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控剂对小麦矮抗58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矮抗58为试验对象,选择3种不同化控剂为试验处理,研究了化控剂对小麦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化控剂多效唑、吨田宝和赤霉素能有效抑制小麦株高,增加了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产量增幅3.6%~9.8%。其中,在小麦拔节期喷施多效唑能显著降低小麦的株高;开花期喷施一定浓度吨田宝可以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延长穗下节间长度,为提高旗叶的光合速率奠定了基础。在小麦灌浆期喷施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显著提高了千粒重和产量,而多效唑处理不显著。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化控剂间小麦的穗粒数、结实小穗数与产量的差异显著,而不孕小穗数、千粒重则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找到适合超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26的栽培措施,特设计底施脉素特和返青期喷施多效唑、小麦伴侣两种措施,研究其对新麦26株高、旗叶叶面积、穗长等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论如下:(1)脉素特降低了新麦26的株高,增加了旗叶面积和穗长,但都未达到显著水平;脉素特增加了千粒重和穗粒数,却降低了成穗数,未能提高产量。(2)在新麦26返青期,喷施多效唑显著降低了株高和旗叶面积,显著降低了千粒重和成穗数,却增加了穗粒数和产量;小麦伴侣显著增加了旗叶面积和成穗数,显著降低了千粒重,却降低了株高,增加了穗粒数和产量。(3)多效唑和小麦伴侣都降低了新麦26的株高和千粒重,增加了穗粒数;与多效唑相比,小麦伴侣主要是通过增加成穗数来增加产量的,而多效唑主要是通过增加穗粒数来增产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2,4-D丁酯与多效唑混用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2,4-D丁酯的小区杂草株防效极显著好于没有喷施2,4-D丁酯的小区;2,4-D丁酯显著抑制小麦的生长,但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这种影响明显降低.同一多效唑水平下,随着2,4-D丁酯用量的增加,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减少;同一2,4-D丁酯用量下,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增加.2,4-D丁酯显著抑制小麦旗叶面积的扩大,而且处理间差异性有扩大趋势,多效唑的存在,抑制了2,4-D丁酯作用.从产量方面来看,最佳处理组合为多效唑2.25 kg/hm2+2,4-D丁酯15 g/hm2.  相似文献   

4.
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抑制细胞伸长、缩短节间、促进分蘖、抑制株高、提高抗逆能力等生理作用。本试验通过比较多效唑在小麦上的不同施用方法,了解多效唑对小麦的株高、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劲丰与多效唑对小麦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始穗期施用劲丰可以显著地降低小麦的株高,缩短穗茎节和倒二节的长度,增加各节间的粗度和壁厚,使小麦植株重心下移,从而提高小麦植株的抗倒伏能力;还可以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比对照增产7.01%。在拔节期施用多效唑,其降低株高的效果不明显,但可以缩短基部节间的长度,增加基部节间的粗度和壁厚,使植株的重心下移,但比对照减产10.71%;劲丰在拔节期应用、多效唑在始穗期应用对小麦的株高、节间长度、节间粗度、节间壁厚度、产量等均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小麦分蘖期多效唑单独或与赤霉素混合使用时赤霉素对多效唑若干生长和生理效应的修饰作用.结果表明,赤霉素减小多效唑的促进分蘖和降低株高的作用,增加不同分蘖的干物质积累,改善植株氮代谢,有利于生育后期氮素向分蘖转运,促进分蘖生长,显著减小主茎穗和分蘖穗的差异,与对照相比,多效唑单独处理,单株穗数多,但每穗粒数少;而混合处理各个产量因子均有一定增长.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小麦洲元9369在新乡地区高产高效优质的栽培技术,试验采用不同播量、追肥时期和多效唑处理,研究其对洲元936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洲元9369在新乡试验田环境下,以187.5 kg/hm~2的播量处理下产量最高,再提高播量,产量不增反降;氮肥适当后移处理可以在保证产量稳定的情况下,提高加工品质;多效唑处理可以控制株高,降低倒伏风险,但对参试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建议在生产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8.
以宁麦13为材料,分析了喷施不同配方的矮壮丰与多效唑对小麦化学调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壮丰和多效唑均能控制小麦株高,其中多效唑600 g/hm~2(返青期)+多效唑600 g/hm~2(拔节初期)及多效唑600 g/hm~2(返青期)+矮壮丰900 mL/hm~2(拔节初期)2种处理的控高效果更好,两者均降低了茎基部节间的长度,其中第3、4节间较清水对照均达到显著水平。与清水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小麦产量均略有降低,分别减少了1.36%~5.56%。其中,多效唑600 g/hm~2(返青期)+矮壮丰900 mL/hm~2(拔节初期)处理的减产效果表现最不明显,表明该配方对小麦稳产抗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小麦叶面喷施化控剂是降低小麦倒伏风险、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本试验以豫审小麦泛麦536为材料,探讨了叶面喷施烯效唑、多效唑、调节安、麦业丰等不同成分化控剂对小麦农艺形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泛麦536拔节初期叶面喷施烯效唑、多效唑、调节安、麦业丰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有效降低小麦株高、穗下节长度、第一节长度,最高分别降低了3.7%、4.6%和8.0%;叶面喷施麦业丰(20%多唑·甲哌鎓),泛麦536产量显著增加2.2%。叶面喷施麦业丰在有效降低泛麦536株高的同时,对提高泛麦536产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赤霉素对多效唑在小麦中若干生长和生理效应的修饰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小麦分蘖期多效唑单独或与赤霉素混合使用时赤霉素对多效唑若干生长和生理效应的修饰作用。结果表明,赤霉素减小多效唑的促进分蘖和降低株高的作用,增加不同分蘖的干物质积累,改善植株氮代谢,有利于生主事期氮素向分蘖转运,促进分蘖生长,显著减小主茎穗和分蘖穗的差异。与对照相比,多效唑单独处理,单株穗数多,但每穗粒数少;而混合处理各个产量因子均有一定增长。  相似文献   

11.
苯磺隆、多效唑对小麦壮苗及除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大田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除草剂(苯磺隆)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混合喷施于小麦田。通过对小麦的株高、鲜重等形态指标和叶绿素含量,POD活性的测定分析,探讨了苯磺隆、多效唑对小麦壮苗及除草的效应。结果表明:在冬小麦拔节期混合喷施苯磺隆和多效唑,不仅可以改善小麦农艺性状、提高小麦产量,且对杂草有良好的防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宁麦13为材料,分析了喷施不同配方的矮壮丰与多效唑对小麦化学调控和产量影响。结果表明,矮壮丰和多效唑均能控制小麦株高,其中多效唑40g/667m2(返青期)+多效唑40g/667m2(拔节初期)以及多效唑40g/667m2(返青期)+矮壮丰60ml/667m2(拔节初期)两种处理的控高效果更好,两者均降低了茎基部节间的长度,其中第三、四节间较对照均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小麦产量均略有降低,分别减少了1.36%~5.56%。其中多效唑40g/667m2(返青期)+矮壮丰60ml/667m2(拔节初期)减产效果表现最不明显,表明该配方对小麦稳产抗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3种化学调控剂对西农979抗倒伏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西农979为试验材料,测定3种化学调控剂对小麦形态指标、生理指标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拔节期喷洒新型抗倒伏化学调控剂麦巨金、麦业丰和传统化控剂多效唑能有效抑制小麦株高,其中多效唑抑制作用最强,麦巨金最弱;麦巨金和麦业丰能明显提高麦株基部第1、2节间充实度,有效增加拔节至成熟期小麦叶面积系数和旗叶叶绿素含量,提高小麦叶片的光合效能和籽粒灌浆速率,而多效唑效果则不明显;3种化学调控剂均增加了小麦穗长、结实小穗数和千粒质量,使不孕小穗数减少,产量增幅达4.9%~9.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化学调控剂间小麦的穗长、结实小穗数与产量的差异显著,而不孕小穗数、千粒质量则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多效唑及赤霉素在杂交小麦制种生产中的作用。【方法】以小麦温敏不育系"A河10"及其恢复系"389"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不用激素处理为对照,研究多效唑(75,90,105,120,135,150 g/hm2)和赤霉素(0,120 g/hm2,喷药液量375 kg/hm2)2种激素配合使用对不育系生长发育、花器性状、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用75~150 g/hm2多效唑拌种,能够使成穗数、株头外露率、雌蕊长度和颖壳张开角度分别增加24.88%~66.51%,0.88%~4.57%,2.64%~6.16%,6.93%~14.35%,从而提高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与未喷施赤霉素相比,喷施赤霉素后,雌蕊长度显著增加,柱头外露率、颖壳张开角度、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均极显著降低。其中以135 g/hm2多效唑拌种、不喷施赤霉素为最佳处理,其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均最高,分别达到35.63%和2 142.0 kg/hm2。【结论】在杂交小麦制种中,可以通过多效唑拌种来优化群体组成及不育系异交特性,增加制种产量,使杂交小麦制种技术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5.
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用量67.5~180.0 g/hm2在花生结荚盛期喷洒茎叶后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67.5,90.0 g/hm2处理对花生株高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提高了总分枝数、有效荚果率、百仁质量、出仁率和产量;多效唑112.5,180.0 g/hm2处理后,会降低产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效唑不同剂量处理和株高的相关系数达-0.98,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有效荚果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即药剂剂量增大能显著抑制株高、提高有效荚果的数量。建议在花生盛花期至结荚期以15%多效唑有效成分用量67.5~90.0 g/hm2进行茎叶喷雾。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药剂两种剂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药后各处理均能缩短小麦基部3个节间长度,增加小麦基部3个节间粗度和降低株高。各药剂随剂量增加小麦节间变短、增粗,株高降低,25%多效唑SC两个剂量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他各药剂两剂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5%多效SC 60g/亩能显著缩短基部第一、二、三节间长度,作用最强,5%烯效唑WP 10 0 g/亩能显著缩短小麦基部第二节间长度,作用次之;25%多效唑SC 60 g/亩能显著增加小麦第二节间粗度,其他处理增粗不显著;25%多效唑SC 60 g/亩处理和25%多效唑SC 30 g/亩处理较对照株高分别降低17.13 cm和8.86 cm,降低幅度达极显著水平,5%烯效唑WP 50 g/亩处理和5%烯效唑WP 100 g/亩处理株高较对照分别降低5.33 cm和6.56 cm,达显著水平,其他处理较对照株高降低不显著;25%多效唑SC60 g/亩处理小麦穗长较对照缩短0.59 cm,达极显著水平,其他处理对小麦穗长、结实小穗数和不孕小穗数的影响均不显著;各处理均较对照减产,25%多效唑SC 60 g/亩处理较对照减产92 kg,达显著水平;其他处理减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糜子属于易倒伏品种,本试验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和多效唑生长调节剂进行处理,对糜子的株高进行调节,达到矮化、抗倒、增产的目的。结果表明,矮壮素在增产方面有一定的效果,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产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矮壮素处理后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在1 300~1 700倍的浓度范围内产量变化趋于平稳,说明在此范围内增产效果较好;在多效唑稀释1 600倍浓度时,株高缩小效果最好,千粒重较高,产量也较高,所以多效唑稀释1 600倍时对糜子的矮化、抗倒、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胡洋 《上海农业科技》2023,(2):64-65+68
为探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沿海地区小麦生产上的具体应用效果,现以“扬麦16”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拔节前、叶龄为6.5叶时喷施10%多唑·甲哌鎓可湿性粉剂、50%矮壮素水剂、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均能有效缩短小麦植株基部第一节间和第二节间的长度,降低株高,增加上三叶的叶片宽度。其中,以每667 m2喷施10%多唑·甲哌鎓可湿性粉剂50 g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且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拔节期施用多效唑对籼粳杂交稻的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通过降低日增高,减缓株高生长;施药后第2周的降高效应最大,以后逐渐下降;多效唑浓度越大,药效期越长。各处理主要通过缩短基部节间的长度,降低植株高度。浓度越大,降高效应越大,以400-800ppm 的降高效果较好。多效唑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山西农业科学》2015,(6):740-743
为了探索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在糜子上的应用效果,明确其与糜子抗倒性及产量的关系,以期为糜子生产中多效唑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拌种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多效唑对糜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多效唑拌种均可以改变糜子植株茎秆的形态特征,使植株株高降低,茎基粗增加,基部节间长度减小,茎秆节间的充实度增加,且对植株基部节间充实度的增加幅度大于上部节间充实度的增加幅度,从而增强植株的机械强度,优化株型,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其中,以多效唑拌种质量分数为300 mg/kg时效果最明显;同时,多效唑拌种处理有较好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