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大气中温室气体如CO_2、CH_4和N_2O等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H_4虽浓度相对较低,但其捕获热量的效率却比CO_2高20─30倍,并以每年1%的速度增加。本文阐述了淹水稻田CH_4排放过程及数量,稻田土壤类型、栽培措施对CH_4产生与排放的影响,CH_4排放与水稻生长关系。同时讨论了控制和缓解稻田CH_4排放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云、水蒸汽、CO_2、CH_4、N_2O、O_3等大气中的主要成分(温室气体)可减少从地表逸出的红外辐射的损失,而使地球表面大体保持恒温(温室效应)。当氯氟烃、CH_4、N_2O的浓度增大时,可破坏平流层中的O_3,使较多的紫外辐射到达地表,危害活细胞并引起地球变暖(增强温宝效应)。平流层中的O_3经反应可形成激发态氧原丁,与H_2O、CH_4、N_2O分子反应产生具有活性的NO,OH及CH_3自由基,它们可氧化由地球逸出的一些气体形成H_2SO_4、HNO_3、PAN等。CH_4、N_2O、氯氟烃还可在平流层直接与O_3反应使之损耗而出现臭氧空洞。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研究证明除氯氟烃外,土壤是其它温室气体的“源”,而且是N_2O及CH_4的主要“源”  相似文献   

3.
钙和热加钙处理对桃冷藏期间H_2O_2清除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钙处理及热加钙处理对桃冷藏期间H_2O_2含量以及其清除系统中的重要物质GSH(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含量和GR(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处理降低了桃中H_2O_2的积累,对抗坏血酸含量变化无影响,延迟了GSH含量的积累,增加了GR活性,热加钙处理降低了桃中H_2O_2的含量,提高了抗坏血酸的含量,推迟了GSH含量高峰出现的时间,降低了GR活性  相似文献   

4.
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C_8H_(17)C_6H_4(OC_2H_4)_(l0)SO_4Na(C_8E_(10)S)和十二烷基7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C_(12)H_(25)(OC_2H_4)_7SO_4Na(C_(12)E_7S)与溴化十二烷基三甲铵C_(12)H_(25)(CH_3)_3Br(C_(12)NM_3),不仅能在水溶液中形成透明的均匀溶液,而且混合体系的临界胶团浓度和γcmc比单一组分的低。C_(12)E_7S-C_(12)NM_3和C_8E_(10)S-C_(12)NM_3对极性物的加溶,随混合比的变化呈“V”型,而对非极性物的加溶呈“”型。混合比改变时,C_(12)E_7S-C_(12)NM_3和C_8E_(10)S-C_(12)NM_3溶液的粘度出现1个极大值(在1:1附近)。在C_8E_(10)S中引入C_(12)NM_3的量小于10%时,C_8E_(10)S-C_(12)NM_3的润湿能力不变;大于10%时,润湿能力增加,超过20%时,润湿能力下降。混合比改变时,C_8E_(10)S-C_(12)NM_3对煤油的乳化能力出现两个极大值和1个极小值。  相似文献   

5.
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C_8H_(17)C_6H_4(OC_2H_4)_(10)SO_4Na(C_8E_(10)S)和十二烷基7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C_(12)H_(25)(OC_2H_4)_7SO_4Na(C_(12)E_7S)与溴化十二烷基三甲铵C_12H_(25)N(CH_3)3Bk(C_(12)NM3)不仅能在水溶液中形成透明的均匀溶液,而且混合体系的临界胶团浓度(cmc)和γ_(cmc)比单一组份的低。在C_8E_(10)S中引入C_(12)NM_3的量小于10%时,C_8E_(10)S—C_12NM_3的润湿能力不变;大于10%时,润湿能力增加;超过20%时,润湿能力下降。润湿力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约1.3mM时,出现1个转折点。混合比改变时,C_8E_(10)S—C_(12)NM_3对煤油的乳化能力出现两个极大值1个极小值。乳化力随浓度的增力。而增加,在浓度为0.55mM时,体系的乳化明显增加而出现1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6.
广州地区晚季稻田甲烷排放通量与施肥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研究了广州地区晚季稻田在农业管理措施和肥效基本相同情况下,施用不同肥料类型对稻田甲烷(CH4)排放通量的影响。试验初步表明:晚季稻田CH_4排放基本集中在水稻生长前期;稻田处于灌溉淹水状态是CH_4产生的必要条件;稻田处于干湿期间无明显CH_4排放;施用有机肥料CH_4的排放量明显高于施纯化肥;温度高有利于CH_4排放。  相似文献   

7.
利用表面张力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C_8H_(17)C_6H_4(OC_2H_4)_(10)OSO_3Na与嗅化烷基吡啶CnH_(2n+1)NC_5Br(Cnp_y,n=12,14,16)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二者是由的硫酸头与CnPy的吡啶头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但其硫酸头与吡啶头间未发生电性中和,这可能是形成均相水溶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采用连续液流法研究了黄腐酸处理对5种黄土性土壤H_2PO_4 ̄(-1)吸附、解吸动力学性质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黄腐酸处理对H_2PO_4 ̄(-1)吸附、解吸动力学模型的拟合性无影响,但能使H_2PO_4 ̄(-1)的吸附速度及吸附量分别降低16.7%~66.7%及15.3%~65.4%,解吸速度及解吸量分别增加14.3%~94.4%及10.8%~81.4%;②黄腐酸处理能使磷的有效系数降低38.3%~72.0%,H_2PO_4 ̄(-1)的有效性大幅度提高。黄腐酸对黄土性土壤H_2PO_4 ̄(-1)有明显的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在各种约束条件下的综合选择指数(无约束、约束和最宜3种选择)的通径分析化模型。该模型可以分析出选择指数中任一性状x_i对由它而使聚合遗传经济值H的相关进展CGS_(H(i))的直接贡献a_i和x_i通过x_j对CGS_(H(i))的间接进展,给出x_i与H之间的全部路径信息,以确定主选性状、辅助性状和限制性状。结果表明,好的选择指效应由生物和经济的双重意义来确定。约束选择指数在育种上改变了经济权重的无约束选择,经济权重的改变是由约束条件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以 ̄3H_2O为示踪剂,用同位素示踪法对非充分灌溉的7大类作物耐旱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经63个品种的500余个样品的 ̄3H_2O测定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量为凋萎系数以下的极度干旱状况下,作物处于萎蔫失水耐受时间时,给作物灌溉 ̄3H_2O且复水时间为1.5h,作物吸氘水量随此时间增值大的,其耐旱性强。同时发现,吸 ̄3H_2O的量─—作物抗萎蔫能力与作物耐旱性成正比。将 ̄3H_2O法与耐旱性盆栽鉴定法比较结果表明,氘水示踪失水作物抗萎蔫恢复能力是一种判别作物耐旱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浓度的镰刀菌毒素对离体培养的小麦花药进行胁迫,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小麦花药培养效率迅速下降,具体表现在降低培养花药的反应率、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及相对培养白苗率四方面。毒素的这种效应,因供试材料基因背景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相对而言,感病品种和含感病基因的杂种花药对毒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研究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小麦抗、感赤霉病品种不同外植体对赤霉病菌粗毒素的反应。结果表明,随着赤霉病菌粗毒素浓度的提高。小麦幼穗及花药的出愈率降低,幼穗愈伤组织生长量减少、分化能力降低;抗赤霉病品种幼穗愈伤组织的存活率、相对生长量和分化频率降低的幅度均小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幼穗愈伤组织的抗坏血酸氧化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受粗毒素影响的程度小于感病材料。说明小麦成株抗赤霉病和幼穗愈伤组织抗赤霉粗毒素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用小麦黄化芽鞘生物测定法探测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的生物活性,以及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对粗毒素的反应。以纯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作比较,证明了粗毒素具有与纯毒素DON相同的生物活性。对粗毒素在抗赤霉病性鉴定应用的初步探讨中,明确了小麦品种对粗毒素的敏感性与其在田间的抗赤霉病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禾谷镰刀菌毒素胁迫下的幼胚直接筛选、愈伤组织筛选、一步筛选和多步筛选相结合的方法, 从普通小麦千斤早和小偃22中筛选出了抗镰刀菌毒素变异细胞系,比较分析了不同筛选方法在不同筛选程序上的筛选效果,研究了再生株系R0代的抗赤霉特性。结果表明,利用毒素胁迫对优良品种进行抗赤霉细胞工程定向改良是有效可行的,可获得抗病性显著提高的变异株系;利用幼胚直接多步筛选,在高毒素质量浓度上获得抗性植株的比例和抗性提高的幅度均较从愈伤组织筛选和低毒素质量浓度上获得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几种植物病原真菌致病毒素的初步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明确了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圆斑病,小麦根腐病、赤霉病病菌毒素的基本特性,病原菌培养滤液的致病作用,制备方法,影响毒素作用的因素,稳定性以及评定毒素测定的生物测定方法,为保证毒素作用的隐定性,制定出了一套系统的规范化的毒素制备程序。  相似文献   

16.
禾谷镰刀菌毒素对小麦叶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在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的作用下,小麦不同抗赤霉病品种三叶期的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如质膜内陷和断裂,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和细胞核结构被破坏,细胞器的基质电子密度下降。损害发生最早最严重的是质膜和叶绿体膜。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的超微结构受害轻、反应迟。  相似文献   

17.
以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幼胚发育时间和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对小麦幼胚培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胚发育时间对小麦幼胚离体培养有较大影响,花后10~13 d的小麦幼胚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质量较好,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是适宜的取材时间;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对不同小麦品种幼胚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和苗分化的影响趋势相同,粗毒素为6.0 g/L时,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有明显抑制,低于6.0 g/L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粗毒素在0~6.0 g/L对胚性愈伤组织形成及苗分化的影响随浓度增高抑制作用增强,在6.0 g/L时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能力较低或丧失;适宜的粗毒素筛选浓度为1.5~4.5 g/L。  相似文献   

18.
镰刀菌毒素在小麦组织离体培养中的类激素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使用含镰刀菌粗毒素的诱导培养基,研究了镰刀菌毒素在小麦离体组织脱分化中的作用.发现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在小麦组织离体培养中具有关激素活性和毒害双重作用.毒素的类激素活性因所用外植体而异,在幼穗组织中表现较为显着,最适浓度下,3个供试品种的愈伤组织产量比对照均高出1倍.同时,镰刀菌毒素还能影响被诱导愈伤组织的继代和分化性能,降低其存活率、生长势和绿苗分化频率.镰刀菌毒素的类激素活性和毒害作用在不同抗性品种的实验中显示出毒素浓度上的差异,感抗品种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限.  相似文献   

19.
用不同浓度的禾谷镰刀菌毒素对离体培养的小麦花药进行胁迫。结果表明,在低浓度(质量浓度)时毒素具有类激素活性效应,能够促进小麦花药组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高浓度时毒素表现毒害作用,抑制花药的脱分化和愈伤组织的形成。当毒素质量浓度大于0.5g/L时,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毒素的毒害作用增强,小麦花药的脱分化和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迅速下降,表现在降低花药反应率和愈伤组织诱导率2个方面。同时毒素的这种效应,因供试材料基因背景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比较而言,含感病基因的杂种花药对毒素敏感。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小麦品种(系)幼穗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小麦抗赤霉病体细胞突变体筛选,结果表明,不同赤霉病抗性品种(系)对赤霉菌素表现不同的反应,抗性品种愈伤组织生长受毒素抑制小,感病品种伤组织受毒素抑制强烈,筛选出了赤霉病菌毒素加入的最适浓度为2%(V/V),在该浓度下可筛选出抗性突变体,获得了咸农151,陕167,陕229等品种(系)的赤霉病菌素抗性体细胞无性系再生植株,再生植株田间人工接种鉴定表现出中或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