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县地处苏北沿海,常年植棉60万亩左右,70年代后期以来,棉花盲椿象成为棉区一大主要害虫,对棉花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损失。据调查,1974年~1983年一代绿盲椿先后有4年大发生,占混合种群的70.3~86.0%,1984年以来,绿盲椿发生减轻,占混合种群的比例下降为30.9%,而中黑盲椿上升为优势种群,现将影响因子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棉盲椿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我县发生的种类有绿盲椿和中黑盲椿。70年代以绿盲椿为主,80年代中黑盲椿上升为主要优势种群。1988年后绿盲椿又有回升,特别是1990年,二、三代绿盲椿在棉田为害较重。为进一步提高测报水平,正确决策防治,现  相似文献   

3.
我国棉花绿盲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棉田中的主要害虫逐渐转变为棉蚜、盲蝽和烟粉虱,其中绿盲蝽为主要优势种.本文就棉花上绿盲蝽的发生规律、预测预报、综合防治措施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为制定综合防治规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绿盲蝽对13种不同寄主植物适合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室内条件下研究了绿盲蝽在13种寄主植物上不同龄期若虫的发育历期和成虫的寿命。结果表明,绿盲蝽在不同寄主植物上不同龄期若虫的发育历期及若虫期均有显著差异,其中四季豆上若虫的发育历期明显缩短,其它寄主植物之间无明显差异;在常规棉花上若虫的发育历期延长,但和豆类及转基因抗虫棉相比无明显差异。在两种抗虫棉上成虫的寿命明显缩短,其它寄主植物之间无明显差异。说明转基因抗虫棉和豆类植物更适合绿盲蝽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绿盲蝽在河北省邯郸市棉田已成为危害棉花多种蝽中的优势种。由于棉绿盲蝽个体小、体色与棉花叶色相似,且具有行动迅速转移快等特点,有很强的隐蔽性,群众难以科学防治。目前的转基因抗虫棉对盲蝽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并不具有抗性,一旦气候条件有利于其发生,将对棉花生产构成威胁。因此,必须了解绿盲蝽发生危害的规律,找出绿盲蝽的防治适期,进行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6.
江苏沿海地区棉盲椿转移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盲椿(绿盲椿、中黑盲椿)是江苏沿海地区主要害虫之一,其特点一是年年发生为害,且多数年份发生量较大;二是为害时间长,棉苗、蕾、花、铃均受其为害。为改进防治策略和防治技术,有必要对其全年寄主分布情况和转移规律作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调查,研究了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若虫在棉株上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绿盲蝽若虫在棉株上部分布最多,占调查总数的56.58%;棉株的不同部位以顶心分布最多,占总数的31.58%;其次为棉花蕾部,占27.63%.不同龄期的分布规律显示:低龄若虫主要分布在棉花中部的蕾和叶上,随着龄期的增大,逐步向棉花上部转移.  相似文献   

8.
1981年我县棉花生产全部实行了塑料薄膜营养钵育苗栽倍。随着这一措施的普及,棉花苗期病虫害亦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据1978—1981年调查资料表明:立枯病、炭疽病的危害率已由1975年前20%左右下降到5%以下;小地老虎的危害率基本上控制在0.5以下,危害显著减轻。而棉蚜、棉叶螨、绿盲椿于苗床内危害始见期早,比  相似文献   

9.
随抗虫棉大面积种植 ,棉田施药量减少 ,其它害虫大量发生 ,造成棉田减产 ,其幅度每年都在增加 ,同时 ,品质降低。由于棉农对盲蝽发生规律及特点不了解 ,不知如何防治或错过防治最佳时机 ,给棉农造成损失。1棉盲蝽的发生种类、危害形态及方式在黄河流域棉区 ,为害棉花的盲蝽主要有三点盲蝽、绿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等 ,其中为害最重是三点盲蝽。这几种盲蝽都是杂食性昆虫 ,为害广 ,为害期长。棉盲蝽以成、若虫刺吸棉株养液 ,造成蕾铃大量脱落 ,破头破叶和枝叶丛生。棉株各生长时期被害后表现不同 ,如子叶期被害 ,顶芽焦枯变黑 ,长不出主…  相似文献   

10.
绿僵菌对荔枝椿象的室内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室内用喷雾法测定了4株绿僵菌对荔枝椿象3~4龄若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绿僵菌致病力强弱与菌株种类和接种剂量有密切关系.菌株对荔枝椿象若虫致病力的强弱顺序为J813MA4J86CMA3.在接种菌株J813孢子浓度为1×108个/mL的情况下,对荔枝椿象若虫的LT50为7.63 d.J813菌株对荔枝椿象若虫具有很强的二次侵染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陕西关中80年代棉盲椿大发生,据重点调查,1980年因三点盲椿危害,破头棉高达50~90%,1983年破头棉98~100%。1984年三点盲椿越冬量低,但绿盲椿、中黑盲椿大量发生,一些田块普遍出现“破叶疯”,幼蕾和幼铃大量脱落,损失很大。为寻求经济有效的防治办法,设50%久效磷、25%甲胺磷、40%氧化乐果、35%甲基硫环磷、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常见的棉盲蝽有绿盲蝽、中黑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4种,其中绿盲蝽为优势种群。在河南省,棉盲蝽一年发生3~5代,其中棉田发生2~4代,以成虫和若虫通过刺吸式口器吸取汁液,为害棉花的嫩头、生长点、幼嫩花蕾及棉铃,造成破头、破叶、丛生枝、蕾铃大量脱落等。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盲椿象对棉花的危害逐年加重,控制其危害已成为棉区的重要植保课题之一。为寻求更为合理的防治策略和防治方  相似文献   

14.
绿盲椿Lygus Iucorum Meyer—Dur是沿海棉区棉花苗期和蕾期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由于塑膜育苗移栽棉的普及和地膜棉的推广,冬绿肥的扩大种植以及粮棉绿肥耕作制度的逐步形成,其发生情况更为复杂,危害日趋严重,常年发生危害面积在50%以上。现就其在沿海棉区发生危害规律和防治策略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棉盲蝽已成为安阳县棉田主要害虫,种类有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等。其中绿盲蝽为优势种,特别是2004年、2005年发生严重,给棉花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在本县棉盲蝽于6月上旬迁入棉田为害,至9月中旬,为害期长达110天。棉盲蝽以成、若虫刺吸植株汁液,造成破头破叶、枝叶丛生,蕾铃大量脱落,棉花严重减产。2005年6月18日本县测报站在洪河屯乡调查一块Bt抗虫春播棉花田,百株棉盲蝽47头,植株顶叶破叶率100%,并有7%的棉花植株已成为无头棉;7月9日再次调查该棉田,百株棉盲蝽54头,被害株100%,第1~3果枝蕾铃脱落率26%;8月17日第3次调查该棉花…  相似文献   

16.
棉花蕾铃期害虫种类较多,主要有棉铃虫,红铃虫、棉叶螨、盲椿象、金钢钻和造桥虫等。全国各棉区由于农作物布局和生态条件不同,蕾铃期的害虫发生种类和危害程度亦有差异。南方棉区主要以红铃虫和棉叶螨为主,北方棉区以棉铃虫和造桥虫为主。这些害虫有的食嫩叶,有的食蕾、花、幼铃或蛀食青铃或种子,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7.
棉盲椿在棉花子叶期和真叶期危害能造成无头苗、多头苗和大量破叶;在蕾期危害嫩头,造成破头疯长,并直接危害幼蕾造成大量脱落;在铃期危害幼铃,形成僵铃和畸形铃,产量明显降低。三年来根据棉盲椿发  相似文献   

18.
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ur)是茶季中最早发生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为害春茶。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品种的更新,在某些地区绿盲蝽已上升为主要害虫,春茶新梢被害率常达30%以上。为了进一步研究其防治技术,准确预报其发生情况,笔者对绿盲蝽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作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茶叶》1985,(2)
据调查我场有绿盲蝽(Lygus IucorumMeyer—Dur)、三点盲蝽(Adelphocoristaeniophorus Reut)、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等三种,其中绿盲蝽是历年我场春茶主要害虫。茶绿盲蝽以若虫、成虫取食为害,一般以若虫刺吸嫩芽叶后而呈褐色斑点。在我场芽叶被害率常在20~50%范围,因若虫刺吸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防治棉苗病害、棉蚜和绿盲蝽,2013年在聊城市东昌府区许营乡刘庄开展了几种杀菌剂和杀虫剂混配拌种对棉苗病害、棉蚜和绿盲蝽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棉花安全,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后期产量无不良影响.从对棉苗病害的防治效果上来看,可选用25%溴菌腈WP防治炭疽病,30%恶霉灵FS防治红腐病和立枯病,也可选用2.5%适乐时FS防治以上3种病害.从对棉蚜和绿盲蝽的防治效果上来看,宜选用24%螺虫乙酯SC,也可选用70%噻虫嗪W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