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传染来源猪瘟又称猪霍乱,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呈败血症的临床症状,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病猪发病初期体内即有病毒存在,可不断通过尿、粪和各种分泌物向外界排出病毒。人工接种病毒于易感的猪,最早在(静脉)接种后16~18h就可在血液中发现有致病力的病毒。  相似文献   

2.
<正>猪瘟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性疾病,急性猪瘟由强病毒引起,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而弱病毒所致感染则不易被觉察。猪场猪瘟防控必须从免疫做起。1猪瘟发生原因分析1.1猪场存在猪瘟野毒株据资料报道,有些规模化猪场经常出现毒力减弱的猪瘟弱病毒株和强毒株,存在慢性猪瘟病猪、亚临床感染猪和免疫耐受性的持续感染猪。有些猪场受条件限制,对猪瘟病毒和带毒病猪不  相似文献   

3.
猪瘟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猪瘟俗名"烂肠瘟",国外称为猪霍乱,本病流行广,传染快,死亡率高,急性以出血性败血症,慢性以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为其特征。一、病原病原是猪瘟病毒,它存在于病猪的各个器官、组织、分泌物以及粪尿中,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随其粪尿、唾液等排出,  相似文献   

4.
(一)猪瘟 该病特征:由猪瘟病毒引起,以急性、发热(高热稽留)、接触性传染、死亡率高、小血管变性引起的出血、梗塞、坏死等为特征。传染途径:传染源(主要是病猪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饲料、饮水、场地、用具等)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引起其它猪被传染。疾病症状:高热不退(41~42℃),病猪先便秘后腹泻,便内有粘液或血液,具异常气  相似文献   

5.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接触性的传染病,由于病毒有传播速度快、传染范围广、死亡率高等特点,对家猪、病猪的饲养产生极大的威胁。因此,应该加大屠宰场检疫部门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从根本上切断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源头。  相似文献   

6.
1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疫病,临床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非典型性和不明显型猪瘟。由于大剂量和高密度的猪瘟弱毒疫苗免疫,当前急性猪瘟已不多见,而以慢性型和非典型猪瘟为主。猪是猪瘟病毒的唯一易感动物,病毒主要经过口和鼻进入猪的机体,扁桃体是病毒复制的最初部位。急性型和迟发型病猪缺乏对猪瘟病毒的免疫反应,而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病猪在感染期可产生一定的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7.
1猪瘟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病程一般为5~7天。最急性型:病猪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一般出现在初发病地区和猪瘟流行初期。急性型:病猪精神差,发热,体温在40~42℃,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有的发生呕吐。结膜发炎,流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睑黏住,不能张开,鼻流脓性  相似文献   

8.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它是一种呈多样性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危害严重的猪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病急、高稽留热和细小血管壁变性,以仔猪和小架子猪发病多,死亡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1诊断1.1流行病学猪瘟病毒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成员,猪是本病唯一的宿主。病猪和带毒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易感猪与病猪的直接接触是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及皮肤伤口感染。1.2临床症状猪瘟的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高烧不退,体温升高到40.5℃~42℃;全身痉挛、皮肤和粘膜…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猪瘟主要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特征为急性、发热和高传染性,死亡率较高。现阶段,由于一些地方养猪场高强度免疫或高强度使用疫苗,导致猪瘟病毒变异情况的出现。一般猪瘟主要类型有急性型、慢性型和温和型。急性型猪瘟,病猪会出现体温升高至40℃~42℃,食欲减退甚至不吃东西。有的病猪会突然死亡,有的病猪则没有明显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命性。其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型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后期常有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继发。1病因分析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猪瘟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病猪直接的传染,还有就是接触一些污染物也可以使猪瘟发生,以下就是对猪瘟产生的原因和他的病因进行的一系列分析。1.1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11.
猪瘟又名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型,急性型最为常见。常年都可发生,尤其是夏季猪的抵抗力下降发病率较高,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可感染。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被病猪污染过的  相似文献   

12.
一、猪瘟病的防治 猪瘟病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临床特征为持续高烧,精神沉郁,大便或干或稀,眼睛有脓疵,耳、鼻、四肢、腹部皮肤有小出血点或出血斑。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在我国农村极为普遍,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大。 1.流行特点:本病毒不能使其它动物发病,而只传染于猪。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猪的粪尿和屠宰后的  相似文献   

13.
2007-2014年全球非洲猪瘟流行状况及防控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食欲废绝、皮肤和内脏器官出血、高死亡率为特征。蜱是ASFV的自然宿主;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为主要传染源;主要是通过接触或采食受ASFV污染的物品而经口传染或通过昆虫吸血而传染;短距离内可经空气传播,污染的饲料、泔水、剩菜及肉屑、栏舍、车辆、器具和衣物等均可间接传播本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8月非洲猪瘟的传入,不仅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打击,猪肉市场的价格波动也给百姓的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对此,有必要认真研究非洲猪瘟的传播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以减轻该病对养猪效益的影响。1非洲猪瘟的传播特点1.1传染源非洲猪瘟的传染源是染病猪和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猪。非洲猪瘟病毒会随病猪的粪便、体液等排到体外污染环境。被病毒污染过的喂食器皿、餐具、饮水、饲料等也会传播病毒。而软蜱在叮咬病猪和带毒猪后,再叮咬其他猪会造成非洲猪瘟传播和扩散。  相似文献   

15.
<正>开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腹泻仍是猪的常发病、多见病。要注意鉴别诊断,分清病因,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控制目的。1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为主要传染源。带毒钝缘软蜱也是传染源之一。主要通过接触或采食被非洲猪瘟病毒(ASFV)污染的物品经口传染;短距离可经空气传播;也可经钝缘软蜱叮咬传播。家猪、野猪易感。家猪高度易感,且无明显的品种、日龄和性别差异。欧亚野猪易感,但非洲野猪,特别是疣猪和薮猪虽感染  相似文献   

16.
<正>猪瘟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病毒病。以持续高烧、精神沉郁、拉干粪、出现化脓性结膜炎、皮肤有许多出血点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猪瘟的病原为猪瘟病毒,是有囊膜的RNA病毒,病毒存在于病猪全身组织中,尤以淋巴结、脾和血液中的  相似文献   

17.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诱发的生猪易感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此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带来的经济损失比较严重。本文从做好基层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目标出发,介绍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1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发病猪和带病毒猪是非洲猪瘟重要的传染病源,病猪的  相似文献   

18.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出血性、高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病。病毒广泛存在于病猪的唾液、眼鼻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尤其血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因此猪可以通过不同的传播途径而感染。包括与病猪、猪肉及其产品、污染物如垫料泔水等接触而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在70℃下30min可灭活,腐败、冷冻不会  相似文献   

19.
<正>猪瘟是生猪养殖业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传染疾病,需要养殖户了解猪瘟疾病的发病原因、预防情况,在生猪出现猪瘟疾病后应该采取措施,从而更好地为养殖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1猪瘟简介猪瘟属于急性的接触传染病,主要在与病猪接触后发生传染,且长期接触污染物也可以发生猪瘟,下面是猪瘟的相关介绍。1.1病因猪瘟属于急性传染病,且通过直接接触或者接触污染物后会发病,消化道、鼻腔粘膜以及破损的皮肤等均是其感染途径。此病在一年四季内  相似文献   

20.
<正>猪瘟是猪的一种最重要的传染病,国际兽疫局(OIE)将猪瘟列为通报疫病之一。急性型猪瘟由猪瘟病毒(CSFV)的强毒引起,病猪体温升高到41?℃。病猪有眼结膜炎,病猪出现步态不稳等衰弱症状,随后通常发生后肢麻痹。病初的皮肤充血到病的后期变为紫绀或出血,以腹下、鼻端、耳根和四肢内侧等部位为常见。迟发性猪瘟是先天性CSFV感染的结果。胚胎感染低毒CSFV,妊娠猪先天性CSFV感染可导致流产、胎儿木乃伊、畸形、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