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云油杂2号采用不同密度,不同的NPK施用配比正交试验研究,低密度高NPK处理产量最高,低密度低NPK处理施肥效益最高,肥料投产比效益最显著。P肥施用增产效果显著,千粒重与施N量间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云油杂12号是利用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93126 A和恢复系092197杂交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于2010-2014年度通过云南省甘蓝型油菜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区域试验18点次试验中15点次较对照品种花油5号增产,平均单产203.28 kg/667 m2,较对照增产10.24%;2013-2014年度5点次生产试验均较对照品种花油5号增产,平均单产237.1 kg/667 m2,较对照增产19.21%.品质检测芥酸未检出,硫甙含量23.18μ mol/g,籽粒含油量46.70%.全生育期178 d,早熟,抗倒伏.  相似文献   

3.
优质杂交油菜创杂油9号栽培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放  宋淑琦 《种业导刊》2011,(11):14-16
2010—2011年度选用河南省最新审定的油菜杂交新品种创杂油9号,在湖北荆州进行了条直播密度试验和简易栽培模式的晚撒直播试验,并与2009—2010年度创杂油9号在河南省栽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表明:创杂油9号较适密植,可撒播种植;播期不同,物候期的差异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4.
云油杂 1号 (原名 96 F0 45 D)系云南省第一个通过审定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 1998~ 2 0 0 0年云南省秋播油菜区试和2 0 0 0~ 2 0 0 1年夏播油菜区试及 1998~ 2 0 0 1年示范结果表明 ,该品种中早熟、高产稳产、抗旱、优质 (双低 )、含油量高。于2 0 0 2年 7月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1 选育经过云油杂 1号的母本是本所自育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96 F0 0 3A,保持系为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选育的双低品种 840 0 1,父本是本所自育的双低品系 96 F0 45 C。年 份育种内容1996 96 F0 0 3A× 96 F0 45 C1997组合鉴定1998~ 1999组…  相似文献   

5.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湘杂油1号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播栽期,其次是氮肥用量,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最佳组合为9月20日播种,10月25日移栽,种植密度9.00万株/hm^2,纯氮用量240kg/hm^2,产量达到2515.5kg/hm^2。  相似文献   

6.
杂选一号和油研七号是金沙县的主要油菜品种。杂选一号 2 0 0 1年度种植面积为 1733hm2 ,平均单产 14 9.6 3kg/6 6 7m2 ;油研七号 ,1999年面积最大达 6 4 87hm2 ,2 0 0 1年为5 734hm2 ,平均单产 14 5 .95kg/ 6 6 7m2 。如认真分析杂选一号与油研七号两品种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差异 ,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1 材料及方法  调查材料从两品种分别连片种植的 12个乡镇获得。于成熟期在两品种相邻地段作大样本抽样 ,抽样时兼顾样本田块预计产量高、中、低差异的代表性。样本数量 ,杂选一号2 9株 ,油研七号 5 2株 ,调查分析两品种的根颈粗、分枝部位…  相似文献   

7.
李厚英 《种子》2000,(1):79-79
1 “杂选 1号”品种简介1.1 品种来源“杂选 1号”双低品种由贵州省种子站科技人员自选的新品种 ,该品种用双低 156 A- 3核不育两用系作母本 ,双低品系 92 - 6作父本配置的双低强优势新品种 ,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分别是 2 2 0 3.95公斤、2 2 2 9公斤 ,比对照油研七号分别增产 8%、30 .35% ,两年均居参试组合首位。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 2 32 8公斤 ,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 15.3% ,居试验首位。 1997~ 1998年在我省六个地 (州、市 )油菜主产县试验示范 ,面积近 14 0公顷 ,验收上、中、下三种田块 ,公顷产 2 4 87~ 30 12公斤 ,比同田油研…  相似文献   

8.
保油杂3号是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为第一完成单位,以隐性核不育两型系0318AB与恢复系0518R杂交选育的甘蓝型双低两系核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经过两年多点鉴定试验及引种示范,表现出长势强、抗倒伏、抗病、丰产、适宜种植区域广等特点。2018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阐述了保油杂3号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研究余庆县海拨800m稻田两熟地区不同移栽密度对优质杂交油菜贵杂4号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不同移栽密度显著影响油菜产量,密度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栽6000~7000株/667m^2产量最高,产量分别为196.0~182.3kg/667m^2。  相似文献   

10.
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2号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英忠 《种子》2005,24(5):94-94
青杂2号油菜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育成的高产优质春性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比青油14号常规种增产23.6%,适宜在海拔2750m以下的川水地区和中低位山旱地区种植,是替代青油14号油菜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油研11号产量构成的影响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宏仕 《种子》2006,25(11):80-81,83
通过不同播期和密度试验,以探索油研11号的最佳播期和密度,以及根据不同茬口安排播期的最佳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点播油研11号的最佳播期和密度为:9月下旬播种,密度为10000株/667m^2。根据不同茬口安排,在9月下旬、10月中旬和10月下旬播种,分别以10000株/667m^2、15000株/667m^2和15000株/667m^2的密度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是目前全国蔬菜种植大省之一,每年的蔬菜播种面积超过30万hm2.特别是冬春反季节蔬菜,销往全国各地和周边国家.番茄为外销蔬菜的重要种类,播种面积仅次于洋葱,位于各类蔬菜的第2位.作者从1990年开始专门从事番茄杂交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到1997年培育出"云杂8号"番茄杂交新组合,2000年该品种通过了省级专家评定,目前已在本省蔬菜主产区示范推广670hm2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三高两低"杂交油菜油研十号的选育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侯国佐  杜才富  侯燕  秦信蓉 《种子》2004,23(5):59-62
高产、高含油量、高蛋白含量的双低杂交油菜对于推动油菜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油研十号含油量平均达44.43%,饼粕蛋白含量达40.44%,芥酸含量为0.47%,硫苷含量为26.03μmol/g·饼;产量比油研七号平均增产6.62%,比中油821增产8.73%,比宁杂1号和宁杂3号分别增产5.35%和6.96%,最高产量可达3.5~4t/hm2.是一个具有"三高两低"高效型的杂交油菜品种,推广应用将会给农户和加工部门带来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秦杂油7 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选育的春油菜新品种,2019 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和科技成果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19)610211)。2017-2018 年连续2 个生长周期参加陕西省春油菜区域试验,每hm2 平均产量3514.2kg,较对照青杂5 号增产3.5%,含油量49.56%,芥酸含量0,硫苷含量23.82μmol/g(饼),亚麻酸含量13.8%。多年多点试验表明,秦杂油7 号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高油、高亚麻酸、宜机械化收获等特性,适宜于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等春油菜主产区种植推广。2019 年在第26 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该品种成功转让给杨凌金诺种业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5.
仁怀中油杂1号适当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中油杂1号在仁怀市的适宜种植密度,进行两年不同密度同区组试验,结果表明:中油杂1号杂交油菜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单株移栽较双株移栽显著增产,单株移栽不同密度产量表现为:667m^2苛6500株>6000株>7000株>5000株>5500株>4500株>7500株>4000株>800株,经二次回归分析,产量与密度的关系为:y=0.4439 0.4155x-0.03509x^2,极值为5921株/667m^2,167.4kg/667m^2,研究表明中油杂1号的适宜密度范围在4500-7500株/667m^2,肥田选下密度,瘦田选上限密度。  相似文献   

16.
先油杂2号于是2007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介绍先油2号的特征特性,总结了高产制种技术要点,供油菜制种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作物育种信息》2005,(11):13-13
云南省第一个杂交番茄新品种“云杂8号”,最近由云南农业大学选育成功。  相似文献   

18.
高产优质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蜀杂一号是近年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已在我省大面积推广。为了探索其在我县的最佳播种期,为大面积生产提供依据,1989年~1991年我们进行蜀杂一号播期试验研究。一、材料和方法 1.供试品种:蜀杂一号遵义地区农业局提供。 2.试验地:设在洋川区雅泉乡红五村,海拔860m,黄泥田,肥力中上等均匀,历年稻油两熟。 3.试验设计: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  相似文献   

19.
栽培因子对油菜"杂选1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选择播期、密度、三要素、硼砂4个可控栽培因子,研究栽培因子与"杂选1号"产量及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制定出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化组合,通过各参试因子与其产量及构成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分析1.结果表明:播期、密度、三要素是主导因素.各栽培因子通过构成因素发生作用而影响产量,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杂选1号"在我县的最适播期为9月5日~9月11日之间,最适播种密度为7000株/667m2左右,三要素的最适施用量为12kg/667m2左右,硼砂的最适施用量为1.2kg/667m2左右,采用优化组合措施,杂选1号可获得194.3kg/667m2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翔油一号双株移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油菜育苗移栽为单株移栽,致使油菜移栽密度低,是生产上大面积油菜产量上升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为了提高油菜单产及生产效益,本试验对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翔油一号采用一穴双株栽培方式、设5种不同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高产栽培水平下,翔油一号一穴双株移栽适宜密度范围3 500 ~4000穴/667 m2,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