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地下水除铁除锰与同步降氟技术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属于地氟病高发区,在部分饮水型地氟病区地下水中,同时存在除铁除锰的处理要求。通过分析目前地下水除铁除锰和降氟的处理技术,结合我国地下水中铁、锰和氟离子浓度及区域分布特征,基于试验研究基础,提出一种地下水除铁除锰与同步降氟处理技术,以期为我国地下水的处理技术和地方病防治提供新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2.
采用低温15℃条件下筛选的生物工程菌为滤柱接种细菌,以600℃煅烧制备的炭化稻壳颗粒为滤料,考察生物滤柱最佳运行参数、快速启动及稳定运行情况,研究总铁浓度对铁、锰去除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在低温环境下对铁、锰的去除效果较好,适用于饮用水的处理;生物滤柱的最佳滤速为4m/h,最佳反冲洗强度为4.15L/(s·m~2),反冲洗时间5min、周期3d;经过26d即可完成滤柱的启动;稳定运行阶段出水铁、锰可持续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0.06、0.05mg/L;总铁浓度的变化对铁、锰的去除情况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锰。该技术方法对低温条件下饮用水中的铁、锰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可为严寒村镇地区的饮用水安全提供技术保障,并为稻壳的应用拓展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两级过滤除铁除锰水厂的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供水工程实例,研究和探讨了含铁含锰均较高的地下水的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采用一级接触过滤除铁、二级生物过滤除锰的两级过滤系统,不仅可避免铁对锰的去除的严重干扰,确保供水水质,而且还可能比采用一级接触过滤系统更节省投资。  相似文献   

4.
运用成熟的生物慢滤水处理技术,选取四川省丘陵区具有代表性的浅层地下水水源为研究对象,总结提炼出适应于不同地形地貌、不同供水规模、不同水源特征的生物慢滤工程运行维护技术,它涉及运行前检查,供水量、滤速的测试,工程的日常运行维护,工程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农村供水工程的水质检验及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中德合作粮援项目》的实施经验,总结了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检验的标准、水样采集保存方法,并从水源保护、水质消毒、除氟、除铁、锰等方面介绍了不合格水质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生物慢滤技术脱氮性能和硝化反硝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当慢滤反应器表面形成成熟稳定的生物粘膜后,分别进行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氮的去除效果试验研究。并通过投加重金属盐,进行了原水中重金属存在情况下,对脱氮效果影响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氨氮去除率与进水氨氮浓度关系不大,氨氮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2)生物慢滤反应器中硝化过程主要在滤料上部0.5m高度内完成,反硝化过程位于反应器下部。3)生物慢滤反应器为维持较高的氨氮去除效果,滤速应小于0.6m/h。4)当进水中铅、镉离子浓度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水标准时,氨氮去除率下降50%。  相似文献   

7.
污水厂臭气生物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污水厂臭气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臭气成分、特征、主要来源、生物脱臭机理以及生物脱臭工艺等,着重介绍了生物滴滤塔工艺的特点和影响其净化效果的因素.文中指出,生物滴滤塔工艺具有构造简单、中等投资、运行费用低、去除效率高、压降低、工艺条件易于控制等优点,是处理污水厂臭气的首选工艺.同时,也指出生物滴滤塔处理污水厂臭气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包括改进和优化工艺条件、改善填料的性能、改良和构建高效复合型除臭微生物等,特别强调应加强对除臭微生物的研究,以加速我国生物滴滤塔除臭工艺的工业化应用步伐.  相似文献   

8.
重庆红层浅层地下水铁锰去除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庆市红层地区缺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广泛分布于农村地区,其中地下水中铁、锰含量超标是导致缺水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使红层浅层地下水得到更好地利用并保障红层地区居民饮用水的安全,探索一套适宜农村地区的铁锰超标处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重庆市广大红层缺水地区分散农户浅机井中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初步确定了铁、锰超标的特殊水质的处理机制,并设计了一套设施构筑简易、可操作性强,运行处理便捷的水处理工艺,此套单级除铁除锰的水处理设备经济可行,效果良好,能基本解决分散农户用水的铁锰超标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生物活性炭滤-砂慢滤工艺对农村饮水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水为Ⅳ类水的情况下,生物炭滤-石英砂慢滤对水中CODMn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8%和68.8%,对NH3-N、NO3-N、TOC及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6%、55.0%、45.2%和93.0%。生物炭滤-石英砂慢滤有望成为一种农村分散式饮水水质净化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0.
高锰酸钾氧化法地表水除锰工艺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连续流试验,测试了KMnO4对地表水中锰的氧化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KMnO4是一种有效的除锰氧化剂,具有投量低、水处理效果好的特点,试验条件下的有效投加量为0.5—1.0mg/L。  相似文献   

11.
铁和锰作为土壤中重要的元素,在成土过程中因强烈迁移和积聚而形成铁锰结核。对国内外铁锰结核的研究进行总结,主要从铁锰结核的形成、理化性质、矿物组成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提出铁锰结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展望今后铁锰结核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机理与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工艺也逐步应用于污水处理中.首先系统地阐述了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然后着重介绍了几种污水处理的新方法:SHARON-ANAMMOX联合工艺、UCT工艺和BCFS工艺以及这几种新工艺的主要特点.最后对当前我国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厌氧生物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瀚  王凯军  倪文  陈树祥 《中国沼气》2004,22(4):18-21,31
在原有脱碳技术基础上,废水厌氧处理在其他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被不断拓展.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新发展,从理论和工艺两个方面,综述了厌氧生物脱硫、生物制氢、厌氧氨氧化、厌氧反硝化的原理、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花生除杂(清选)分级机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花生的生产工作中,花生荚果的除杂与分级是一项重要的产后处理工作。为此,针对目前我国对花生除杂和分级机械研究缺乏的现状,设计了一种花生除杂(清选)分级机。工作时,采用基于重力和外形特点的花生荚果除杂(清选)技术与花生荚果分级技术,使其除杂分级后的花生荚果不仅除去了花生中的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而且得到了不同尺寸的花生果。试验表明:当花生喂入量为1 000kg/h、风机风速为6~7m/s、除杂筛与水平夹角为24°~25°、导向螺旋螺距为160mm、分级筛筒转速为35r/min时,除杂和分级效果最佳,总体获得最优的结构参数配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查明通辽市科尔沁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方法】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地下水化学各组分之间的响应关系、作用机制,并研究了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来源和形成过程。【结果】地下水化学组分在不同区域的量值相差较大,易受含水层介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区内铁锰的超标率最高,超标率为75%以上,亚硝酸根、铅、铝次之,超标率在10%~20%之间,其余组分超标率较低。研究区内TDS的变化与主要超标离子的质量浓度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主要原因为随着TDS质量浓度的升高,含水层中发生岩盐、石膏和白云石的溶解沉淀以及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结论】为保障通辽科尔沁地区饮用水安全,将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需进行铁锰处理,并将亚硝酸根、铅、铝作为重点控制污染物。  相似文献   

16.
利用工业铁粉为原料,通过酸洗和水洗两种方法使铁粉生锈。讨论生锈工业铁粉对地下水硝酸盐的去除效果。同时测定以工业铁粉为反应介质的渗透系数。并进一步通过批试验探讨铁粉还原硝酸盐的机理。结果表明:工业铁粉通过酸洗和水洗生锈均能提高对硝酸盐的去除,并达到饮用水质要求。其中酸洗铁能将NO3--N由80mg/L去除到3mg/L以下;试验设计的反应介质的渗透系数为107m/d;Fe2+直接参与的硝酸盐的还原,Fe3+能促进铁粉还原硝酸盐。利用生锈工业铁粉去除地下水硝酸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选取总硬度、总锰、总铁、硝酸根、亚硝酸根、硫酸根及氟化物作为水质影响因子,基于TOPSIS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水质影响因子的权重,并引入"垂面距离"及Kullback-Leibler距离替代传统的欧式距离,对吉林市平原区的8组水质资料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Nemerow法及模糊数学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垂面距离"的TOPSIS方法与其他方法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说明此方法用于地下水水质评价合理可行;基于Kullback-Leibler距离的TOPSIS方法评价的水质等级普遍偏低,说明此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8.
麦冬为我国大宗中药材品种,道地产区为四川和浙江,地下部分的块根为入药部位。本文针对麦冬块根采后人工脱果劳动强度大,缺乏成熟机械化脱果装置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川麦冬剪果装置。该装置采用两组阶梯式的往复切割器、输送夹持带、限果导须板和机架结构。结合麦冬剪果农艺要求和植株物理参数测量计算,确定了整体结构尺寸、限果导须板间隙、输送速度、切割间距、往复行程等参数。基于ADAMS软件对麦冬与脱果刀具之间进行了刚柔耦合仿真分析,以刀刃与麦冬植株接触力大于峰值切割力为条件,模拟切割效果;利用ADAMS/view中Flex模块对麦冬植株进行柔性化处理,分析在接触碰撞过程中两者接触力与麦冬植株形变的变化规律。选取切割速度、切割倾角、刀具构型三因素进行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切断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切割倾角、切割速度、刀具构型;切割速度与刀刃类型呈显著相关关系;当进行高速切割时,直齿型刀具所产生的峰值切割力大于其他两种刀具构型。综合考虑切割稳定可靠性、切割力和刀具构型最简化原则,得到优化工作参数为:切割速度0.41m/s、切割倾角0.3°、刀具构型为三角光刃型。经仿真验证,该装置结构参数合理,满足麦冬脱果技术要求,可为麦冬脱果机械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山口岩水库是萍乡市极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但自2012年建成蓄水以来,已先后四次发生不同程度的锰含量超标现象,严重影响了区域供水安全。通过近五年来水逐月水质监测结果、逐日降雨量、逐日气温、逐日水位等相关数据,结合历次锰超标应急监测结果,结果表明:山口岩水库表层水体锰超标主要来源于坝址附近深处,少量来源于降水汇流的面源污染,低气温、低水位伴随降雪等极端天气很可能导致山口岩水库表层锰超标;水库水体锰超标初期常伴随着铁含量上升、溶解氧短时间内异常下降等特征。相关研究可为山口岩水库的锰超标污染问题防治与提供科学支撑。研究成果可为山口岩水库锰污染防控与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