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石漠化土壤上开展少耕种植、秸秆覆盖、生物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栽培试验,研究各种措施对土壤环境质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耕作相比,少耕加秸秆覆盖是改善石漠化土壤质量较好的措施,能极大的改善石漠化土壤的理化性状:土壤有机质、全氮增加13.9%,19.6%;土壤容重降低21.5%,孔隙度增加5.4%;土壤微结构明显改善;土壤水分含量提高16.7% ~35.6%,冬春干旱季节提高幅度更大达25.9%~60.4%;还能增加作物产量4.7%~5.3%.生物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结构、土壤水分等环境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及提高,但对作物产量有不利影响.而单纯少耕种植会导致土壤板结从而使作物减产.  相似文献   

2.
生物炭改良土壤机理及其在我国热区应用前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生物炭在农业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土壤改良、环境修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众多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p H和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养分有效性,提高土壤酶活性,调控土壤微生物环境,进而改良土壤,促进作物生长。本文从生物炭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等方面,综述生物炭改良土壤的机理。同时结合我国热带亚热带农业生产现状,从原材料供应和土壤环境条件等方面,分析生物炭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应用前景,为生物炭的广泛利用及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改良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农田土壤养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作物产量,同时施入农田的养分也对土壤的物化性状有着一定的影响,笔者研究控释肥、微生物肥、混施肥等7种不同肥料在玉米上施用效果及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肥料对玉米耕层含水量和玉米农艺性状均有影响,且控释肥对土壤耕层含水量、玉米株高和产量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近年来关于土壤中降解酚类物质的微生物、土壤酶及酚在土壤中的降解机理,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的影响等进行了综述。并且结合模拟实验研究,提出了土壤中降解酚类物质的酶主要是多酚氧化酶,酚浓度对土壤酶的影响,为含酚废水的土地处理提供了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保水剂对土壤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简要总结了保水剂对土壤性质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概况,包括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以探索保水剂影响土壤微生物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种植绿肥对板栗林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为了研究不同绿肥播种对板栗林土壤性质的影响,布置了对照,黑麦草,白三叶,大绿豆,黑麦草、白三叶和大绿豆3种混播等5个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个绿肥播种处理的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处理(P0.05);播种绿肥显著增加了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的含量(P0.05);播种绿肥在当年对土壤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影响.对4个播种绿肥处理进行比较发现,种大绿豆对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菌根是陆地生态系统植物与土壤间物质相互转移的桥梁,通过影响凋落物分解、土壤团聚作用、根系分泌物等作用于土壤碳循环过程。不同类型菌根存在生理功能差异,其中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 ECM)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是目前已知分布最广泛的菌根类型。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类型菌根通过宿主光合产物的分配影响土壤有机碳输入;通过代谢产物及缠绕作用的差异影响土壤有机碳稳定;通过调控凋落物分解特征及菌根真菌和微生物相互作用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为了深入了解ECM和AM影响土壤碳循环过程及其关键调控因素,本研究主要从4个方面综述了不同类型菌根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并深入探讨其中的影响机制:不同菌根宿主向菌根提供碳源和凋落物数量等光合产物分配过程差异;不同菌根的碳汇功能及对土壤团聚体形成的影响;不同优势菌根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分解、激发效应、土壤呼吸等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差异;不同优势菌根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积累能力及相应的微生物群落差异。最后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旨在为“碳中和”背景下如何依托菌根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图2参94  相似文献   

8.
化学除草是目前稻田草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稻田化学除草剂使用量大且年趋增多的趋势,开展了稻田常用化学除草剂对水稻生长及土壤生态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稻田常量施用化学除草剂可有效地防除杂草、减轻杂草的危害,对水稻生长无明显不良影响,但加量施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水稻的分蘖及产量;另外,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还降低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及土壤中一些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了稻田土壤质量及供肥能力,施药量越大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9.
不同使用年限蔬菜大棚土壤盐渍化程度及其改良措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江苏盐城地区蔬菜大棚土壤调查发现,大棚栽培对土壤的特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棚栽培年限的增加,土壤的盐渍化程度不断加重,并引起土壤一系列物理及化学变化;通过与玉米轮作、适当施用腐熟厩肥和秸秆还田等措施,可明显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10.
化学除草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措施,但有效利用率极低,其余部分则进入土壤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现代研究表明,农田除草剂对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土壤呼吸均有一定影响。土壤酶已成为评价除草剂施用效果及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监测指标,应用土壤酶评价除草剂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已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山区土壤酶活性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喀斯特山区土壤酶活性来源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土壤生态条件、土壤类型、植物、微生物、管理措施、土壤肥力、土地耕作方式等方面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从土壤酶活性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的角度,提出从7个方面深入开展喀斯特山区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石漠化治理区人工林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通径分析法对建水县小关村石漠化治理区不同树种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指标、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除速效磷和真菌数量外,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根际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微生物相关性显著。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重要因子是全钾、放线菌数量、pH;影响脲酶活性的重要因子是pH、放线菌数量、全氮;影响蔗糖酶活性的重要因子是pH、全钾、全氮。综合来看,石漠化治理区人工林根际土壤酶活性受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受微生物数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土壤呼吸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壤呼吸释放的CO2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是全球碳循环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作者对南京林业大学下蜀实习林场内天然次生栎林、马尾松人工林、毛竹林、板栗经济林和农田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土地利用方式和各种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在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农田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大于马尾松林、栎林和毛竹林;板栗经济林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大于毛竹林和马尾松林;其他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土壤呼吸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②在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马尾松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小于农田、板栗经济林和毛竹林;农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大于栎林;其他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③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温度(尤其是5cm深土壤温度)、土壤全钙含量、土壤全磷含量以及土壤碳氮比有显著相关关系;而与土壤全碳、全氮、土壤pH值等因子相关性不大.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全钙含量、土壤全磷含量有显著相关关系;而与土壤pH值、土壤湿度等因子无显著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还表明:森林变为农田可能潜在地增加土壤CO2的释放;该地区土壤中磷的含量和有效性可能是限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连作是谷子种植的一种主要方式,但是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产生直接的影响,最终会影响谷子的产量。基于此,开展试验研究,并分别分析连作对土壤酶活性、谷子产量、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谷子的产量受连作时间的影响,时间越长,减产越明显;与此同时,连作还对土壤酶活性、土壤肥力、土壤微环境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查明不同磷素含量对土壤胶体中电荷的数量及种类的影响,尤其是磷素进入土壤一定时间后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后的磷的不同存在形式对土壤电荷的影响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以不同施磷处理后所形成的不同磷素含量的系列土壤样品为试材,测试土样中永久电荷及可变电荷的数量及组成后,采用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土壤中各种形态无机磷素含量与土壤电荷种类和电荷数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各种形态无机磷含量,除对土壤中永久负电荷数量没有影响外,对土壤中最大负电荷、可变负电荷、甚至正电荷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就土壤中存在的磷素形态而言,除Ca10-P外,其他几种形态无机磷含量均与土壤中的最大负电荷和可变负电荷数量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就各种形态磷素对可变负电荷的贡献率而言,土壤有效磷的贡献率最高,达到了0.35,Fe-P的贡献率其次,可以达0.29,再其次为Ca2-P,贡献率为0.15,AL-P的贡献率最小,只有0.11。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湘西旱地烟区改良土壤和提高烟叶质量提供依据,研究了5种不同绿肥品种对植烟土壤pH值、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绿肥能有效地提高土壤pH值,明显增加土壤细菌数量和硝化细菌数量,有效地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各绿肥品种中以箭筈豌豆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7.
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酸碱性是土壤的重要化学性质,也是土壤的基本属性之一,其不仅影响土壤的肥力,还影响土壤养分及有害物质的产生,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产质量。为土壤酸碱性在生产应用及同类研究提供参考,从土壤酸碱性产生的机理、土壤酸碱性对植物养分有效性及其生长的影响和土壤酸碱性的改良等方面进行概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土壤管理方式对梨园土壤性状及树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土壤管理方式对梨园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生物量及树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行间种植三叶草和覆膜均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行间种植三叶草显著提高梨园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及微量元素含量,而覆膜处理使土壤全氮、速效磷、钾养分含量下降,微量元素含量上升。与清耕对照相比,行间三叶草显著提高各个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及氮、梨树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新梢长度和叶片光合特性;而覆膜显著提高叶片的光合特性,但对树体生长指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施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施肥对烟田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施肥能显著增加土壤养分的含量,尤其以施用烟草专用肥+菌液最为显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对不同施肥处理响应是不同的,施肥能够显著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增强土壤酶的活性。将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土壤养分相比,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变化更加敏感,其作为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究藏猪猪粪有机肥施用田间后对土壤中pH值及铜、锌、砷、铬和镉等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于个体农户中搜集藏猪猪粪,经厌氧发酵后配制成粪水作为有机肥料,以林芝市巴宜区百巴镇百巴村农田周围土壤作为供试原始土壤,采用模拟试验方法,以0 cm、10 cm、20 cm、40 cm、80 cm、150 cm和300 cm处土层土壤为样本,测定施用藏猪猪粪有机肥30 d后土壤中pH值及铜、锌、砷、铬和镉等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施用藏猪猪粪后,土壤pH值显著提高,表明藏猪猪粪对改善土壤pH值,抑制土壤酸化或修复酸化土壤具有良好效果;施用藏猪猪粪后,土壤中铜、锌、砷、镉和铬等重金属元素含量未见有显著变化,表明藏猪猪粪施用于田间对土壤重金属含量无明显影响,藏猪猪粪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参与到农业生产活动中。目前关于藏猪猪粪对土壤的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填补了藏猪猪粪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影响的研究空白,同时也为西藏地区农牧民在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合理利用藏猪猪粪有机肥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