代农业科技》2012,(17):247-248,250
通过选取桂西南沿海地区防城港3个国家气象站自建站以来的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该地区昼夜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桂西南沿海地区防城港市港口区、东兴市两地夜雨相对昼雨多,属于多夜雨,防城区昼雨多于夜雨;季节分布上看,3个站春、秋、冬季夜雨多于昼雨;昼夜雨量变化随年代呈现波动型趋势。  相似文献   

16.
祁栋林 《农学学报》2020,36(4):101-112
利用1961~2015年青海省海东市5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根据中国气象局降水等级划分标准和旱涝Z指数的计算方法,分别统计海东市夏、冬半年不同等级雨量和雨日及计算Z指数,利用线性回归法分析海东市55年来不同等级雨日和雨量和Z指数的变化趋势,并采用偏相关系数、相对贡献率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等级雨日和雨量对旱涝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海东市夏(冬)半年降水以小雨(雪)和中雨(雪)为主,雨日和雨量及占年比例均呈现自南向北递增的空间分布。②夏半年小雨和大到暴雨的雨量及雨日呈减小趋势,中雨雨量和雨日呈增加趋势,冬半年小雪、中雪和大到暴雪的雨量及雨日均呈减小趋势。③夏、冬半年Z指数均表现为不显著的减小趋势。④夏、冬半年不同等级雨量和雨日与Z指数偏相关系数和相对贡献率分析,夏半年中雨和大到暴雨的雨量及雨日对Z指数有显著的影响,冬半年小雪的雨量和雨日对Z指数变化影响最大。⑤采用合成分析法的标准化值,无论是夏半年还是冬半年,在偏涝年,不同等级降水雨日和雨量基本都为正值,在偏旱年,不同等级降水雨日和雨量基本都为负值。在偏涝年,不同等级降水雨日和雨量差异夏半年主要表现在大到暴雨和中雨雨日及雨量,小雨雨日及雨量差异较小,而冬半年主要表现在小雪雨日及雨量,中雪次之,大到暴雪最小;在偏旱年,不同等级降水雨日和雨量差异夏半年主要表现在中雨雨日及雨量,大到暴雨次之,小雨最小,冬半年主要表现在小雪和中雪雨日及雨量,大到暴雪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不同强度降水变化及对水旱灾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河南省30个站点1957~2005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计算分析了近49年来河南省不同强度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结合近49年的旱灾和水灾受灾面积,分析了不同强度降水对水旱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9年来,河南省暴雨日、大雨日存在弱的增加趋势,中雨日和小雨日呈现减少趋势,其中小雨日减少的线性趋势达到了0.01的显著水平。暴雨量、大雨量和中雨量都存在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小雨量则表现显著的减少趋势,其线性趋势达到了0.05的显著水平。干旱和水灾面积都呈增加趋势,其中干旱面积增加的线性趋势通过了0.0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不同强度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与干旱、水灾面积之间都显著相关,其中与旱灾关系最显著的是小雨量和小雨日数,而与水灾关系最显著的是暴雨量和暴雨日数。  相似文献   

18.
李炳琛 《北京农业》2011,(33):158-159
针对河南省唐河县自动气象站的运用,介绍了自动气象站降水记录异常问题的处理方法及雨量传感器的日常维护。  相似文献   

19.
基于激光粒子探测仪探测结果的Z-I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估测高时空分辨率的降水量。[方法]利用翻斗式自动雨量计观测的雨量和雨强对激光粒子探测仪的观测结果进行验证,在确信通过激光粒子探测仪激光带的雨滴数和雨滴直径的基础上,按年、月、主要降水天气类型分别建立雷达反射率因子Z和雨强I、log(Z)-log(I)和雷达回波强度I-Zo的指数关系式。[结果]结果表明,按4种主要降水天气类型建立的Z-I、log(Z)-log(I)和I-Zo的指数关系式拟合率最高,相关系数都在0.96以上,均通过极显著相关性检验,是利用雷达探测的反射率因子(Z)或回波强度(Zo)反演降雨强度的首选。给定回波强度(Zo)后,对应1个最大雨强(Imax)。[结论]利用这种关系,依据雷达探测的回波强度,对预警强降水天气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