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在苏北沿海滩涂上种植甘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在3个盐分梯度的盐碱土上进行甘薯栽培试验,研究甘薯在不同盐分土壤下生长性状的差异以及甘薯种植对土壤盐分、养分、土壤微生物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盐分的增加,甘薯生长受到抑制,但在2.0~3.1 g·kg-1土壤盐分水平下,甘薯生长性状与1.0~2.0 g·kg-1盐分下差异不显著,说明甘薯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在3.1~4.8 g·kg-1土壤盐分下甘薯各项生长指标显著下降,说明甘薯已受到严重的盐胁迫。随着甘薯生长进程,土壤盐分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1.0~2.0、2.0~3.1 g·kg-1盐分的土壤的呼吸强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在甘薯收获后,其土壤呼吸强度依然高于甘薯种植前。在甘薯生长期内,土壤全氮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先升后降,土壤全钾含量先降后升。土壤盐分越大,土壤微生物碳含量越低,随着甘薯生长进程,1.0~2.0、2.0~3.1 g·kg-1土壤盐分下,土壤微生物碳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甘薯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在苏北沿海滩涂上种植甘薯可降低土壤盐分,促进微生物繁殖,提高土壤养分,尤以对盐分含量为1.0~2.0、2.0~3.1 g·kg-1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甘薯生长的需肥规律,肥料与甘薯生长的关系,肥料与甘薯不同生长阶段的关系;按照甘薯的不同生育期,提出了合理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3.
菜用型甘薯茎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庭辉  余德平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100-100,102
以菜用型甘薯日本川山紫为研究对象,探讨甘薯茎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不同季节栽插的甘薯茎尖生长情况及管理方式。结果表明:菜用型甘薯以春季扦插的茎尖产量最高,可采摘期最长,质量最好;其次是夏季扦插的,而以秋季扦插的最差。生产菜用茎尖的甘薯与食用块根的甘薯相比,在栽培方式、浇灌、施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均不相同,为了提高甘薯茎尖的产量和质量,宜采用大棚育苗,提早扦插,保肥保水,控制甘薯藤蔓生长趋势和生长数量。  相似文献   

4.
甘薯不同垄宽条件下的滴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垄宽条件下对甘薯品种"黔紫薯1号"进行了滴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覆膜处理有利于甘薯的茎叶生长和结薯;滴灌1~2次可以促进甘薯地上部茎叶的生长;在甘薯生长中期(8月上旬)滴灌1次可以增加单株结薯数,提高单株薯块产量;单垄(垄宽110 cm)双行栽植,并在8月上旬滴灌1次的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正>一、生长发育特点根据甘薯在大田的各个生长时期特点及其与气候的关系,大体可以分为3个生长时期。(一)生长前期根据河南省的气候条件,春甘薯生长前期需经历50~60 d,夏甘薯约需经历40 d。春甘薯栽后3~4 d开始扎根,栽后8~10 d叶片发绿且心叶开始生长,为缓苗期,栽后30天左右开始生长分枝,根系生长基本完成,发根量占全期根数的70%~80%,这时已形成块根、栽后35~45 d块根开始膨大。夏甘薯栽后1~2 d开始扎根,栽后5~6 d  相似文献   

6.
<正> 一、甘薯在旱作农业中地位甘薯是耐早能力较强的块根作物。据初步观察:甘薯的根系发达,深达1.5米以下;而且块根内含有大量的水分,约占70%左右;甘薯没有明显的成熟期,所以对水分亏缺也没有特别敏感的时期。土壤水分不足时,如田间持水量降至40%左右(砂壤土含水率8~10%),茎叶生长和养分积累速度迟缓,但水分状况一旦改善,又可继续生长。在甘薯生长中、后期,即使在严重干旱条件下,土壤含水量降至田间持水量的20%(土壤含水率4~5%),植株仍然不致枯死,由此可见,甘薯的耐旱性比较强。近年来,在我省早薄地上甘薯种植面积仍然保持在1300万亩左右,春薯面积约600万亩,主要分布在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垄宽条件下对甘薯品种"黔紫薯1号"进行了滴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覆膜处理有利于甘薯的茎叶生长和结薯;滴灌12次可以促进甘薯地上部茎叶的生长;在甘薯生长中期(8月上旬)滴灌1次可以增加单株结薯数,提高单株薯块产量;单垄(垄宽110 cm)双行栽植,并在8月上旬滴灌1次的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胡全 《河北农业》2005,(8):13-13
甘薯是一个生长期较长的作物,主要以收获地下块根为主。在华北地区春甘薯生育期约为150-190天。根据甘薯在大田的各个生长时期的特点及其与气候的关系,大体可划分为三个生长期:一是生长前期(从栽秧到封垄前),历时60-70天,此期茎叶生长较慢,而根系发展较快,是以生长纤维根为主的时期;二是生长中期(茎叶生长盛期),春甘薯一般在7月上、中旬到8月下旬(栽后70-120天),此期以生长茎叶为主;三是生长后期(茎叶开始衰退到收获时期),春薯一般在8月下旬以后,此期以生长块根为主。  相似文献   

9.
以紫色甘薯品种山川紫为试材,对影响紫色甘薯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生长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Hoagland培养液中培养,紫色甘薯植株中部茎段的插条生长状况显著好于顶部或基部茎段的插条;在以清水、1/4 Hoagland、1/2 Hoagland、Hoagland1、/4 MS1、/2 MS和MS为培养液进行紫色甘薯液体培养时,以1/2 Hoagland的培养效果最佳。建立的紫色甘薯的液体培养体系具有生长一致,环境可控,取材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探究不同产量潜力甘薯品种的地上部生长特性与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甘薯生长前期,高产品种的分枝数高于低产品种;在甘薯生长的整个生育期,甘薯的基部茎粗与平均茎长与产量的高低并无直接相关性。高产品种的T/R值要明显小于低产品种。低产品种的地上部生长旺盛,导致光合产物运向块根的较少,是块根产量较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对16个甘薯品种在北京的生长动态进行了调查,分析甘薯田间生长变化的规律和产量形成特点,为高产优质甘薯指标的确定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生长中期末,茎蔓的鲜重最大值适中,才能增大有效光合作用面积,增加甘薯的产量。(2)生长前期薯块的重量增加慢;生长后期,薯块重量增加快,到收获时,薯块重量达到最大。(3)生长的前中期,T/R值大于1,且生长中后期T/R值适当下降,先等于1,然后小于1,有助于增加甘薯产量。  相似文献   

12.
换气孔大小和培养瓶种类对甘薯脱毒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培养瓶的换气孔大小和种类对甘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换气孔直径为1.0 cm处理的甘薯地上部增殖生长及地下部根的生长均好于1.5和2.5 cm处理,未换气处理甘薯生长状态也良好,但地上部干物重不及1.0 cm处理.培养瓶种类影响甘薯组培苗的生长,三角瓶中甘薯苗地上部生长最佳,PC瓶内除了节数不如三角瓶外,地上部鲜、干物重与三角瓶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而根的生长PC瓶处理好于三角瓶处理,在柱状瓶内甘薯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类型叶面肥对甘薯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在青田县进行甘薯喷施不同叶面肥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硅肥和腐殖酸叶面肥对甘薯根系生长、块根产量及品质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而喷施水溶肥和钙镁肥叶面肥对甘薯根系生长和块根产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喷施钙镁肥叶面肥可显著增加甘薯钙含量,有效提升甘薯品质.  相似文献   

14.
甘薯(lpomoea batatas Lam.)属于旋花科甘薯属甘薯种,蔓生草本植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元素、胡萝卜素、蛋白质、淀粉、食用纤维等.甘薯在15℃以上才能开始生长,18℃以后可以正常生长,在18℃~32℃范围内,温度越高发根生长的速度也越快,超过35℃的高温对生长不利.块根形成与肥大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是20℃~30℃,其中以22℃~24℃最适宜.甘薯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几乎在所有土壤里都能生长.耐酸碱性也好,土壤pH值在4.2~8.3范围内能够适应.甘薯喜温喜光,属不耐阴的作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离鉴定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甘薯基腐病病原菌,明确其生物学特性,为甘薯基腐病的预防和田间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甘薯基腐病病原进行分离,通过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验证;通过形态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种类;用菌丝培养法测定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菌株在不同培养基及不同温度、pH、氮源和碳源等环境中的生长状态,确定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从甘薯基腐病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1株菌株,标记为RF-NH,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为甘薯基腐病致病菌。利用ITS、His3和Cal基因的通用引物对菌株RF-NH DNA进行扩增,获得的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579、480和537 bp;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菌株RF-NH与Diaporthe batatas聚类在一起;综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菌株RF-NH鉴定为甘薯间座壳菌(D.batatas)。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RF-NH在15~35℃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在pH 4~12内均可生长,最适pH为4;最适培养基是SPDA培养基,最适碳源是糊精,最适氮源是硝酸钠。菌株RF-NH孢子致死温度为50℃处理10 min,菌丝致死温度为49℃处理15 min或50℃处理10 min。【结论】甘薯间座壳菌是导致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甘薯基腐病的病原,该菌生长温度范围较窄,偏好25℃,适应的pH范围较宽,偏好酸性环境,最适培养基为SPDA培养基。根据甘薯间座壳菌的生长特性,在田间病害防治中可通过改变栽种环境因素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实现对甘薯基腐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插方法对甘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植物生长一般都有极性,只能进行正向生长,但有的植物的极性生长能暂时被打破,并能重新调整其生长方式,甘薯就属于这类植物。对玉溪本地板栗甘薯品种进行水平压藤法、斜插法和倒斜插法3种不同移栽方法对甘薯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平压藤法能增加甘薯的产量,倒斜插法能增加甘薯的有效分枝。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良江苏沿海滩涂地的土壤结构,增加滩涂地经济效益,以甘薯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甘薯生长性状的差异以及甘薯生长对沿海滩涂盐渍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种植株距为20、25 cm时,甘薯的生长性状较好,鲜薯产量也较高,其中种植株距为25 cm的处理鲜薯产量比株距15、30 cm处理分别增加13.5%、27.9%;同时,随着甘薯生长期的延长,沿海滩涂的盐渍土壤环境有较大改善,土壤pH值和土壤容重下降,土壤孔隙度提高;其中,种植株距为20 cm的处理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分别为种植前的63.6%、105.6%;种植株距为25 cm的处理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分别为种植前的52.2%、120.0%;在土壤结构方面,种植株距为25 cm的处理土壤团粒结构增多,土壤的透水透气性能得到改善,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由此可知,在盐碱地上种植甘薯不仅可以收获较大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环境,以种植株距为25 cm的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优化种植密度下的甘薯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心甘薯品种泰中1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甘薯茎叶生长、块根产量形成以及干物质积累动态等的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合理种植密度可以优化甘薯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协调生长,增加单株结薯数、单薯重及商品薯比率,块根膨大速率加快,干物质积累增加;就群体而言,在优化种植密度52 200株/hm2左右时,本试验选用的甘薯品种泰中11号个体生长与群体产量形成的关系能够更好地协调,群体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用连续干旱法鉴定甘薯品种耐旱性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我国北方薯区多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雨量集中于7、8月份,甘薯生长前、后期往往遇到干旱,限制了甘薯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选育耐旱性强的品种对提高甘薯在干旱地区的丰产潜力具有重大的意义。甘薯的耐旱性通常以干旱期地上部的萎蔫程度,结合产量进行评定,而胡荣海等研究指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部分烟区(尤其是黄淮烟区)普遍采用烟行套种甘薯的不科学栽培模式,烤烟和甘薯争肥、争光,生长发育互为消长,烟叶长势旺则甘薯产量低;甘薯长得好则烤烟生长后期病虫害增加,甚至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