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将30头犊牛新蛔虫病阳性牛随机分为2组,分别投以伊维菌素和左旋咪唑进行驱虫,采集投药后7d、14d、21d犊牛的粪便进行虫卵检查,以对比2种药物对犊牛新蛔虫的驱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伊维菌素与左旋咪唑对犊牛新蛔虫病具有相同的驱虫效果,用药后21d实验室虫卵检出率为0,说明2种药物对犊牛新蛔虫病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水犊牛蛔虫病是常见多发病,我所水牛研究室从1982年开始,用盐酸左旋咪唑片,对水牛犊进行预防驱蛔虫,经过对303头水牛犊(其中包括么拉水牛、尼里/拉维水牛、三品杂水牛和少量本地水牛)的应用,无一例发生蛔虫病。经粪便检查没有发现虫卵,也未见虫体徘出,效果是良好的。具体做法是:在水牛犊出生7—10日内,每公斤体重服7—7.5毫克盐酸左旋眯唑,一次投服,无不良反应。我所水牛研究室在1982年以前是用驱虫净(四咪唑)来预防水犊牛蛔虫病的,效果亦相当好,因此药停产,才改用盐酸左旋咪唑。对于防治水牛蛔虫病,一个单位或牧场,只要坚持用驱蛔虫有良好效果的药物预防和治疗蛔虫病,就会使蛔虫的发病率大大降低,甚至可以达到在一个单位逐步消灭蛔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盐酸左旋咪唑是兽医临床常用的驱虫药物,几年来,犊牛新蛔虫病的发生日益增多,严重影响着犊牛的生长发育。自1994年至1996年底,我站在兽医临床上选用盐酸左旋咪叹不同的给药途经,对犊牛新蛔虫病的驱虫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于后。一、材料与方法l、采用药物门)盐酸左旅咪哩片,安徽全椒制药厂生产,批号940403。(2)盐酸左旅咪哩注射液,湖北省松滋县兽药厂生产,为5%溶液,每支10毫升,批号940用已2‘治疗对象临床患犊或怀疑有新蛔虫的读牛。病牛均精神不振,食欲减少,异嗜,机体瘦弱,被毛粗乱脱落。持续性拉稀,呈白色或黑…  相似文献   

4.
犊新蛔虫病是由牛新蛔虫寄生于犊牛的小肠内导致犊牛消化紊乱的寄生虫病,引起腹泻、腹痛、消瘦、贫血以及肺脏病变等.此虫仅寄生于6月龄前的犊牛,引起犊牛下痢,大量感染时可造成死亡.本病发病率水犊比黄犊高,奶犊更次之.笔者应用盐酸噻咪唑治疗犊新蛔虫病86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犊牛新蛔虫病是由犊弓首蛔虫寄生于犊牛消化道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是由于放牧或舍饲时,母牛采食了水草上沾有感染性的蛔虫卵后,经胎盘垂直感染了胎儿,所以新生犊一生下来就染有蛔虫病,称为犊牛新蛔虫病,该病主要危害0.5—3月龄的犊牛,产后两周的被感染犊牛症状最为严重。犊牛精神沉郁、嗜睡、吮乳无力或停止吮奶。腹胀、排出稀糊样,灰白色腥臭粪便。有时腹痛、血便,口腔发出刺鼻的酸味。患新蛔虫病的犊牛死亡率很高,对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影响。目前国内治疗犊牛蛔虫的药物主要有左咪唑、丙硫苯咪唑和非外用的伊维菌素等。伊维菌素是广谱抗线虫、节肢动物药物。许多研究者的实验结果证实,其对多种寄生虫病有高效,是目前兽医临床使用的首选抗寄生虫药物之一,为了进一步验证伊维菌素片剂对犊牛新蛔虫病的疗效,我们进行了本项实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养牛户犊牛出现下痢,排灰白色稀粪,引发1头犊牛死亡。经现场调查,观察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实验室鲜粪检查等方法分析,确诊为牛群蛔虫感染,发生犊牛蛔虫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并对犊牛蛔虫病的预防、诊治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犊牛蛔虫病的病原体为无饰科新蛔属的犊牛蛔虫,寄生于5月龄内的犊牛小肠而引起的疾病。笔者参加了南涧县公郎镇、南涧镇、宝华镇、无量山镇等地5月龄以内的水牛犊新蛔虫病感染情况抽样检查。共检查水牛犊96头,检出感染犊新蛔虫的水牛犊18头,感染率为18.75%,结果反映南涧县水牛犊新蛔虫病感染率高,由此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犊牛年龄小,组织器官和身体机能未发育成熟,体温调节能力、抗病力差,容易染病,如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支原体肺炎、隐孢子虫病、犊新蛔虫病、球虫病等。诊疗服务实践证明,对犊牛巴氏杆菌病早期使用青霉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常发地区定期接种牛出血性败血症氢氧化铝菌苗;犊牛发生大肠杆菌病后,要及时补充体液、抑菌消炎;对犊牛支原体肺炎,要遵循早诊断、快隔离、早治疗的原则,选用恩诺沙星、泰乐菌素等敏感药物治疗;犊牛隐孢子虫病要及时隔离,对症治疗;治疗犊新蛔虫病的有效药物很多,可选择枸橼酸哌嗪、盐酸左旋咪唑、丙硫咪唑、伊维菌素等;规模化奶牛场治疗犊牛球虫病的最佳时机,应选在犊牛断奶混群后第3周,投服妥曲珠利有效。  相似文献   

9.
大竹乡现有耕牛773头,其中水牛701头,占906%。由于管理不善,水牛犊受到犊牛新蛔虫严重侵袭,发病率很高。据报道新药丙氧咪唑治疗蠕虫效果较好,我们大胆引进并作治疗试验,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材料 丙氧咪唑系上海工业研究所生产的片剂,每片含量100毫克。2 方法 21 试验犊牛 在大竹、洋坑2个村选择经粪检有犊牛新蛔虫感染,临床上有一定症状表现的20~50日龄水牛犊20头,就地治疗。22 投药及效果制定 每犊牛1次口服2片,平均每千克体重用丙氧咪唑65毫克,将药捣碎和水一次灌服…  相似文献   

10.
不同药物防治猪蛔虫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危害养猪业极为严重的线虫类寄生虫病。为了防治该病,2008年3月,将自然感染猪蛔虫的30头猪,随机分为3组,即左旋咪唑用药组、伊维菌素用药组和阳性对照组,同时选取10头同品种、同日龄的健康猪作为阴性对照组。结果表明,伊维菌素和左旋咪唑2种药物对防治仔猪蛔虫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伊维菌素驱虫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犊牛新蛔虫病是由大型线虫蛔虫寄生于4~5月龄以下牛犊小肠而引发胃肠症状的寄生虫病。应当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对犊牛新蛔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牛新蛔虫是由蛔虫科的牛新蛔虫寄生于犊牛小肠,主要侵害10~97日龄的犊牛而引起本病。呈现严重的下痢和消瘦,重者可导致死亡。近几年来,永建镇随着改良牛数量的增加,在水牛、肉牛、奶牛的犊牛新蛔虫病已成为常发病之一,现将2004年犊牛新蛔虫病的发病与诊断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流  相似文献   

13.
新蛔虫病即牛的蛔虫病,是由牛新蛔虫寄生于6月龄前犊牛的小肠内导致犊牛消化紊乱,引起腹泻、腹痛、消瘦,贫血以及肺脏病变等,大量感染时可造成死亡。本病发病率水牛犊比黄牛犊高,奶牛犊次之。笔者应用盐酸噻咪唑治疗犊牛新蛔虫病86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症状 病犊精神萎靡,食欲衰退或废绝;腹泻、排稀糊状灰白色粪便,腥臭味特浓,粪便表面有油状物,并附有血丝;呼出气体有异味,并伴有持续性腹胀和阵发性腹痛,粪便偶有虫体排出。患病后期则表现为四肢无力、体消瘦、肌肉驰缓,四肢下端和口鼻发凉,站立不稳,极度贫血,咳喘和呼吸困难,重者衰竭死亡。 2 诊断 见犊牛有下痢,用止泻、消炎药治疗无效。体质消瘦、贫血等症状,用粪便化验(盐水漂浮法)检出虫  相似文献   

14.
犊牛新蛔虫病,也就是牛的蛔虫病。为什么新生的犊牛就得蛔虫病,主要是放牧或舍饲时.母牛采食了水草上沾有感染性的蛔虫卵后,经胎盘垂直感染了胎儿,所以新生犊牛一生下来就染有蛔虫病。称为犊牛新蛔虫病。主要寄生于1-3月龄的犊牛。犊牛以严重下痢、消瘦和贫血为特点,大量感染寄生虫时.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导致死牛。发病率高,损失大。应当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猪、牛左旋咪唑过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牛左旋咪唑过敏反应左旋咪唑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广谱驱虫药,临床治疗广泛使用,驱虫效果令人满意。但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也会发生过敏反应。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淮安兽药厂生产,批号930614,有效期两年,每支5ml含盐酸左旋咪唑0.25g。按规定剂量,猪每...  相似文献   

16.
王金宝 《北方牧业》2007,(10):20-20
<正>牛新蛔虫病,也就是牛的蛔虫病。为什么新生的犊牛就得蛔虫病,主要是放牧或舍饲,母牛采食了水草上沾有感染性的蛔虫卵后,经胎盘垂直感染了胎儿,所以新生犊牛一生下来就染有蛔虫病,称为犊牛新蛔虫病。主要寄生于1~3月龄的犊牛,犊牛以严重下痢,消瘦和贫血为特点,大量感染寄生虫时,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导致死忘,发病率高,损失大。应当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据资料介绍,盐酸左旋咪唑是一种新型高效广谱驱虫药物。为了证实盐酸左旋咪唑对犬蛔虫的驱虫效果,于1991年7月至8月,我们对和龙县和龙镇某个体养犬户自然感染蛔虫的犬进行了驱除试验,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 1.试验动物和龙县和龙镇某个体养犬户饲养一群由  相似文献   

18.
蛇蛔虫是常见的且严重危害蛇健康的一类寄生虫,呈世界性分布,蛇感染后主要造成胃肠道损伤,影响其消化功能。蛇蛔虫的感染可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剖检以及粪便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蛇蛔虫病的治疗主要通过服用磷酸左旋咪唑等咪唑类抗寄生虫药。本文对蛇蛔虫病的病原种类、危害、流行概况、分子鉴定研究现状、治疗与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蛇蛔虫病的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牛犊新蛔虫病是水牛犊常见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疾病,分布极广,我县34个乡镇农村都有流行。感染率为33.8%。主要危害3—14周龄的小牛。感染发病牛生长迟滞、贫血、消瘦以至死亡。症状轻者被毛松乱,有时咳嗽。重者体形消瘦,脱毛,食欲异常,有的便秘或下痢。重症后期病牛下痢不止或白或红,手指捻粪有滑性油腻感。口内恶臭及有丙酮味,便秘,食欲废绝,肚胀,精神沉郁,卧呈犬睡姿势,粘膜苍白,眼球凹陷,鼻镜干燥,步行不稳,虚脱死亡。剖检通常看到蛔虫数十条,最多一头217条。临床上广泛使用盐酸左旋咪唑治疗。由于治疗不及时或不当,效果不一。1986—1990年笔者治疗本病153头。发现配合静注25%葡萄糖液效果显  相似文献   

20.
犊牛新蛔虫病的病原体为无饰科牛新蛔虫(NeoaHcearis rieulorum),寄生于犊牛小肠内引起发病,严重影响犊牛发育。为了弄清本病的流行情况及治疗方法,对黔西县城关镇及其附近的甘棠、纸厂和谷里区的六个乡镇、16个村民组的52头犊牛(黄牛犊13头、水牛犊39头)进行了粪检,检出率为36.5%,其中1—7日龄的感染率最高,占66.6%,可见本病生前感染较为严重,即新蛔虫侵袭性虫卵感染怀孕中后期母牛后,经胎盘进入胎体内发育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