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东省耕地资源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广东省2000-2007年耕地面积统计数据,利用耕地资源变化率指数和耕地资源区位指数,结合广东省行政单元和地理分区,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区域耕地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显示:2000-2007年广东省耕地总量逐年减少,全省以珠三角地区耕地面积减少最多,粤北耕地面积略有上升;全省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为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使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情况得到控制,被占耕地及时得到补偿,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耕地开发;农业结构调整作为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其调整趋势在不断扩大,从耕地保护角度出发,农业结构调整尺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据国土资源部通报: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度全国耕地净减少3806.1万亩。2003年度全国建设占用耕地343.7万亩,灾毁耕地75.6万亩,生态退耕3356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497万亩;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466.2万亩,全年全国耕地净减少3806.1万亩,耕地面积由2002年年末的18.89亿亩下降到2003年年末的18.51亿亩,生态退耕仍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通报指出,针对当前用地现状,国土资源部今后将重点采取三项对策:一是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规模;二是加强宏观调控,集约高效、科学合理利用土地;三是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遏…  相似文献   

3.
《2015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依据全国土地利用数据预报结果,截至2015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为1.35亿公顷,全国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减少耕地面积30万公顷,通过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增加耕地面积23.4万公顷,年内净减少耕地面积6.6万公顷;全国建设用地总面积为3853.33万公顷(5.78亿亩),新增建设用地50.67万公顷(760万亩).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滦南县城镇化速度的较快发展,城镇建设、道路交通、农村住宅、农田基本设施占用耕地的数量将逐年增加。据预测,到2030年,用于非农建设的耕地将达到2万hm2。滦南县人口将达到65万人,而耕地面积却将减少到6.67万hm2,人均耕地资源将降低到0.1hm2,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如何合理利用现有的耕地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5.
农业税 凡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 ,都是农业税的纳税人。全国的平均正税税率规定为常年量的 15 5% ,相对县级而言最高不得超过常年产量的 2 5% ,同时规定可以征收不超过正税额的 13%的地方附加税。农业特产税 凡在我国境内生产 (经营 )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 ,为农业特产税的纳税人。我国农业特产税的征收实行产品核定一个税率。根据不同税目 ,税率在 5%~ 31%不等。耕地占用税 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都是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人。实际占用耕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我国实行地区差别定额税率 ,根据地区…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河北省1978-2006年的统计资料,分析了河北省耕地面积变化以及经济增长过程,选取耕地面积和人均GDP为指标,定量分析了耕地面积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河北省经济迅速增长,与此同时耕地面积却呈总体下降趋势;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耕地面积变化呈乘幂减少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继续强化耕地资源管理,尤其是强化建设占用耕地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部发出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立即制止乱占耕地的现象,并指出,今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一律不得毁坏耕地。通知指出,近期各地出现了大量占用耕地栽果树、挖鱼塘的现象,毁坏了不少良田,加剧了耕地面积减少,必须引起高度重...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耕地资源动态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南省为例,动态分析耕地资源数量变化,运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湖南省耕地资源变化驱动因子体系,对影响区域耕地资源数量动态变化的自然、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和非农建设用地等进行定量分析,揭示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基于此,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构建了湖南省1997-2007年耕地变化回归模型,分析了各驱动影响因子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作用。结果表明,湖南省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分别为经济发展因子、资金投入因子、科技进步和政策驱动因子等4大类,且长期影响着湖南省耕地面积变化,并在未来还将继续影响。其中,前3类因子使耕地面积逐年递减,而政策因子则对湖南省耕地面积变化起着双层作用。  相似文献   

9.
政策·数字     
正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加大设施农业用地支持力度2019年12月17日,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明确,设施农业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落实占补平衡。设施农业用地不再使用的,必须恢复原用途。设施农业用地被非农建设占用的,应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  相似文献   

10.
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成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潮流。各地丰产方和吨粮田建设,按照农田机械作业发展要求组织实施。从建成的示范方来看,有些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一、路渠合一,减少占用耕地面积 建好农田机耕道是农机作业的基础工程。目前各地示范方一般采取在机耕道两旁修建衬砌的永久性明沟渠,占用耕地面积大,也不利于农机直接下田作业。如采取路、渠合一的形式,即在机耕道下埋设  相似文献   

11.
汉延渠灌区农业灌溉历史悠久,近年来灌溉用水量持续减少。开展汉延渠灌区用水量规律分析研究,探索用水量变化影响因素,对于灌区优化水资源配置和现代化节水型灌区建设意义重大。以宁夏汉延渠灌区为研究对象,分析灌区灌溉制度、有效灌溉面积及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建立了3种影响因素与灌溉用水节水量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几种影响因子贡献率,得出该灌区灌溉用水量减少原因的排序是灌溉面积萎缩及种植结构调整、渠系水利用系数提升、优化灌溉制度的结论,对类似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现代化节水型灌区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应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内蒙古河套灌区用水量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河套灌区1990-2000年单位面积灌溉用水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渠道衬砌、渠系配套建设等工程节水措施和用水管理措施对减少灌区用水量产生显著影响,而种植结构调整因素和降雨对灌区用水量产生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将来的节水改造中,应继续加强种植结构调整以增强节水效果.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拟合优度好,能准确地解释和评价灌区用水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将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据国土资源部有关人士介绍,由于多年来我国所实行的5级政府管理土地、分级限额审批用地,严重削弱了国家管理土地的职能,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地大幅度减少,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1986年至1995年10年间,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毁耕地...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东线现状工程包括江都水利枢纽、淮安站、泗阳站及其配套工程,其受益范围包括里下河自流引江灌区和洪泽湖灌区。里下河自流引江灌区包括里下河腹部圩区及沿射阳河两岸、斗北地区及盐城地区的斗南部分等,耕地1105万亩。洪泽湖灌区又分为沿运沿总渠灌区、沿湖灌区和二河灌区。其中沿运沿总渠灌区耕地约422万亩,沿湖灌区包括洪泽湖(北至沙集站)、沿入江水道灌区和安徽省沿洪泽湖的部分灌区,该区耕地面积约456万亩。二河灌区包括淮沭新河、盐河、废黄河沿线的灌区,总耕地面积约942万亩。  相似文献   

15.
随着哈尔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供应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个问题,根据1995--2006年哈尔滨市耕地面积变化,采用耕地递减率、耕地人均递减率、固定资产投资、GDP等指标分析哈尔滨市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的动态关系.总结出哈尔滨市特殊的经济发展特征。研究表明:哈尔滨市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呈现不规律性,与其他典型城市存在差别。以此为依据,提出发展哈尔滨市经济的合理建议,即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以保持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市耕地面积与经济发展关系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哈尔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供应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个问题,根据1995~2006年哈尔滨市耕地面积变化,采用耕地递减率、耕地人均递减率、固定资产投资、GDP等指标分析哈尔滨市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问的动态关系,总结出哈尔滨市特殊的经济发展特征.研究表明:哈尔滨市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呈现不规律性,与其他典型城市存在差别.以此为依据,提出发展哈尔滨市经济的合理建议,即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以保持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也是农民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和可靠的生活保障。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就不可能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然而,近些年来,由于退耕还林保护生态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耕地质量呈现下降趋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每况愈下。因此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保护基本农田特别是标准农田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供给、全面实现小康和农业现代化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根据陕西省1990—2010年的耕地统计资料,研究耕地利用现状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应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耕地资源与14个驱动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年间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都经历了"缓慢减少—急速减少—相对稳定并略有上升"的变化过程。陕西省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各地区耕地内部结构变化较大。农业...  相似文献   

19.
从基本的理性经济人假说出发,构建理论模型来探讨灌区供水组织多目标供水经济行为下的水资源分配问题。模型的运算结果表明:在农业水价改革的政策背景下,面对日趋激烈的非农行业用水竞争,与原来的单一农业供水相比,经济利益诱致下的灌区供水组织多目标供水行为将会导致农业在水资源产业间配置中处于劣势地位,水资源“农转非”态势将会加剧,农业可获得水量大幅度减少,农业用水短缺问题将会更加严重。因此,探索既能维持灌区供水组织的正常运营又能保证农业和农村用水需求的新型灌区水资源经营体制,应成为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点;而且灌区经营体制改革应先于灌区水价改革,这是灌区水价改革良好运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柯坪阿恰引水枢纽工程位于柯坪县阿恰乡境内以西5km处的麻孜艾肯河上。灌区原有灌溉面积2.7万亩,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自1971年阿恰水库失事以后,全靠在河上临时堵坝引水灌溉,每年洪水期临时坝被冲毁5~6次,防洪赞用19万元,仍无法保证正常灌溉引水,致使大片耕地荒废。到1984年灌溉面积已减少到1.5万亩,大大影响和限制了阿恰灌区的农业发展。引水枢纽工程运行后,达到了设计标准,每年节省防洪投资19万元。扩大耕地面积0.5万亩,结束了阿恰乡十多年来,年年堵坝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