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宁夏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状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灌区水资源及作物种植条件,结合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实际应用情况,以工程技术、农艺技术和管理技术为要点,分析总结出设施农业等9种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模式.这些技术模式在生产中已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并将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对发展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有着重要的技术指导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区水资源情况及应用推广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重要性的分析,阐明了我区部分旱地表作物的节水灌溉方法,并提出了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贵州地区主要作物需水规律与作物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西南地区主要作物的需水规律和作物系数,根据贵州省修文县中心试验站2012年水稻、冬小麦、玉米、油菜和烤烟的田间试验资料,依据田间水量平衡方程和FAO-56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贵州地区主要作物需水量以及参考作物需水量,并对主要作物在不同灌溉模式下的需水规律和作物系数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得出,贵州地区的水稻、玉米、冬小麦、油菜和烤烟在充分灌水条件下全生育期的作物系数分别为1.47、0.97、1.39、1.06和0.97,且各种节水灌溉模式均具有一定的节水效果,各处理条件下的玉米、冬小麦和烤烟的需水规律较一致,抽雄期、拔节抽穗期和旺长期分别是玉米、冬小麦和烤烟的生长旺盛期,需水量分别达70.42~96.14、90.7~97.4和182.49~238.34mm,而水稻和油菜的需水规律受灌溉模式的不同有所影响。研究结果以期为贵州地区农业节水灌溉和灌区水资源配置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雨补灌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雨技术及设施为基础 ,分析该区集雨水源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通过优化的补充灌溉方式 ,研究了不同作物在不同时期的补充灌溉定额、灌溉次数以及灌溉效果。试验研究表明 ,旱作区集雨补灌采用不同的微灌方式 ,在作物关键需水期和受旱后补充灌水 ,有显著的增产和保苗稳产效果。旱后补偿效应的研究表明 ,在作物受旱后供水 ,水分利用效率 (WEU)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措施及机理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是指在没有灌溉条件,作物生长依靠有限降雨供给的耕地上,采用加深耕作层和培肥土壤肥力以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旱地作物产量的旱地机械化耕作技术。我省现行的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是从山西的自然特点和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水资源紧缺和设施农业节水潜力巨大的现状基础上,从作物生理节水调控理论、作物生长冗余调控与缺水补偿效应理论、作物节水调质理论等方面,论述了设施栽培作物高效用水的理论基础。探讨了适用于设施栽培作物高效用水的灌溉技术及其研究动态,概述了基于土壤水分信息、基于综合气象状况及基于作物水分信息的设施作物高效用水指标与灌溉模式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设施栽培作物高效用水的研究目标和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甘蔗是亚热带的高杆作物,是广西的主要农作物,由于其独特的生长特性,一般种植在旱坡地,缺乏灌溉,产量及品质均较低。喷灌是目前解决甘蔗灌溉的比较好的模式。本人着重介绍了卷盘式喷灌机对甘蔗灌溉的适用条件及使用要求,为推广卷盘式喷灌机在甘蔗喷灌中的应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喷灌是解决旱地作物灌溉的必由之路解放三十五年来,阳新县兴建了大、中、小型水库一百七十二座,大小水塘堰5400余个,但仅初步解决了水田灌溉问题,而旱地作物能靠现有水利设施灌溉的仅一万余亩,还有30.4万亩旱地农作物无法进行灌溉,加之我县旱地作物大部份分布在山丘起伏的山、坡地上,地块面积小,坡陡土薄,土壤含砂多,渗水性强,不能耐旱,既使在  相似文献   

9.
黔中地区旱地黄壤抗干旱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处贵州中部的旱地黄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的基础上,通过2年的定位观测,旱地黄壤无效水分含量高、有效水分贮量少,作物利用难度大,抗干旱能力低,黄壤季节性干旱主要受制于降水;土壤水分耗竭随季节性气候特点和作物种类而异,旱地灌溉应结合季节性气候特点和作物种类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地发展集雨工程,确定灌溉合理的灌水量是解决黄壤旱地季节性干旱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1版贵州省行业用水定额,结合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区域内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态势、涉水相关规程规范对水利工程供水保证率的要求,对灌溉定额和灌溉用水定额内涵进行明确区分;综合贵州省内气候资源和农作物种植布局,依托贵州省内灌溉试验站点、气象监测站点以及农业园区科研试验平台,借助系列气象、水文参数,优化典型区,选定主要作物,分析不同设计灌溉供水保证率条件下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给出了主要作物灌溉附加用水定额,推求相应的基本灌溉用水定额;此外,考虑参照条件和不同工程类型、取水方式、灌区规模等因素对理论成果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修编《定额》在覆盖性、合理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等方面均有较显著改善。另一方面,鉴于现状条件诸多约束和农业产业布局等要素变化,《定额》仍存在较多优化空间,今后适时修订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制定贵州省食用菌典型灌溉模式下的灌溉用水定额,对贵州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滚动修编工作提供参考。以金针菇为例,通过对典型生产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进行实地调研,对其生长环境、栽培模式、用水工艺及用水量等开展研究。采用理论分析,识别作物生育期生长生态特征,摸清作物耗水特征及耗水规律,最终综合确定灌溉用水定额。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状北屯灌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分析了各种不同节水灌溉模式的投资、节水效益、节水效果以及作物种植品种、灌溉管理方式等因素对节水灌溉模式的影响,综合各种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节水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3.
农田地表径流氮素流失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不同的灌溉条件下水旱农田地表径流氮素流失特性,开展水旱作物节水与传统灌溉条件下农田地表径流氮素流失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类型对氮素流失影响显著,旱地铵态氮质量浓度低于水田,而硝态氮则高于水田;灌溉方式对氮素流失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显著。虽然节水灌溉农田地表径流氮素质量浓度较高,但由于排水总量大大减少,所以...  相似文献   

14.
根据贵州省属典型工程性缺水的特点,在贵州山区对水稻进行了"科灌"("浅、薄、湿、晒"模式)、"科蓄"(蓄雨型节水灌溉模式)与常规灌溉方式的多组试验对比,最终前2者与后者相比水稻增产率分别为20%、17%,节水率为54%、59%,减少灌水次数为3次、5次。试验结果表明,"科蓄"灌溉方式比较符合贵州现状,是适合贵州省主要推广的节水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土壤墒情动态预测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速、准确地测定土壤墒情对作物生长发育及节水灌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2011-2012年的实测墒情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三义寨灌区土壤墒情的时空分布规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理论构建了灌区不同埋深条件下土壤墒情的数值预报数学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能够准确预测三义寨灌区不同埋深条件下的土壤墒情分布情况,为大型引黄灌区精细化灌溉模式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1前言早稻是旱地直播栽培的稻类作物,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全生育期需水量一般350mm左右。作为旱改水的补充,它能适应水资源贫乏或因灌溉设施不足,田块不平整等原因而种植水稻有困难的旱作地区栽培。江苏沿江、沿海、淮北及丘陵山区适于发展早稻生产的面积达26.67万hm2(400万亩)。南通沿江、沿海旱作地区是发展早稻生产的重要地区之一。早稻虽然不需大水量进行灌溉,但是当遇到天气干旱,田间土壤水不能满足作物生理需水时,也会使旱稻产量受到影响。本课题主要研究早稻各生育期,不同灌溉用水量对产量的影响,为推广早稻种植提供灌溉…  相似文献   

17.
一、技术简介 我国农业耕地面积中,干旱面积约有 700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 51.9%,其中北方旱地面积 5300万公顷,南方1700万公顷,分布于 20余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并且水资源在地理和时空方面分布不均,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旱地作物比有灌溉条件作物每公顷产量低 1200~ 3000kg。所以,加速推广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短缺和肥料利用率低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水肥一体化灌溉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灌溉模式,可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时期需水需肥规律,将水分和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精准提供到作物根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水肥一体化灌溉及相关技术研究进展、西瓜全生育期水肥需求规律和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对西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了水肥一体化灌溉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深入研究水肥一体化灌溉理论、优化灌溉设备、改变传统灌溉施肥方式可为指导西瓜节水、节肥、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技术简介   我国农业耕地面积中,干旱面积约有 700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 51.9%,其中北方旱地面积 5300万公顷,南方 1700万公顷,分布于 20余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并且水资源在地理和时空方面分布不均,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旱地作物比有灌溉条件作物每公顷产量低 1200~ 3000kg。所以,加速推广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主要包括保护性耕作技术、深耕、深松以及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等。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是指以保护农田表面土壤为目…  相似文献   

20.
张掖地区节水灌溉模式应用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张掖地区应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概况,分析了各种节水灌溉模式的投资、节水效益以及地面坡度、风速、蒸发量、降雨量和作物种植品种等因素对节水灌溉模式的影响,并结合本地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综合各种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节水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