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南方稻区通过两季定位试验研究难溶性钾矿开发产品(钾矿)——颗粒硅钙钾肥(颗粒肥)和多元素微孔矿物肥(微孔肥)完全替代氯化钾对水稻产量、经济效益以及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通过施用不同量的颗粒硅钙钾肥和多元素微孔矿物肥与施用氯化钾和不施钾对比,分析难溶性钾矿开发产品对水稻产量、经济效益以及钾素吸收的影响。施氯化钾和钾矿使晚稻增产377.2~715.0 kg/hm2,增收568~1616元/hm2,钾矿完全替代氯化钾(100%颗粒肥处理除外)可提高晚稻产投比。施氯化钾和100%钾矿使早稻增产383.1~1339.6 kg/hm2,增收584~3107元/hm2,施50%钾矿处理使早稻减产16.5 kg/hm2和122.9 kg/hm2,钾矿完全替代氯化钾降低早稻产投比。施氯化钾和钾矿可提高水稻的吸钾总量,钾矿完全替代氯化钾降低水稻吸钾总量。钾矿完全替代氯化钾可提高水稻钾素利用率。钾矿完全替代氯化钾能满足晚稻生长需要,而不能够满足早稻生长需求,对早稻的种植应考虑增加钾矿施用量或者与氯化钾的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2.
海南儋州市水稻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明海南儋州地区水稻土壤供肥能力和氮磷钾肥的利用率,为海南儋州地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依据,我们采用“3414”试验方案,进行了水稻田间试验,并建立了三元二次施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尿素(氮肥)的利用率为40.1%,过磷酸钙(磷肥)利率15.2%,氯化钾(钾肥)的利用率37.1%。根据三元二次施肥模型,求得最佳施肥量N 159.6kg/hm2、P2O5 40.8kg/hm2、K2O 55.2kg/hm2。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钾肥对大豆的产量效应,寻求大豆在合理氮磷配比情况下,钾肥的最佳施用量,提高我市大豆产量、效益、生产指导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试验分别设在长葛市石象乡营坊村和魏都区丁庄乡洪山庙村。供试土壤均为壤土,大豆品种为豫豆22,分别于5月27日和6月9日播种。试验各处理追肥在大豆分枝期至初花期每亩用二铵9kg、尿素4.5kg的基础上配施氯化钾肥。供试土壤的理化性状(见表1)。1.2试验设计共设6个处理:CK,不施钾肥;A,每亩施氯化钾3kg;B,每亩施氯化钾6kg;C,每亩施氯化钾9kg;D,每亩施氯化钾12kg;E,每亩施氯化钾15kg。小区面…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水稻施肥效果,以乐优58为试验材料,在平塘县开展不同时期运筹氮肥及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基肥尿素15.9 kg667m2,栽秧后5~7 d追施分蘖肥尿素6.3 kg667m2,倒5叶期追施尿素10.5 kg667m2,倒4叶期追施尿素4.7 kg667m2,剑叶抽出1/3时施尿素4.7 kg667m2有利于秧苗的健壮生长,提高秧苗的分蘖能力和分蘖成穗率,增加亩有效穗数,使单位叶面积达到最大经济化,有利于光合产物干物质的积累,从而使水稻产量构成三因素趋于最优,实现水稻单产目标898.67 kg/667m2。  相似文献   

5.
在增施有机肥料的基础上,开展最佳目标产量水平下的减量化施肥试验,根据不同水平试验区组产量进分析,确定可以接受的减量水平.通过试验得出:施有机肥240kg/667m2,尿素(N 46%)12.33kg/667 m2,氯化钾(K2O 60%)5.77kg/667m2,单产578.0kg/667m2,与产量最高的施肥处理相比,低1.7%,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比最高单产处理施尿素(N46%)18.48kg/667m2、普钙(P2O5 14%)46.43kg/667m2、氯化钾(K2O60%)11.67kg/667m2的减少化肥用量58.48kg/667m2.  相似文献   

6.
红麻夏播留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麻夏播留种进行较优配套栽培技术筛选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地上部生物产量、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品种,影响单株结子数和去果后干皮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密度和施肥。综合评价,可获得较高种子产量和麻皮产量的组合是处理2,即:品种为福红991,密度8000株/667m2,苗期667m2施P肥10kg+尿素5kg、旺长期施尿素10kg+K肥2.5kg、开花期施尿素5kg+K肥2.5kg。  相似文献   

7.
秸秆直接还田会增加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并且秸秆养分释放缓慢,会影响作物生长。秸秆经过处理后制备的新型“有机—无机颗粒复混肥”(以下称秸混肥),不仅能供给本季作物生长的养分需求,减少施肥的数量和次数,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在农作物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秸混肥处理对甜玉米‘浙甜19’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明确秸混肥在鲜食玉米中适宜的施用量和施肥方式。2020年在浙江东阳玉米研究所基地进行春秋两季试验,春季根据施肥量和施肥方式的不同设置5个处理,另设2个对照处理,秋季增加棒肥处理。结果表明,春秋两季150 kg秸混颗粒肥和20 kg尿素底施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浙甜19’的叶绿素含量与生产对照无显著差异,且施入颗粒肥的叶面积高于棒肥处理。春季150 kg秸混肥和20 kg尿素底施的产量与生产对照无显著差异,仅减产3.8%。150 kg秸混肥和20 kg尿素底施处理方式的氮肥利用效率和干物质量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较CK高6.39 g/g和7.82%,说明这种施肥方式更适宜甜玉米养分需求。综上,秸混颗粒肥能够部分代替生产中化肥使用,由于秸混肥的缓释效果,配施尿素才能够满足‘浙甜19’整个生育期的养分需求,同时颗粒肥的效果优于棒肥。因此,150 kg秸混肥和20 kg尿素底施的施肥量和方式可以代替传统施肥方式,起到减肥、减施的效果,同时可以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板栗配套施肥的二次旋转正交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板栗的产量,对圈肥、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磷酸二氢钾等肥料,运用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设计,开展综合配套的施肥田间试验。从而建立相应的五元二次回归数学模型,获得板栗丰产的最优化施肥方案是在上一年果实采收后施圈肥12.64~13.75kg;在4月份对每株树木的结果母株喷施1.56%~1.77%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在7月份对每株树木施尿素0.27~0.29kg、过磷酸钙0.35~0.40kg、氯化钾0.21~0.23kg  相似文献   

9.
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对水稻产量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豫南稻区减肥、高产、稳产的最佳施肥方式,以11 a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100%F)、22 500 kg/hm~2紫云英+80%化肥(G+80%F)、22 500 kg/hm~2紫云英+60%化肥(G+60%F)、22 500 kg/hm~2紫云英+40%化肥(G+40%F)共5个处理,分析水稻产量年际变化趋势、变异系数(CV)、可持续性指数(SYI)及基于AMMI模型的施肥处理、环境及二者交互作用的特征,综合评价长期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对水稻产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显著增加水稻年均产量,单施化肥较不施肥增产21.26%,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较不施肥增产19.55%~23.25%,以G+60%F处理水稻年均产量最高;施肥降低水稻产量变异系数,以G+40%F处理变异系数最小,其次为G+60%F处理;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处理可持续性指数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AMMI模型能较好地解释施肥处理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是评价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稳定性的有效方法,其稳定性参数(D_i)大小为:CKG+80%F100%FG+60%FG+40%F。综合考虑水稻高产、稳产及减肥效益,以22 500 kg/hm~2紫云英配施60%化肥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长期定位施肥对水稻土有机质含量及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水稻土有机质的变化规律,通过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27 年的不同施肥处理水稻土中有机质含量及其组成。结果表明,长期施肥不同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消长呈现明显差异,在等量氮、磷、钾养分的前提下,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比无肥或单施化肥更有利于稻田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单施化肥、有机-无机肥配施各处理土壤腐殖酸、HA、FA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有机-无机肥配施土壤腐殖酸、HA、FA一直高于无肥及化肥处理,而且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土壤中HA和FA的增加,HA/FA比值随着时间的延伸逐渐减小;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提高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而且长期施肥土壤有机质与易氧化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氮、水解氮含量及产量显著正相关。易氧化有机质与土壤全氮、有效磷含量及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水稻产量与易氧化有机质的相关性(r=0.8181*)比与有机质(r=0.8020)的相关性较高,说明易氧化有机质对水稻增产有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野漆树轻型基质育苗中的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系统地研究野漆树轻型基质播种育苗技术,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通过施肥间隔时间、氮、磷、钾施肥量对苗木的高、地茎、根冠比、壮苗指数的影响作较全面探讨,研究野漆树轻型基质工厂化育苗的科学施肥技术。结果表明:施肥间隔对苗高、地茎、根冠比、壮苗指数都有极显著影响,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的使用量对苗高、地茎、壮苗指数有极显著影响,而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的使用量对根冠比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在育苗施肥过程中,施肥越勤,苗高越高,地茎越粗,根冠和壮苗指数越大,且有最佳的施肥间隔时间和最佳施肥量。经模拟寻优,最佳施肥方案是当在100 kg水中加入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分别为0.826、2.122、1.696 kg,每隔9天浇施1次,施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优化施肥方法,能提高水稻单产。为提高机插秧科学施肥肥水,以江两优3号为试验材料,在遵义县中等肥力田块开展了缓效肥和不同尿素施用方法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重施穗肥能延长水稻全生育期,降低水稻株高,提高结实率,提高水稻单产,其单产比施用缓效肥料、重施蘖肥、穗蘖肥并重增产23.06%、7.16%、5.98%。重施蘖肥和穗蘖并重生长相似,单产无明显差异。施用缓效肥单产低于其他各处理,结实率较低。说明重施穗肥能提增强水稻生长势,提高水稻单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抚仙湖北部农田区的蔬菜施肥过量导致土壤养分残余量大,会对后作水稻施肥造成影响的问题,采用田间小区开展不同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砂壤土和粘壤土在施氮量为150~360 kg/hm2范围内,水稻植株氮素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而增加的氮素积累量主要表现在茎叶部位;穗肥施用氮肥可提高籽粒氮素积累量。水稻氮肥吸收利用率和产量,砂壤土以施氮255 kg/hm2时最高,分别为45.1%和10594 kg/hm2;而粘壤土施氮150~360 kg/hm2之间,氮肥吸收利用率为20.9%~22.4%之间,产量为10486~10596 kg/hm2之间;当对砂壤土和粘壤土的水稻穗肥施用氮肥时,水稻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为42.8%、23.5%)和产量(分别为10445 kg/hm2、10564 kg/hm2)最高。水稻的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及氮肥偏生产力,均以砂壤土明显高于粘壤土,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蔬菜后作水稻施氮量以150~255 kg/hm2范围为宜,氮肥分基肥50%+分蘖肥30%+穗肥20%施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掌握闽候县氮、磷、钾肥料在水稻上施用的利用率,实施了 2 个氮、磷、钾肥料利用率重复田间肥效试验。试验结果氮磷钾平衡施肥的结实率千粒重与晒干率亩有效穗等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均有不同程度地提升,产量和经济效益变化尤为明显;三明尿素平均肥效利用率为 41.30%,山东过磷酸钙的肥效利用率为 20.56%,俄罗斯进口氯化钾的肥效利用率为63.76%;三明尿素贡献率平均为 20.6%,山东过磷酸钙贡献率为 7.2%,氯化钾肥贡献率为 5.5%,氮磷钾肥料贡献率为 30.1%。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控释肥在玉米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底施史丹利控释肥57.5 kg或心连心控释尿素37.3 kg,能增加玉米穗长,提高结实率;底施心连心控释尿素37.3 kg、沃夫特控释肥59.6 kg及金正大控释肥53.7 kg,较常规田施用尿素(底肥15 kg+大喇叭口期追肥20 kg),千粒重分别增加9.8 g、10.6 g和21.3 g;底施金正大控释肥53.7 kg,较常规田增产5.1%,但经方差分析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1 化肥和有机肥相结合 花生的施肥比例.要根据土地肥沃程度和花生的产量来确定施肥量。高产花生667m^2施氮13.5kg、磷11kg、钾16kg,折合667m^2施优质圈肥5000kg、尿素13kg或碳铵35kg、过磷酸钙72kg、硫酸钾22kg或氯化钾18kg或草木灰138kg。中肥田土壤基础肥力较低,要实现高产,采用氮、钾全量施,磷肥加倍施的施肥比例。  相似文献   

17.
玉米平衡配套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静  蔡叶 《耕作与栽培》2000,(4):41-41,55
1997 ̄1998年开展了玉米氮、磷、钾配施试验,钾肥不同用量试验,氮肥不同施肥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比未施肥增产46.3%,提高氮肥利用率15 ̄24个百分点,提高磷肥利用率10个百分点。在施有机肥和尿素、普钙的基础上,增加氯化钾的施肥,增产效果显著,以施12kg/667m^2效果最好,增产21%,在施有机肥、磷肥、钾肥作基肥的基础上,氮肥分期施用均有增产作用,其中以施25%N作基肥,  相似文献   

18.
为加大配方肥应用,开展了不同肥料品种与配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施用尿素18kg/667m2、过磷酸钙50kg/667m2、氯化钾18kg/667m2的处理下,水稻实粒数多,实际单产最高,达739.5kg/667m2,可在生产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用量硅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施用不同量级的硅肥,结果表明:施硅肥后,增强了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植株挺拔、叶片上举,促进了水稻早发,水稻群体结构合理,有利于籽粒充实,结实率和千粒重高,稻谷成熟度整齐达到多穗高产。如东当地适宜的硅肥用量为10 kg/667 m2左右。  相似文献   

20.
在选择理想制种地块的基础上,应做好以下几点: 1 提高肥水的利用率 首先要改变习惯施肥方法."前重中轻后补",最好是有机肥无机肥并施.底肥施优质农家肥1.5万~3.0万kg/hm2,二铵30kg/hm2,钾肥150kg/hm2,锌肥22.5k g/hm2,拔节肥施尿素450kg/hm2,穗粒肥施尿素225kg/hm2.在父本拔节期,加强肥水管理,促进父本发育壮大,保证充足的花粉量,满足母本授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