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牡丹江市七所高校的实地考察与调研,结合数据分析法、文献资料发、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出在牡丹江市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过程中,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破解这些问题。研究方法科学、结果真实,为今后牡丹江市各高校体质健康测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做好铺垫,也为其他高校体质健康测试研究提出借鉴。  相似文献   

2.
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加强对高校学生体质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对体质健康标准未达标学生的体质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旨在揭示造成学生体质差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大学生整体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运用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随机抽取的385名大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分析融入生命化教学理念的大学体育教学方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融入生命教育理念的大学体育教学方法比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更好,能改善大学生 BMI 指数,提高大学生的肺活量、速度和耐力水平,尤其是肺活量水平提高显著,有效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健康促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健康促进干预对策与运行机制,为有效改善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经过多年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指标进行科学的取证、分析与对比,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改善今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提出相应的措施,为高校大学生进行专项练习打下必要的身体素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郑大体院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了解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质状况,为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质提高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好,但随着年级的增长,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学生身体形态相对较好,呈现正态分布;身体机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就业压力增大、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等原因是影响他们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在改善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学生体质健康显下滑趋势,分析了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学生自身、体育意识等5个因素。以上5种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各因素之间处于一种有机的十分复杂的普遍联系之中,每个层次及要素都在影响或制约着学生体质健康。社会因素无法改变,无法抗拒,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因此,要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必须改变其他4个因素:改革现在考试的教育制度,尤其是考试制度,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家长对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认识;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重要性的意识认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大学生体质下滑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问题,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以及体质健康教育现状,发现存在体质健康教育政策促进中政府责任意识不强、学校对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大学生健康理念缺失等问题,提出推动大学生健康教育问题进入立法程序、强化高校体育政策文件执行效果的评估、加强大学生健康理念教育、开展多元化的健康促进活动等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耗散结构理论的角度研究解决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普通下降的严重问题,对解决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不仅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方法:理论思辨法和逻辑分析法。结论:1.青少年体质健康普通下降的重要原因是其系统的耗散结构无法形成;2.解决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于促进其系统的耗散结构形成;3.开放性,远离平衡与非线性是青少年体质健康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前提;4.满足青少年自我实现的愿望和体育锻炼的需求是青少年体质健康系统能够形成耗散结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新时代的主要力量,在未来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闽南理工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进行分析、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相关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与研究,文章通过对影响学生体质变化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学生体育健康标准》的情况进行探索与研究,对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运用数理统计法、调查问卷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我院4 200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进行了测评及调查,以体质测试和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的健康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对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进行比较分析,对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日渐堪忧。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一些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大学生,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对大学生自身有着非常不良的影响,同时对于其他大学生以及高校来说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而造成高校大学生们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更加有效的解决办法或措施来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们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第六次全国学生健康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的耐力素质连续25年下降,这是一个长期存在而又始终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本文针对大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这一突出问题,提出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出发点的"耐力素质教学"实施方案,以研究和探讨高校体育课程对大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干预效果及可行性。通过1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将"耐力素质教学"融入每堂体育课之中,并在课外进行拓展与延伸,能有效促进大学生耐力素质水平的提高,同时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耐力素质练习与锻炼的认知度,可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经常化、生活化。可真正解决大学生体育运动缺乏的问题,尽快改变目前大学生体质日益下降的局面,并可为大学生耐力素质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牡丹江市几所高校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为研究对象,对当前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数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测试成绩来分析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健康状况,为做好下一步的体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实施的"阳光体育工程"精神,高校在健康促进视域下更加关注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健康情况不容乐观,本文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特有性格,对目前的大学生体质提出了最新教育模式与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长江大学11843名在校大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为样本,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了大学生体质在总体、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上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体质特征。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质状况处于及格水平,总体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正态分布趋势;大学生的腰腹及上肢相对力量总体上较薄弱;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体质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女生优于男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体质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大二好于大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探索如何提升农村大学生抗挫折能力为研究目的,以位于河南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3所高校的550名农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统计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对农村大学生的常见挫折类型、抗挫折能力状况和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最后提出提升农村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的也会有压力的存在,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日趋严重。高校大学生身心尚未发展成熟,学生压力应对能力令人担忧,面对一系列问题容易使学生产生不良情绪。这些压力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周围的学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本文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础,分析学生产生压力的原因以及引导学生应对压力的方法从而促进高校大学生们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 ,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高校体育社团助推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体育锻炼知识的掌握、实现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和频度的保证、以及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选择及需求等方面的积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社团对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健身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体育社团作为助推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手段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新生体质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甘肃农业大学1996~2000级新入校大学生体质测试,进行了大学新生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分析研究,发现大学新生身高、体重、脉搏、收缩压、男生舒张压的变化规律是随级别的增加而升高,肺活量、女生舒张压的变化规律是随级别的增加而下降;身体素质变化规律是随级别的增加而下降,经对比分析大学生心血管、呼吸机能处于健康水平,而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处于下降水平,其原因除缺乏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外,与准备高考而取消高三阶段体育课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