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贺红川  任旺 《科学养鱼》2006,(7):8-9,I0001
华鲮(Sinilabeo rendahli,图见彩中插2)属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华鲮属。俗称:青龙棒,桃花棒,野鲮鱼,青衣子,是广大消费者最喜好的水产品之一。合川市三江水生生物研究所于2002年始对华鲮进行驯养及人繁研究取得成功,并解决了苗种培育相关问题。本试验采用自繁华鲮水花在3年中进行了苗种培育,得到了本地区华鲮鱼苗和鱼种培育阶段的最佳放养密度,和在此密度下的养殖周期,为广大养殖户进行华鲮的苗种培育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蒋金华 《内陆水产》1992,(3):25-25,40
露斯塔野鲮是个体大,食性广、杂的淡水养殖鱼类。但其苗种期阶段成活率低,1984,1990年我区池塘套养野鲮苗成活率仅28%。为提高野鲮苗种成活率,探讨其培育方法,为生产单位提供规格40克/尾左右的隔年鱼种。作者于1991年在和平渔场开展了野鲮苗种培育试验。  相似文献   

3.
<正>桂华鲮(Sinilabeo decorus decorus)属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华鲮属,分布于西江和北江水系,它具有体形大、体色艳丽、形态美观、肉质坚实香淳、生长速度较快等优良性状,目前其市场价格甚高(100~150元/kg),是珠江水系特有名贵江河土著经济鱼类,有着较好的养殖开发前景。近年,我们在人工繁殖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了苗种培育试验,探索苗种培育所需的关键条件和技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露斯塔野鲮池塘养殖技术,达到大面积推广养殖的目的。1990年我们承担了湖南省科委、衡阳市科委下达的“露斯塔野鲮池塘养殖技术研究”课题,其研究内容包括:露斯塔野鲮人工繁殖技术;苗种培育技术;池塘混养技术及增产效益对照试验、调查等。各类试验除有单项试验报告和材料外,现将其养殖技术综述如下: 一、人工繁殖鱼苗技术 1、亲鱼选留和培育:1987年,我们组织和平乡和平村渔场从广东引进露斯塔野鲮苗2万尾,经发花培育转入成鱼塘混养,当年体重达156g。从中选留了50尾作为后备亲鱼,经两年放养和越冬培育,即1989年冬露斯塔野鲮体重达2.2公斤。从中选择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的露斯塔野鲮  相似文献   

5.
经过四年对珠江野生鱼类桂华鲮繁殖试验,人工繁殖取得突破,连续三年成功繁殖出批量苗种,受精率平均达到48%,出苗率达80%。桂华鲮繁殖季节为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为一次产卵类型鱼类,相对怀卵量为1-2万粒每尾。人工催产效应时间为11~14小时(水温20℃~24℃)。  相似文献   

6.
几种江河鱼类的窒息点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捕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8—30℃),对中华倒刺鲤、倒刺鲤、桂华鲮、白甲鱼四种鱼鱼种进行窒息点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度下,白甲鱼和倒刺鲤的窒息点要比桂华鲮和中华倒刺鲤的窒息点高,在不同的温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鱼的窒息点也随着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7.
贺红川 《水利渔业》2007,27(2):41-42
对华鲮天然捕捞成熟个体及池塘培育成熟个体的人工繁殖研究,探明了华鲮人工繁殖及池塘驯养培育亲鱼的方法与规律,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数据。2002~2005年共获苗570.4万尾,正常受精率在85%以上,孵化率在75%以上。混合使用DOM、LRH-A、HCG 3种催产剂能较好地达到催产效果。雌鱼催产剂量LRH-A 8~15μg/kg HCG 800~1 200 IU/kg DOM 3~5 mg/kg,雄鱼剂量减半或注射1/3。雌雄比控制在1~3∶1。  相似文献   

8.
露斯塔野鲮,简称野鲮,属鲤形目(cyprinifromes)、鲤科(cyprinidae)鲍亚科(Barbinae)、野鲮属(labco),学名labeo rohipa。背观似鲩,朝鱼阶段犹似,侧观介乎青鱼和鲮鱼之间,红眼无须。原产印度,故称、“印度露斯塔野鲮”,后移养于泰国,再于1978年由泰国ADK养鳗有限公司赠给广东省食品公司。  相似文献   

9.
林易  陆露 《内陆水产》2004,29(4):21-21
露斯塔野鲮简称野鲮.1978年从泰国引进我国养殖,属底栖鱼类。其体形呈棒状,腹部圆,头部扁平.吻钝.体色为深青绿色.背部颜色较深,腹部灰白.鳞片大.多数鳞片有红色斑.眼带红色.各鳍条粉红色。水温低于12℃停止摄食,最低临界温度7℃,最适生长水温20℃~30℃;耐肥、耐低氧、抗病力强、食性杂、生长快、群体产量高、外形美观。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营养丰富。现将野鲮池塘养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07~2009年,从沅江、资江采用三种不同捕捞方法,共获得野生湘华鲮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 (Nichols) 252尾,分别在三种不同水域中进行驯养,结果成活率为,池塘驯养27%,水泥池水流驯养78.8%,江河网箱驯养77.5%,三种不同捕捞方法驯养成活率分别是,电捕93.8%,刺网捕60.8%,电打+鹭鸶捕42.6%。人工繁殖所获亲鱼,在18批次催产中有16批次为野生亲本,2批次为人工驯养亲本。18批次共催产亲鱼37尾,有19尾产卵,催产率为51.4%,其中人工驯养鱼催产5尾,产4尾,催产率为80%,催产共计产卵35.6万粒,受精率在51%~88%,孵化出苗17.68万尾。在四种催产药物中,通过多种组合试验,结果为(LRH-A2 (5 μg/kg)+HCG (1000 IU/kg)+PG (1.5个/kg))、(LRH-A2 (5 μg/kg)+HCG (1000 IU/kg))和(LRH-A2 (6 μg/kg)+HCG (800 IU/kg) + DOM (3 μg/kg))3种药物组合效果较好。苗种培育,经三种不同培育模式试验,其水泥池成活率为25.8%,江河网箱68.4%,土池21.7%;起水均重为,池塘7.8g/尾,江河网箱5.1g/尾,水泥池6.0g/尾,各池湘华鲮苗种起水总重量,水泥池1550g,江河网箱3500g,池塘1700g。  相似文献   

11.
从40个10 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个多态性引物.对湘华鲮、墨鲮和华鲮3个群体共25个个体进行RAPD分析,共检测出81个多态性位点.试验结果表明,3种鲮群体内的遗传分化程度不高,湘华鲮、墨鲮和华鲮群体内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8777、0.8828、0.9091;湘华鲮与华鲮的亲缘关系最近,其遗传距离为0.3637,湘华鲮与墨鲮的亲缘关系次之,遗传距离为0.5576,墨鲮与华鲮的亲缘关系最远,遗传距离为0.6030.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2006年4月26日,四川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四川省水产学校主持的《华鲮的人工繁育与成鱼养殖技术研究》、《中华倒刺鲃全人工养殖与规模化成鱼养殖技术研究》进行了技术鉴定,通过专家们认真审阅,一致认为,这两项研究课题针对华鲮和中华倒刺鲃天然资源日趋枯竭的情况下,及时地开展了野生亲本驯养、全人工繁育、苗种培育与成鱼养殖技术的研究,对有效保护和科学合理利用长江中上游的名优经济鱼类资源,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  相似文献   

13.
鲮β-肌动蛋白基因和启动子的克隆及序列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鲮(Cirrhinus molitorella)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但是鲮生长速度慢,且不耐低温,是目前鲮养殖产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为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快速生长鲮新品系研究工作的一部分,本实验利用PCR和一种新的染色体步移方法克隆了鲮β-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启动子和全基因组DNA序列。鲮β-actin基因长4 351 bp,由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组成。鲮β-actin基因启动子区域包含1个TATA盒,1个CCAAT盒,2个CArG调控元件和1个CRE调控元件,并且鲮β-actin基因内含子1中也含有一个CArG调控元件。这些结构特征说明本研究所克隆的鲮β-actin基因序列具有典型的启动子特征。鲮β-actin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为转基因鲮表达载体的构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调控结构元件。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与渔业》2009,(1):45-46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淡水塘鱼[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hs)和鲮(Cirrhina molitorella)]养殖的环境条件、繁殖、苗种培育、食用鱼饲养和病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李建华 《内陆水产》2005,30(8):23-23
麦鲮又称麦瑞加拉鲮,是印度的四大养殖鱼类之一,属鲤科、鱼巴亚科、鲮属,亚热带底栖鱼类。体形似河中的刁子鱼(鲴鱼类),眼睛为红色。具有适应性强、耐低氧、食性广、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起捕率高、肉质细嫩味美等特点,在长沙地区得到很好的推广利用.现将麦鲮的池塘养殖方法总结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6.
鲮、露斯塔野鲮和麦瑞加拉鲮血红蛋白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方法,作了鲮、露斯塔野鲮和麦瑞加拉鲮血红蛋白电泳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华鲮[Sinilabeo rendahli(Kimura)]又名青龙棒、青鳙、野鲮鱼,属鲤形目,野鲮亚科,华鲮属。我国分布于长江上游的干支流中,贵州省主要分布于乌江水系,赤水河水系,为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加上市场对名优鱼类的需求造成捕捞量增加,导致华鲮的  相似文献   

18.
麦瑞加拉鲮简称麦鲮,属鲤科、耙亚科、鲮属,亚热带底栖鱼类,原产印度(又称印度鲮)。20世纪80年代由珠江水产研究所引进。90年代在广东地区大力推广养殖。目前,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也开始大面积养殖。麦鲮在分类上与我国华南地区传统养殖的鲮鱼同为鲮属,是印度四大养殖鱼类之一。经引进我国试养,证实具有食性广、生长快、个体大、适应性强、容易养殖等优点。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麦瑞加拉鲮鱼(简称麦鲮)属鲤科,鲃亚科。鲮属,原产于印度,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麦鲮体长、侧扁、圆筒形。浅红色的尾鳍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苗种期更明显),口下位,背部青色,腹部银白。麦鲮是一种亚热带鱼类。不耐低温。水温在7-9℃以下被冻死,11℃以下冻伤,15℃左右时停食,18℃以上时可越冬。麦鲮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珠江流域及海南省.现常作养殖鳜鱼的阶段性饵料鱼被长江流域的养殖单位引进和养殖。麦鲮食性杂,主要以植物性饲料为食.也食部分浮游动物,人工饲料中喜食菜粕类和未完全消化的畜禽排泄物。麦鲮具有耐密养、群体产量高、抗病力强、养殖周期短、易起捕。外形美观、肉质鲜嫩等优点,深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喜爱。现将麦鲮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长吻鮠属鲶形目,鲿科、鮠属,俗名江团。在我省人工繁殖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当年鱼种生长时间短、规格小,这给当年鱼种越冬和来年成鱼上市带来一定困难。同时,在长吻鮠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为此,我们决定利用火电厂余热水,对长吻鮠亲鱼进行冬季培育,提早繁殖,同时在长吻能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方面作进一步探索。经过两年实践,我们成功地将长吻鮠繁殖时间提早1个月到1个半月,苗种平均成活率2002年为45%,2003年达94%,并在长吻鮠鱼病防治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及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