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旨在探讨响应面法优化漳州芽孢杆菌液态发酵桑叶粉的工艺及发酵之后产物的营养品质。以桑叶粉为原料、漳州芽孢杆菌为发酵菌种,以粗蛋白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优化桑叶粉的液态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漳州芽孢杆菌液态发酵桑叶粉的最优条件为料水比5.8%、装液量11.7%、发酵时间61 h、发酵温度34℃。在此条件下,漳州芽孢杆菌发酵桑叶粉所得产物中,分子量在1000 Da以下的肽百分比为97.4%。与原桑叶粉相比,漳州芽孢杆菌发酵桑叶粉所得产物的粗蛋白含量为17.456%,比原桑叶粉粗蛋白含量(14.029%)显著提高24.4%,小肽含量显著增加21.61%,必需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单宁含量显著降低34.71%,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强。总体而言,漳州芽孢杆菌在优化的液态发酵条件下所制得的发酵桑叶粉,营养成分和品质、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单宁含量降低,适口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成熟度桑叶加工桑叶茶类的适制性,以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果叶两用桑树品种‘粤椹大10’不同成熟度的桑叶为原料,分别采用绿茶、乌龙茶、红茶制备技术加工成不同发酵度桑叶茶,对所制茶样进行营养活性成分分析与感官品质审评。结果表明,以3种成熟度桑叶所制成的桑叶茶均呈现随发酵程度加深总多酚含量逐渐降低,而总多糖、游离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逐渐升高的趋势。在成熟度Ⅰ(1~4叶位)桑叶制成的桑叶茶中,绿茶的感官品质总评分最高,乌龙茶和红茶在滋味与香气方面略优于绿茶;成熟度Ⅱ(5~8叶位)桑叶制成的桑叶茶以乌龙茶的总评分最高;在成熟度Ⅲ(9~12叶位)桑叶制成的桑叶茶中,红茶的总评分略高于乌龙茶,绿茶总评分最低。综合考虑桑叶茶的营养活性成分含量与感官品质评分结果,成熟度Ⅰ的桑叶更适于制作绿茶,成熟度Ⅱ的桑叶适制性较广,乌龙茶、绿茶或红茶均适合,成熟度Ⅲ的桑叶较适于制作红茶或乌龙茶。本试验结果可望为桑叶茶生产及桑叶的综合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通过对四种不同发酵剂的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发酵乳乳清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的体外检测和先天性高血压大鼠的体内检测。【方法】ACE抑制活性的测定根据Cushman D W等的方法进行改进。利用8周龄先天性高血压大鼠(SHR),每天使用四种发酵乳乳清灌胃SHR大鼠,每一试验样品实验期为3 d,剂量逐渐升高,对照组饮用水。用ZH-HX-Z鼠尾无创动脉测量仪测定收缩压。【结果】瑞士乳杆菌TUST005发酵乳ACE抑制活性大于其他发酵乳ACE抑制活性,并在4 ℃下后发酵3 d具有较高的ACE抑制活性,达到45.91%。当瑞士乳杆菌TUST005发酵乳剂量15 mL/kg体重与乳清剂量为20 mL/kg体重,血压的下降和上升速度相对缓慢,维持最低血压水平时间较长为6 h,降压效果最好且与对照组相比降压值为20.2 mmHg。【结论】瑞士乳杆菌TUST005发酵乳体外检测和体内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通过牛津杯法评价益生菌上清液对发酵乳产品中酵母菌、霉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对发酵乳产品坏包中的酵母菌、霉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并且添加植物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对发酵乳后产酸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桑叶是药食同源的绿色新资源食品,含有黄酮、多糖、GABA、DNJ等多种功能性成分,不含咖啡因且滋味尚佳,适宜加工为代用茶。目前,桑叶茶加工以桑绿茶为主,桑红茶、桑叶乌龙茶及发酵桑叶茶亦有研究。  相似文献   

6.
探讨牛羊乳乳酸发酵过程中流变特性。对牛羊乳分别发酵6 h,测定其乳酸发酵0、1、3和6 h的剪切粘度、酸度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牛乳发酵0、1、3和6 h的剪切粘度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羊乳,而羊乳发酵酸度均高于牛乳。蛋白质是影响牛、羊乳乳酸发酵乳流变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臭豆腐菌种鉴定 发酵及气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臭豆腐的发酵浸泡液中分离菌种,获得了2种主要细菌。分离纯化、鉴定后,初步确定细菌为乳杆菌属短乳杆菌和芽孢杆菌属环状芽孢杆菌。这2种菌是臭豆腐发酵过程中的主要菌种,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重点对乳杆菌和芽孢杆菌进行种类鉴定、发酵液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研究,得出最适培养条件为pH值6.8、培养温度40℃、培养时间6d。  相似文献   

8.
高鑫  李博 《保鲜与加工》2023,23(9):76-80
发酵乳制品以营养丰富及其保健功能受广大消费者欢迎,随着人们对脂肪摄入后产生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视,公众对于低脂或脱脂发酵乳的需求逐渐增多。综述了低脂发酵乳的相关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低脂发酵乳在品质、感官及营养功能等方面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对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发酵生产凝固型发酵乳的工艺配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发酵生产新型发酵乳中的最佳工艺配方为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混合发酵剂接种量5.5%,菌种比例1∶1.5,37℃条件下发酵4.0 h,二次加入4.0%混合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比例为1∶1),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2.5 h。采用该工艺生产的发酵乳凝乳状态良好、口感细腻、酸甜适中、奶香味纯厚,产品酸度88°T,活菌数可达3.88×10~(10)CFU/m L。  相似文献   

10.
以毛酸浆果汁为原料,采用植物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混合发酵果汁,分析发酵前后的毛酸浆果汁理化指标、黄酮、多酚含量和挥发性气味成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接种比例2∶1(V∶V),接种量1.0%(V∶V),发酵时间12 h时,毛酸浆发酵果汁感官评分、总黄酮和多酚含量构成的综合评分最佳。毛酸浆果汁中主要的气味成分为萜烯类物质和无机硫化合物,混合乳酸菌发酵可以明显提高果汁中萜烯类物质、无机硫化物、氮氧化合物、有机硫化物和芳香物质含量,特别是对健康有益的萜烯类物质。本研究对乳酸菌发酵毛酸浆果汁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叶果间的内在作用规律,以桑树(Morus alba L.)当年生果枝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大小果枝上叶片特征和果实性状的差异及其二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果枝由小到大,果枝上的叶片数与总叶干重显著增加,而叶形指数却无显著变化;桑葚数与总桑葚干重也有显著增加,桑葚含水量无显著变化。桑葚数与叶片数、总叶干重、总叶面积及其平均桑葚干重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证实了果实的性状与叶片特征之间存在极密切关系。当年生果枝上的桑葚数量多少取决于果枝上的叶片总数,平均桑葚的干重则与果枝上的平均叶面积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小麦粉中添加桑叶粉进行复配,制成桑叶海绵蛋糕,分别考察不同桑叶粉添加量(2%、4%、6%、8%)和桑叶粉粒径(60、120、180、240目)对桑叶海绵蛋糕品质及其质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桑叶粉会阻碍蛋糕面糊面筋网络结构的形成,影响蛋糕的持水性,从而影响蛋糕的品质。综合各项参数,制备桑叶海绵蛋糕的最佳桑叶粉添加量为6%,最佳桑叶粉粒径为180目。  相似文献   

13.
桑叶为药食同源性食品,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桑叶粉及桑叶提取物作为一种新型的保健食品,在食品药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介绍了桑叶粉及桑叶提取物的加工工艺、营养价值、功能特点和在食品药品加工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展望了桑叶粉及桑叶提取物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推动桑叶产业的发展,促进其在食品药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桑葚果为原料,采用L9(33)正交试验法确定制取桑葚原汁的工艺方案,以蜂蜜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制取蜂蜜液;将桑葚原汁与蜂蜜液混合,采用L9(33)正交试验法确定混合比例、发酵时间等最佳条件后进行酒精发酵,再用低聚木糖、桑葚原汁、柠檬酸等进行科学调配,最终得到具有桑葚蜂蜜双重营养和风味的低糖低酒精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讨在日粮中添加桑叶粉对?麒麟?肉鸡早期生长性能和组织器官的影响。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麒麟?母肉鸡144只,随机分为A、B、C和D 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1.0%、3.0%和5.0%的桑叶粉的饲粮,进行为期28天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桑叶粉能一定程度地降低?麒麟?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提高料重比,当添加量达3.0%以上时显著提高料重(P<0.05),添加量达5.0%时显著降低平均日增重(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和内脏绝对重量和相对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可一定程度提高肠道长度及相对指数,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从提高生长性能方面考虑,在1~28日龄的?麒麟?肉鸡日粮中不必添加过多的桑叶粉。  相似文献   

16.
以桑树品种‘强桑1号’为试材,进行叶面喷施5个浓度(A~E处理依次为2.5、5.0、10.0、15.0、20.0 g/L)的银杏外种皮提取液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CK(蒸馏水)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桑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使用处理后桑叶喂食家蚕,分析处理后桑叶对蚕茧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树的单株枝条长、叶长、净光合速率、桑叶产量、全碳含量、全磷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在处理C时达到最大值,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20.12%、24.71%、18.37%、32.99%、20.69%、21.00%、24.88%和42.82%;桑叶的叶宽、叶面积和全氮含量在处理D时达到最大值,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19.87%、45.06%和19.55%。蚕茧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在处理C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比CK提高了11.64%、25.64%和11.42%。基于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的各处理排序为C>D>E>B>A>CK,其中处理C(10 g/L)对桑树枝条的生长、桑叶的产量和品质、蚕茧质量和品质的促进效果最佳。综上,适当浓度的银杏外种皮提取液处理能够显著促进桑树枝条的生长,提高桑叶产量与质量,喂食处理后的桑叶获得的蚕茧产量和品质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7.
Sericulture is an agro-based industry, which heavily depends on mulberry (Morus spp.) for its sustainability, as mulberry leaf is the only available feed for the silkworm Bombyx mori L. Sericulture, in West Bengal and other subtropical regions in India, suffers from lack of adequate quantity of quality mulberry leaf during the colder months, the best season for rearing the high yielding bivoltine silkworm hybrids. In order to develop mulberry varieties, which can sustain normal growth during these colder months to yield better, efforts have been made in different research institutes in India. The present report is part of such an effort in which accessions in germplasm bank were screened for better growth, leaf retention and leaf yield contributing associated traits. Twenty three selected parents were crossed, 3,500 seeds were sown, 2,700 seedlings were transplanted to progeny row trail, selected 210 hybrids were evaluated under primary yield trial and finally nine hybrids along with a control variety were studied in detail for all leaf yield contributing traits under final yield trial. Stability analysis was adopted to identify hybrids, which can yield stably across seasons. The hybrids CT-44 and CT-11 out yielding the control by 17.17 and 7.11% were selected as these hybrids yield 7.93 and 8.15 mt/ha leaf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colder months (February) for their direct use as cultivars in West Bengal and other subtropical areas of India to sustain bivoltine sericulture to produce quality and gradable silk fibers.  相似文献   

18.
桑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简称GABA)是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也是广泛地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种与逆境胁迫有关的非蛋白氨基酸。实验探索出了适合桑叶的测定方法为比色法,利用AlCl3有效去除桑叶中的水溶性色素后,采用分光光度法准确地测定桑叶中GA-BA的含量。同时,对目前生产上主要栽种的23个桑树品种的GAB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其结果显示含量较高的桑树品种为火桑,其新鲜桑叶中GABA的含量为1.224mg/g,为GABA的进一步研究和桑叶中功能性成分的开发利用奠定了试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甜酒酿的制作与发酵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优质糯米为原料,经浸米、蒸饭、淋饭、拌药、下缸、糖化和发酵等工序,得到醇甜清爽、酸甜适口,风味和营养具佳的糯米甜酒酿。对甜酒酿成品品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系统地阐述了制作优质甜酒酿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