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有人认为赏石可以随心所欲,没有定论;有人认为“瘦、皱、漏、透“的赏石原则已经过时,应以“纹、色、形、质“为赏石准则;还有人把著名画家齐白石所说的“太似媚俗,不似欺世“作为赏石原理:也有人认为原石最美,不能有任何加工……以上各论都有各自的道理,而且都有精品可以作证。既然在各自的理论指导下都发现了公认的精品,我想在这些不同的道理中必然会有共同之点或相通之处。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赏石文化也是源于中国,直到唐代才陆续传出国外。我国赏石文化首先是从实用开始的。人们在实用中发现了石头的观赏性,把实用与装饰分离开来,于是便出现了项链、玩具等石头制品。后来由人体装饰逐步发展为环境装饰,用石头制造假山。到了魏晋  相似文献   

2.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核心范畴,研究赏石审美依然离不开这个核心范畴,如果脱离了意境去诠释赏石审美的内涵将会失去它的本真意义。赏石审美并不仅限于研究“美”.它还包括人的审美活动的本质、特点和规律.赏石意境是一种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系统,应该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化气息与人精神,  相似文献   

3.
要回答赏石是否是“发现艺术”这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认为首先需要弄明白什么是赏石。广义而言,具有一定审美特征并可以用来观赏的石头都可以称为赏石。由于赏石在中国属于断层艺术品种,加之皇家园林及各地名园对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四大石种的推崇,客观上造成一定的局限性,导致赏石的艺术发现功能不断萎缩。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唐风赏石展本着弘扬中国赏石文化,推动中国赏石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理念,多年来始终不忘初心、坚守信念,以服务于全国石友为根本,做好赏石文化的推动者,共建赏石文化交流平台。2018年中国唐风赏石展进一步拓展展会规模,增加赏石文玩种类的多样性,满足全民赏石文玩的需求,全力打造赏石文化精品盛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唐风赏石展本着弘扬中国赏石文化,推动中国赏石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理念,多年来始终不忘初心、坚守信念,以服务于全国石友为根本,做好赏石文化的推动者,共建赏石文化交流平台。2018年中国唐风赏石展进一步拓展展会规模,增加赏石文玩种类的多样性,满足全民赏石文玩的需求,全力打造赏石文化精品盛会,创建有品位、上档次的赏石交易圈,为广大石友提供高端的销售基地。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唐风赏石展本着弘扬中国赏石文化,推动中国赏石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理念,多年来始终不忘初心、坚守信念,以服务于全国石友为根本,做好赏石文化的推动者,共建赏石文化交流平台。2018年中国唐风赏石展进一步拓展展会规模,增加赏石文玩种类的多样性,满足全民赏石文玩的需求,全力打造赏石文化精品盛会,创建有品位、上档次的赏石交易圈,为广大石友提供高端的销售基地。  相似文献   

7.
石花     
<正>天然形成的石花,从质地学上讲,亦称假化石。产自山东威海荣成市石岛,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为其命名为模树石。但至今才首次作为赏石艺术品与世人见面,增添了中华赏石文化新的一页,值得点赞和探索。石岛红模树石《石花》好像是在水平面的石头上生长的一种海藻花,有的已绽放,有的含苞待放。图案清晰,完好无缺,层次分明,有立体感,仿佛是化石一样逼真精美。天  相似文献   

8.
刘翔 《花木盆景》2006,(6):42-44
将天然石头用于神台、苑囿(园林)、盆景或直接清供、孤赏以及作为庭堂斋院的陈设与装饰,在我国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这还不包括将石头作为原始部落“图腾”加以顶礼膜拜的历史以及作为劳动工具、生活用品的历史。若将这些历史加在一起,那么石文化就会更久远。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石的认识、识别、收藏、品玩以及鉴赏,都是随着朝代的更替、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民俗民风、社会时尚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的。“赏石”是现代人的提法, 古人称之为“苑石”、“怪石”、“贡石”、“仙石”(神仙岛)、“神柱”、“山石”、“湖石”(河石卵石)、“砚山”(研山)、“龙骨石”、“盆石”(介于赏石与盆景之间)、“峰石”、“玄石”、“五色石”、“仇池石”、“纹样石”等等,至近代又称为:“孤赏石”、“文人石”、“园林石”、“文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4月23日,第九届中国唐风赏石展在美丽的中国唐苑隆重开幕。本届赏石博览会是由世界盆景石文化协会倡导,中国唐风赏石展组委会主办,中国唐苑承办的观赏石行业盛会。以"弘扬赏石文化,创造绿色时尚"为主题,共同推广赏石艺术这一文化产业。中国唐风赏石展致力于打造高规格的奇石展览会,做好赏石文化传播的推动者,深入挖掘观赏石产业价值和市场潜力,不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讨论奇石收藏的过程中,如果背上过于沉重的经济负担,就可能与我们收藏和赏玩奇石的初衷大相径庭。只有赏石文化的大发展,才可能有经济交流的大发展。赏石文化始终伴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而发展。多从文化角度去研究奇石,让更多的人认识奇石、了解奇石才是真  相似文献   

11.
在山东淄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赏石展,以辉煌的成果名扬神州,流芳石坛,其社会效果及深远影响,育口皆碑。这是淄博为发展我国赏石文化做出的一大贡献。笔者育幸参与等办这届赏石大展,深感这届赏石大展所以取得丰硕成果,是由于政府的鼎力支持和群众的积极参与,是领导有序的政府行为与充满活力的群众行动密切结合,因而保证了展出成功,在我国赏石文化史上写下了璀璨的一笔。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元月1日-7日,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泉州古城保护发展工作协调组办公室、泉州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泉州市盆景赏石协会、泉州市东亚之窗文化创意产业园运营有限公司、泉州文旅集团古城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润物无声——首届海丝泉州盆景(赏石)邀请展"在福建省泉州市东亚之窗文化创意产业园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峡石     
刘道荣 《花卉》2011,(7):37-37
这3块赏石都是长江三峡石,三峡的山美,水美,连水中的石头,也是一块比一块美.如今的三峡石,已为世人所熟悉.  相似文献   

14.
正赏石是通过外在形式的美、特、奇、丑、怪演化到了精神层次的愉悦乃至心灵的洗涤。天津玩石人的赏石雅趣受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影响,既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厚重、深邃、古拙、清雅,又融合了当代优秀的收藏理念,形成独特的津味赏石文化。  相似文献   

15.
闫英慧 《中国食用菌》2019,(7):I0071-I0071
随着农业的产业升级与田园的综合开发,人类对农业美的追求也不断增强,在互联网发展普及的时代,农业美学也在飞速的发展,农业美学的研究交流不再拘泥于实地走访,学术资源共享率大大提升,在农业美学理论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农业美学的实际建设也避开了许多误区,通过网络媒体的宣传,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为农业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了农业美学的继续发展,关于农业美学价值的探讨热度高涨,笔者在观读完我国著名学者、知名农业经济师罗凯创作的《农业美学初探》(广东省湛江市非盈利性出版物)一书后,将农业美学的价值总结成以下三点:一、农业美的审美价值在原始社会,人类早已懂得用不同颜色的石头装饰身体你达到自身对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正>陕西文化底蕴丰厚,盆景赏石根艺等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广泛。由于历史的原因,近代陕西盆景、赏石、根艺十分落后,与陕西作为盆景发源地的地位极不相称,为加快陕西盆景赏石根艺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经陕西省风景园林协会盆景赏石分会研究,举办了陕西省首届盆景赏石根艺展暨中日盆景展览。一、展会时间、地点陕西省首届盆景赏石根艺术展暨中日盆景艺术展览于2015年10月17日至22日在陕西省安康市汉城国际商贸街举行。二、主办、承办、协办单位主办单位:陕西省风景园林协会盆景赏石分会、安康市文学艺术联合会。承办单位:安康市盆景园艺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唐苑位于陕西西安曲江新区林带路中段,近年来中国唐苑依托陕西旅游大省优势资源,在中国唐苑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了七届中国唐风赏石展,得到了社会各界极大的认可和广泛的赞誉,多年来唐风赏石展为赏石文化传承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努力着!暑去冬来,我们将迎来第八届唐风赏石展,2017年中国唐风赏石展为进一步拓展展会规模,增加赏石文玩种类的多样性,满足全民赏石文玩的需求,全力打造赏石文化精品盛会。  相似文献   

18.
人类古往今来都表达出对石头有着先天的眷念:现代赏石藏石蔚然成风,且大有与日俱增之势,也恰恰是这种与生俱来潜在意识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唐苑位于陕西西安曲江新区林带路中段,近年来中国唐苑依托陕西旅游大省优势资源,在中国唐苑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了七届中国唐风赏石展,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多年来唐风赏石展为赏石文化传承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努力着!暑去冬来,我们将迎来第八届唐风赏石展,2017年中国唐风赏石展为进一步拓展展会规模,增加赏石文玩种类的多样性,满足全民赏石文玩的需求,特设立中国唐苑首届精品会展区,全力打造赏石文化精品盛会。  相似文献   

20.
凡具有观赏价值的石头,都可以称为“观赏石“,不论它属于岩石、矿石、化石或钟乳石。观赏石的“字“、“号“甚多:由于它“神奇“、“奇巧“,人们称它为“奇石“。这个称谓使用十分普遍,可以说,它是观赏石的“别名“。我们的祖先称它为“供石“、“石玩“,这两个称谓主要是指摆放在室内的观赏石而言的。海外(东南亚地区)称它为“雅石“,南韩称它为“寿石“,日本则称之为“水石“。如果对观赏石进行分类,其称谓就更多了。所有这些,都是众所周知,明白无误的。此外,还有一种称谓叫“赏石“,笔者认为,这个称谓值得研究探讨。用“赏石“替代观赏石,作为一种称谓,行不行、对不对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还得从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谈起。赏石之“赏“,是鉴赏、欣赏、赏识之意,是一个及物动词,如赏月、奇文共赏、“恨无知音赏“(孟浩然诗)等。赏石如同赏月,“赏“的对象虽不同,但“赏“的含义相同。美学大师王朝闻先生在《石道因缘》一文中,多处使用赏石一词,如“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